赵莹(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脑血管病医院1630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180-01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压增高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颅内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6例,偏瘫3例,偏瘫伴失语1例。结论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并治疗可能存在的原发病。临床治疗中以消除病因、降低颅内压和防止视力障碍为主。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常常病情紧急,多需做迅速降颅压、止抽、兴奋呼吸、控制体温、保护脑功能、改善症状等对症性抢救治疗,争取时机待病情缓解,按步骤行进一步全面检查尽快明确病因,以及早消除产生颅内压增高的病因。选取临床40例颅内压增高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临床2009年1月~2010年12月治疗的颅内压增高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72岁,均符合颅内压增高症诊断标准。
1.2治疗留院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方面的变化。有条件者应作颅内压监护。①高渗性利尿脱水剂: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注或滴注q6h~q8h。②利尿剂:呋塞米20~40mg,静注q6h~q8h。③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5~10mg,静注或滴注;氢化可的松150~200mg,静滴最大剂量可达500~1000mg/d;④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人血清白蛋白,10g静滴。⑤抗细胞水肿药物:β-七叶皂苷钠20~25mg+10%GS或NS250ml,静滴。
2结果
治愈36例,偏瘫3例,偏瘫伴失语1例。
3讨论
颅内压增高(ICP)是由多种颅内疾病引起的,以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因颅内容物(脑、脑脊液、脑血容量)的体积增加,或颅内有占位性病变等因素引起。颅内压升高是指ICP≥20mmHg持续超过5分钟[1]。ICP升高与脑出血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相关,在ICP升高时容易发生脑疝,而后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多见(40岁以下),女性高于男性;儿童少见且无性别差异,多数病程数月,可自行缓解,预后好,少数病例病程较长,可持续1~2年,可能遗留视力障碍,视野缺损,严重者失明。头痛、呕吐,可有短暂性视力模糊,闪光幻视等。病程长者可出现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因展神经于颅内行程较长且经岩窦附近,易受中耳乳突炎累及而出现展神经麻痹。少数患者可出现空蝶鞍及内分泌障碍。头痛部位可不定,可局限一处也可成弥散性,咳嗽、弯腰、用力排便等活动时头痛加重。如为患儿头痛症状可不明显,精神症状突出如烦躁不安、易激惹、兴奋等。
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留院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方面的变化。有条件者应作颅内压监护。生命功能改变人体的主要生命功能(意识、精神、呼吸、循环和体温)同脑功能密切相关,颅内高压时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通常颅内高压发展急速者,改变明显且发展迅速;慢性者常无或仅有轻度改变,过程较缓慢,至晚期才较明显。意识及精神障碍一般与颅内高压的程度密切相关,且随病情进展而加重。轻者迟钝,重者则昏睡、浅昏迷至深昏迷[2];慢性者多仅表现为淡漠、呆滞,急性者则烦躁、谵语,迅速进入昏迷。呼吸和循环改变通常缓慢进展的颅内高压多不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明显改变,仅在急性发生和病情迅速进展时才有显著变化,其规律是先有呼吸和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着病情进展转为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直至停止。体温调节障碍颅内高压缓慢发展时,一般无明显体温改变。若呈急性进展时,则可因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移位,使体温调节中枢及其调节功能发生障碍。通常早期仅轻度发热,体温随病情进展而上升,可呈持续性高热(40℃以上),最后又随呼吸衰竭而下降,直至低温状态。在颅内压的监护下对病人的生命体征紊乱进行纠正,如保持呼吸道畅通,制止高热,维持血压于较正常水平。如呕吐频繁,应暂禁食,以防吸入性肺炎,注意疏通大便,但不宜作高压灌肠,以防颅内压急剧增高。昏迷病人要注意呼吸道特别护理,勤吸痰,必要时应作气管切开。抓紧时机积极查明病因,并针对病因作最彻底的治疗是最基本的办法。
对症治疗,缩减脑组织的体积,高渗性利尿脱水剂;利尿剂与高渗性利尿脱水剂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保护和稳定血脑屏障和细胞膜结构,抗自由基,减少脑脊液形成,增加肾血流量,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等,从而降低颅内压。临床对过度脱水、外伤疑有颅内血肿不宜用高渗或利尿剂者,或血压过低、休克所致脑血管床灌流减少而出现脑水肿者疗效较好[3]。浓缩血清白蛋白或浓缩血浆静脉注射。抗细胞水肿药物β-七叶皂甙钠能提高体内ACTH和可的松的血浆浓度,促进血管壁增加PGF2a的分泌,清除机体内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作用,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回流和淋巴回流。缩减脑脊液的体积,弥漫性慢性颅内压增高可以做反复腰穿,放出一部分脑脊液减压。阻塞性或交通性脑积水或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患者,可行脑室心房或脑室腹腔分流术。给予乙酰唑胺、地高辛等药物,以减少脑脊液分泌。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癫痫发作,呼吸、循环、胃肠道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紊乱,体温调节障碍等。常可危及患者生命,须积极处理。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156.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M].第2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