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描述翻译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中国,红楼梦,千与千寻,扬州,烟台,述评。
描述翻译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1](2019)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译叁维转换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研究了旅游文本的翻译。基于该理论的译者中心、叁维转换等概念,其分析了英汉旅游文本在语言、文化和交际叁个维度上的差异,指出为了获得翻译生态中各个因素的平衡发展,需对旅游文本进行这叁个维度上的适应性转换,从而获得最佳译文,达到向外国游客推介我国风景名胜和传统文化,树立我国旅游大国形象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艳华,王怡正[2](2019)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英译研究——以《烟台营子史话》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英译现状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翻译学叁维转换理论开展研究,分析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烟台营子史话的英译策略,运用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可将源语言文本的内容在译入语文本中准确、完整地呈现出来;运用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可以使源语言文本的文化底蕴在译入语文本中得以保留,使读者通过译入语文本感受到源语言文本文化的原汁原味;运用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传达出源语言文本语句的深层内涵。结果表明:生态翻译学的叁维转换理论对指导烟台营子史话英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俞柯,殷健[3](2019)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中国网络文学外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中国网络文学外译的近况发现,在新型翻译平台和翻译模式的助推下,译者能与原作者、读者等主体保持良好互动,适应翻译生态场。翻译环境中的经济环境和文化语言环境对译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中国网络文学在外译时遇到了"译者数量少""中国文化词不可译"等问题,需要中外译者加强合作和国家相关部门出台规范译文。(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12期)
田彦培,王晓霞[4](2019)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红楼梦》译本的“译有所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杨宪益、王际真以及李治华叁位译者的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译有所为"视角来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红楼梦》译本的译有所为,较为全面地考察叁人译介活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以此来说明,任何翻译都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每个译本都是时代的产物,是顺应了时代要求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50期)
丁枫[5](2019)在《试论翻译学视角的应用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学的生命在于翻译者对理论的使用和创新,不受限于某个严格的理论,所以翻译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改良对于理论的不断更新是十分具有意义的。翻译学内含有许多不同的子学科,本文就在这些现有的学科体系上,对翻译学的应用方式提出一定新的可能,例如翻译史、翻译学的教学等,希望能够为翻译学界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9期)
吴涤[6](2019)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的扬州旅游景点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扬州作为一座现代文明和古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美丽古城,一直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旅游业作为扬州的支柱产业,旅游英语和景点翻译更是无处不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本文围绕着生态翻译学理论,从扬州各大景点的英文翻译标识和文本入手,分析其现状和问题,针对其中一些不足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提出相应策略。(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12期)
韩子满[7](2019)在《再论中国特色翻译学——基于《中国翻译》和Babel的研究(1987~2016)》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翻译》和Babel杂志近30年刊文情况表明,中国翻译研究与西方翻译研究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话题上。具体而言,中国翻译研究更加重视翻译教学、翻译史、翻译行业、翻译技术、翻译技巧的研究。这几个领域其实也是中国翻译学与西方相比的优势所在,代表了中国翻译学的特色。这些特色与中国特色翻译学大讨论中学者们的设想并不一致,并非因为汉语或中国文化的特色才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学者们过于注重翻译理论的建构,未能预见国内翻译实践的新发展。(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任东升[8](2019)在《杨自俭对我国翻译学学科建构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杨自俭对我国翻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相关思考,梳理其20年学术探索的多种成果,明确他对我国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开创性贡献。(本文来源于《译苑新谭》期刊2019年02期)
汪宝荣[9](2019)在《国内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对过去10年国内的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兼评国内出版的第一本专题论文集。国内社会翻译学研究的起步比西方晚了约10年,虽然取得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成绩,但有待改进、提升和拓展的空间很大,突出表现在应用的社会学理论较单一、理论及方法论更新不够及时;有的译介或综述文章不够全面、准确、深入,容易误导参引者;总体上尚处于积极引介国外成果为主、创造性应用西方理论为次的阶段,尤其原创性、实证性研究和结合中国翻译实践的理论建构亟待加强。(本文来源于《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奕丹[10](2019)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千与千寻》的经典字幕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举世瞩目,除了来自欧美影视作品外,日产电影的引入也在逐年增长。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从语言、文化、交际叁个维度对电影《千与千寻》的经典字幕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进一步引入日产电影、提高影片翻译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3期)
描述翻译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英译现状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翻译学叁维转换理论开展研究,分析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烟台营子史话的英译策略,运用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可将源语言文本的内容在译入语文本中准确、完整地呈现出来;运用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可以使源语言文本的文化底蕴在译入语文本中得以保留,使读者通过译入语文本感受到源语言文本文化的原汁原味;运用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传达出源语言文本语句的深层内涵。结果表明:生态翻译学的叁维转换理论对指导烟台营子史话英译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描述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军.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旅游文本翻译叁维转换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刘艳华,王怡正.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英译研究——以《烟台营子史话》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俞柯,殷健.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中国网络文学外译研究[J].英语广场.2019
[4].田彦培,王晓霞.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红楼梦》译本的“译有所为”研究[J].智库时代.2019
[5].丁枫.试论翻译学视角的应用翻译研究[J].校园英语.2019
[6].吴涤.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的扬州旅游景点翻译研究[J].当代旅游.2019
[7].韩子满.再论中国特色翻译学——基于《中国翻译》和Babel的研究(1987~2016)[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8].任东升.杨自俭对我国翻译学学科建构的贡献[J].译苑新谭.2019
[9].汪宝荣.国内社会翻译学研究现状述评[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9
[10].王奕丹.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千与千寻》的经典字幕翻译[J].青年文学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