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亚硝化论文-李培根,王宇佳,胡筱敏

半亚硝化论文-李培根,王宇佳,胡筱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半亚硝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亚硝化,SBR,氯酸钾,联氨

半亚硝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培根,王宇佳,胡筱敏[1](2017)在《低DO与化学控制相结合的半亚硝化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厌氧氨氧化工艺(ANAMMOX)的进水需求以及污水中氮素的存在形态,增强前置半亚硝化工艺的运行稳定性是十分有必要的。研究发现:在温度(30±1)℃、进水pH在8.0以上、DO在0.3 mg·L~(-1)左右、HRT=8 h的情况下;逐步增加进水氨氮(NH_4~+-N)与碳酸氢盐浓度,经过19 d成功启动亚硝化反应(以亚硝硝酸盐积累率达到50%为限);为了进一步提升亚硝酸盐积累率,间歇投加5 mmol·L~(-1)氯酸钾,后又改加联氨作为硝化反应的选择性抑制剂,经过大约90 d的反复调试运行,使得出水中NH_4~+-N与亚硝态氮(NO_2~--N)的摩尔比近似1∶1,基本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进水需求。通过Miseq测序结果发现:氨氧化菌(AOB)在添加氯酸钾之后,已经成为绝对优势菌种,所占比例为54.99%;在添加联氨之后,AOB所占比例能够达到63.92%,其中包括Nitrosomonas sp和Nitrosomonas europaea这两种亚硝化菌;只有痕量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存在。(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艳辉,李冬,梁瑜海,关宏伟,赵世勋[2](2016)在《缺氧/好氧比对连续流半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缺氧好氧比对半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在常温(22~25℃),DO(0.3~0.5mg/L)和FA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全亚硝化后,转变进水为AO除磷二级出水,并逐步向半亚硝化过渡.在此过程中考察了不同缺氧好氧比(0:1、1:1、2:1和3:1)对半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好氧比为0:1时,很难维持低NH_4~+-N(40~70mg/L)亚硝化的稳定,缺氧好氧比为1:1、2:1、3:1时均能维持稳定的半亚硝化效果,相比之下缺氧好氧比为3:1时更加节能;在缺氧好氧比0:1,1:1,2:1,和3:1的过程中,氨利用速率分别提高了29.57%、44.27%、45.23%、49.63%.在整个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在65~130m L/g.(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王志彬[3](2016)在《高氨氮污水半亚硝化过程氧化亚氮释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处理高氨氮废水时存在着工艺复杂、耗能较大以及需要外加大量碳源等不足,部分亚硝化(partial nitrification,PN)-厌氧氨氧化(anammox)组合工艺为处理高氨氮废水提供了新的选择,该工艺利用氨氧化细菌(ammonium oxidizing bacteria,AOB)的亚硝化作用,将高氨氮污水中一半的氨氮氧化成为亚硝态氮,然后用氨氮和亚硝氮比例为1:1的混合污水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提供进水,最终达到脱氮目的。氧化亚氮(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污水生物脱氮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重要人为源,其释放的氧化亚氮量最高可达全球氧化亚氮释放总量的25%。在PN过程中,亚硝酸盐的积累和低溶解氧环境使得温室气体氧化亚氮大量生成。对PN过程的氧化亚氮产生、释放研究对指导高氨氮污水的生物处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续批式生物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启动PN反应,基于生物磁效应原理假设外源磁场对于PN启动过程具有促进作用,采用批次试验方案探究了磁场对PN过程的促进效应,运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方法在微生物水平及基因水平上解释了磁场对PN过程的促进原理。在成功启动PN过程后,对PN反应过程温室气体氧化亚氮释放做了系统研究,系统检测了氨氮、亚硝氮、硝态氮、溶解氧、pH及氧化亚氮等水质指标的周期变化规律,探究了影响氧化亚氮产生的影响因素,对氧化亚氮的减量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批次试验的方法探究了磁场对PN的影响,明确了5 mT弱磁场强度对PN有显着的增强效果。无外加磁场强度下PN在第35天实现出水亚硝氮高于氨氮,而5 mT磁场强度下PN在第25天启动完成,比无外加磁场时缩短28.6%。但如果磁场强度过高,则会抑制PN反应的启动,在25 mT磁场强度下,氨氧化细菌活性减弱,出水亚硝氮与出水氨氮的比值在0.3到0.5之间,并且无法通过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这一比例,PN无法实现。(2)对PN反应过程温室气体氧化亚氮释放做了系统研究。所运行PN反应器可以在4小时以内实现出水亚硝氮高于出水氨氮,此时氧化亚氮积累释放量为15.05 mg,转化率为1.915%。若继续延长反应时间到6小时,氧化亚氮积累量会增加28.88%。磁场在促进PN反应速率的同时增加了氧化亚氮的产生量,在4小时周期反应内,氧化亚氮在5 mT磁场强度下转化率为2.80%,比无外加磁场时提高40%。和外加磁场相似,一定范围内盐度可以促进PN反应,但是盐度对于PN过程氧化亚氮产生的促进作用比磁场更强,8 mg/L氯化钠添加后氧化亚氮四小时积累量高达84.49 mg,比对照组相比提高四倍。35℃至25℃温度条件下,随温度的下降PN速率随之下降,相应的氧化亚氮释放量也下降,25℃条件下PN过程氧化亚氮转化率为1.31%,与35℃时相比下降31.41%。(3)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PN相关微生物机理进行了探究。磁场对PN的促进不是增加氨氧化细菌的比例而是对氨氧化细菌的活性的增强。氨氧化细菌含量在5 mT磁场强度下甚至有所下降,在科这一分类水平上,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在无外加磁场条件下占总细菌数量的13.9%,而在5 mT磁场强度下Nitrosomonadaceae的比例为12.9%。氨氧化细菌耗氧速率在5 mT磁场强度下为0.936 mg(O2)/g(MLSS).min,是无外加磁场时的2.39倍。在进水pH一定的情况下磁场存在并不能改变PN的终点,只是缩短了PN终点的时间,这是由于磁场并不能改变溶液中的氨态氮存在形式。PN污泥微生物中与膜转运、信号转导及细胞流动相关的功能基因在5mT磁场强度下表达量比无外加磁场时分别提高12.3%,9.3%和11.1%,磁场对氨氧化细菌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增强了游离氨进入氨氧化细菌内部的速度。PN过程氧化亚氮的产生主要由Nitrosomonadaceae造成,理化因子的改变通过影响亚硝化单胞菌相关代谢酶活性造成氧化亚氮产生量增多或减少。(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30)

岳耀冬,李军,王昌稳,卞伟,翟杰一[4](2016)在《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污水的半亚硝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半亚硝化是高氨氮污水通过厌氧氨氧化(ANAMMOX)途径脱氮的基础和关键步骤。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AGS)并处理高氨氮污水,研究了实现半亚硝化的可行性。首先通过调节水力停留时间及进水氨氮浓度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进水NH+4-N约为220mg/L时,对NH+4-N的去除率达到98%左右,亚硝态氮积累率(NAR)约为95%,并能够保持稳定运行。此后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为6 h可控制反应器出水NH+4-N/NO-2-N值在1.0左右,满足ANAMMOX对进水水质的要求。在氨氮氧化过程中NO-3-N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氨氧化菌(AOB)为优势硝化菌群;扫描电镜表明颗粒污泥中主要是球菌、短杆菌,符合AOB的形态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1期)

吕永涛,鞠恺,王磊,张雪玲,孙婷[5](2015)在《高氨废水自养半亚硝化过程N_2O释放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接种普通活性污泥,以人工配制高氨废水为基质。在SBR中通过逐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并控制低溶解氧的方法,经过58 d连续运行使出水NO-2-N/NH+4-N维持在0.88~1.25,成功实现了半亚硝化的启动。通过对典型周期内氮素转化及N2O释放特性的考察表明:周期内DO浓度基本维持在0.4 mg/L以下,NH+4-N浓度由410.46 mg/L下降至257.26mg/L。NO-2-N浓度由162.90 mg/L升高至295.80 mg/L,NO-3-N浓度由27.01 mg/L逐渐升高至50.16 mg/L。p H先由7.94升高到8.01后缓慢降至7.96,溶解性N2O浓度基本维持在0.07 mg/L。初期(0~20 min)气态N2O浓度由0.13 mg/L迅速升至1.13 mg/L后急剧下降到0.34 mg/L,随后缓慢升至0.54 mg/L。初期N2O的平均释放速率高达0.84 mg/min,这主要是上周期沉淀阶段产生并附着在污泥中的N2O受曝气吹脱所致。(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周元正,李冬,苏东霞,张功良,张肖静[6](2015)在《改良SBR工艺实现生活污水除磷与半亚硝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常温条件下(20~25℃),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应用改进后的运行策略:进水、厌氧搅拌、曝气搅拌、静置沉淀、排水、选择性排泥、污泥床缺氧搅拌,控制污泥龄为20d,溶解氧为0.2~0.5mg/L,实现单污泥系统同步除磷亚硝化的稳定运行.结果表明:总磷去除率为95.9%~97.1%,出水总磷浓度为0.1~0.4mg/L,好氧阶段氨氮去除容积负荷为0.242kg N/(m3·d),出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比值约为1:1,可以为后续的厌氧氨氧化提供合适的进水.(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吕永涛,张雪玲,王磊,鞠恺,孙婷[7](2015)在《pH对高氨废水限氧半亚硝化过程中N_2O释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半亚硝化系统中强温室气体N2O减量化释放的控制参数,采用SBR处理人工合成高氨废水(进水氨氮质量浓度约为600 mg·L-1),考察不同进水pH(7.5,8.0和8.5)对N2O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进水pH下均释放N2O,每个周期内N2O的释放量随进水pH的升高而减小.pH为7.5,8.0及8.5时,N2O释放量分别占进水氨氮的3.81%、2.35%和2.00%.当pH为7.5时,曝气初始50 min内,N2O释放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峰值速率为44.5μg·min-1·g-1,之后维持在16.5μg·min-1·g-1;当p H为8.0及8.5时,曝气初期N2O释放峰值速率分别为33.7,22.9μg·min-1·g-1,之后释放速率随pH降低和NO2-积累而逐渐增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吕永涛,苏含笑,鞠恺,张雪玲,王磊[8](2014)在《半亚硝化污泥基团内N_2O产生的微生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H4+、NO2-、DO、p H和N2O五种微电极在好氧条件下对半亚硝化污泥基团内部微环境条件及氮素迁移转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O浓度是亚硝化活性与N2O生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在表层0~800μm的区域,DO浓度充足(>1.92mg L-1),伴随着氨氮浓度大幅降低,亚硝酸盐氮浓度同步升高,是亚硝化发生的主要区域,未发现N2O生成的现象;在800~2 500μm的区域,DO浓度小于1.6 mg L-1,亚硝化反应不明显,N2O的体积净生成速率由0.13μg·cm-3h-1逐渐增加至6.9μg·cm-3h-1.N2O的产生速率随着DO浓度的降低呈增长的趋势.(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张雪玲[9](2014)在《高氨废水自养半亚硝化系统中强温室气体N_2O的释放特性与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短程硝化的短程生物脱氮工艺(如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CANON工艺等)具有节约耗氧量、碳源,缩短生物反应历程,减少剩余污泥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氨氮、低C/N废水的处理,被誉为可持续生物脱氮工艺。半亚硝化是指控制短程硝化的进程,将大约50%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其出水可直接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进水,是短程生物脱氮组合工艺的前置工艺。然而,近期研究发现,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强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使污染物由水环境转嫁到大气环境中,大大降低了其脱氮处理的可持续性。本研究采用小试SBR反应器,以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人工合成高氨氮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自养半亚硝化系统启动、稳定运行特性及pH值、DO浓度等重要运行参数对系统N2O释放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半亚硝化系统N2O的生成途径及反应器的最佳运行条件,旨在为高氨废水半亚硝化过程中N2O的减量化控制提供依据,所得成果如下:(1)在短程硝化基础上诱导实现了半亚硝化。以普通活性污泥为种泥,在低DO(曝气10min后维持在0.2~0.6mg·L-1之间)条件下,通过提高SBR的进水氨氮浓度(由200mg·L-1提高至600mg·L-1),56天后,氨氮转化率达到96%,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90%,在SBR中成功实现了高氨废水短程硝化。在此基础上维持系统进水氨氮浓度不变,缩短反应器曝气时长(由440min缩短为320min),同时减小曝气量(由0.4L·min-1缩短为0.32L·min-1),经过9天的运行,氨氮转化率降为55.9%,出水氨氮/亚硝氮为1:1.1,在随后的33天里反应器运行稳定,成功诱导实现了高氨废水半亚硝化。(2)研究得到了不同进水pH值(7.5、8.0和8.5)对高氨废水半亚硝化系统N2O释放特性的影响。N2O释放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当进水pH值分别为7.5、8.0及8.5时,N2O释放量依次为71.8、44.2和37.7mg,分别占系统进水氨氮总量的3.81%、2.35%和2.00%。(3)研究得到了不同DO浓度(稳定期DO平均为0.34、0.60和0.85mg·L-1)对高氨废水半亚硝化系统N2O释放特性的影响。N2O释放量随着DO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平均DO浓度分别为0.34、0.60和0.85mg·L-1时,单周期N2O释放量依次为44.2、21.0和6.6mg,分别占系统进水氨氮总量的2.35%、1.12%和0.35%。(4)曝气初期N2O释放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曝气时间的延长,当进水pH值为7.5时,N2O释放速率几乎不变,当进水pH值为8.0及8.5时,N2O释放速率逐渐增加;而在不同DO浓度下,N2O释放速率均呈现出总体增大的趋势。(5)曝气阶段初期,NH2OH氧化是生成N2O的主要途径,此后,AOB反硝化作用是生成N2O的主要途径。沉淀阶段,NH4+和NO2-的同时存在是导致N2O释放的主要原因,AOB自养反硝化作用是产生N2O的主要途径。(6)在自养半亚硝化SBR系统中,曝气初期出现的N2O峰是由沉淀阶段通过AOB反硝化作用积累的N2O和曝气初期NH2OH氧化生成的N2O经曝气吹脱而产生的,其中,沉淀阶段积累的N2O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N2O释放的主要原因,NH2OH氧化生成的N2O所占比例较小;而在曝气初期以后,AOB反硝化作用则是N2O生成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刘月敏,焦秀梅,崖婷婷,王少坡,李玉友[10](2014)在《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沉淀一体化反应器中半亚硝化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反应沉淀一体化反应器的HRT与SRT不同,因此HRT是否会影响反应器中氮的存在状态,亚硝态氮积累是否能实现尚无明确结论。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沉淀一体化反应器中半亚硝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虽然运行过程中无污泥流失,但仍可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出水亚硝态氮和氨氮的浓度比例受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HRT为24 h时,亚硝酸盐积累率可达到70%,但出水氨氮接近于0,很难满足ANAMMOX的进水要求;HRT为16 h和12 h时,亚硝酸盐积累率均可超过80%,出水氨氮和亚硝态氮的比例分别达到1.39∶1和1.46∶1,可为后续ANAMMOX反应提供良好进水条件。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泥亚硝化潜力的影响为12 h>16 h>24 h,对硝化潜力的影响为24 h>16 h>12 h。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盐氧化速率均为24 h>16 h>12 h。(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半亚硝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不同缺氧好氧比对半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在常温(22~25℃),DO(0.3~0.5mg/L)和FA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全亚硝化后,转变进水为AO除磷二级出水,并逐步向半亚硝化过渡.在此过程中考察了不同缺氧好氧比(0:1、1:1、2:1和3:1)对半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好氧比为0:1时,很难维持低NH_4~+-N(40~70mg/L)亚硝化的稳定,缺氧好氧比为1:1、2:1、3:1时均能维持稳定的半亚硝化效果,相比之下缺氧好氧比为3:1时更加节能;在缺氧好氧比0:1,1:1,2:1,和3:1的过程中,氨利用速率分别提高了29.57%、44.27%、45.23%、49.63%.在整个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在65~130m L/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亚硝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培根,王宇佳,胡筱敏.低DO与化学控制相结合的半亚硝化运行[J].环境工程学报.2017

[2].张艳辉,李冬,梁瑜海,关宏伟,赵世勋.缺氧/好氧比对连续流半亚硝化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6

[3].王志彬.高氨氮污水半亚硝化过程氧化亚氮释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岳耀冬,李军,王昌稳,卞伟,翟杰一.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氨氮污水的半亚硝化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6

[5].吕永涛,鞠恺,王磊,张雪玲,孙婷.高氨废水自养半亚硝化过程N_2O释放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5

[6].周元正,李冬,苏东霞,张功良,张肖静.改良SBR工艺实现生活污水除磷与半亚硝化[J].中国环境科学.2015

[7].吕永涛,张雪玲,王磊,鞠恺,孙婷.pH对高氨废水限氧半亚硝化过程中N_2O释放的影响[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5

[8].吕永涛,苏含笑,鞠恺,张雪玲,王磊.半亚硝化污泥基团内N_2O产生的微生态特性[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张雪玲.高氨废水自养半亚硝化系统中强温室气体N_2O的释放特性与影响因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10].刘月敏,焦秀梅,崖婷婷,王少坡,李玉友.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沉淀一体化反应器中半亚硝化反应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4

标签:;  ;  ;  ;  

半亚硝化论文-李培根,王宇佳,胡筱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