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观论文-张玲

音乐教育观论文-张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音乐教育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经》,音乐活动,音乐教育观

音乐教育观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1](2019)在《以诗观乐”——《诗经》中音乐教育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不仅在文学研究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在音乐史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诗经》音乐活动中的用乐制度、用乐习俗、用乐场所和音乐功能来探寻我国古代音乐教育观。(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3期)

涂小蓉[2](2019)在《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文化”这一术语自20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一直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全世界都在关注。在我国相较于“多元文化”研究,音乐教育对此的关注较晚,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也速度较慢、时间较长。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领域,韦恩·鲍曼(Wayne Bowman)是当今国际音乐界及音乐教育领域比较活跃的音乐教育家哲学家和音乐哲学家,他用前沿的学术研究视角剖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成为了当下公认的有影响力的学者。他的相关研究,为我们了解音乐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提供了帮助,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国内对鲍曼其人及其学术研究知之甚少,尤其是目前国内无人对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进行专题研究。《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一书是由鲍曼的15篇文章组成的论文集,这本论文集集中体现了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在这迅猛发展与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如何用多元文化这一视野重新去审视和组织音乐教育的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从而使音乐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挑战。本文主要以《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一书为基础,基于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展开讨论。首先,介绍鲍曼其人及其相关着述,目的在于认识与理解鲍曼的学术背景以及学术成就。其次,梳理文本中所涉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概念,理清其概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再从不同的方位分析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如: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保持文化的特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投身音乐实践等。然后,进一步探讨鲍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包括古希腊学术知识的分类:理论(theoria)、实践(praxis)、技术(poiesis),当今意义上的实践(practice),以及实践的价值判断。最后,阐述鲍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的启示,如多元文化音乐的出现归因于不同文化环境的音乐实践;音乐与社会的衔接等。本文认为,从鲍曼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这一视角能加深我们对音乐教育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有叁个重要维度:其一,多元文化是理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路径;其二,实践是认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一个视角;其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培育人,也即培育合格的公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拓宽了音乐教育的知识范畴,更新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新的认知。值得注意的是,鲍曼从多元文化、实践和人这叁个维度来理解音乐教育,其意义在于试图解决现今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音乐理论与实践的二分,音乐实践道德涵义的丢失,以及音乐教育中人的边缘位置。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重新去理解什么是音乐教育,以及如何为我国音乐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寻求一种全球性的视野。(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7)

刘怡杉[3](2019)在《立足“审美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音乐教育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育质量也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音乐教育应该以"审美核心"的观念为基础,积极开展教育方式的更新和升级,优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一直以来,音乐教育都是学生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的主要科目,因此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音乐教育也逐渐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09期)

赵敏[4](2019)在《在音乐课程标准视野下看朱则平“四元综合”音乐教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元综合”作为我国本土的音乐教育理论,是朱则平老师多年教学理论与实践不断循环反复、促进的结晶。多项实验及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四元综合”音乐教育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将从音乐课程标准的视野,来解读朱则平的“四元综合”音乐教育的合理性、科学性,并给出实施的意见。以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四元综合”这一本土的音乐教育理论,使之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介绍朱则平的音乐教育之路,包括朱则平的个人简介和他的音乐创作风格。第二章从“四元综合”的产生与发展、其基本理念和基本教学原则叁个方面来阐述“四元综合”音乐教育观。第叁章通过研究法、分析法、比较法等手法进一步解读在音乐课程标准视野下的“四元综合”音乐教育观,论证它的合理性、科学性。第四章是本人为了更好的推广“四元综合”音乐教育观给出的在教学运用中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论证与分析能够帮助广大音乐教育者更进一步了解“四元综合”这一本土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并将其付诸于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使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9-04-15)

包萨如拉[5](2019)在《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的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当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教学观念,以审美为核心展开音乐教学,必须要突出音乐审美的独立性,并且有效融入音乐教育的道德教化功能。从审美理论来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体现出中华优秀的传统美育思想。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的再思考,旨在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的有效发展。(本文来源于《休闲》期刊2019年02期)

张洋,林洁怡[6](2018)在《“80后”家庭音乐教育观——以福建省Y县为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教育目标,但在应试化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儿童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教育内容,尤其是审美教育。家庭作为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首要场所,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课题是以"80后"的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福建省Y县的家长的家庭音乐教育观进行调查来探寻"80后"这一代新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音乐教育的观念及其看法。(本文来源于《儿童发展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尼坤[7](2018)在《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陶行知的音乐教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陶行知(1891~1946)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本文来源于《琴童》期刊2018年12期)

王思[8](2018)在《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黎锦晖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正式登上音乐历史舞台的。这个时期,也正是国内思想大变革、大发展时期,西方各种思潮竞相涌入,与国内思想文化相互交汇融合时期。平民教育主义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思想之一,国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到了“平民”这一群体,开始出现了平民文学、平民文艺、平民教育等。黎锦晖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开始对平民音乐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本文试将黎锦晖的平民音乐教育观的形成溯源、内涵特质以及他所开展的平民音乐教育实践以及普及、推广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归纳总结出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与实践的意义所在。首先是对黎锦晖的平民音乐教育观的研究,探究他平民音乐教育观的形成溯源,概括出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的思想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他平民音乐教育观的特质。对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在学校中的实践进行探析,主要从他的平民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如教材和课外音乐活动所运用的儿童音乐,和他的平民化的音乐教学方式,如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教学、简化音乐技巧、尊重学生个性,采用启发式教学、国语教学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为主要实践内容来进行分析探究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是如何在学校中展开实践的;将改进俗乐、成立平民音乐团体明月社的具体实践进行探究,分析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在社会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并且对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在社会中的传播与推广方式:创办儿童杂志发表推广儿童音乐;报纸、唱片、广播、电影音乐的传播与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最后主要是对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与实践在儿童音乐教育的革新、对平民大众的音乐启蒙与普及、国语推广、重视民族民间音乐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探析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与实践对于当下在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洪雪[9](2018)在《对传统音乐教育观的反思及发展方向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音乐教育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将音乐教育和哲学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教育,同时推动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对传统的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构建中国特色音乐教育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分析,发现在21世纪之后,音乐思想的多元化发展逐渐出现,尤其是在世界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分析了音乐教育的本体化特点,同时也讨论了非本体化的相关因素,注重音乐的审美和求知作用,更加关注在本土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音乐思想,同时探究其能够适应我国音乐发展的思想观。(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8年02期)

李霞霞[10](2017)在《卫西琴的音乐审美观与音乐教育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卫西琴(Alfred Westharp,1882—卒年不详),又名卫中,美籍德国人。卫西琴不仅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在欧洲音乐如暴风般席卷中国乃至东方的二十世纪初期,卫西琴作为一个欧洲人却极力倡导东方音乐,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除了在德国,卫西琴在法国、英国、印度、日本、中国等国家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有关卫西琴的这些研究资料,笔者目前收集到中文报纸5份、中文期刊55份、照片5份、外文资料1份,至今搜集资料工作还在继续。笔者在整理并理解其音乐思想的过程中发现,能够正确理解卫西琴的音乐思想实为(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17年10期)

音乐教育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元文化”这一术语自20世纪20年代出现以来,一直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全世界都在关注。在我国相较于“多元文化”研究,音乐教育对此的关注较晚,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也速度较慢、时间较长。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领域,韦恩·鲍曼(Wayne Bowman)是当今国际音乐界及音乐教育领域比较活跃的音乐教育家哲学家和音乐哲学家,他用前沿的学术研究视角剖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成为了当下公认的有影响力的学者。他的相关研究,为我们了解音乐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提供了帮助,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国内对鲍曼其人及其学术研究知之甚少,尤其是目前国内无人对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进行专题研究。《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一书是由鲍曼的15篇文章组成的论文集,这本论文集集中体现了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在这迅猛发展与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如何用多元文化这一视野重新去审视和组织音乐教育的理论研讨与教学实践,从而使音乐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挑战。本文主要以《变化世界中的音乐教育》一书为基础,基于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展开讨论。首先,介绍鲍曼其人及其相关着述,目的在于认识与理解鲍曼的学术背景以及学术成就。其次,梳理文本中所涉的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概念,理清其概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再从不同的方位分析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如: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保持文化的特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投身音乐实践等。然后,进一步探讨鲍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包括古希腊学术知识的分类:理论(theoria)、实践(praxis)、技术(poiesis),当今意义上的实践(practice),以及实践的价值判断。最后,阐述鲍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的启示,如多元文化音乐的出现归因于不同文化环境的音乐实践;音乐与社会的衔接等。本文认为,从鲍曼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这一视角能加深我们对音乐教育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有叁个重要维度:其一,多元文化是理解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路径;其二,实践是认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一个视角;其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标在于培育人,也即培育合格的公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方式,拓宽了音乐教育的知识范畴,更新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新的认知。值得注意的是,鲍曼从多元文化、实践和人这叁个维度来理解音乐教育,其意义在于试图解决现今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音乐理论与实践的二分,音乐实践道德涵义的丢失,以及音乐教育中人的边缘位置。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分析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重新去理解什么是音乐教育,以及如何为我国音乐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寻求一种全球性的视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乐教育观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玲.以诗观乐”——《诗经》中音乐教育观研究[J].艺术品鉴.2019

[2].涂小蓉.鲍曼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D].西南大学.2019

[3].刘怡杉.立足“审美核心”的音乐教育观再思考[J].知识文库.2019

[4].赵敏.在音乐课程标准视野下看朱则平“四元综合”音乐教育观[D].武汉音乐学院.2019

[5].包萨如拉.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的再思考[J].休闲.2019

[6].张洋,林洁怡.“80后”家庭音乐教育观——以福建省Y县为例的分析[J].儿童发展研究.2018

[7].尼坤.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陶行知的音乐教育观[J].琴童.2018

[8].王思.黎锦晖平民音乐教育观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8

[9].洪雪.对传统音乐教育观的反思及发展方向探讨[J].北方音乐.2018

[10].李霞霞.卫西琴的音乐审美观与音乐教育观初探[J].音乐天地.2017

标签:;  ;  ;  

音乐教育观论文-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