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芬1余娜2(通讯作者)冯志君2
(1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21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410208)
【中图分类号】R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081-02
【摘要】目的面对着社会以及国际方面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中医药学的发展已经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兴衰。所以,人们现在越来越关心中医药学的现状和前景。作为一名中医青年必须正确认识当代中医药的发展的现状和阻碍中医发展的因素,树立坚定的中医药发展的信念,寻找一条真正适合中医发展的道路和方法,才能使中医蓬勃发展,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关键词】中医药现状和问题现代化发展
中华文明拥有着五千年的优秀传承,而中医药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璀璨的光芒。它的发展步伐与时代紧密相连,它的每一步都与历史的变迁息息相关。而在今天,由于历史原因,中医理论形成还是受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影响,在认识事物上还不够全面,绝对不能说中医是十全十美的,中医必然存在着一些不足[1]。面对着社会以及国际方面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中医药学的发展已经关系到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兴衰。所以,人们现在越来越关心中医药学的现状和前景。而作为一名中医青年,必须正确认识当代中医药的发展的现状,树立坚定的中医药发展的信念,承担起中医药进步的时代责任。
作为中医青年的我们不得不看到中医现状的发展状况:艰难。中医经历的几千年的发展后,进入近代时期,可谓是发展最艰难的时期。中医百年的“存废”危机,使的“求生存”牵涉了中医的大量精力。在封闭的国门被攻破之后,中医人陷入了迷茫和分歧,经历了被取缔废止与奋力抗争。最初面对西医的传入,中医界抱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先进的医家开始探寻中西医学的治病原理差异,力图参照印证,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然而对比中医,西医在外科手术的改进、抗生素的发明、影像技术的介入后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实现了飞速的跃进。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接受帝国主义奴化教育,民族虚无主义者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对中医学抱以藐视的态度,斥为“玄学”、“封建文化”,主张全盘西化,这最终导致了民国时期反动政府对中医的摧残和中医界的奋起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迎来了历史上又一次发展机会。国家确立了“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中医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中医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医的发展举步维艰。应当承认,建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医的扶持力度,中医的临床、教育、科研、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对比西医就会发现,对两者的评价并不平等:中医疗效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教育遵循西医体系、中医科研以西医印证。如此对比、偏离怎能不出现“中医西化”。更深层次的是,人们观念中越来越多地被民族虚无主义的情绪所充斥,传统文化被认为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中国人在迅速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同步的同时,忘却了祖先的传统文化,疏远了深厚的文明积淀,长此以往,中医将失去自己的文化基础,失去自己的特色。通过对中医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医的复兴与发展已迫在眉睫。然而,要想使中医药文化时代相传,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坚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还要摒弃闭关自守的缺陷,取外来文化之所长为己用,实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是中医文化获得长远的发展和进步,形成时代的特色,成为历史的奇葩。这也是我们中医青年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王永炎等指出,中医药的现代化其实不是一个需要不需要的问题,而是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
而中医发展的“瓶颈”究竟在哪呢?是什么阻碍了中医的发展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1.经济效益的缺失使得中医药发展得不到更多的经济支持。如今是一个讲经济效益的时代,同时作为治病也是一样。由于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基础,使得中医药的经济效益远远比不过西医。而中医药的发展,一个医院的发展却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再加上国家对于中医药发展的支持有限,使中医药在丢失“物美价廉”的优势同时,缺少经济支持而“举步维艰”。
2.近代西医的快速发展以及西医的普及,使西医观念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由于西医的直观性、快捷性很强、各种生物指标经检测就知道你的健康情况,所以就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和认同。而中医讲的是阴阳五行,寒热虚实,让人摸不着头脑难以理解,也就失去了信任的依据,导致没有太多的人相信中医。在人的映象中就是西医好西医快,中医没什么效果也就只有很少很少的人看中医。同时中医理论的所谓无科学依据随着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人们对西医治病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而中医理论是没有科学依据,是虚无飘渺的,甚至认为它是算命的一套,具有迷性色彩,是骗人的伪科学。这就让人们对中医失去了信认任,也就阻碍了中医药发展。
3.中医药传统培植和炮制的丢失,大量“人工中医药”的使用阻碍了中医药发展如今所用的中药,基本上99%都是人工培植的,而非真正的天然所生。这种人工栽培品,都是采用先进的技术让其快长增产,失去了中药原有的本性。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中药的功效和性能。同时所用的中药也没有按照炮制的规范进行加工,各医院所用的中药基本上都是生品,这样怎么能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和独特性。那么中医能得到发展吗?
4.中医药教育的落后和人才培养的滞后制约了中医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历经5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专业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医药学作为一门传统民族医学,其理论和实践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现代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由于采用了西医课程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利于中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问题和矛盾。造成的中医学课程体系内容相互重复、理论与临床脱节的问题;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要求中医药人才中西兼通与学制有限、课时膨胀的问题,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反映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就是毕业生“中医不精、西医不通”,有人因此忧心现代中医学将会出现“后继乏人、后继乏术”[3]。
钱学森同志也指出:“中医现代化是医学科学的革命,而医学科学的革命可能不限于医学,是科学革命。”[4]面对中医药发展的“重重困难”和“任重道远”。我们中医青年除了有肩负起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责任,认清当前的历史形式,更要思考和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医的发展道路。对此我认为我们湖南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是个很好的方向和基础:文明求实,继承创新。
1.中医药需要传承。传承需要人才,而人才需要教育。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目前看来,能具备这些条件并且能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学到手的并不多,能够作为某段时期的代表很少了。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留下的财富犹如天上的繁星一样多不胜数,而真正传承下来了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继承中医药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中医青年的首要任务。只要保留传承下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才能真正意义上发展中医药。
2.中医药需要创新。任何事物都有初生、发展、鼎盛、衰老的过程。中医也不例外。想要摆脱困境,就只有创新。不要做“啃老族”,要做“开拓者”。我们不应该怕拿中医比,尤其不要怕和西医比。中医要做个大熔炉,把整个世界进行提炼,这样中医才会适合社会,才会适合人们需求的发展。但我们要明确的是创新的根本前提是保持中医传统特色,也就是不能改变中医的根本思维。只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才能保持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3.中医药需要“走出去”。中医药的发展不应该局限于国内,局限于中医本身,而应该“走出去”,吸纳西医乃至其他现代科学的的知识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凡是能为中医药发展所用的,均“拿来”,这样才能不固步自封,走出国门,走进人们的生活细节;才能为更多人的接受中医药,为中医药的发展造成良好的氛围;才能研发出优质中成药形成品牌,以此打开国际市场,建立中医的国际地位,使中医国际化。同时建立现代化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可以说是中医理论突破性研究成果的最终体现形式[5]。
4.中医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忧患意识和态度。有多少人对中医发展抱有忧患意识?有多少中医把中医当做生命的意义?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只把中医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带有很大的功利性。人人都盼着事业有成,可谁想过自己为中医发展做了什么?虽然事业有成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中医整体发展也算作出了贡献。可谁是先考虑为中医发展做贡献,后想到自己事业有成呢?虽然只是顺序先后的问题,可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态度。中医青年也许很多方面和其他的普通青年有着相同的地方,但是中医青年不同的是,我们肩膀上承当着中医药这个祖国宝贵的传统财富,老祖宗留下的财富不能在我们手上没落,尤其是在中医药发展最困难的时期。所以我们不需树立起正确的忧患意识和态度,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诱惑所影响,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发展中医药的历史任务中去,最终让中医走向世界,为全人类健康服务,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参考文献
[1]陈衍智.中医药现代化的现状和思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6):624-627.
[2]王永炎,张志斌.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J].津中医药,2005,22(5):365-369.
[3]王彦春,章程鹏,黄必胜.积极构建适应中医药学术继承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12(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