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不同形态氮论文_黄代中,李芬芳,欧阳美凤,张屹,龚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和不同形态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氮素,形态,洞庭湖,红壤,滨海,红松,叶绿素。

光和不同形态氮论文文献综述

黄代中,李芬芳,欧阳美凤,张屹,龚正[1](2019)在《洞庭湖不同形态氮、磷和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物为氮和磷,而有关洞庭湖营养盐赋存形态与叶绿素a的关系鲜有报道。为研究洞庭湖氮与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叶绿素a(Chl-a)的影响,2017年在洞庭湖湖体、出湖口及8条入湖河流共20个断面采集了水样,分析了水体中不同形态氮、磷和Chl-a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体中总氮(TN)、溶解态总氮(DTN)、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质量浓度年均值分别为1.83、1.69、0.26、1.27 mg·L~(-1),总磷(TP)、溶解态总磷(DTP)、磷酸盐(DPO)、颗粒态磷(PP)质量浓度年均值分别为0.081、0.059、0.049、0.022 mg·L~(-1),Chl-a质量浓度平均值为4.84μg·L~(-1)。空间分布上,各形态氮和磷的质量浓度总体表现为:入湖口>出湖口>湖体,其中,区间入湖口水体中ρ(TN)、ρ(NH_4~+-N)、ρ(TP)、ρ(PP)最高,而ρ(NO_3~--N)、ρ(DTP)、ρ(DPO)在松滋口最高。ρ(Chl-a)表现为区间>湖体>出湖口>松滋口>四水。时间分布上,各形态氮与磷的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均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ρ(Chl-a)总体上呈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趋势。可见入湖河流对洞庭湖氮与磷的时空分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入湖污染负荷和人类活动(包括采沙和生产生活)是洞庭湖氮与磷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入湖水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洞庭湖氮与磷的时间分布。总体而言,洞庭湖未出现明显的富营养化现象,这可能得益于其独特的水文条件(水循环周期短,流速较快),但流速较低的六门闸和大小西湖断面ρ(Chl-a)较高,夏季水华频发,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申凤敏,姜桂英,张玉军,刘芳,刘世亮[2](2019)在《典型红壤不同形态氮素迁移对长期施肥制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探讨典型红壤水稻土不同施肥制度下不同形态土壤氮素迁移特征,为红壤水稻土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始于1981年的进贤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4个典型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施氮磷钾肥(NPK)、氮磷钾配施秸秆(NPKS)、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SM),测定并分析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变化特征。【结果】不同处理不同形态氮素基本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形态氮素在不同层次下降特征不同。其中有效态氮,如AN、NO_3~--N、NH_4~+-N、DON和SMBN主要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且20—60 cm土层含量较0—20 cm明显降低;而TN在表层0—4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与CK相比,施肥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0—60 cm各土层各形态氮素含量。其中NPKSM处理显着提高各形态氮素含量,其次为NPKS和NPK处理。相同处理下,TN在0—4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但在0—60 cm土层TN含量均表现为NPKSM>NPKS>NPK>CK。各处理A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幅度显着,其中,20—40 cm土层AN含量相比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2%(CK)、50%(NPK)、44%(NPKS)、44%(NPKSM)。各处理不同土层NO_3~--N和NH_4~+-N含量均以NPKSM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其中40—60 cm土层中NO_3~--N和NH_4~+-N与0—10 cm土层相比,NH_4~+-N含量下降幅度更大,分别为51%(CK)、48%(NPK)、54%(NPKS)、36%(NPKSM),且NO_3~--N和NH_4~+-N均以NPKS处理下降幅度最大,NPKSM处理最小。各处理DON含量在0—20 cm土层差异显着,且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CK和NPK处理40—60 cm土层的DON含量较20—40 cm略有增加,但NPKS和NPKSM处理则显着降低。各处理SMBN在10—20 cm土层差异最大,表现为NPKSM>NPKS>NPK>CK。相同处理下各形态氮素占TN的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在0—20 cm土层各比例变化较明显;整体上NPKS与NPKSM处理的SMBN占TN比例较高,为2%—4%。耕层土壤(0—20 cm)的TN、AN、NO_3~--N、DON和SMBN两两之间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TN、DON、AN与SMBN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施肥处理(NPK、NPKS、NPKSM)较不施肥处理(CK)可显着提高早、晚稻稻谷、稻草产量和总生物量及其相应的氮吸收量,其中以NPKSM处理最高;但NPKSM处理的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表观损失也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各形态氮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耕层(0—20 cm),且各形态氮素含量整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更好改善红壤区各土层氮素的供应情况;同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显着提高作物产量及其氮吸收量,但也增加了其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表观损失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张言,潘珉,李扬,高路,熊华斌[3](2019)在《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不同形态氮、磷在景观河道和入湖口的衰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源补给不足是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难点,污水处理厂尾水补给可有效增加入湖水量。基于氮、磷形态的变化分析,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入景观河道和入湖口汇水区的变化特征开展实验。结果发现: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含量可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NO_3~--N含量占比超过93%。河道中氮、磷含量随河道延伸有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汇水区,草海水倒灌对河道水体中的氮、磷起到稀释作用,ρ(TN)和ρ(TP)分别达到5. 74,0. 258 mg/L。河道中底泥的氮、磷含量均高于水体中的,说明经过长期累积底泥已吸附了大量的N、P,但汇水区因受到草海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沉降的影响,底泥中的氮含量低于水体中。因此,建议在利用尾水补给草海水源时,应在河道中栽种一些沉水植物来吸收NO_3~--N。(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陈思路,蔡劲松,杨柳明,郑裕雄,李艳[4](2019)在《土壤增温对杉木成熟叶不同形态氮、磷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埋设电缆增温实验平台,设置增温(5±0. 5)℃和对照两个处理,探讨杉木幼林成熟叶氮、磷含量及其不同形态组分对增温的响应.经过为时1. 5 a土壤增温,对成熟叶中氮、磷及其各组分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增温处理未改变成熟叶总氮及其各形态组分含量,却显着降低了成熟叶中无机磷、糖磷、不溶磷组分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成熟叶总磷含量与无机磷组分含量极显着正相关(P=0. 000),与不溶磷组分含量显着正相关(P <0. 05).增温引起成熟叶总磷显着下降及总氮/总磷的显着增加,主要是由于成熟叶中无机磷和不溶磷组分含量显着下降导致.(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黄玲,翁贤权,侯利涵,刘美,邹娜[5](2019)在《不同形态氮及钾营养对栲树苗生长和氮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栲树幼苗生长和氮吸收对不同氮钾水平变化的响应,采用L8(4×2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形态(NH_4~+-N、NO_3~--N)、氮浓度(8、32 mmol·L~(-1))、钾浓度(0、0.5、1.5、3 mmol·L~(-1))对栲树幼苗成活、生长和氮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处理条件下的各指标优于NO_3~-处理,成活率、苗高、叶片数、生物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氮含量分别提高了93.46%、6.09%、21.12%、14.81%、51.55%和73.76%;8 mmol·L~(-1) N处理时的成活率、苗高和生物量等较32 mmol·L~(-1)处理时大,分别提高了172.97%、6.77%和10.71%,但叶绿素SPAD值、根系直径和氮含量在32 mmol·L~(-1)时较大;K~+浓度水平对栲树各指标影响缺乏一致性,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分别以0 mmol·L~(-1)和3 mmol·L~(-1)较佳,此时植物体内N含量较低。栲树为偏喜铵树种,但铵态氮浓度过高时发生毒害效应,硝态氮浓度过高使栲树幼苗致死。(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祁鲁玉,吴峰,吴瑞雪,曹庆,张鹏[6](2019)在《遮阴和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红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植物生长是否受氮素形态的影响,以红松幼苗为材料,研究在全光照(100%透光)和遮阴(20%透光)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导致红松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主根长、根体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全株生物量均显着降低,与全光照相比,各指标下降比例在27%~54%之间。施氮肥显着地促进了红松幼苗的苗高生长量、主根长、根体积和生物量(主要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加,但施用无机氮与施用有机氮的促进效果没有显着差异。红松幼苗的根体积对遮阴处理的生长响应受到氮素形态的影响,在全光照条件下,施用无机氮促进幼苗根体积增加显着,但在遮阴条件下,这种促进效果与有机氮没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洋荥,吴海波,张鹏[7](2019)在《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白桦幼苗生长及碳氮累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植物生长以及碳氮累积的影响效应,以1年生白桦容器苗为材料,以不修剪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强度(弱度和强度)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无机氮和有机氮)施肥条件下幼苗的生长、氮质量分数和氮累积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和累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幼苗生长和碳氮累积均有不同影响。修剪并不影响幼苗的生长,不影响幼苗地下部分的氮质量分数和氮累积,也不影响幼苗地上部分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累积量,但显着地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分的氮质量分数和氮累积量,进而降低了全株幼苗的氮累积量,同时显着降低了幼苗地下部分的淀粉质量分数和累积量,从而导致幼苗地下部分NSC分配减少。施氮肥对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影响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氮质量分数,但显着地促进了幼苗生物量的增加,且施用无机氮和有机氮提高幼苗生物量的效果受修剪处理的影响。不修剪时,施无机氮更有利于提高幼苗生物量,而修剪时,施有机氮更有利于提高幼苗生物量。施氮肥使幼苗地上、地下部分以及全株氮累积量显着提高,施无机氮肥显着地降低了幼苗地上部分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累积量,但幼苗利用有机氮相对于无机氮节省了对地上部分NSC(主要是可溶性糖)的消耗。(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晨阳,陶宝先,董杰,张保华[8](2019)在《不同形态氮输入对黄河叁角洲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沉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重要因素,而不同形态氮素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仍不清楚。为探讨不同形态氮输入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黄河叁角洲芦苇湿地为例,通过室内培养,研究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每种氮输入类型设置对照、低、中、高4个氮输入梯度。结果表明:(1)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输入抑制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矿化(p<0.05),降幅为8.84%~25.63%,对中层(20~60cm)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着影响;硝态氮输入促进下层(60~80cm)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幅为23.24%~32.75%,对底层土壤(80~100cm)有机碳矿化无显着影响;铵态氮输入促进60~10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幅为46.42%~109.7%。(2)有机氮输入抑制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矿化(p<0.05),降幅为11.33%~25.93%;对20~4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着作用,对其他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主要为促进作用,增幅为26.77%~231.64%。综上,硝态氮、铵态氮输入对0~10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着影响,而有机氮输入则促进0~100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且有机氮输入的促进作用大于无机氮(p<0.05)。因此,有机氮输入将显着削弱研究区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滨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吕冬伟,刘欢,田鹏华,徐榕雪[9](2019)在《大型海藻孔石莼对海水中不同形态氮盐和磷酸盐的吸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定量孔石莼藻体添加到模拟养殖废水中,研究孔石莼在不同营养盐浓度梯度下,对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孔石莼对浓度越高的氮磷营养盐吸收率越快,但去除率越低;对铵态氮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对硝态氮有所吸收,而对亚硝态氮的吸收不明显;对铵态氮吸收曲线分3个阶段分析后发现,其第一阶段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第二阶段的吸收符合线性方程。这说明孔石莼在不同浓度营养盐养殖废水中均具有很好的水体净化作用,对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隋利,易家宁,王康才,毛晓敏,梁永富[10](2019)在《不同形态氮素配施锌肥对紫苏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紫苏在不同形态氮素配施锌肥条件下的生长及营养品质,从而确定最适比值,为大田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设置了6种不同氮素形态以及配比的氮源,配施100 mg/L的锌肥,研究其对紫苏生长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NH~+_4-N/NO~-_3-N为50∶50+Zn的处理下紫苏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大。锌肥的施用可以增加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能提高其净光合速率。在全硝态氮处理下施加锌肥,紫苏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同时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也均为最高值。紫苏叶片中的SOD和CAT活性在NH~+_4-N/NO~-_3-N为25∶75+Zn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同时紫苏叶片中亚硝酸盐含量和MDA含量最低;在NH~+_4-N/NO~-_3-N为75∶25+Zn处理下紫苏叶片中硝酸盐含量最低。在全铵态氮+Zn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Vc、可溶性蛋白和总黄酮含量在NH~+_4-N/NO~-_3-N为25∶75+Zn处理下最高。结论:不同氮素形态以及配比下施加锌肥均可以提高紫苏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和营养品质,尤其以NH~+_4-N/NO~-_3-N为50∶50和NH~+_4-N/NO~-_3-N为25∶75供氮时,施加锌肥的效果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9年03期)

光和不同形态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探讨典型红壤水稻土不同施肥制度下不同形态土壤氮素迁移特征,为红壤水稻土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始于1981年的进贤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4个典型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CK)、施氮磷钾肥(NPK)、氮磷钾配施秸秆(NPKS)、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SM),测定并分析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变化特征。【结果】不同处理不同形态氮素基本均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形态氮素在不同层次下降特征不同。其中有效态氮,如AN、NO_3~--N、NH_4~+-N、DON和SMBN主要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且20—60 cm土层含量较0—20 cm明显降低;而TN在表层0—4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与CK相比,施肥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0—60 cm各土层各形态氮素含量。其中NPKSM处理显着提高各形态氮素含量,其次为NPKS和NPK处理。相同处理下,TN在0—40 cm土层变化不明显;但在0—60 cm土层TN含量均表现为NPKSM>NPKS>NPK>CK。各处理AN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降低幅度显着,其中,20—40 cm土层AN含量相比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2%(CK)、50%(NPK)、44%(NPKS)、44%(NPKSM)。各处理不同土层NO_3~--N和NH_4~+-N含量均以NPKSM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其中40—60 cm土层中NO_3~--N和NH_4~+-N与0—10 cm土层相比,NH_4~+-N含量下降幅度更大,分别为51%(CK)、48%(NPK)、54%(NPKS)、36%(NPKSM),且NO_3~--N和NH_4~+-N均以NPKS处理下降幅度最大,NPKSM处理最小。各处理DON含量在0—20 cm土层差异显着,且均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显着高于其他处理;CK和NPK处理40—60 cm土层的DON含量较20—40 cm略有增加,但NPKS和NPKSM处理则显着降低。各处理SMBN在10—20 cm土层差异最大,表现为NPKSM>NPKS>NPK>CK。相同处理下各形态氮素占TN的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在0—20 cm土层各比例变化较明显;整体上NPKS与NPKSM处理的SMBN占TN比例较高,为2%—4%。耕层土壤(0—20 cm)的TN、AN、NO_3~--N、DON和SMBN两两之间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TN、DON、AN与SMBN之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施肥处理(NPK、NPKS、NPKSM)较不施肥处理(CK)可显着提高早、晚稻稻谷、稻草产量和总生物量及其相应的氮吸收量,其中以NPKSM处理最高;但NPKSM处理的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表观损失也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不同施肥处理对各形态氮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耕层(0—20 cm),且各形态氮素含量整体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更好改善红壤区各土层氮素的供应情况;同时化肥与有机肥配施能显着提高作物产量及其氮吸收量,但也增加了其无机氮残留量及氮表观损失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和不同形态氮论文参考文献

[1].黄代中,李芬芳,欧阳美凤,张屹,龚正.洞庭湖不同形态氮、磷和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9

[2].申凤敏,姜桂英,张玉军,刘芳,刘世亮.典型红壤不同形态氮素迁移对长期施肥制度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9

[3].张言,潘珉,李扬,高路,熊华斌.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不同形态氮、磷在景观河道和入湖口的衰减特征[J].环境工程.2019

[4].陈思路,蔡劲松,杨柳明,郑裕雄,李艳.土壤增温对杉木成熟叶不同形态氮、磷组分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黄玲,翁贤权,侯利涵,刘美,邹娜.不同形态氮及钾营养对栲树苗生长和氮吸收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6].祁鲁玉,吴峰,吴瑞雪,曹庆,张鹏.遮阴和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红松幼苗生长的影响[J].森林工程.2019

[7].刘洋荥,吴海波,张鹏.修剪和不同形态氮素施肥对白桦幼苗生长及碳氮累积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8].刘晨阳,陶宝先,董杰,张保华.不同形态氮输入对黄河叁角洲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滨州学院学报.2019

[9].吕冬伟,刘欢,田鹏华,徐榕雪.大型海藻孔石莼对海水中不同形态氮盐和磷酸盐的吸收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9

[10].隋利,易家宁,王康才,毛晓敏,梁永富.不同形态氮素配施锌肥对紫苏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J].中药材.2019

论文知识图

水体不同氮浓度(左)和氮形态(右)处理...强弱光下MSX对不同氮源处理小麦幼苗...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紫丁香和小叶丁香光...形态分布图光源对氨氮降解的影响光源对亚硝态氮降解的影响

标签:;  ;  ;  ;  ;  ;  ;  

光和不同形态氮论文_黄代中,李芬芳,欧阳美凤,张屹,龚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