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超滤膜,氧分压,相图,湿法,余热,烟气。
热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伟,杨才福,柴锋,罗小兵,张立峰[1](2019)在《热力学分析MnS夹杂物析出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与控制重轨钢中大尺寸MnS夹杂物,针对目前热力学计算MnS析出行为问题,提出在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条件做相应的选择进行计算。在比较了目前几个常用的热力学数据后,基于U75V钢中MnS夹杂物形成过程,建立了适合计算MnS夹杂物析出的分段计算方法。研究表明,采用FactSage 6.4商业软件计算MnS析出温度为1 631K,与平衡热力学参数计算的结果1 694K相差63K。该方法可准确预测MnS的析出行为,降低了热力学分析MnS析出的难度。在1 473、1 573和1 673 K3个温度下固溶硫质量分数分别为0.000 67%、0.001 67%和0.010 8%。在铸坯轧制之前的开坯和保温温度为1 563K时,需要将钢中硫质量分数降低到0.001 67%以下,才能有效控制大尺寸的MnS夹杂物。(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12期)
文平,欧阳臻,胡宇杰,夏志美,肖利[2](2019)在《碳酸钴分解的热力学平衡分析和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清碳酸钴的热分解行为和性状遗传特性,对Co—C—O体系的稳定区和碳酸钴在不同气氛下的分解平衡进行了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到,在无氧状态下CoCO_3主要分解为CoO,分解反应是在温度高于200℃时进行;在有氧状态下CoCO_3极易发生氧化并分解生成Co_3O_4,在含氧体积分数为1%的氧气-氮气混合气氛中温度为930℃时Co_3O_4开始分解为CoO和O_2,且分解温度随着系统中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oCO_3的热分解试验证实了热力学分析结论,同时表明CoCO_3的热分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性状遗传性,Co_3O_4的形态依赖于CoCO_3的原始形态,分解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产物结块收缩,使CoO颗粒增大。(本文来源于《包装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袁佳伟,蓝碧兰,李蜜,张浩强,陈雅茹[3](2019)在《多组分生物油吸附强化重整制氢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HSC Chemistry软件进行多组分生物油重整制氢(包括普通重整和吸附强化重整)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研究反应温度、S/C和Ca/C对氢气浓度和氢气产率等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重整制氢过程的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均随着S/C的增大而增大,但在S/C>3后增幅不再明显;当S/C=3时,普通重整制氢过程的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均仅为70%左右,最佳重整反应温度高达830℃;加入吸附剂CaO后,吸附强化重整过程的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较普通重整制氢过程有大幅提升,且最佳重整反应温度显着下降,当S/C=3时,最佳重整反应温度为480℃,氢气产率和氢气浓度分别为97.2%和99.7%。(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12期)
田霖[4](2019)在《“工程热力学”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工程热力学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针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工程热力学课程内容特点,提出教学模式、学习策略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方法,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1期)
杨波,肖通虎,迟莉娜[5](2019)在《水-溶剂-PAN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对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浊点滴定法和透光法分别研究了水-溶剂-聚丙烯腈(PAN)叁元体系的热力学和相分离动力学。结果表明,水-N,N-二甲基甲酰胺(DMF)-PAN和水-N-甲基吡咯烷酮(NMP)-PAN体系发生瞬时分相且具有较小均相区,导致其所制备的膜形态为多孔皮层和大孔亚层结构。由于水-γ-丁内酯(GBL)-PAN体系具有大的均相区和长时间延迟分相(52 s),导致其膜形态为多孔皮层和的海绵状亚层结构。尽管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之间具有更高的相互亲和性,但由于其发生延迟分相(21 s),故DMSO制备的膜具有致密皮层和小指状亚层结构。不同溶剂体系所制备的PAN膜性能具有很大的差异,主要由体系相分离动力学决定,随着体系相分离时间增加,膜的纯水通量和截留分子量均变小。(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章燕柳,穆海蓉,邵在胜,景立权,王余龙[6](2019)在《臭氧胁迫对稻米淀粉热力学特征值影响及其强弱势粒间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臭氧浓度增高情形下水稻减产,米质呈变劣趋势,但稻米热力学特征值的变化及其与生长季、品种以及籽粒着生部位的关系均不清楚。本研究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8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高臭氧浓度为100nL·L~(-1),对照浓度为9nL·L~(-1)。连续两年系统研究了高臭氧浓度熏蒸对成熟稻穗不同部位糙米热力学特性(DSC)的影响。与对照相比,臭氧胁迫使稻米热焓值极显着下降4.15%,但对糊化起始温度、糊化峰值温度、糊化终止温度、DSC曲线峰宽和峰高均无显着影响;2017年度稻米热焓值、糊化峰值温度、糊化起始温度和峰高极显着大于2016年,但DSC曲线峰宽表现相反;稻米所有6个DSC特征值的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从稻穗不同位置看,所有测定参数均表现为稻穗上部>中部>下部,除糊化起始温度外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方差分析表明,臭氧×年度对热焓值、糊化峰值温度和糊化终止温度的影响均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臭氧×品种对糊化峰值温度、糊化终止温度、DSC曲线峰宽和峰高均有极显着影响,而臭氧×部位仅对DSC曲线峰宽有显着影响。以上数据表明,稻米淀粉DSC热力学参数因生长季、供试品种以及籽粒着生部位而异,臭氧胁迫环境下稻穗不同部位稻米的热焓值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表现为更易糊化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12期)
陶志强,赵庆,唐豪杰,吴家桦[7](2019)在《应用于工业余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主开发了一套基于分流再压缩的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的工业余热利用数值模拟程序,并结合?分析原理深入挖掘各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内部机制。发现在任意选定状态参数下,存在一个最佳分流比使得热效率和?效率同时达到最优。透平入口温度变化对最佳分流比不造成影响。提高透平入口温度始终对系统最佳热效率和?效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最佳分流比随主压缩出口压力的提高而单调递减。系统最佳热效率?效率随主压缩机出口压力提高先增加后趋缓,在低压段(15~23MPa)增加明显。随着压力的提高,系统?损失率的减少基本上是由高温回热器贡献的。最佳分流比随着主压缩机入口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主压缩机出口压力达25MPa时,主压缩机入口温度提高2℃,最佳热效率和?效率分别下降约3%和5%。主压缩机入口温度提高造成系统性能恶化的结果主要是通过预冷器的?损失率增加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向圆圆[8](2019)在《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大纲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下文简称热统)作为物理专业的高级专业课程,包含热力学与统计力学两个重要部分,涵盖面广泛,理论要求高。以国内流行的两本教材为例,仅基本理论部分便需要70学时以上,超过一般理工科院校的课程学时。另外,对于部分特色型工科院校,物理学更多作为支撑学科,往往《热统》课程仅有48学时。因此,针对目前工科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设置,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授课经验,在本文中对48学时《热统》课程大纲做一探讨。2.热力学大纲浅析由于在大一阶段有先行《热学》课程,因此,热统课程的热(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8期)
李文涛[9](2019)在《SrCoO_3的电子结构、弹性及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SrCoO_3立方相的电子结构、弹性以及晶格振动的声子谱和热力学性质.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立方相SrCoO_3的晶格常数、弹性常数以及体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等参数.结合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的分析,研究了SrCoO_3的铁磁性质,结果表明Co原子中3d电子处于中间自旋态.通过声子色散关系的计算,发现低温下SrCoO_3立方相可能会发生四方结构的相变.为了得到不同温度和压强下SrCoO_3立方相的热力学性质,采用准谐德拜模型进行了计算和拟合,给出了0~12 GPa和0~700 K范围内晶格常数、热膨胀系数和比热容的变化,并比较了两种不同德拜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瑞华,朱子琪,王娜娜,王帅[10](2019)在《燃煤锅炉烟气冷凝节水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某燃褐煤660 MW超临界燃煤机组,从热力学角度计算了湿法脱硫出口烟气中水蒸气的来源份额、理论冷凝水析出量、冷凝过程的放热量,介绍了几种烟气冷凝工艺及其优缺点。计算结果表明:煤中氢生成水是水分的最大来源;饱和湿烟气从51℃降低到30℃冷凝水理论析出量为196 t/h;烟气冷凝水析出过程放热量主要为水蒸气冷凝释放的汽化潜热,烟气显热差别很小。(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查清碳酸钴的热分解行为和性状遗传特性,对Co—C—O体系的稳定区和碳酸钴在不同气氛下的分解平衡进行了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到,在无氧状态下CoCO_3主要分解为CoO,分解反应是在温度高于200℃时进行;在有氧状态下CoCO_3极易发生氧化并分解生成Co_3O_4,在含氧体积分数为1%的氧气-氮气混合气氛中温度为930℃时Co_3O_4开始分解为CoO和O_2,且分解温度随着系统中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oCO_3的热分解试验证实了热力学分析结论,同时表明CoCO_3的热分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性状遗传性,Co_3O_4的形态依赖于CoCO_3的原始形态,分解温度的升高会导致产物结块收缩,使CoO颗粒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伟,杨才福,柴锋,罗小兵,张立峰.热力学分析MnS夹杂物析出与控制[J].钢铁.2019
[2].文平,欧阳臻,胡宇杰,夏志美,肖利.碳酸钴分解的热力学平衡分析和试验研究[J].包装学报.2019
[3].袁佳伟,蓝碧兰,李蜜,张浩强,陈雅茹.多组分生物油吸附强化重整制氢的热力学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9
[4].田霖.“工程热力学”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5].杨波,肖通虎,迟莉娜.水-溶剂-PAN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对膜的影响[J].水处理技术.2019
[6].章燕柳,穆海蓉,邵在胜,景立权,王余龙.臭氧胁迫对稻米淀粉热力学特征值影响及其强弱势粒间差异[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7].陶志强,赵庆,唐豪杰,吴家桦.应用于工业余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的热力学和?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8].向圆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大纲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
[9].李文涛.SrCoO_3的电子结构、弹性及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10].李瑞华,朱子琪,王娜娜,王帅.燃煤锅炉烟气冷凝节水的热力学分析[J].锅炉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