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班级成就目标定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就,目标,班级,焦虑,知觉,中学生,环境。
班级成就目标定向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灵利[1](2014)在《初中生的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是初中生主要的学习场所,而考试、学习是其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的情绪体验丰富,本研究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和学业有关的各种情绪,称之为学业情绪。本文根据Pekrun学业情绪控制价值理论,研究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情绪的影响。旨在帮助初中生形成积极的学业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信阳市350名初中生为被试进行研究,其中有313份有效问卷,通过对数据处理分析,结果如下:1.女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显着高于男生的;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消极低唤醒情绪的年级差异显着,初一学生比初二、初叁学生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和较少的消极情绪。2.初中生倾向于选择掌握趋近目标。其中掌握趋近目标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着;成绩回避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在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上差异明显。3.初中生的班级环境总体形势良好,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秩序和纪律维度上都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体验更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秩序和纪律。4.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情绪的相关显着,且对学业情绪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期刊2014-05-01)
王卉[2](2014)在《班级竞争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中学生防御性悲观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中学生由于升学的学业压力巨大,处于高度竞争的环境当中,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保证自我价值不受侵害,便采用了自我价值保护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首先修订出适用于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问卷,再研究我国中学生防御性悲观现状,最后探索班级竞争环境、成就目标定向与防御性悲观叁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一以254名初一到高叁的中学生为被试,修订适用于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问卷;研究二以884名初一到高叁的中学生为被试,研究分析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现状;研究叁主要探索班级竞争环境、成就目标定向以及防御性悲观叁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修订后的适用于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问卷包括两个维度,共9道题。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以及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达到测量学标准,该测量工具可用于对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水平进行评估。(2)总体来看,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总维度以及防御性期望处于中等水平,反思性处于中上等水平。中学生防御性悲观总分以及反思性在年级上的差异显着,初一年级在反思性上显着高于高中各年级,初中各年级的反思性都显着高于高一年级;在总量表上初一显着高于高一、高叁,初中各年级都显着高于高一。中学生在防御性悲观总分以及反思性上初中得分均显着高于高中。且中学生防御性悲观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得分非重点中学均显着高于重点中学。(3)对成就目标定向的分析显示:初一的任务接近目标显着高于初二及高叁,任务回避目标显着高于初二、高一及高叁;初二的任务回避目标显着低于初一、初叁及高二,他人回避目标显着低于高二;初叁的任务回避目标显着高于初二、高一及高叁,自我接近目标显着低于高二;高一的任务回避目标显着低于初一、初叁及高二。(4)对班级竞争环境的分析显示:初二学生感知到的竞争在六个年级中最低;在初中阶段,初叁的竞争最强烈;在高中阶段是高二学生感知到的竞争氛围最浓厚。(5)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我们可以发现班级竞争环境通过自我回避目标、他人回避目标正向预测防御性期望的水平,通过他人接近目标负向预测防御性期望的水平;同时,通过自我回避目标、他人回避目标正向预测反思性水平。(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王艳翠[3](2013)在《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班级环境与学习投入关系及教育对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着许多个人身心发展的人生课题,适应这个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提高个体学习效率非常重要的途径。而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个体的认知是起着主导作用的。成就目标定向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认知因素,班级环境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与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学习投入反映着学生在学习中认知、情绪和行动的状态。本研究以864名来自普通高中校、重点高中校两类学校的初一至高叁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成就目标定向量表》、《我的班级》和((UWES-S》为研究工具,调查分析了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班级环境和学习投入的特征以及关系,为在中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班级环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2、成就目标定向的学段差异显着,成绩趋近的性别差异、学校差异显着,掌握趋近和成绩回避的学校差异、年级差异显着;班级环境的学校差异、学段差异和年级差异显着,同学关系、竞争和学习负担的性别差异显着;学习投入及其叁个维度的性别差异、学校差异、学段差异、初中年级差异显着。3、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环境及其五个维度、学习投入及其叁个维度均呈显着正相关;班级环境与学习投入及其叁个维度呈显着正相关;学习投入与成绩趋近、掌握趋近和掌握回避的成就目标定向方式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和竞争呈显着正相关,与成绩回避的成就目标定向方式和学习负担呈显着负相关。4、掌握趋近对学习投入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习负担、成绩回避和竞争对学习投入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3-12-03)
刘海燕,王鹏[4](2009)在《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对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问卷测量法,以472名初中生为对象,探讨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及个人成就目标定向叁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焦虑可以通过班级成就目标知觉间接地影响个人成就目标定向,低状态焦虑通过班级掌握目标知觉间接影响个人掌握接近目标,高特质焦虑通过班级成绩目标知觉间接影响个人掌握回避目标、个人成绩接近目标和个人成绩回避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09年08期)
刘阳[5](2009)在《中学生考试情绪及其与班级成就目标、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美国和俄国心理生理学家Brown和Gelder(1938)以及德国心理分析治疗师Stengel(1936)先后发表的关于有关考试情绪的文章后,有关考试情绪的研究就层出不穷,但是,除考试焦虑之外的其他有关考试的情绪却一直被研究者所忽略(Pekrun,2002)。2004年Pekrun编制了第一个考试情绪问卷(TEQ)才开启了考试情绪研究的新篇章。本论文共包括叁个研究,研究一立足于我国的校园环境,在综合国外考试情绪和国内考试焦虑等相关研究基础上,以中学生为被试,采用文献分析法、开放式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构化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最终编制了中学生考试情绪问卷。研究二以731名中学生(初一、初二、高一、高二)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中学生考试情绪的特点。研究叁从班级环境和个人心理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学生考试情绪与班级成就目标、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本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考试情绪问卷包括积极考试情绪和消极考试情绪两个分问卷,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作对中学生考试情绪状况的测评。2、女生在消极情绪总分、内疚、失望和自豪情绪上的得分均显着高于男生。3、消极考试情绪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加,高中生的消极考试情绪显着高于初中生,积极考试情绪显着低于初中生。4、积极考试情绪与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班级掌握目标均呈显着正相关;消极考试情绪与掌握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班级成绩目标均呈正相关。5、个人成就目标定向在班级成就目标与考试情绪之间起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9-05-01)
刘海燕,王鹏,吴利国[6](2007)在《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对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成就目标与动机、情绪、认知和行为过程的关系。Linnenbrink 和 Pintrich(2002)从理论上提出了情绪与成就目标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的关系,认为情绪与成就目标之间是种不对称的双向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心境(没有针对特定对象的一般情绪)直接或通过班级成就目标知觉间接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王鹏,刘海燕,吴利国[7](2006)在《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对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Linnenbrink和Pintrich (2002)从理论上提出了情绪与成就目标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关系,但相关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德州市两所中学的472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班级成就目标知觉量表和个人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初步探讨了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与个人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关系,为揭示情绪和成就目标之间关系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焦虑和班级成就目标除了直接影响个人成就目标定向外,焦虑通过班级成就目标还可以间接影响到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通过班级掌握目标知觉间接影响个人掌握接近目标,二者还可以通过班级成绩目标知觉间接影响个人掌握回避目标、个人成绩接近目标和个人成绩回避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2-01)
蒋京川,刘华山[8](2006)在《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成绩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取问卷法,选取湖北武汉市348名初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掌握动机氛围与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相关联,成绩动机氛围与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相关联;(2)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有助于学业成绩,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取得良好成绩;(3)班级动机氛围和个体目标定向上存在显着的年级和性别差异;(4)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成绩动机氛围和成绩回避目标上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吴利国[9](2005)在《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与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就目标理论是研究动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认知理论,成就目标定向是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是社会认知研究在成就动机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目前,关于成就目标, 研究者考察了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班级成就目标定向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班级成就目标定向是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通过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其实践活动施加给学生的情境因素, 但同样的班级情境,不同的学生可能知觉为不同的班级成就目标定向,进而影响其个人成就目标定向,即学生的个体因素影响其对班级成就目标定向的知觉。其中情绪是影响班级成就目标知觉的个体因素之一。焦虑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消极情绪之一,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也是影响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班级成就目标知觉可能是焦虑影响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中介因素。目前,关于这叁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进一步进行探讨。Linnenbrink 和Pintrich(2002)在前人有关情绪与班级成就目标知觉、情绪与个人成就目标定向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情绪与成就目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我们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与个人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班级成就目标知觉量表和个人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德州市两所中学的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69 份。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 进行了ANOVA 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初中生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班级掌握目标知觉和班级成绩目标知觉上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在班级成绩目标知觉、个人掌握接近目标、个人成绩接近目标和个人成绩回避目标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2)状态焦虑对个人掌握接近目标、个人掌握回避目标和个人成绩回避目标具有显着影响,但对个人成绩接近目标不具有显着影响。(3)特质焦虑对个人掌握回避目标和个人成绩回避目标具有显着影响,但对个人掌握接近目标和个人成绩接近目标不具有显着影响。(4)班级掌握目标知觉的学生更多地采用个人掌握接近目标,班级成绩目标知觉的学生更多地采用个人成绩接近目标和个人成绩回避目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10-17)
李静[10](2005)在《初中生的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其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影响学业求助行为的学生个人特质个人成就目标定向和其对班级环境的知觉两方面入手,将两个因素相结合进行研究,建构出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从而帮助人们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学业求助行为。一方面促进有关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行为研究的理论建设与发展,丰富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为促进适应性学业求助行为提供理论基础,特别是对实际上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在石家庄市随机抽取五所中学,在所抽取的学校的初中叁个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其中男生321人,女生319人。采用由李晓东等人编制学业求助行为量表,修订的成就目标量表,江光荣(2001)编制的《我的班级问卷》,叁个量表为调查工具。 研究结果表明: 1、初中生较多采取适应性的学业求助行为即工具性求助行为,较少采取非适应性的求助行为即执行性和回避的求助行为。 2、在性别方面,初中女生适应性的求助行为显着的高于初中男生的适应性求助行为;而在非适应性求助行为上,初中男生与初中女生并无显着的差异。 3、成绩差的同学比成绩中等和成绩优异的同学倾向于更多采取地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行为且差异显着。 4、初中生持有较高水平的合作取向目标、任务取向目标、自我-趋向目标、社会亲密目标和自我—回避目标。在自我——回避定向的成就目标上,成绩和年级的差异显着,表现为成绩越差的学生多持有自我——回避定向的成就目标。初叁学生比初二、初一学生更少的持有自我——回避定向的成就目标。 5、初中生班级环境中,师生关系总体上令人满意,同学关系比较好。大多数班级都强调秩序和纪律,班级气氛是安定、有序的,且同学之间竞争激烈。 6、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求助行为显着相关。 7、协方差结果模型的分析显示:成就目标定向是班级环境与学业求助行为的中介影响因素,同时班级环境直接影响学业求助行为,此模型接受本研究的假设。(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5-04-11)
班级成就目标定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中学生由于升学的学业压力巨大,处于高度竞争的环境当中,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保证自我价值不受侵害,便采用了自我价值保护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首先修订出适用于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问卷,再研究我国中学生防御性悲观现状,最后探索班级竞争环境、成就目标定向与防御性悲观叁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一以254名初一到高叁的中学生为被试,修订适用于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问卷;研究二以884名初一到高叁的中学生为被试,研究分析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现状;研究叁主要探索班级竞争环境、成就目标定向以及防御性悲观叁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修订后的适用于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问卷包括两个维度,共9道题。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以及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达到测量学标准,该测量工具可用于对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水平进行评估。(2)总体来看,我国中学生的防御性悲观总维度以及防御性期望处于中等水平,反思性处于中上等水平。中学生防御性悲观总分以及反思性在年级上的差异显着,初一年级在反思性上显着高于高中各年级,初中各年级的反思性都显着高于高一年级;在总量表上初一显着高于高一、高叁,初中各年级都显着高于高一。中学生在防御性悲观总分以及反思性上初中得分均显着高于高中。且中学生防御性悲观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得分非重点中学均显着高于重点中学。(3)对成就目标定向的分析显示:初一的任务接近目标显着高于初二及高叁,任务回避目标显着高于初二、高一及高叁;初二的任务回避目标显着低于初一、初叁及高二,他人回避目标显着低于高二;初叁的任务回避目标显着高于初二、高一及高叁,自我接近目标显着低于高二;高一的任务回避目标显着低于初一、初叁及高二。(4)对班级竞争环境的分析显示:初二学生感知到的竞争在六个年级中最低;在初中阶段,初叁的竞争最强烈;在高中阶段是高二学生感知到的竞争氛围最浓厚。(5)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建模,我们可以发现班级竞争环境通过自我回避目标、他人回避目标正向预测防御性期望的水平,通过他人接近目标负向预测防御性期望的水平;同时,通过自我回避目标、他人回避目标正向预测反思性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班级成就目标定向论文参考文献
[1].张灵利.初中生的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情绪的影响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
[2].王卉.班级竞争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中学生防御性悲观影响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艳翠.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班级环境与学习投入关系及教育对策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4].刘海燕,王鹏.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对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09
[5].刘阳.中学生考试情绪及其与班级成就目标、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
[6].刘海燕,王鹏,吴利国.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对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7].王鹏,刘海燕,吴利国.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对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C].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8].蒋京川,刘华山.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成绩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9].吴利国.焦虑、班级成就目标知觉与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10].李静.初中生的班级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其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