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呼吸面罩和把手,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吸气腔和呼气腔,所述呼吸面罩位于装置外壳的边侧,所述吸气腔上安装有进气管,所述呼气腔的内部固定有水平分布的环形托板,且环形托板的上方设置有阀块,并且阀块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在装置外壳上的出气管,所述阀块的上方设置有螺纹连接在装置外壳顶端的螺纹杆,且螺纹杆的顶端与把手相连接,并且螺纹杆和阀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该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通过对装置内部空间的重新设计,配合连接管等结构的使用,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训练方式,同时能够对训练强度的调节变化进行便捷的观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呼吸面罩(5)和把手(1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吸气腔(2)和呼气腔(3),且吸气腔(2)位于呼气腔(3)的上方,所述呼吸面罩(5)位于装置外壳(1)的边侧,且呼吸面罩(5)上安装有连接管(4),所述吸气腔(2)上安装有进气管(6),且进气管(6)的顶端安装有滤网(7),并且滤网(7)的下方设置有2个安装在进气管(6)内部的过滤层(8),所述呼气腔(3)的内部固定有水平分布的环形托板(9),且环形托板(9)的上方设置有阀块(10),并且阀块(10)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在装置外壳(1)上的出气管(11),所述阀块(10)的上方设置有螺纹连接在装置外壳(1)顶端的螺纹杆(12),且螺纹杆(12)的顶端与把手(13)相连接,并且螺纹杆(12)和阀块(1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5),所述装置外壳(1)上安装有与呼气腔(3)相连通的排气管(16)。
设计方案
1.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呼吸面罩(5)和把手(1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吸气腔(2)和呼气腔(3),且吸气腔(2)位于呼气腔(3)的上方,所述呼吸面罩(5)位于装置外壳(1)的边侧,且呼吸面罩(5)上安装有连接管(4),所述吸气腔(2)上安装有进气管(6),且进气管(6)的顶端安装有滤网(7),并且滤网(7)的下方设置有2个安装在进气管(6)内部的过滤层(8),所述呼气腔(3)的内部固定有水平分布的环形托板(9),且环形托板(9)的上方设置有阀块(10),并且阀块(10)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在装置外壳(1)上的出气管(11),所述阀块(10)的上方设置有螺纹连接在装置外壳(1)顶端的螺纹杆(12),且螺纹杆(12)的顶端与把手(13)相连接,并且螺纹杆(12)和阀块(1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5),所述装置外壳(1)上安装有与呼气腔(3)相连通的排气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4)上螺纹连接有吸气管(41)和呼气管(42),吸气管(41)位于呼气管(42)上方,且两者均与呼吸面罩(5)相连通,吸气管(41)和呼气管(42)的端头处分别与吸气腔(2)和呼气腔(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的底端覆盖有挡板(61),挡板(61)的端头处通过铰链连接在进气管(6)底端的边缘处,且挡板(61)的内表面通过第一弹簧(62)和进气管(6)内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2)的底端与第二弹簧(15)顶端的安装板(14)转动连接,安装板(14)在第二弹簧(15)的两端均有设置,且第二弹簧(15)底端的安装板(14)固定连接在阀块(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15)顶端的安装板(14)外围设置有观察玻璃(141),观察玻璃(141)安装在装置外壳(1)上,且观察玻璃(141)上设置有垂直分布的刻度标识(14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科是医院的必备科室,其主要作用是对病患的呼吸相关疾病进行治疗,在进行呼吸相关疾病治疗时,有时需要使用到相关训练装置、对病患的呼吸能力进行恢复训练,但是现有的训练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着功能单一,只能对病患的呼气力度进行训练,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对训练模式进行调整;无法对呼吸训练的调节力度进行直观的观察,设计不合理,使用不方便的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训练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功能单一,只能对病患的呼气力度进行训练,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对训练模式进行调整;无法对呼吸训练的调节力度进行直观的观察,设计不合理,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呼吸面罩和把手,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吸气腔和呼气腔,且吸气腔位于呼气腔的上方,所述呼吸面罩位于装置外壳的边侧,且呼吸面罩上安装有连接管,所述吸气腔上安装有进气管,且进气管的顶端安装有滤网,并且滤网的下方设置有2个安装在进气管内部的过滤层,所述呼气腔的内部固定有水平分布的环形托板,且环形托板的上方设置有阀块,并且阀块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在装置外壳上的出气管,所述阀块的上方设置有螺纹连接在装置外壳顶端的螺纹杆,且螺纹杆的顶端与把手相连接,并且螺纹杆和阀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装置外壳上安装有与呼气腔相连通的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螺纹连接有吸气管和呼气管,吸气管位于呼气管上方,且两者均与呼吸面罩相连通,吸气管和呼气管的端头处分别与吸气腔和呼气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底端覆盖有挡板,挡板的端头处通过铰链连接在进气管底端的边缘处,且挡板的内表面通过第一弹簧和进气管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第二弹簧顶端的安装板转动连接,安装板在第二弹簧的两端均有设置,且第二弹簧底端的安装板固定连接在阀块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顶端的安装板外围设置有观察玻璃,观察玻璃安装在装置外壳上,且观察玻璃上设置有垂直分布的刻度标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通过对装置内部空间的重新设计,配合连接管等结构的使用,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训练方式,同时能够对训练强度的调节变化进行便捷的观察;
1.连接管、吸气管以及呼气管的使用,配合装置外壳的内部结构设计,便于使用者同时进行呼气和吸气训练,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单一的训练模式,使用更加方便;
2.进气管处的结构设计,不仅便于使用者的吸气训练,同时能够对通入的空气进行有效的过滤;
3.观察玻璃以及刻度线和安装板的使用,在实现了呼气训练功能的同时,便于使用者对训练强度的调节进行直观的观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外壳;2、吸气腔;3、呼气腔;4、连接管;41、吸气管;42、呼气管;5、呼吸面罩;6、进气管;61、挡板;62、第一弹簧;7、滤网;8、过滤层;9、环形托板;10、阀块;11、出气管;12、螺纹杆;13、把手;14、安装板;141、观察玻璃;142、刻度标识;15、第二弹簧;16、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科用呼吸训练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吸气腔2、呼气腔3、连接管4、吸气管41、呼气管42、呼吸面罩5、进气管6、挡板61、第一弹簧62、滤网7、过滤层8、环形托板9、阀块10、出气管11、螺纹杆12、把手13、安装板14、观察玻璃141、刻度标识142、第二弹簧15和排气管16,装置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吸气腔2和呼气腔3,且吸气腔2位于呼气腔3的上方,呼吸面罩5位于装置外壳1的边侧,且呼吸面罩5上安装有连接管4,吸气腔2上安装有进气管6,且进气管6的顶端安装有滤网7,并且滤网7的下方设置有2个安装在进气管6内部的过滤层8,呼气腔3的内部固定有水平分布的环形托板9,且环形托板9的上方设置有阀块10,并且阀块10的边侧设置有安装在装置外壳1上的出气管11,阀块10的上方设置有螺纹连接在装置外壳1顶端的螺纹杆12,且螺纹杆12的顶端与把手13相连接,并且螺纹杆12和阀块1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5,装置外壳1上安装有与呼气腔3相连通的排气管16。
连接管4上螺纹连接有吸气管41和呼气管42,吸气管41位于呼气管42上方,且两者均与呼吸面罩5相连通,吸气管41和呼气管42的端头处分别与吸气腔2和呼气腔3相连通,进气管6的底端覆盖有挡板61,挡板61的端头处通过铰链连接在进气管6底端的边缘处,且挡板61的内表面通过第一弹簧62和进气管6内壁相连接,首先使用者可将呼吸面罩5穿戴在面部区域,并手动握紧排气管16,使用者在吸气时,阀块10在环形托板9的阻挡作用下无法下移,因此吸气腔2中的挡板61会在负压作用下向下翻转,吸入的空气会经过吸气管41再被使用者吸收,呼气的时候,由于挡板61无法向上旋转,所以在呼气腔3内部高压的作用下,阀块10被向上推动,使用者可继续呼气直至气体从出气管11处排出,在需要换气转变为吸气时,可将排气管16松开,使装置内的气体从排气管16处排出。
螺纹杆12的底端与第二弹簧15顶端的安装板14转动连接,安装板14在第二弹簧15的两端均有设置,且第二弹簧15底端的安装板14固定连接在阀块10上,第二弹簧15顶端的安装板14外围设置有观察玻璃141,观察玻璃141安装在装置外壳1上,且观察玻璃141上设置有垂直分布的刻度标识142,阀块10在上移时会带动第二弹簧15相应被压缩形变,使用者可通过拧动把手13的方式,使螺纹杆12向下压缩第二弹簧15,通过改变第二弹簧15初始长度的方式,改变使用者的呼气训练强度,而观察玻璃141和刻度标识142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使用者之间观看上方的安装板14的位移长度。
工作原理:首先使用者可将呼吸面罩5穿戴在面部区域,并手动握紧排气管16,使用者在吸气时,阀块10在环形托板9的阻挡作用下无法下移,因此吸气腔2中的挡板61会在负压作用下向下翻转,吸入的空气会经过吸气管41再被使用者吸收,呼气的时候,由于挡板61无法向上旋转,所以在呼气腔3内部高压的作用下,阀块10被向上推动,使用者可继续呼气直至气体从出气管11处排出,在需要换气转变为吸气时,可将排气管16松开,使装置内的气体从排气管16处排出,使用者可通过拧动把手13的方式,使螺纹杆12向下压缩第二弹簧15,通过改变第二弹簧15初始长度的方式,改变使用者的呼气训练强度,而观察玻璃141和刻度标识142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使用者之间观看上方的安装板14的位移长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0101.7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3(黑龙江)
授权编号:CN209679428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A63B23/18
专利分类号:A63B23/18
范畴分类:15H;
申请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第一申请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申请人地址: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二科
发明人:董忱忱;何睿;张贺男
第一发明人:董忱忱
当前权利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代理人:高媛
代理机构:23206
代理机构编号: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