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罗尚贤校读“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的失误,作如下论证或认定:帛书甲本“故曰”误,当从“古之”;“非……将……”译作“不能……宁可……”有误,当从“不是……而是……”;“以”不可能是动词“认为”作谓语,只可能是介词作状语;“明民”“愚之”解读为“明于民”“愚于之”不可信,当从使(教)民明、使(教)之愚。
关键词:老子;明民;愚之
《老子》通行本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帛书甲本作“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帛书乙本作“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注帛书甲本、帛书乙本指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乙本。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北京:文物出版社,1976.,汉简本作“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注汉简本指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学者虽校、读不一,但一致认定老子反对“明民”,主张“愚之”。本文针对罗尚贤校读“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的失误,作如下论证或认定:帛书甲本“故曰”误,当从“古之”;“非……将……”译作“不能……宁可……”有误,当从“不是……而是……”;“以”不可能是动词“认为”作谓语,只可能是介词作状语;“明民”“愚之”解读为“明于民”“愚于之”不可信,当从使(教)民明、使(教)之愚。
课程结构以桥隧涵的构造、桥隧涵施工、桥隧涵检查、养护、维修为主线进行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同时融入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一 帛书甲本“故曰”误,当从“古之”
“古之为道者”的“古之”,帛书乙本、汉简本、通行本作“古之”,帛书甲本作“故曰”。罗尚贤说:
“故曰:所以说。此句表明下文‘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皆是上文‘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违’注“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违”的“违”,诸本作“为”,罗尚贤读作“为(违)”,1996年版改成“为”。的引述。帛书甲本如此。帛书乙本及他本作‘古之’,将上下文割裂,纯属后人篡改。”[1]P265
若作“故曰”,必有上文,意味着第六十五章并非独立成章。帛书甲本有残缺不全的圆点分章标志,“故曰:为道者……”之前无圆点分章标志,上接第六十四章“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似存在“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为“故曰:为道者……”上文的可能性,但现有证据表明:第六十五章确是独立成章,帛书甲本“故曰”误,当从“古之”。
目前,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正在从理论概念阶段逐步向生产实际的阶段过渡,智能制造如何落地、如何根据制造企业的不同进行实践,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们最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AI《汽车制造业》的桥梁作用和平台作用也愈发凸显,通过技术服务“面对面”活动,行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为自身及整个行业提供实践经验。
(5)“霸王之道,以谋虑之,以策图之,挟义而后动,非以图存也,将以存亡也。”(《文子·上义》)
“古之”在一章之首,见于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而“故曰”不可能作于一章之首。若作“故曰”,必有陈述其原因或理由的上文。第二章、第三章、第十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八章、第四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五十七章、第五十八章、第六十章、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第七十五章、第七十九章、第八十章,有和第六十五章内容相联的文本,但其相关文本不是陈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的原因或理由,据其相关文本也不能逻辑推导出“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的结论,故其相关文本不可能和第六十五章合为一章成为“故曰:为道者……”的上文。若作“故曰”,则“为道者……”应为引用语的结论或作者自己的推论,而非原因或理由,但“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是“为道”的原因,“以其知也”是“民之难治”的原因,“故以知知国,国之贼也;以不知知国,国之德也”才是根据上文所作的推论。“故曰”之前无陈述原因或理由的上文,“故曰”之后却有原因和推论,反证原文不可能作“故曰”。故罗尚贤从帛书甲本“故曰”有误,当从“古之”。
二 “非……将……”译作“不能……宁可……”有误,当从“不是……而是……”
“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的“非……将……”,所见今译通常译作“不是(并非)……而是(而是要)……”,唯见罗尚贤译作“不能……宁可……”。他说:
(3)不断深化我国与国外航空用金属材料标准管理组织、机构的合作交流,及时查漏补缺,更新完善我国航空用金属材料标准化体系。一成不变的标准化管理对航空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持续加强和ASTM 等其他标准化机构的交流合作,是促进我国航空用金属材料标准体系早日与国际接轨的关键。
“从此句本身意义说。非:否定之词,不能也。以:认为。此则字义,无可争论。”
(4)“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贪宝赂也,将以存亡平乱、为民除害也。”(《文子·上义》)
古汉语“非”“将”“以”有“不能”“宁可”“认为”之义,确无可争论,但古汉语“非……将……”“非以……将以……”习见,例如:
因此,正确发挥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特别是新闻监督的作用,既符合我国宪法的立宪价值,又对于弱势群体实现健康权等其他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即便如此,我国目前并未针对舆论监督或者公众监督进行完善专门立法,这着实令人感到遗憾。
先明:先进于人民。‘欲先民’,方能在群众中起引导作用。
(2)“古者上帝鬼神之建设国都,立正长也,非高其爵,厚其禄,富贵佚而错之也,将以为万民兴利除害,富贵贫寡,安危治乱也。”(《墨子·尚同》)
(3)“神农形悴……墨子无暖席,非以贪禄慕位,将欲事起天下之利,除万民之害也。”(《文子·自然》)
“将:抑或。引申为宁可。”[1]P266
目前,化学防除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除草措施。然而,除草剂的长期过度使用、耕作制度的改变、粗放的田间杂草管理等因素,致使麦田杂草群落发生演替,抗性杂草发生严重,杂草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7-9]。除草剂的混配能够扩大杀草谱、降低用药量,并起到增效作用,是延缓杂草抗性发生和发展的有效措施[10]。
③本图根据塞德里克·格林(Cedric Green)示意图重新绘制,如希望获得更多关于电解制版法及环保版画材料的信息,可访问塞德里克·格林的网站:http://www.greenart.info。
(9-10)“撰良马者,非以逐狐狸,将以射糜鹿。”“砥利剑者,非以斩缟衣,将以断兕犀。”(《淮南子·说山训》)
(7-8)“故昔善计者,非以求利,将以明数。”“昔善战者,非以求胜,将以明胜。”(《歇冠子·天权》)
(6)“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礼记·乐记》)
上述十例复句明显不是取舍关系,关联词“非……将……”显然不能译作“不能……宁可……”,也未见有人译作“不能……宁可……”。《文言固定句式及熟语》说,“非……将……”由副词“非”和副词“将”组成,加强肯定和否定的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2]P16。故从此句本身意义说,“非……将……”译作“不能……宁可……”有误,当从“不是……而是……”。
三 “以”不可能是动词“认为”作谓语,只可能是介词作状语
“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的“以”字,通常认定为介词,有不同今译,罗尚贤解读为动词“认为”。上举“非以”“将以”的“以”绝不可能是动词“认为”作谓语,只可能是介词作状语。例(3)“非以”的“以”是介词表原因;例(2)、例(4)“将以”的“以”是介词表目的或原因;例(5)至(10)“非以……将以……”的“以”是介词表目的或手段。“明民”“愚之”解读为使(教)民明、使(教)之愚,是认定形容词“明”“愚”作谓语,“民”“之”作宾语;解读为“明于民”“愚于之”则是认定形容词“明”“愚”作谓语,“民”“之”为介宾词组“于民”“于之”的省略,作补语。“明”“愚”作谓语,无可争论。问题在“明”“愚”既作谓语,“以”怎么可能是动词“认为”作谓语呢?“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不可能是独特语法。故从此句本身意义说,“以”不可能是动词“认为”作谓语,只可能是介词作状语。
四 “明民”“愚之”解读为“明于民”“愚于之”不可信,当从使(教)民明、使(教)之愚
“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的“明民”、“愚之”,通常解读为使(教)民明、使(教)之愚,罗尚贤解读为“明于民”“愚于之”,首要理由是:
“‘明民’与下段的‘上民’,‘先民’,句式相同,句意连贯:
明民:高明于人民。‘非以明民’,方能起总结群众经验的作用。
上民:高尚于人民。‘欲上民’,方能在群众中起模范作用。
(1)“非不利也,将除害也。”(《左传·哀公十四年》)
一般学者,既把‘先民’译作‘领导人民’,还有什么理由说,‘明民’不能译作‘高明于人民’呢?”[1]P267
“明民”“愚之”解读为“明于民”“愚于之”,其说新异,但不可信、不可从。
经比较,MR术前检查诊断正确例数为80例,正确率为88.9%(80/90);良性诊断符合率为100.0%(85/85),良恶性鉴别准确率为97.8%(88/90)。
通行本第六十六章见于楚简本、帛书本、汉简本,校文如下: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章)[注]据楚简本、帛书本、汉简本、通行本校定,从通行本章次。
新款海洋Ocean系列腕表礼赞一切航海元素,天然珍珠母贝表盘于6点钟位置点缀一颗硕大的钻滴。环绕日期显示窗的精美小钻,以圆形明亮式切工钻石勾勒稀世美钻的水滴型轮廓,致敬纯净无瑕的“温斯顿传奇之钻”。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的“在民前”“在民上”,帛书本、通行本作“欲先民”“欲上民”。刘笑敢说:
楚简甲本“其安也易持也……始于足下”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四章前段“其安易持……始于足下”,对文上接第三十二章,下联第五十六章。楚简甲本“为之者败之……而弗能为”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四章后段“为者败之……而不敢为”,对文上接第十五章,下联第三十七章。楚简丙本仅残存四组,各自独立,“为之者败之……而弗敢为”对应通行本第六十四章后段“为者败之……而不敢为”,独立成章。汉简本“其安易持也……始于足下”和“为者败之……而不敢为”各自独立成章。《韩非子·喻老》记有通行本第六十四章文字,第七段为“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之喻,第八、第九段为通行本五十二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之喻,第十、第十一、第十三段则为“欲不欲……不敢为也”之喻。据楚简甲本、楚简丙本、汉简本和《韩非子·喻老》,理当认定第六十四章后段“为之者败之……而弗能为”独立成章。“为之者败之……而弗能为”的重要结论是“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为何“弗能为”?紧接着的“道恒无为也”作了回应。故“为之者败之……而弗能为”联结第三十七章“道恒无为也……”比联结第六十五章其内在联系更为紧密,更为合理,所以“为之者败之……而弗能为”和第六十五章不可能合为一章并构成上下文。
“‘用欲’字则是条件句,没有‘欲’字则是描述和判断,文义有所不同……联系下段来看,竹简本始终是描述圣人的事实表现,逻辑上是一致的;帛书本和传世本则是这一段讲条件,下面则是对圣人表现的事实的歌颂,逻辑上稍嫌不一致。推敲起来,圣人既然称之为圣人,应该是已经在民之上、民之先,不应该再假定圣人希望(欲)在上、在先而应该如何。”[3]P643
有“欲”字,“上民”“先民”与“言下”“身后”表现为目的和手段的方案设计,是一种权术,而楚简本全章皆是知识陈述,并无方案设计。“欲先民”“欲上民”当为后人所改。用后人所改的“上民”“先民”作为“明民”“愚之”解读证据本身就隐含不合理性。“上民”“先民”虽是上于民、先于民省略了介词“于”,但“上”“先”本身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在文本中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故“明民”与“上民”“先民”并非“句式相同”。“上民”,河上公注“在民上也”,楚简本正作“在民上”,并非“上民:高尚于人民”。“先民”,河上公注“在民之前也”,楚简本正作“在民前”,并非“先民:先进于人民”,故“明民”与“上民”,“先民”并非“句意连贯”。因此,“上民”“先民”并不能佐证“明民:高明于人民”。
因此,具有对自然塑造功能的活动雕塑成为了我们对动态雕塑未来发展期待的一个方向。通过一些实地调研和科学实验,笔者进行了适应气流运动原理的流体式雕塑形态的设计与研究,利用风力每时每刻的变化,带动雕塑以产生不同形态、面貌(见图7)。同时,借助净水技术,将采用原生态活性炭的水处理系统取代当前常用的以化工原料进行污水处理的状况,并且让动态雕塑借助自然风力让雕塑活动起来,并在活动中将空气输送至水下,为水净化提供所需的空气。水在自然中流动,雕塑在自然中运转,净水在无知无觉中借由大自然与雕塑的合作下产生,自然的变化纳入到了雕塑运动的一部分,使动态雕塑拓宽塑造边界这一设想得以实现。
“明民”“愚之”自罗尚贤解读为“明于民”“愚于之”以来,沈善增、赵又春提出了大同小异的解读。“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沈善增意译为“依道而行的君主,不是把自己放在比人民高明的位置上,而是要把自己放在比他们愚笨的位置上”[4]P172,赵又春今译为“都不以为自己比百姓高明,而是认为自己比百姓愚昧”[5]P349。杨进禄说:
“沈善增、赵又春推倒古今上述诸家之解,认为‘以’作动词‘认为’解,‘明民’为‘明于民’(比民高明),‘愚之’为‘愚于之’(比民愚),全句译作‘都不以为自己比百姓高明’。我以为这是以今解古。古代即使圣贤如老子、孔子,也不会把民众看得比自己高明,自己反倒愚不及普通民众。”[6]P431
《国语·鲁语》说:“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黄帝能成命百物”,《礼记·祭法》引作“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历来注释大同小异,例如:
“‘以明民’者,谓垂衣裳,使贵贱分明,得其所也。‘共财’者,谓山泽不障,教民取百物以自赡也。”[7]P2373
“明民:使民不迷惑。共财:供给赋敛。共,同‘供’。”[8]P101
至今为止,GEVIs已成功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的神经元细胞和从昆虫到小鼠的许多种动物的完整大脑中,记录了单个动作电位。这一技术最有前景之处在于它有可能实现记录膜电位除了剧烈电位变化之外的、微小的阈下变化,以此反映出神经元细胞从周围细胞中接收到的讯息。科恩说:“电压成像让人们看到体内神经元的输入信号,这在以前如同是天方夜谭。”
“明民共财:使百姓知道生财之道共同占有财富。”[9]P29
“以明民共财”的“明民”为形容词使动用法或形容词带使令宾语——使民明,不可能解读为“明于民”。“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的“之”指代“民”,“愚之”即“愚民”,“愚民”在古汉语及现代汉语中有三种用法,即愚之民、愚其民、使民愚,无“愚于民”的用法。故从此句本身意义说,“明民”“愚之”解读为“明于民”“愚于之”不可信,当从使(教)民明、使(教)之愚。
参考文献:
[1]罗尚贤.老子通解:唯道主义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姚庆瑞,王玉林.文言固定句式及熟语[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3]刘笑敢.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沈善增.老子还真注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赵又春.我读老子[M].长沙:岳麓书社,2013.
[6]杨进禄.老子哲学解读[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7]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8]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言文对照[M].阙勋吾,译注;陈蒲清,校订.长沙:岳麓书社,2005.
[9]高振铎,刘乾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国语选译(修订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DiscriminationandAnalysisofLuoShangxian’sReadingof“TheAncientDominator…”
LIU Jing, DENG Guquan
(Library of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istakes about Luo Shangxian’s reading of “The ancient dominator does not want people to outsmart the clever, but to the people honest and simple.”The arguments are involved as follows: the silk manuscript of version A makes a mistake of “hence the saying”, and it should be“the ancient dominator”; there is no meaning “would rather B than A”,and it should be“not A but B”.The meaning of the whole sentence should be that the ancient dominator does not want people to outsmart the clever, but to be honest and simple.
KeyWords:Laozi;people to outsmart the clever;people to be honest and simple
中图分类号:B233.1;H1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9)03-0093-04
收稿日期:2019-03-15
作者简介:柳菁(1977— ),女,湖南怀化人,长沙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古汉语、图书馆管理。邓谷泉(1963— ),男,湖南宁乡人,长沙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古籍整理与保护。
(作者本人校对)
标签:帛书论文; 将以论文; 先民论文; 译作论文; 故曰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秦代哲学(公元前221~前207年)论文; 《长沙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论文; 长沙学院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