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型机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针对现有的壳型机加工时,工件无法固定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安装有加工头,且机台的表面设置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表面活动设置有两组夹持板,且夹持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夹持板上活动设置有定位板,且定位板通过延长杆活动连接在夹持板上,所述加工台上开设有调节槽,且定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活动穿过调节槽,并延伸至加工台内。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活动的定位板,可从工件的上方对工件进行固定,防止夹持板夹持过度,在加工的过程中,造成工件脱离夹持板,进而影响加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包括机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上安装有加工头(2),且机台(1)的表面设置有加工台(3),所述加工台(3)的表面活动设置有两组夹持板(7),且夹持板(7)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块(6),所述夹持板(7)上活动设置有定位板(8),且定位板(8)通过延长杆(11)活动连接在夹持板(7)上,所述加工台(3)上开设有调节槽,且定位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活动穿过调节槽,并延伸至加工台(3)内,所述加工台(3)内活动设置有双向螺杆(4),且双向螺杆(4)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加工台(3)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双向螺杆(4)上活动套设有两组移动块(5),所述定位板(8)上靠近定位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块(10),且调节块(10)上垂直连接有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活动穿过调节块(10),并转动连接在定位块(6)。
设计方案
1.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包括机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1)上安装有加工头(2),且机台(1)的表面设置有加工台(3),所述加工台(3)的表面活动设置有两组夹持板(7),且夹持板(7)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块(6),所述夹持板(7)上活动设置有定位板(8),且定位板(8)通过延长杆(11)活动连接在夹持板(7)上,所述加工台(3)上开设有调节槽,且定位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活动穿过调节槽,并延伸至加工台(3)内,所述加工台(3)内活动设置有双向螺杆(4),且双向螺杆(4)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加工台(3)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双向螺杆(4)上活动套设有两组移动块(5),所述定位板(8)上靠近定位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块(10),且调节块(10)上垂直连接有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活动穿过调节块(10),并转动连接在定位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9)的表面设置有螺纹,且调节杆(9)与调节块(10)通过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上穿过调节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5)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7)内开设有定位槽(12),所述延长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板(8)的表面,且另一端活动穿过夹持板(7),并活动插入定位槽(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3)的侧壁上安装有旋转电机,且双向螺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电机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8)的宽度大于夹持板(7)的宽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型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壳型机又叫射芯机是采用热芯盒工艺,以酚醛树脂砂覆膜砂为原料,制作用来浇注型壳的机器。
在壳型机加工的时候,加工台上的工件通常是通过人工手持着加工,这样在加工的过程中,工人要异常小心,否则会造成意外,这样极为不安全,为此,我们急需提出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解决了壳型机加工时,工件无法固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安装有加工头,且机台的表面设置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表面活动设置有两组夹持板,且夹持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夹持板上活动设置有定位板,且定位板通过延长杆活动连接在夹持板上,所述加工台上开设有调节槽,且定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活动穿过调节槽,并延伸至加工台内,所述加工台内活动设置有双向螺杆,且双向螺杆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加工台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双向螺杆上活动套设有两组移动块,所述定位板上靠近定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块,且调节块上垂直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活动穿过调节块,并转动连接在定位块。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且调节杆与调节块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上穿过调节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内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延长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板的表面,且另一端活动穿过夹持板,并活动插入定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加工台的侧壁上安装有旋转电机,且双向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电机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定位板的宽度大于夹持板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中: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工台的表面设置两组夹持板,并且在夹持板上设置可延长的延长杆,可根据工件的高度,调节延长杆的高度,并且夹持的更加稳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活动的定位板,可从工件的上方对工件进行固定,防止夹持板夹持过度,在加工的过程中,造成工件脱离夹持板,进而影响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固定机构夹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机台、2加工头、3加工台、4双向螺杆、5移动块、6定位块、7夹持板、8定位板、9调节杆、10调节块、11延长杆、12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壳型机加工用工件固定机构,包括机台1,机台1上安装有加工头2,且机台1的表面设置有加工台3,加工台3的表面活动设置有两组夹持板7,且夹持板7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块6,夹持板7上活动设置有定位板8,且定位板8通过延长杆11活动连接在夹持板7上,加工台3上开设有调节槽,且定位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活动穿过调节槽,并延伸至加工台3内,加工台3内活动设置有双向螺杆4,且双向螺杆4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加工台3的两侧内壁上,双向螺杆4上活动套设有两组移动块5,定位板8上靠近定位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块10,且调节块10上垂直连接有调节杆9,调节杆9活动穿过调节块10,并转动连接在定位块6,调节杆9的表面设置有螺纹,且调节杆9与调节块10通过螺纹连接,移动杆上穿过调节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块5的表面,夹持板7内开设有定位槽12,延长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定位板8的表面,且另一端活动穿过夹持板7,并活动插入定位槽12内,加工台3的侧壁上安装有旋转电机,且双向螺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定位板8的宽度大于夹持板7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将工件放置在加工台3的表面,启动旋转电机,从而夹持板7将工件夹持,在旋转电机启动的时候,带动双向螺杆4转动,从而两组移动块5相互靠近,在夹持的过程中,分别转动两端的调节杆9,使调节杆9上的调节块10移动,定位板8上升或下降,定位板8移动到工件的表面,将工件的上方进行固定,转动调节杆9是为了使定位板8的表面与工件表面水平对齐,从而定位板8能将工件的表面进行卡定,防止在加工的过程中,造成工件从夹持板7之间脱离,这样工件的上下左右均能被固定,而且定位板8固定位置有限,不会对加工头2的加工造成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0974.5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565470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B22C 19/00
专利分类号:B22C19/00
范畴分类:25D;
申请人:重庆市笛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市笛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00000 重庆市大足区智凤街道普安社区五组
发明人:杨亚东
第一发明人:杨亚东
当前权利人:重庆市笛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