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常绿阔叶林论文-唐宗英,乔璐,盛家舒,诸慧琴

中山常绿阔叶林论文-唐宗英,乔璐,盛家舒,诸慧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山常绿阔叶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生活型

中山常绿阔叶林论文文献综述

唐宗英,乔璐,盛家舒,诸慧琴[1](2018)在《高黎贡山赧亢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及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典型地带选取的3个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对群落内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多样性分析以及生活型分析。结果表明,赧亢片区内植物多样性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51科72属108个种,隶属12个区系类型;在科的分类水平上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出现了中国特有的拟单性木兰属植物。在植物的生活型上,随海拔的升高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物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乔木、灌木2种生活型的植物物种数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不大,而草本层物种的数量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多。(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8年03期)

温韩东,林露湘,杨洁,胡跃华,曹敏[2](2018)在《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20 hm~2动态样地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在我国亚热带气候区的一种山地森林植被。为监测此类森林的动态过程,按照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的建设标准,于2014年在云南省景东县徐家坝附近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建立了一块20 hm~2的森林动态样地,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树木直径及其分枝的直径,并对其挂牌标记、定位和鉴定,分析了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样地内共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独立个体44 168株,隶属于36科63属104种。重要值最大的前3个科依次是壳斗科、茶科和樟科。在属的水平上,热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46.0%,温带区系成分占38.1%。重要值≥1的物种有22个,占总个体数的84.6%。重要值最大的3个种依次是蒙自连蕊茶(Camellia forrestii)、云南越桔(Vaccinium duclouxii)和多花山矾(Symplocos ramosissima)。胸高断面积之和排名前4名的物种为硬斗柯(Lithocarpus hancei)、木果柯(L.xylocarpus)、变色锥(Castanopsis wattii)和南洋木荷(Schima noronhae),它们同时也是该群落林冠层的优势树种。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群落有充足的增补个体,如蒙自连蕊茶和多花山矾等。稀有种(个体数少于20的物种)共计49种,占总物种数的47.1%。常绿木本植物在样地内分别占总重要值、总多度和总胸高断面积的94.7%、96.2%和94.0%,优势明显。(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白雪,范泽鑫[3](2018)在《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水青树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阔叶落叶树种水青树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关系,以期为进一步重建我国西南亚热带地区过去气候变化历史提供基础数据,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水青树的分布和保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用生长锥采集水青树样芯样品后,测量年轮宽度,并进行交叉定年;2)然后利用负指数和样条函数的方法去除生长趋势,最终完成标准年表的制作;3)将标准年表与景东地区的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水青树年轮宽度年表与当年2和6月的平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显着正相关(P<0.05),与当年2月的日照时数显着正相关(P<0.05),而与当年2和3月的空气相对湿度极显着相关(P<0.01);影响水青树径向生长的气候因素很多,生长季前期的气象要素是影响水青树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森林,水青树生长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利用其年轮研究种群生长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很大潜力。(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柴勇,李贵祥,袁春明,和丽萍,李品荣[4](2018)在《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树种的总体相关性、种内种间关系,种间联结性与群落发展变化的关系,探讨负密度制约效应对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种总体相关性表现为显着的正联结关系,说明样地群落各树种和谐共存;样地多数种对(70%以上)的种间关系相互独立,部分种对有联结关系(正或负),但联结程度较弱(其中近半数种对联结系数在-0.6~0.6),印证了群落中多数树种在资源利用上没有明显冲突,相互间依赖性较弱或在生境需求方面竞争较弱,利于形成较稳定的种群和群落结构;样地多数树种的种内联结性在幼树与中树间表现为正联结关系,在幼树与大树间相互独立,可能是负密度制约效应引起的;取样样方大小对种间联结关系及联结程度存在一定影响,取样样方减小时,样地中具有联结关系(正或负)的种对所占比例增加,具负联结关系的种对其联结程度增强,具正联结关系的种对其联结程度减弱。(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李雪娟,乔璐,唐宗英,赵士杰,车丽莎[5](2018)在《模拟氮沉降对高黎贡山自然公园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对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采用的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低氮、中氮和高氮,每月定期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土壤呼吸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抑制程度最明显的是N30处理,说明高氮处理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较明显;N15、N5、N0这3个氮处理的呼吸速率较接近,特别是N15与N0两者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柴勇,孟广涛,和丽萍,袁春明,邵金平[6](2017)在《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的分布格局及其地形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以200 m×200 m动态监测样地的地形数据和群落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扩散系数、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取样面积、生长阶段下树种分布格局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地形因素对树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中多数树种呈聚集分布,少数树种呈随机分布。多数树种的分布格局与取样面积无关,其中大部分在各取样面积下都呈聚集分布;少数树种的分布格局受取样面积的影响,取样面积较小时多呈随机分布,取样面积较大时多呈聚集分布。群落中约有一半树种的分布格局与其生长阶段无关,其中大部分在各生长阶段都呈聚集分布。另有一半树种的分布格局受其生长阶段的影响,其中大部分在幼树阶段表现为聚集分布,在中树、大树阶段表现为随机分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异质性对多数树种的聚集分布有重要影响,其中树种在资源生态位上的分化是控制因素,而地形对水热资源的再分配是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7年12期)

朱华[7](2016)在《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起源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海拔1800~3400 m的山地,这类常绿阔叶林在生态外貌上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但其分布生境却是暖温带-温带气候,且植物区系组成与热带植物区系有古老的渊源。该文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例,对其植物区系与其气候条件的不协调进行剖析。哀牢山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记录了种子植物110科386属821种。在植物区系科的地理成分上,无论是含种数多的科,还是所有科的分布区类型,都是以热带分布科为主,体现了它的远古热带起源背景。在该种子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47.75%,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33.45%,在近代演化上仍体现出明显的热带亲缘特征。按照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的暖温带-温带气候条件,它相当于中国东部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在中国东部地区类似气候条件的地带性植被的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属通常只占总属数的25%~27%,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与所在地的温带气候明显不协调。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笔者认为结合哀牢山地区曾经是低海拔夷平面,在第四纪以来才迅速抬升形成的地质历史,可能这里曾经在第四纪以前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和常绿阔叶林随着地形的迅速抬升,逐渐适应了因海拔上升而形成的温带气候,成为在云南高海拔山地存在的所谓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其植物区系和植被的热带-亚热带性质及常绿阔叶生态外貌并未因气候改变而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李淑英,张翠萍,王蓓,张宏雨,史云东[8](2016)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物物种丰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本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哀牢山东坡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性质及植被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植被类型为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群落,硬斗石栎(Lithocarpus hancei)群落和云南铁杉(Tsuga dumosa)群落;植被监测样方内共有植物55科78属107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4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单子叶植物6科9属11种,双子叶植物37科55属79种;中国野生保护植物有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和大花八角(Illicium macranthum);经过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物种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间层>乔木层>草本层,而物种多样性比较均匀;样地土壤呈酸性,表层土透气性好,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丰富,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物种。本研究将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袁春明,耿云芬,柴勇,郝佳波,吴涛[9](2016)在《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对边缘效应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范围内森林片断化现象日益严重。与其他木本植物(乔木和灌木)相比,木质藤本更趋向于分布在片断化森林的边缘,因而了解木质藤本对边缘效应的响应对于进一步了解其对森林动态的影响极其必要。本文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缘到林内环境梯度上木质藤本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在形成年龄分别为13年、35年和53年的3种类型的林缘,设置从林缘向林内连续延伸的长方形样地(20 m×50 m)各10个(总面积3 ha),每个样地再划分为5个20 m×10 m的样方。在每个样方内对胸径≥0.2 cm且长度≥2.0 m的木质藤本进行了每木调查。在3 ha的林缘样地中共记录到木质藤本植物2,426株,隶属于14科19属31种。木质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随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边缘效应深度在35年林缘的边缘为30 m,13和53年林缘的边缘则为20 m;它们的胸高断面积在53年林缘的边缘效应深度为20 m,但在13和35年林缘的不同距离上差异不显着。木质藤本对边缘效应的响应在物种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主要呈现正向和中性的响应格局,包括只分布于林缘的物种,和从林缘到林内环境梯度上密度逐渐降低的物种;也有对边缘效应不敏感的物种。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林冠开度、边缘形成年龄和土壤水分是决定木质藤本在片断化森林边缘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6年01期)

石贤萌,杞金华,宋亮,刘文耀,黄俊彪[10](2015)在《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两种优势幼苗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N沉降增加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N沉降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今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是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森林植被类型之一。该文以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对象,研究了其林下优势树种多花山矾(Symplocos ramosissima)和黄心树(Machilus gamblei)幼苗不同器官中C、N、P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N沉降增加的响应。结果表明:两种幼苗C、N、P含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显着性水平(p<0.05),多花山矾的C含量较低,N和P含量较高。N处理对植物幼苗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影响极显着(p<0.01),且与物种和器官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N处理提高了幼苗体内N含量,导致不同器官N:P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N处理水平的升高,多花山矾幼苗P含量下降,黄心树幼苗P含量整体升高,幼苗间P含量差异减小。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幼苗N含量与土壤无机N含量之间存在极显着的相关性(p<0.01)。不同器官之间相比,植物幼苗根和茎的N内稳性比叶片更高,即植物叶片对N沉降的响应更为敏感。(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中山常绿阔叶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在我国亚热带气候区的一种山地森林植被。为监测此类森林的动态过程,按照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的建设标准,于2014年在云南省景东县徐家坝附近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建立了一块20 hm~2的森林动态样地,测量并记录了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树木直径及其分枝的直径,并对其挂牌标记、定位和鉴定,分析了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样地内共有DBH≥1 cm的木本植物独立个体44 168株,隶属于36科63属104种。重要值最大的前3个科依次是壳斗科、茶科和樟科。在属的水平上,热带区系成分占总属数的46.0%,温带区系成分占38.1%。重要值≥1的物种有22个,占总个体数的84.6%。重要值最大的3个种依次是蒙自连蕊茶(Camellia forrestii)、云南越桔(Vaccinium duclouxii)和多花山矾(Symplocos ramosissima)。胸高断面积之和排名前4名的物种为硬斗柯(Lithocarpus hancei)、木果柯(L.xylocarpus)、变色锥(Castanopsis wattii)和南洋木荷(Schima noronhae),它们同时也是该群落林冠层的优势树种。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群落有充足的增补个体,如蒙自连蕊茶和多花山矾等。稀有种(个体数少于20的物种)共计49种,占总物种数的47.1%。常绿木本植物在样地内分别占总重要值、总多度和总胸高断面积的94.7%、96.2%和94.0%,优势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山常绿阔叶林论文参考文献

[1].唐宗英,乔璐,盛家舒,诸慧琴.高黎贡山赧亢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及多样性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8

[2].温韩东,林露湘,杨洁,胡跃华,曹敏.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20hm~2动态样地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J].植物生态学报.2018

[3].白雪,范泽鑫.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水青树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林业科学.2018

[4].柴勇,李贵祥,袁春明,和丽萍,李品荣.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的种间联结性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5].李雪娟,乔璐,唐宗英,赵士杰,车丽莎.模拟氮沉降对高黎贡山自然公园片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8

[6].柴勇,孟广涛,和丽萍,袁春明,邵金平.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的分布格局及其地形影响因子[J].广西植物.2017

[7].朱华.云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起源的探讨[J].植物科学学报.2016

[8].李淑英,张翠萍,王蓓,张宏雨,史云东.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

[9].袁春明,耿云芬,柴勇,郝佳波,吴涛.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对边缘效应的响应[J].生物多样性.2016

[10].石贤萌,杞金华,宋亮,刘文耀,黄俊彪.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两种优势幼苗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N沉降增加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5

标签:;  ;  ;  ;  

中山常绿阔叶林论文-唐宗英,乔璐,盛家舒,诸慧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