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论文-徐世东

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论文-徐世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表达纯化,白色念珠菌SC5314,抑菌功能

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世东[1](2019)在《不同亚型血清淀粉样蛋白A1的原核表达及其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类血清蛋白家族的统称,在各种动物组织中高度保守。成熟的SAA蛋白质大小为12~14 kD,一级结构由103~104个氨基酸序列组成,不同的SAA二级结构有不同的寡聚状态。SAA与疾病高度相关,参与很多疾病的致病性,在免疫中也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AA对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但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尚不得知。因此,探究SAA对真菌的抑制功能,将为SAA的抑菌机制的研究或者新的抑菌机制的提出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重组人SAA1蛋白为研究对象,原核表达带有His标签的SAA1蛋白,过镍柱获得纯化蛋白。同时探索了SAA1蛋白对白色念珠菌SC5314的抑菌效果。主要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1.重组质粒的构建:克隆人SAA1叁亚型基因,将其与载体pET-28a连接,获得重组载体。2.目的蛋白的诱导、纯化与鉴定。将重组载体转化到KS1000、BL21(DE3)、Rosetta(DE3)、Rosetta gami2(DE3)四种宿主表达菌中,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验诱导表达前后蛋白。结果发现SAA1蛋白在在BL21(DE3)中表达量最高,因此选用BL21(DE3)作为表达宿主菌。利用BL21分别诱导表达SAA1-α、SAA1-β、SAA1-γ三种蛋白。菌体破碎,抽提蛋白,过镍柱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叁种蛋白。通过SDS-PAGE进行纯度分析,Western Blot进行活性鉴定,确认纯化后的蛋白是目的蛋白,且纯度较高。3.探究SAA1的抑菌作用。将纯化后SAA1叁亚型进行浓度梯度稀释,将培养至对数期的白色念珠菌SC5314与SAA1共培养,涂板、统计菌落数。结果发现SAA1叁亚型蛋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白色念珠菌SC5314菌落数逐渐减少。表明SAA1叁亚型蛋白对白色念珠菌SC5314均有抑制作用,且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其抑菌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原核表达了SAA1蛋白的叁种亚型,并研究了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获得了抑菌效果较好的蛋白亚型,为SAA1蛋白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前期基础。(本文来源于《南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5-01)

郑明,黄晶晶,于皓,程辉[2](2018)在《茶叶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抑菌活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安吉白茶、铁观音、大红袍不同浓度的茶浸泡液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使用琼脂稀释法,制作含不同浓度的3种茶浸泡液平板浓度分别为1.25、2.5、5、10、20 mg/m L(n=10)。以不含茶浸泡液平板作为空白对照组。将白色念珠菌点种于各平板上,进而通过菌落计数观察实验抑菌结果。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数法(LSD法)。发现,10 mg/m L安吉白茶浸泡液(P=0.025),2.5 mg/m L大红袍浸泡液(P=0.046)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显着抑制作用,其余茶浸泡液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无显着影响(P>0.05)。安吉白茶与大红袍抑制白色念珠菌有效,但其有效性与茶浸泡液浓度有关,可能是潜在的义齿清洁剂。(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李治建,周凡,窦勤,曹春雨,斯拉甫·艾白[3](2018)在《苦参碱体外抗念珠菌活性及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生物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苦参碱对4种临床常见念珠菌的体外抗念珠菌活性,探讨其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酵母菌药物敏感性方案(M27-A2),测定苦参碱对4株临床常见念珠菌的MIC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苦参碱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采用Elisa方法测定苦参碱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CYP51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MIC为6.25μg/mL,对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的MIC为12.5μg/mL,对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的MIC为12.5μg/mL,对热带念珠菌(Candida tropicalis)的MIC为25.0μg/mL;苦参碱1.0-4.0μg/mL能使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含量和CYP450酶活性下降,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可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CYP51酶活性,影响麦角固醇生物合成而发挥其抗真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杨君如,余巍,朱玉婷,李方芳,赵琦华[4](2018)在《一个基于席夫碱配体的Mn(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体外抗多重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N’-邻羟亚苄基-4,5-二甲基邻苯二胺为配体合成一个新型Schiff-base Mn(Ⅱ)配合物,通过红外、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用琼脂扩散法测定Mn(Ⅱ)配合物对临床分离耐药真菌的抑菌圈大小,微量稀释法测定配合物对上述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细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抑菌试验结果表明,Mn(Ⅱ)金属配合物对一般临床分离真菌白念592、白念103和耐氟康唑临床分离真菌白念Z2901、白念Z2503和白念649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与氟康唑联合对抑制白念649和白念Z2901具有有协同杀菌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程阔[5](2018)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观察目的:分析15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色念珠菌ATCC 90028的体外抑菌现象,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产色素情况、菌落形态及亚胺培南药敏情况对抑菌现象的影响。方法:1临床分离的150株铜绿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同白色念珠菌ATCC 90028行“十字”划线法和共孵育实验,观察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现象。2观察受试菌株的产色素情况、菌落形态、亚胺培南药敏情况,对比叁种因素不同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色念珠菌ATCC 90028抑菌作用的差异,应用行×列表卡方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1.“十字”划线法中,103株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现象,47株对白色念珠菌生长无影响;共孵育实验中,150株铜绿假单胞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的现象。1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色素菌株115株,不产色素菌株35株;粘液型菌株11株,非粘液型菌株139株;亚胺培南耐药菌株30株,亚胺培南敏感菌株120株。2.采用行×列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别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产色素情况、菌落形态和亚胺培南药敏情况与“十字”划线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的产色素情况与“十字”划线法中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现象有关联;不同菌落形态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十字”划线法中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有差别;但不同亚胺培南药敏情况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十字”划线法中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无差别。3.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别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产色素情况、菌落形态和亚胺培南药敏情况与共孵育实验中孢子数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不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共孵育的白色念珠菌孢子数比值高于与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共孵育的白色念珠菌孢子数比值;与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共孵育的白色念珠菌孢子数比值高于与非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共孵育的白色念珠菌孢子数比值;但与亚胺培南耐药或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共孵育的白色念珠菌孢子数比值总体分布位置无差别。第二部分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机制探索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比较phzM和phzS表达水平,探讨期间表达水平对铜绿假单胞菌产色素情况及抑菌现象的影响。方法:1将受试菌株按照产色素情况及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类型分为4组:产色素抑制组、产色素不抑制组、不产色素抑制组、不产色素不抑制组,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合组别分析受试菌株同源性。2按组别挑选受试菌株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绿脓素合成相关基因phzM和phzS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不同组别受试菌株的phzM和phzS基因表达水平。结果:PFGE结果显示41株受试菌株属于41种不同带型,相似系数在57.5%至90.0%之间,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RT-q PCR结果表明8株菌中,phz M表达量产色素菌株是不产色素菌株的105.9%,对白色念珠菌生长抑制的菌株是不抑制菌株的94.4%;phzS表达量产色素菌株是不产色素菌株的97.7%,对白色念珠菌生长抑制的菌株是不抑制菌株的107.3%。结论:1.产色素的铜绿假单胞菌及非粘液型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抑制中表现出明显优势,而铜绿假单胞菌的亚胺培南药敏情况与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情况无关。2.41株受试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均较远。8株受试菌株phzM和phzS基因的表达量不同组别间无明显差别。phzM和phzS基因不是唯一调节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绿脓素的因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并无直接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陈明明[6](2016)在《家蝇抗真菌肽MAF-1A的分子改良及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家蝇抗真菌肽MAF-1A为模板,对其氨基酸序列结构进行改造,探讨MAF-1A氨基酸结构与抗菌活性关系,为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氨基酸替代法设计MAF-1A的衍生肽,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理化特性。2、采用琼脂扩散法、微量液体稀释法和菌落计数法检测化学合成的衍生肽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绘制时间-杀菌曲线。3、扫描电镜观察衍生肽对白色念珠菌细胞结构的影响。4、噻唑蓝(MTT)法检测衍生肽对形成期和完全成熟的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影响。5、体外溶血实验检测衍生肽对人红细胞的溶解活性。结果:1、通过氨基酸替换获得并比较叁种衍生肽MAF-1C、MAF-1D、MAF-1E,理化参数最优的为MAF-1C,并且活性实验初筛显示MAF-1C抑菌效果最优。MAF-1C为非跨膜阳离子线状多肽,带8个正电荷,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对比模板肽改造后的肽阳离子电荷增加了6个,亲水性指数(GRAVY)由-1.081升高到0.588,不稳定系数由42.27降低到5.83。2、MAF-1C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抗菌活性,MIC、MFC值分别为0.2mg/mL和0.5mg/mL,抗菌活性分别为模板肽的3倍和1.4倍。时间-杀菌曲线显示,2×MIC浓度的MAF-1C与白念珠菌接触后可发挥杀菌活性;扫描电镜可见,其作用后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裂痕,之后细胞皱缩、裂解死亡,并且菌细胞损伤程度与MAF-1C的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3、通过MTT实验测定吸光值并计算其抑菌率,在作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MAF-1C对白色念珠菌形成生物膜过程的抑制率随浓度降低而减弱,呈剂量依赖性。对白色念珠菌成熟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显示,MAF-1C在相同浓度条件下,不同作用时间的抑制率大小为:48h>72h>24h,抑制率随MAF-1C浓度降低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减弱。4、MAF-1C对人红细胞表现出较高的溶血活性,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升高,溶血活性越强。结论:1、MAF-1C结构参数及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均显着优于模板肽。2、MAF-1C可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结构发挥抗菌作用。3、MAF-1C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及成熟的生物被膜均具有抑制作用,作用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其对成熟的生物被膜抑制率与作用时间无明显线性关系。4、MAF-1C对人红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溶血活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期刊2016-05-30)

张爱君,王秀青,杨凤琴[7](2016)在《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选取10株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和其标准菌株,采用K-B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11株白色念珠菌均有抑菌作用,且最小抑菌浓度测定为0.16 mg/m L。结论: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对白色念珠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本文来源于《包头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陈明明,王涛,林小金,胡红元,罗振华[8](2016)在《家蝇抗真菌肽衍生物MAF-1C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家蝇抗真菌肽衍生物MAF-1C结构特点及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方法]采用氨基酸替代法设计MAF-1A衍生肽MAF-1C,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理化特性,微量液体稀释法、菌落计数法检测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扫描电镜观察对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MAF-1C为非跨膜阳离子线状多肽,带8个正电荷,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抗菌活性,MIC、MFC值分别为0.2 mg/m L和0.5 mg/m L,2×MIC浓度的MAF-1C从作用一开始就发挥抗菌作用,其作用后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裂痕,之后细胞皱缩、裂解死亡,并且菌细胞损伤程度与肽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MAF-1C结构参数及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均显着优于模板肽,对比模板肽改造后的肽阳离子电荷增加了6个,总平均疏水值(GRAVY)由-1.081升高到0.588,不稳定系数由42.27降低到5.83,MIC由0.6 mg/m L降低到0.2 mg/m L,MFC由0.7 mg/m L降低到0.5 mg/m L,其可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结构发挥抗菌作用。(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阿米娜·阿不拉,斯拉甫·艾白,古力娜·达吾提,李治建[9](2016)在《鞣花酸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鞣花酸体内外抗真菌作用,确定其抗真菌谱,评价其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测定鞣花酸对临床常见念珠菌的MIC值,确定其抗真菌谱,筛选出对其敏感的真菌菌株;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白色念珠菌造成系统性真菌感染模型,以小鼠存活率、血清SOD和MDA含量、肝脏组织病理学为评价指标,观察鞣花酸的体内抗真菌作用。结果鞣花酸体外对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C.albicans)最敏感,平均MIC为25.0 mg·L~(-1);与模型组比较,鞣花酸体内可明显改善造模小鼠的一般症状,使动物体重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加(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有明显改善。结论鞣花酸有明显的体内外抗真菌活性,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6年03期)

熊延靖,董群[10](2015)在《大蒜素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蒜素在体外对白色念珠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NCCLS M27-12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测定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芽管生成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芽管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不同形成阶段的作用及大蒜素预先包被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12.5μg/mL,能够有效地抑制白色念珠菌芽管的生成,且在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早期阶段发挥有效的抑制作用。结论:大蒜素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5年11期)

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安吉白茶、铁观音、大红袍不同浓度的茶浸泡液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使用琼脂稀释法,制作含不同浓度的3种茶浸泡液平板浓度分别为1.25、2.5、5、10、20 mg/m L(n=10)。以不含茶浸泡液平板作为空白对照组。将白色念珠菌点种于各平板上,进而通过菌落计数观察实验抑菌结果。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着差数法(LSD法)。发现,10 mg/m L安吉白茶浸泡液(P=0.025),2.5 mg/m L大红袍浸泡液(P=0.046)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显着抑制作用,其余茶浸泡液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无显着影响(P>0.05)。安吉白茶与大红袍抑制白色念珠菌有效,但其有效性与茶浸泡液浓度有关,可能是潜在的义齿清洁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徐世东.不同亚型血清淀粉样蛋白A1的原核表达及其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D].南阳师范学院.2019

[2].郑明,黄晶晶,于皓,程辉.茶叶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抑菌活性的实验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8

[3].李治建,周凡,窦勤,曹春雨,斯拉甫·艾白.苦参碱体外抗念珠菌活性及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生物合成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8

[4].杨君如,余巍,朱玉婷,李方芳,赵琦华.一个基于席夫碱配体的Mn(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体外抗多重耐药白色念珠菌的活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程阔.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

[6].陈明明.家蝇抗真菌肽MAF-1A的分子改良及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的研究[D].贵州医科大学.2016

[7].张爱君,王秀青,杨凤琴.天蚕素A-马盖宁杂合肽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实验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

[8].陈明明,王涛,林小金,胡红元,罗振华.家蝇抗真菌肽衍生物MAF-1C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J].生物技术.2016

[9].阿米娜·阿不拉,斯拉甫·艾白,古力娜·达吾提,李治建.鞣花酸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

[10].熊延靖,董群.大蒜素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

标签:;  ;  ;  ;  

抗白色念珠菌活性论文-徐世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