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景德传灯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景德,禅宗,含意,机缘,异文,助动词,理论。
景德传灯录论文文献综述
姚彬彬,刘青[1](2018)在《《景德传灯录》中所记禅宗史前传说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禅宗史前之"西天二十八祖""七佛传法偈"等传说,虽可导源于唐代《曹溪宝林传》(简称《宝林传》)、五代《祖堂集》诸书,而实由北宋之《景德传灯录》(简称《传灯录》)定型,而之后《宝林传》《祖堂集》皆佚,20世纪初方重新现世,且《景德传灯录》有钦定性质,故影响后世禅宗者实为本书。由《传灯录》关于禅宗史前传说之叙事,颇可见禅宗作为"中国化佛教"之思想特色,且《传灯录》中尚无"拈花微笑"之说,亦可见这类传说建构之次第。要之,《景德传灯录》所述之禅宗史前传说,虽未必全为"事件的真实",然其"意义的真实"不容否认,于文化认同之整合作用,自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本文来源于《文化发展论丛》期刊2018年02期)
张琴[2](2016)在《《景德传灯录》中的因果问答》一文中研究指出《景德传灯录》是北宋法眼宗僧人释道原编撰的一部禅宗灯史,为宋代"五灯"之首。书中辑录了自七佛至禅宗历代祖师五十二世,计一千七百零一人的传灯法系,其形式以语录为主,既有禅门内部的互相勘验,也有禅师对学人的启发开示;其内容既有如关于"如何是佛""如何是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意教意同别"等佛法理论的问题,也有如"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如何是某某境""如何是和尚家风"等宗风方面(本文来源于《宗教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李婷[3](2017)在《禅宗机缘性会话中隐喻现象的语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禅宗机缘性会话中的隐喻现象进行研究。机缘性会话是禅宗师徒之间发生的以问答为形式的对话,旨在引导徒弟开悟。首先,传统的隐喻研究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现代的隐喻研究主要以认知领域的研究为代表;虽然两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定义或解释了隐喻,但关于隐喻的运作机制仍然没有定论。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隐喻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隐喻意义因为受喻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而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故而,我们可以从受喻者,也就是听话者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运作机制。另外,禅宗“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的语言观的争论导致禅师不得不选择“绕路说禅”。“绕路说禅”,顾名思义,是不直接说禅,也就是不说破,以一种间接言谈的方式来引导弟子开悟,隐喻便是其中一种。故而,隐喻可被看作是禅师在交际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间接的语用策略。本文是以改良的格莱斯会话含意理论为理论基础。之所以称之为“改良的”会话含意理论,是因为格莱斯的观点——会话含意,是说话者说出的话语意指的东西,削弱了听话者在交际过程中的参与性。故而我们认为,会话含意不是简单的意图识别,而是听话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理解说话者的话语。在此改良的会话含意理论的理论框架下,隐喻被看作是产生和传递会话含意的语用策略。基于此,本文提出叁个研究问题:(1)在机缘性会话中,禅师使用了哪些隐喻的语言手段来引导徒弟开悟?(2)这些语言手段是如何发挥作用并产生意义的?(3)禅师在引导徒弟开悟的过程中为什么使用这些隐喻的语言手段?为了回答上述叁个研究问题,本文从《景德传灯录》收集100例采用了隐喻的禅宗机缘性会话进行定性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如下:首先,本文发现了五种主要的隐喻语言手段,分别是,1)以答引问,即禅师对徒弟的问题故意回答得不明不白,以激起徒弟继续探问;2)以问答问,即禅师用问题回答徒弟的发问;3)反话对答,禅师用所问对象的对立面来作答;4)问答相同,禅师重复徒弟问话的话语、措辞等;5)答非所问,禅师用毫不相关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回答徒弟的问题。其次,禅师使用五种隐喻的语言手段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准则,徒弟则通过创造性地理解禅师看似不合作的话语来获得会话含意,继而开悟。以答引问主要违反了方式准则;以问答问主要违反了量准则;反话对答主要违反了质准则;问答相同主要违反了量准则;答非所问主要违反了关系准则和质准则。当然,有时这些语言手段不只违反一条准则,有些语言手段甚至结合起来使用,但在该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析被违背最突出的原则。最后,研究发现,在禅宗机缘性会话中,徒弟的开悟是禅师与徒弟的合作过程,需要双方共同的贡献。因为会话含意不拘泥于徒弟对禅师意图的正确识别,徒弟才能获得自己独立的理解,进而获得独属于自己的开悟体验。隐喻策略的使用不仅缩短了禅师与徒弟情感上的距离,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性,而且解除了解除了禅宗开悟体验及禅宗语言的神秘性,有利于禅宗为更多人了解并向往。这些发现与禅宗“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语言观的争论有关。这些发现揭示了禅师为什么采用隐喻这一语用策略来引导徒弟开悟。(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7-04-16)
李彬[4](2016)在《上海书店本《景德传灯录译注》语词训释商兑》一文中研究指出《景德传灯录译注》中词语释义方面有一些值得商兑的地方,本文从词义衍生、禅宗行业语义、通作条例、禅宗特色词、异本校勘等五个方面分析释义不确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琴[5](2016)在《五代时期主要禅系——以《景德传灯录》为文本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代时期,中土分裂割据,义理佛教一蹶不振,而禅宗则格外兴盛,并产生了诸多禅系。本文主要立足成书于北宋时期的《景德传灯录》,根据书中记载的出现于五代时期的主要禅系、人物及相关语录,侧重分析机缘对答中学人集中关注的问题,及禅师与世俗王权的交接,以此窥见五代时期禅宗概貌。通过梳理可知,当时学人关心的既有「什么是佛」的终极理论问题,又有渴求找到适合自己修行之路的实践问题,也有如何看待现实中与政权的关系及如何回报供(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圣严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期刊2016-07-01)
朱婷婷[6](2016)在《《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景德传灯录》中的助动词为研究对象,借鉴Lyons(1977)的情态定义,主要采用Palmer(1990;1986/2007)的情态分类模式,把助动词纳入到情态的范畴中。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对《景德传灯录》中不同情态类型助动词进行分析。论文共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第一节介绍了《景德传灯录》研究简述;第二节介绍本文所采用的《景德传灯录》版本;第叁节为本文的研究方法;第四节简要概括了本文的论述范围和内容框架。第二章为助动词及《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的判定。第一节为助动词的研究综述;第二节和第叁节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景德传灯录》助动词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进行界定;第四节归纳了《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的概貌。第叁章为《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的语义研究,开始进入本文的研究主轴。前叁节主要是从使用频率、语义和语用功能叁个方面对认识情态助动词、道义情态助动词和动力情态助动词进行描写;第四节总结和梳理了《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的使用情况。第四章为《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的句法研究。前叁节从语法功能、组合功能和出现分布这叁个方面对认识情态助动词、道义情态助动词和动力情态助动词进行考察;第四节对《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的整个句法面貌进行梳理。第五章为《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的连用研究。第一节介绍前人研究;第二、叁、四节对《景德传灯录》中助动词的连用情况从使用频率、词性、是否成词和连用规律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五节是对《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的连用情况进行总结。第六章为《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第一节介绍本章节中运用到的理论以及单音节助动词一词多义情况;第二节对《景德传灯录》中不同情态类型单音节助动词的来源、形成以及发展过程进行了讨论;第叁节是对助动词的语义演变情况的梳理。第七章为结语。第一节总结了《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的研究内容;第二节阐述了本文需要改进之处。(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06-01)
陈家春[7](2016)在《信奉与质疑 维护与解构——从《景德传灯录》看禅宗神异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景德传灯录》为例,对禅宗的神异观进行了分析,认为禅宗一方面信奉并维护佛教神异传统,一方面又对其进行质疑和结构,体现出相当的矛盾性,而这种矛盾的统一是由于禅宗借教悟宗和教外别传的综合需求、道教法术和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印度传记与传统史学的交互影响造成的。(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6年04期)
陈家春[8](2016)在《《景德传灯录》异文辨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七个版本的对校,辨正了《景德传灯录》传本中24条形误、3条缺文、1条衍文和1条颠倒用例。(本文来源于《合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丁玲[9](2015)在《遮诠与禅宗机缘性会话中否定现象的语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否定与禅宗机缘性会话中的遮诠现象进行研究。机缘性会话为禅宗师徒之间展开的问答形式的对话,旨在引导弟子开悟。首先在以往的研究中,遮诠主要是从哲学、思想史和知识论的角度得到解释,在本研究中遮诠被看作一定程度上等同于“语用否定”的语言策略。另外,禅宗语言以其独特性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并产生了众多的独到见解,然而建立在理论框架之上的语用学研究却很少见。因此,对否定与禅宗机缘性会话中的遮诠进行语用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且具有很大意义。本文以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为理论基础。在该理论框架内,遮诠与否定被当作是产生和传递会话含意的语用策略,即一种试图让弟子理解禅师话语中的会话含意。循着这条线,本文提出了叁个研究问题:(1)禅师采用了那些遮诠与否定性的语用策略来引导弟子开悟?(2)这些遮诠与否定性的语用策略是如何使弟子领会禅师的言外之意的?(3)禅师在引导弟子开悟过程中为什么要采用这些遮诠与否定性策略?为了回答这叁个研究问题,本文收集并分析了1 0 0例采用了遮诠与否定性语用策略的禅宗机缘性会话,研究发现如下:首先,本文发现了六种具有遮诠与否定性的语用策略,分别是,1)反二分,即以所问对象的对立面作答;2)反传统分类,即把传统上认为不属于某一类的对象归为此类;3)不可能性陈述,即描述一种不可能发生的现象;4)重复,即重复同一话语、意思、措辞等;5)非语言性表达,即使用非语言手段作答;6)哩哩语,即以一种类似孩童的话语来回答弟子的谈话。其次,禅师使用遮诠与否定性语用策略意在通过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准则来产生和传达的言外之意。反二分主要违反了质准则;反传统归类主要违反了方式准则;不可能性陈述主要违反了质准则和方式准则;重复主要违反了量准则;非语言性表达则主要违反了方式准则和量准则;哩哩语主要违反了质准则。当然,有时一种遮诠与否定性的语言策略不只违反一条准则,但在该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析被违背最突出的准则。最后,该研究发现在禅宗机缘性会话中,听话人在获取会语含意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这一发现与禅宗“不说破”这一指导原则是十分吻合的。同时,禅宗的这种语言观深受庄子哲学与道家的语言观的影响。这些发现解释了为什么禅师们会更倾向于使用遮诠与否定性的语用策略来作为引导弟子开悟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5-06-05)
朱婧怡[10](2015)在《《景德传灯录》副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景德传灯录》是宋真宗年间释道原所编撰的禅宗灯史。该书在宋、元、明各个朝代都广为流传,尤其对宋代的教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灯录,它不仅详细地记录了诸师诸僧的语录,也记录了一些长篇的说法以及赞颂偈诗。因此,《景德传灯录》不但是不能被忽视的佛教禅宗史书,也是研究汉语发展的重要材料。本文以《景德传灯录》中的副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副词的全面分析总结,力争详尽地探求其概貌。希望通过对该书副词的研究,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唐末宋初时的副词面貌,进一步完善汉语词汇系统。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一、绪论。绪论分为四个章节,主要涉及《景德传灯录》的介绍,副词研究历史的脉络整理,以及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其中,《景德传灯录》的介绍又包括对其版本的介绍,语料价值的分析和研究现状的总结。二、《景德传灯录》的副词。首先总结众学者对于副词的界定标准和分类,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笔者对于副词界定标准和分类情况。根据标准及对《景德传灯录》的总结,将其中出现的副词320个分为七类,分别是: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情状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其次对每类副词进行定义,并根据不同的词义与语法功能将每类副词再分小类。将《景德传灯录》中出现的320个副词分别归到各个小类中,并从出现位置、语义指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对各类副词的语法功能进行总结。叁、《景德传灯录》副词的特点。首先全面列举了《景德传灯录》中出现的副词,并简要进行分析。其次单独分析双音节副词。最后分析副词的语义指向问题。(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景德传灯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景德传灯录》是北宋法眼宗僧人释道原编撰的一部禅宗灯史,为宋代"五灯"之首。书中辑录了自七佛至禅宗历代祖师五十二世,计一千七百零一人的传灯法系,其形式以语录为主,既有禅门内部的互相勘验,也有禅师对学人的启发开示;其内容既有如关于"如何是佛""如何是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意教意同别"等佛法理论的问题,也有如"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如何是某某境""如何是和尚家风"等宗风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德传灯录论文参考文献
[1].姚彬彬,刘青.《景德传灯录》中所记禅宗史前传说考[J].文化发展论丛.2018
[2].张琴.《景德传灯录》中的因果问答[J].宗教研究.2016
[3].李婷.禅宗机缘性会话中隐喻现象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4].李彬.上海书店本《景德传灯录译注》语词训释商兑[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
[5].张琴.五代时期主要禅系——以《景德传灯录》为文本的考察[C].第六届圣严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2016
[6].朱婷婷.《景德传灯录》助动词研究[D].广西大学.2016
[7].陈家春.信奉与质疑维护与解构——从《景德传灯录》看禅宗神异观[J].中华文化论坛.2016
[8].陈家春.《景德传灯录》异文辨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
[9].丁玲.遮诠与禅宗机缘性会话中否定现象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10].朱婧怡.《景德传灯录》副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