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爆轰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赫,机理,气流,分解,马赫数,颗粒,超声速。
爆轰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向俊庠,罗宁,闫鸿浩,申涛,梁汉良[1](2019)在《气相爆轰法制备球形铜纳米粒子及其形成机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氢氧混合气体为爆炸源,乙酰丙酮铜(II)为前驱体,采用操作简单、高效的气相爆轰方式合成了类球形的铜纳米晶颗粒。进一步采用XRD、TEM、SAED和EDX对所获得产物的形貌特征、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同时为了预测气相爆轰流场中铜纳米颗粒的生长特性,将Kruis模型引入气体爆轰反应程序中。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类球型fcc结构纳米铜晶体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在24nm左右且纳米铜晶体外包覆了1nm左右的较薄石墨层。基于Kruis模型对球形铜纳米粒子的生长特性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为可控合成铜纳米粒子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马凯夫,张子健,刘云峰,姜宗林[2](2019)在《斜爆轰发动机流动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高Mach数超燃冲压发动机和斜爆轰发动机的内流场燃烧流动机理,首先用CJ爆轰理论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内流场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燃烧室流场的气动规律,理论分析结果与现有实验结果吻合得非常好.其次,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高Mach数超燃冲压发动机和斜爆轰发动机的气动设计原则.最后,根据提出的气动设计原则,设计了高Mach数斜爆轰发动机,飞行Mach数为9,对斜激波诱导燃烧机理开展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高Mach数下,斜爆轰发动机燃烧室内可以得到稳定的燃烧流场.(本文来源于《气体物理》期刊2019年03期)
黄嘉曦[3](2019)在《爆轰气流作用条件下电弧的熄灭特性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网往大容量、高电压等级的方向发展。而雷击是影响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头号杀手,雷击导致的跳闸事故会产生重大的安全隐患与经济损失。防雷问题依然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疏导型”防雷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普通并联间隙不能主动灭弧的问题依1旧存在,本文在深入研究普通并联间隙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可主动灭弧的爆轰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装置。本文研究电弧的物理特性,包括电弧的伏安特性、电位梯度、温度、直径和等离子流性,以及电弧的动态平衡过程。建立了在静态下描述电弧等离子体的方程组,更进一步提出了电弧在爆轰气流纵吹弧下的动态模型。简要分析爆轰反应,给出爆轰反应参数的计算公式,选取爆轰气流灭弧防雷装置的炸药并进行实例计算。利用FLUENT软件对装置半封闭的灭弧室内电弧等离子体和爆轰气流进行耦合作用仿真分析,得出灭弧室内温度场分布的云图。最后进行了雷电冲击放电试验和工频电流灭弧试验,可知爆轰气流可以强烈抑制电弧的发展,电弧在爆轰气流的作用下4.2ms熄灭,没有发生重燃。根据灭弧装置在输电线路实际挂网运行的数据,发现安装灭弧装置后可以有效地避免雷击跳闸事故,灭弧装置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夏志坚[4](2019)在《迭加性雷击工况下冲击电弧诱导爆轰气流灭弧防雷间隙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当前远距离大容量进行互联供电的现代电网中,线路遭受雷击的概率大幅度提高,尽管近几年应用于电网的设备耐雷水平及绝缘水平都有所提升,但依旧难以降低由迭加性雷击引起的事故。迭加性雷的多次回击是引发电弧重燃的源头,且两次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短暂,传统“阻塞型”和“疏导型”防雷方式应对它效果并不理想,而一旦让多次回击重燃引发稳定工频建弧,将很大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因此,针对时下迭加性雷击防护难题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防雷设备迫在眉睫。本文针对上诉问题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冲击诱导连续触发的爆轰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装置(Detonation airflow arc-extinguish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gap device,DALPGD)。该装置采用的上、下层交互换弹式结构不但能够分散式保护传统雷击,而且能够“一对一”的应对迭加性雷击。目前装置已实际挂网运行,并取得了较好的防雷效果。本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理论建模:通过分析基本的电弧参数,得到判断熄弧的依据,并进一步分析了介质强度恢复与间隙电压恢复竞争过程,确认熄弧的关键在于灭弧间隙电弧介质恢复强度大于电压恢复速度。在一系列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维壁稳弧柱通道模型,分析了单次雷击闪络时电弧的电磁特性,继而构建了迭加性雷击闪络模型;基于建立的理论模型又定性定量的分析了爆轰气流产生的爆轰波强度及纵吹作用于电弧等离子体时,电弧的发展及熄灭过程,论证了 DALPGD的科学性。2)仿真计算:利用COMSOL软件对迭加性雷击工况下爆轰气流纵吹电弧熄弧过程进行几何建模和仿真计算,并设置了监测点辅助分析。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爆轰气流纵吹作用于电弧时灭弧筒空腔内温度、电导率及气流速度变化分布云图,并借助监测点曲线图分析得出DALPGD针对于迭加性雷击有良好的熄弧效果。3)试验验证:借助单次熄弧试验,得到DALPGD的单次熄弧间为4.0ms,通过连续触发试验得到了DALPGD的两次换弹时间为21ms,而这间隔时间远远小于迭加性雷击两次回击时间,这就进一步验证了DALPGD应对迭加性雷击是可行的。最后研究的500kV电压等级DALPGD两种组合情况下的绝缘配合试验也验证了DALPGD能够有效保护绝缘子。4)实际应用:广西和新疆某供电公司某线路迭加雷多发区挂网试运行DALPGD之后,大大降低了雷击跳闸率,防雷效果显着。最终,研究结果一一验证了DALPGD应用于迭加性雷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5-01)
向东,吴琼,朱卫华[5](2018)在《运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高温耦合爆轰压力条件下α-RDX的分解机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了α-黑索今(RDX)晶体在高温(3000K)耦合爆轰压力(34.5GPa)下的初始和随后的分解机理。采用两种范德瓦尔斯修的修正方法(PBE-G06和PBE-TS)环境条件下对RDX的晶体结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BE-TS非常合适优化RDX。RDX分解中,C—H键均裂引发α-RDX分解。态密度的结果也证明了C—H键断键的现象。分解过程中发生了HONO的消去反应。产生NO_2、NO、N_2O、N_2、HONO、N_2O_4、H、O—H、H_2O和CO_2为主要反应,发生在早期阶段。同时,RDX引发后的叁种不同的分解途径分别为(1)C—N断键引发该环中其它C—N键断裂;(2)N—NO_2断键并且释放NO_2气体;(3)H自由基和氧原子碰撞形成O—H键后释放O—H自由基。(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8年06期)
周国安,马宏昊,沈兆武,杨明,黄泽春[6](2018)在《以黏土颗粒为惰性剂的低爆速乳化炸药爆炸性能及爆轰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黏土颗粒为惰性添加剂制备出一种新型乳化炸药;采用探针法和铅柱压缩法分别测得该新型乳化炸药的爆速及猛度,并对黏土颗粒降低乳化炸药爆速的机理进行分析;通过水下爆炸试验测得不同配方的水下爆炸参数。结果表明,当黏土颗粒和玻璃微球质量分数分别在0~20%和5%~15%时,新型乳化炸药的爆速为2 815~4 420m/s,猛度为7.9~18.9mm;通过实验结果拟合得到新型乳化炸药爆速、猛度的经验公式分别为:D=4 923.1-9 930a-2 980b(m/s)、Δh=23.3-74a-20b(mm),其中,a、b分别为新型乳化炸药中玻璃微球和黏土颗粒的质量分数;水下爆炸实验结果表明,黏土颗粒含量对水下爆轰参数有着显着影响,当其质量分数达20%时,新型乳化炸药的峰值压力、冲击波冲量、比冲击波能、比气泡能和总能量相比传统乳化炸药分别下降了33.34%、13.19%、67.67%、71.73%和70.96%。(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许德政[7](2017)在《多脉冲激光支持爆轰波的机理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支持爆轰波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之一,可应用于硅基微结构加工,航天紧固件固化,在航天推进,激光微加工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对激光支持爆轰波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激光支持爆轰波及激光与金属靶材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对激光支持爆轰波产生的机理,激光轰击材料的物理变化过程及等离子体的行为等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多脉冲激光支持爆轰波的理论模型。基于该模型搭建相关的实验平台。总结分析多脉冲激光发生方案,经过调试以及适用性实验等工作,完成了叁脉冲激光电源调Q部分的研制工作。依靠实验平台进行爆轰波声波信号检测并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扫描分析。对靶材的轰击实验中所得信号进行分析验证后得出,实验中轰击靶材所得声波信号强烈,所得声波频率分布特征符合爆轰波声波频率特征,故叁脉冲激光有效激发爆轰波。此外钢,铝靶材信号频率分布中发现频率范围在150-300Khz声波信号较为强烈,硅材料在此频率范围信号幅度较若符合理论预期。多脉冲激光支持爆轰波的相关实验表明:多脉冲激光将铝材料烧蚀,产生空洞结构,喷发出大量碎屑并向空洞结构,四周扩散,沉积。对靶材毁伤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杨鹏飞,滕宏辉,姜宗林[8](2016)在《用于高超推进的斜爆轰波燃烧起爆机理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斜爆轰是斜激波诱导的自点火增压燃烧,具有燃烧速度快、热循环效率高的优点,可望为马赫数10以上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提供动力,是吸气式高超推进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斜爆轰波的起爆现象比较复杂,涉及多参数耦合的非线性过程,起爆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无粘Euler方程和两步反应模型对斜劈诱导产生的(本文来源于《2016第八届全国计算物理会议报告文集》期刊2016-10-31)
袁姣楠,姬广富,陈向荣[9](2016)在《凝聚相RDX初始分解机理和稳定爆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结合多尺度冲击模拟技术,我们对凝聚相RDX在不同冲击速度加载下的初始分解机理和稳定爆轰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4km/s-10 km/s的冲击速度下RDX的初始分解始于C-N键断裂导致的开环反应。在冲击速度低于稳定爆轰速度(8.75 km/s)时,NO2是唯一的气体分子产物(如图)。然而,在高于稳定爆轰速度的9 km/s和10 km/s冲击速度下,其分解过程(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期刊2016-07-25)
刘杰[10](2016)在《气相爆轰波马赫反射转捩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赫反射现象研究是爆轰研究领域内基础而又重要的部分。在工程实践方面,爆轰波经过推进器的收敛喷口或者收敛的截面管道时,适当条件下会发生马赫反射现象。本文以气相爆轰波在CJ自持状态下的传播为切入点,在设定的初始条件下利用纹影和烟膜实验系统对爆轰波发生马赫反射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爆轰波马赫反射机理和转捩过程,修正了之前对爆轰波马赫反射的认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研究了 CJ爆轰和过驱爆轰状态下的熵、波后质点速度和过驱度的特征,以及四种实验用预混气在叁激波结构下polar曲线的性质。无反应激波跨过入射波的压力变化是从p/p0=1(θ=0°)发出,而对于反应激波,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特征曲线都是从所满足的平衡CJ点发出;后者的波前、波后压力比值p/p0随偏转角θ的变化范围比对应的无反应激波要小,且反应激波跨过间断的偏转角范围相比于无反应激波进一步减小。(2)研究了马赫反射的转捩机理以及初始条件对马赫反射的影响。马赫反射叁波点轨迹线在初始位置时遵循无反应激波理论计算,之后逐渐平行且高于反应激波理论,无反应和反应激波理论计算值分别对应爆轰波马赫反射叁波点轨迹线变化范围的上下极限,存在叁个特征阶段。在楔角θw=30°时,初压p0在5kPa、10kPa和20kPa下,对于稳态气体C2H2+2.5O2+8.17Ar,其马赫反射叁波点轨迹线向反应激波理论转变所对应的马赫杆临界高度分别约为1.25cm、1.05cm和0.5cm;非稳态气体C2H2+5N2O,保持相同楔角,在初压p0为3kPa、5kPa和10kPa时,其马赫反射叁波点轨迹线向反应激波理论计算转变所对应的马赫杆临界高度分别约为1.1cm、0.8cm和0.45cm。轨迹角对马赫反射叁波点轨迹线的影响是随着轨迹角的增大,轨迹线长度尺寸呈现线性下降趋势,但在减小的过程中存在差异,即随着α减小的幅度要大于随φ减小的幅度。(3)研究了θw+χ值和轨迹角半角的关系、爆轰波经过楔角前后横波模态变化及其所匹配的胞格结构。楔角θw较小时,θw+χ值处于胞格轨迹角半角范围内,随着楔角增大,θw+χ值逐渐高于轨迹角半角值,说明较小楔角下的马赫反射不明显。在角度较大的楔角下,使得θw+χ值逐渐高于胞格入射角或出射角的一半,马赫反射叁波点及其轨迹更加明显分辨。在楔角表面初始位置的胞格结构、尺寸保持与楔角前面的基本相同,说明在马赫反射开始的阶段保留了之前的横波模态,之后突然向小胞格进行转变,大胞格向小胞格转变时不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楔面上小尺寸胞格比较规则并逐渐增大,归结于过驱马赫杆的衰减,说明横波强度减弱并缓慢接近于弱声波。最后分析了爆轰波马赫反射转捩过程中每个阶段所对应的胞格结构,统一了楔角侧面和表面的胞格结构转变过程。(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3-01)
爆轰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高Mach数超燃冲压发动机和斜爆轰发动机的内流场燃烧流动机理,首先用CJ爆轰理论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内流场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燃烧室流场的气动规律,理论分析结果与现有实验结果吻合得非常好.其次,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提出了高Mach数超燃冲压发动机和斜爆轰发动机的气动设计原则.最后,根据提出的气动设计原则,设计了高Mach数斜爆轰发动机,飞行Mach数为9,对斜激波诱导燃烧机理开展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高Mach数下,斜爆轰发动机燃烧室内可以得到稳定的燃烧流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爆轰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向俊庠,罗宁,闫鸿浩,申涛,梁汉良.气相爆轰法制备球形铜纳米粒子及其形成机理(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2].马凯夫,张子健,刘云峰,姜宗林.斜爆轰发动机流动机理分析[J].气体物理.2019
[3].黄嘉曦.爆轰气流作用条件下电弧的熄灭特性的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夏志坚.迭加性雷击工况下冲击电弧诱导爆轰气流灭弧防雷间隙的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9
[5].向东,吴琼,朱卫华.运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高温耦合爆轰压力条件下α-RDX的分解机理(英文)[J].含能材料.2018
[6].周国安,马宏昊,沈兆武,杨明,黄泽春.以黏土颗粒为惰性剂的低爆速乳化炸药爆炸性能及爆轰机理[J].火炸药学报.2018
[7].许德政.多脉冲激光支持爆轰波的机理与实验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7
[8].杨鹏飞,滕宏辉,姜宗林.用于高超推进的斜爆轰波燃烧起爆机理数值研究[C].2016第八届全国计算物理会议报告文集.2016
[9].袁姣楠,姬广富,陈向荣.凝聚相RDX初始分解机理和稳定爆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C].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2016
[10].刘杰.气相爆轰波马赫反射转捩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