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抑郁症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抑郁症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抑郁,症状,躯体,因素,激越,吡啶,针刺。

抑郁症状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周璇[1](2020)在《探究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对治疗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招募158例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79例,完成73例)和对照组(79例,完成75例)。两组都接受药物治疗和1周的集中内观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再接受3周的改良森田疗法。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躯体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15)、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12项健康调查简表(SF-12)评估。结果:①干预后研究组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评分和HAMD总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6.9688,-4.2307,-2.7112,-5.4547,-6.0812,-4.3267,-7.2164;P<0.01);②干预后研究组的PHQ-15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③干预后研究组的外向性思维和TAS总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4.5851,-3.5562;P<0.01);④干预后研究组的GSES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13.6929,P<0.01);⑤干预后研究组的PCS和M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t=3.5060,3.2659;P<0.01)。结论: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治疗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用内观疗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20年01期)

张淼,秦海,陈云,张倩,范程欣[2](2019)在《针刺情感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情感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及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情感区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4、6周后观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完成29例,对照组完成28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2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2、4、6周后HAMD、SDS及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6周后HAMD、SDS及MMSE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情感区能够显着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抑郁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本文来源于《吉林中医药》期刊2019年12期)

李莹珊,宁玉萍[3](2019)在《伴与不伴激越症状重度抑郁患者的住院自杀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伴与不伴激越症状的重度抑郁患者住院自杀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重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313例,根据入院24 h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中的激越项目评分将患者分为伴激越组(156例)和不伴激越组(157例)。采用入院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评分分析重度抑郁患者激越与住院自杀风险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抑郁患者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伴激越组有高自杀风险者115例(73.7%);不伴激越组有高自杀风险者67例(42.7%)。与不伴激越组相比,伴激越组自杀风险更高(χ~2=30.99,P<0.001)。住院方式(OR=2.099,P=0.009)、既往自杀未遂次数(OR=15.342,P<0.001)、是否伴激越症状(OR=3.434,P<0.001)与重度抑郁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关。结论:伴激越症状的重度抑郁患者自杀风险更高;非自愿住院、既往多次自杀未遂、伴激越症状可能是其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小燕,冯雪英,衣明纪,王艳霞,杨召川[4](2019)在《儿童抑郁症状及其行为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抑郁症状与其自身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抑郁患儿的综合防治提供新视角。方法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招募58名诊断为抑郁状态的儿童作为病例组,同期按年龄、性别匹配选择8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 CBCL)、症状自评量表90项(Symptom Self-evaluation Scale, SCL-90)调查两组儿童抑郁情绪表现、行为表现及家庭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病例组儿童CBCL量表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43.29±30.93,20.24±12.93),阳性因子数量高于对照组(2.57±3.14,0.97±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7,3.89,P值均<0.01)。病例组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70,2.41,5.68,2.34,2.25,2.60,2.29,P值均<0.01)。病例组儿童家长SCL-90量表躯体化、敌对、恐怖得分高于对照组(17.58±4.05,15.81±4.00;9.66±2.67,8.69±2.45;8.03±1.49,7.50±0.88)(t值分别为2.33,2.17,2.40,P值均<0.05)。儿童SDS量表得分与CBCL量表总得分、阳性因子数量、内向行为、外向行为、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及社交退缩得分呈正相关,与父母婚姻状况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0.42,0.42,0.30,0.51,0.29,0.36,0.32,0.39,-0.31,P值均<0.01)。结论抑郁症状是儿童普遍存在的情绪障碍,会对学习、社会生活能力等方面有明显影响。在抑郁儿童的综合防治中要充分考虑患儿行为干预、家长心理疏导等因素,以更好帮助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12期)

曹蕾,张锐,张长宏,李革,崔亚登[5](2019)在《重庆市某医学院校本科新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重庆市某医学院校本科新生抑郁状态,研究影响其发生的因素,进而为医学新生的心理卫生保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利用人群基本情况问卷、抑郁知识知晓情况问卷和Beck抑郁量表中文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某医学院校本科新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样本1929个,总检出率35.98%。研究显示是否经常感到孤独、是否有心理压力、有心理问题是否会寻求帮助等心理卫生状况,每周体育锻炼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团体活动喜欢程度等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抑郁知识知晓情况共7个因素都会影响医学本科新生抑郁症状的产生。结论:该医学院新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且多为轻中度。他们对抑郁知识虽有一定了解,但仍需加深认识;医学院校应该加强本科新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本文来源于《医学与社会》期刊2019年12期)

李芳,赵林岩,彭道勇,蔺建文,赵红玲[6](2019)在《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患者给予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为(22.56±2.32)分,治疗后2周为(17.68±1.56)分,治疗后4周为(15.47±1.58)分,治疗后8周为(11.94±1.97)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为(22.34±2.54)分,治疗后2周为(20.15±2.23)分,治疗后4周为(19.32±2.11)分,治疗后8周为(15.38±2.14)分。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8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8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监测两组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能显着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韩燕,周欢,朱江,夏结,李思慧[7](2019)在《压力知觉量表在抑郁症状阴性和阳性人群中的测量等值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验压力知觉量表(The 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在抑郁症状阴性和抑郁症状阳性人群中的测量等值性。方法:根据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提供的划界分将大学生分为抑郁症状阴性组和抑郁症状阳性组,用两组在PSS-10上的调查数据做单组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单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SS-10的二因子结构在抑郁症状阴性组和阳性组以及总体人群中均拟合良好。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PSS-10二因子结构在抑郁症状阴性组和阳性组之间达到严格等值。两独立样本U检验结果表明抑郁症状阳性组的危机知觉因子、应对能力知觉因子得分以及压力知觉量表总分均显着高于抑郁症状阴性组。结论:PSS-10的二因子结构在抑郁症状阴性和抑郁症状阳性大学生组之间具有测量等值性,且两组的压力知觉程度表现出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石绪亮,范方,曾彦莹,朱亚[8](2019)在《青少年清晨型-夜晚型偏好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睡眠质量与情绪调节困难在青少年的清晨型-夜晚型偏好与抑郁症状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复合清晨型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抑郁症状筛查量表对462名青少年进行追踪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的清晨型-夜晚型偏好、睡眠质量、情绪调节困难和抑郁症状之间相关显着。②路径分析表明,在控制住性别和T1阶段的抑郁症状后,T1阶段的清晨型-夜晚型偏好对T4阶段抑郁症状的直接预测效应不显着;T2阶段的睡眠质量在T1阶段的清晨型-夜晚型偏好和T4阶段的抑郁症状间起中介作用;T2阶段的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困难在T1阶段的清晨型-夜晚型偏好和T4阶段的抑郁症状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睡眠质量和情绪调节困难在青少年清晨型-夜晚型偏好与抑郁症状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胡佳宇,陈柄旭,毛家亮,乔永霞,姜萌[9](2019)在《心内科就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及抑郁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及抑郁状态,为制定患者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SS-CN)、焦虑自评量表(GAD-7)和抑郁自评量表(PHQ-9)评估躯体化症状、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 295例心内科就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9.65%、14.36%和22.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0.386,95%CI:0.299~0.500)和有吸烟史(OR=0.556,95%CI:0.364~0.854)是心内科就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保护因素;合并糖尿病(OR=1.477,95%CI:1.104~1.977)是心内科就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的危险因素。男性(OR=0.410,95%CI:0.291~0.577)、年龄≥45岁(45~60岁,OR=0.362,95%CI:0.196~0.669;>60岁,OR=0.305,95%CI:0.176~0.528)、有吸烟史(OR=0.440,95%CI:0.222~0.872)和合并冠心病(OR=0.663,95%CI:0.465~0.944)是心内科就诊患者焦虑的保护因素。男性(OR=0.592, 95%CI:0.450~0.780)、年龄≥45岁(45~60岁,OR=0.482, 95%CI:0.274~0.847;>60岁,OR=0.513,95%CI:0.307~0.858)和有吸烟史(OR=0.528,95%CI:0.328~0.849)是心内科就诊患者抑郁的保护因素。结论心内科就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9.65%、14.36%和22.32%。男性、有吸烟史是心内科就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和抑郁的共同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吴炅,周正球,周定华,谭亚菊,金艳[10](2019)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以期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抑郁症状提供有效治法。方法将101例强直性脊柱炎抑郁患者随机分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加减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连续治疗60 d,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DS评分、体征、BASDAI、BASFI评分及对ESR、CRP、不良反应等。结果①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缓解率80. 4%,对照组缓解率48.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总有效率88. 24%,对照组总有效率54.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③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血清炎性因子(ESR)、BASDAI、BASFI评分、前后体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④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柳氮磺吡啶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抑郁症状确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抑郁症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针刺情感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及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情感区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4、6周后观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完成29例,对照组完成28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2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2、4、6周后HAMD、SDS及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2、4、6周后HAMD、SDS及MMSE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情感区能够显着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抑郁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郁症状论文参考文献

[1].周璇.探究内观疗法联合改良森田疗法对治疗伴有躯体症状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

[2].张淼,秦海,陈云,张倩,范程欣.针刺情感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J].吉林中医药.2019

[3].李莹珊,宁玉萍.伴与不伴激越症状重度抑郁患者的住院自杀风险[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9

[4].刘小燕,冯雪英,衣明纪,王艳霞,杨召川.儿童抑郁症状及其行为与家庭因素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9

[5].曹蕾,张锐,张长宏,李革,崔亚登.重庆市某医学院校本科新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J].医学与社会.2019

[6].李芳,赵林岩,彭道勇,蔺建文,赵红玲.文拉法辛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7].韩燕,周欢,朱江,夏结,李思慧.压力知觉量表在抑郁症状阴性和阳性人群中的测量等值性[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8].石绪亮,范方,曾彦莹,朱亚.青少年清晨型-夜晚型偏好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9].胡佳宇,陈柄旭,毛家亮,乔永霞,姜萌.心内科就诊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及抑郁调查[J].预防医学.2019

[10].吴炅,周正球,周定华,谭亚菊,金艳.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改善抑郁症状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标签:;  ;  ;  ;  ;  ;  ;  

抑郁症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