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台试验论文_薛建阳,许丹,任国旗,郭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动台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振动台,静力,场地,缩尺,框架,模型,斜拉桥。

振动台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薛建阳,许丹,任国旗,郭锐[1](2019)在《传统民居穿斗式木构架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西南地区木结构传统民居的抗震性能,对一个位于7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的两层、两跨穿斗式木构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选用3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作为输入地震波,对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地震剪力及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模型结构自振频率减小,阻尼比增大。在加速度峰值为0.22g的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X向和Y向的一阶自振频率分别降低了10.69%和19.97%,相应阻尼比分别增大到16.06%和17.47%。结构各层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加而降低,檐柱顶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在整个结构中最小,说明檐柱顶处榫卯节点在振动过程中减震作用明显。在加速度峰值为0.22g的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53,此时未见模型有显着破坏,表明模型木构架具有良好的整体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整个试验过程中,一层柱架耗能作用最大,柱脚耗能作用最小。(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董宏英,杨林,曹万林,吕晓明,边瑾靓[2](2019)在《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1个2层单跨轻钢框架外挂微晶发泡板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了EL-Centro、Taft、张家口人工波3条地震波,地震加速度考虑8度多遇到9度罕遇.通过分析模型结构的自振周期、刚度、楼层加速度以及楼层位移,研究了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的振动特性,对微晶发泡板的工程应用给出了建议.试验研究表明:在9度罕遇地震下,轻钢框架结构与外挂墙板龙骨基本无破坏,仅墙板表皮有脱落现象,部分墙板发生平面外扭转;采用微晶发泡板与框架间相对错动的装配连接方式,可一定程度上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墙板开设较大门窗洞时,该方向刚度虽有较大退化,但在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无倒塌危险,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相邻墙体之间的预留缝需要添加柔性材料改善相邻墙体间的撞击挤压现象.(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苏鹏,陈彦江,闫维明[3](2019)在《不同场地条件地震作用下曲线桥振动台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场地条件地震对曲线桥结构响应的影响,以一座5%纵坡的曲线桥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缩尺比例为1∶10的曲线桥缩尺模型,选取不同场地条件的地震波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场地条件对曲线桥结构响应的影响显着,从Ⅰ类到Ⅳ类场地,曲线桥结构响应逐渐增大,双向地震激励下结构响应较单向激励显着;主梁结构响应具有空间性,顺桥向地震激励时,主梁平动的同时沿固定墩产生转动,横桥向地震激励时,主梁则以平动为主;曲线桥结构响应与曲线桥和主震方向的相对位置有关,平行于主震方向时,切向位移显着,垂直于主震方向时,径向位移更加敏感;桥墩位移方向与地震激励方向夹角越小,相应的位移响应越大.墩高越高,桥墩位移的放大作用越显着,固定墩切向位移对地震响应比较敏感;当曲线桥平行于主震方向单向激励时,低墩处支座容易脱落,双向激励和垂直主震方向时,高墩处支座容易脱落,在曲线桥抗震设计分析中应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郭葳,李建中,管仲国[4](2019)在《黏滞性阻尼器对千米级斜拉桥纵向减震效果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千米级斜拉桥纵向采用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效果,以一座主跨1 088 m的斜拉桥为工程背景,按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一座几何缩尺比为1∶35的全桥振动台试验模型,通过改变塔梁间的连接方式,建立了塔梁间纵向无约束的非减震体系和塔梁间纵向采用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体系,选用4条具有代表性的地震动进行了4个振动台纵向一致激励的全桥振动台试验,然后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2种体系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千米级斜拉桥纵向无约束体系的地震响应受输入地震动的特性影响较大,对于长周期成分丰富,特别是对应于结构一阶周期的加速度谱和位移谱谱值较大的地震动,结构的地震响应较大;千米级斜拉桥非减震体系的地震响应同样也受输入地震动特性的影响较大;纵向采用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体系可以减小结构的梁端位移、塔顶位移以及塔底钢筋应变,但输入地震动的特性会影响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效果,对于特征周期较长、长周期成分丰富的地震动,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效果较好,而对于有明显速度脉冲的地震动,黏滞性阻尼器的减震效果相对较差,当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为0.4g时,在场地人工地震动、Loma Prieta地震动作用下,梁端最大位移分别减小了62.41%、37.75%;对于有明显速度脉冲的地震动,需要选择阻尼系数更大的黏滞性阻尼器。(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熊仲明,陈轩,王赟,熊威扬,张朝[5](2019)在《跨地裂缝带支撑RC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跨地裂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灾害控制措施,以一个跨越西安f4地裂缝的5层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非一致性地震激励下跨地裂缝无支撑结构和不同布置形式的带支撑结构进行数值分析对比,找出了跨地裂缝结构的薄弱位置,确定了合理的支撑布置方案,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并完成了一个缩尺比为1∶15的跨地裂缝带支撑结构振动台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跨地裂缝带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了该结构在不同地震激励下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裂缝的存在增大了跨地裂缝结构的动力响应,且上盘对结构的影响大于下盘;该支撑布置提高了跨地裂缝结构的抗侧刚度,减小了结构在地裂缝和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同时,支撑在结构破坏前发生屈服,其屈服变形不仅耗散了地震能量,降低了结构损伤,而且实现了多道抗震设防,使跨地裂缝结构得到了有效保护。该研究成果为跨越地裂缝结构灾害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徐丹,杜春波,王涛,Piyush,Mohanty[6](2019)在《可液化场地高桩桥梁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桩桥梁受地震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可液化场地,以唐山地震中倒塌的胜利桥为原型,进行1:14.44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连续的白噪声信号,获得桩自振频率的变化,从而研究可液化场地高桩桥梁的倒塌机制。结果表明,振动台试验可以很好地再现液化宏观现象,随着液化深度的加深,桩自振频率不断减小,从而导致桩顶位移增大,进而可能导致桥梁破坏甚至倒塌。(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9-10-18)

田源,陆新征,许镇,熊琛[7](2019)在《考虑地形的“场地-城市效应”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众多结构体系紧密分布,"场地-城市效应"的影响尤为突出。目前"场地-城市效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振动台试验。但是,理论分析受制于理想化假设,难以应用于实际;数值模拟方法可靠性需要试验数据支撑;而振动台试验,尤其是考虑地形的振动台试验极其匮乏。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的振动台试验建模策略,开展了7组考虑地形的"场地-城市效应"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地形下"场地-城市效应"的特征,说明了地形在SCI效应中的复杂影响。此外,采用振动台试验模拟验证了作者提出的"场地-城市效应"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可以作为深入研究"场地-城市效应"的重要计算工具。(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9-10-18)

康迎杰,彭凌云,苏经宇,陆宜倩,常健[8](2019)在《以大质量比附属设备构造的MTMD减震结构优化设计及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大质量比附属设备构造的MTMD减震结构体系,基于调频减震理论建立了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选取一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结构和减震结构分别进行3组地震波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对比分析两者的动力响应,以考察该类结构体系的减震作用特征及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以大质量比附属设备作为MTMD质量块,并按照优化方法设计的减震结构,可以显着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MTMD具有发挥作用滞后的特点,结构位移响应在初期即到达峰值时,MTMD对结构位移峰值的减震效果较差,但会提高结构震动的衰减速率;MTMD对不同地震波的控制效果具有离散性,当地震动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较弱时,MTMD的控制效果较差,但并不会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同样亦可应用于其它大质量比TMD/MTMD的参数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孙魁,程绍革,朱毅秀[9](2019)在《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及加速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抗震设防水平不高、抗震构造措施设置不足且已经服役多年的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为捕捉在低强度振动中砌体填充墙与主体框架开裂行为以及框架自身发生开裂导致动力特性变化,采用强度小、持时短的白噪声进行扫频。采用自然激励技术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对试验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识别出试验模型完备模态;采用小波变换提取各阶模态的楼层加速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特征系统实现算法适用于低强度振动中的动力特性识别;高阶模态对既有框架结构加速度响应贡献显着。(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马玉宏,赵桂峰,郑宁,兰祖瑶[10](2019)在《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静力性能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在进行结构隔震设计时,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参数是通过拟静力试验得到的,其在实际地震中的动力力学性能与拟静力试验的静力性能是否一致、差异的大小和程度是影响隔震结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本文针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铅芯橡胶支座开展拟静力试验和模拟地震振动台动力试验的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地震波、不同剪应变作用下铅芯橡胶支座滞回曲线、屈服后刚度以及屈服力等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而提出考虑实际地震动力影响的静力性能修正公式。结果表明:拟静力试验与振动台动力试验相比,前者滞回曲线面积和力学性能参数均比后者大,说明目前隔震设计时直接采用静力试验的结果会夸大支座的耗能能力,给真实隔震结构带来安全隐患;而本文提出的静力性能修正公式则考虑了实际地震对支座的动力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工程隔震设计提供了参考,对于保证隔震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5期)

振动台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在动力作用下的工作性能,进行了1个2层单跨轻钢框架外挂微晶发泡板足尺模型的振动台试验.试验选取了EL-Centro、Taft、张家口人工波3条地震波,地震加速度考虑8度多遇到9度罕遇.通过分析模型结构的自振周期、刚度、楼层加速度以及楼层位移,研究了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的振动特性,对微晶发泡板的工程应用给出了建议.试验研究表明:在9度罕遇地震下,轻钢框架结构与外挂墙板龙骨基本无破坏,仅墙板表皮有脱落现象,部分墙板发生平面外扭转;采用微晶发泡板与框架间相对错动的装配连接方式,可一定程度上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墙板开设较大门窗洞时,该方向刚度虽有较大退化,但在9度罕遇地震作用下无倒塌危险,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相邻墙体之间的预留缝需要添加柔性材料改善相邻墙体间的撞击挤压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动台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薛建阳,许丹,任国旗,郭锐.传统民居穿斗式木构架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2].董宏英,杨林,曹万林,吕晓明,边瑾靓.外挂微晶发泡板轻钢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3].苏鹏,陈彦江,闫维明.不同场地条件地震作用下曲线桥振动台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4].郭葳,李建中,管仲国.黏滞性阻尼器对千米级斜拉桥纵向减震效果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5].熊仲明,陈轩,王赟,熊威扬,张朝.跨地裂缝带支撑RC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9

[6].徐丹,杜春波,王涛,Piyush,Mohanty.可液化场地高桩桥梁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9

[7].田源,陆新征,许镇,熊琛.考虑地形的“场地-城市效应”振动台试验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9

[8].康迎杰,彭凌云,苏经宇,陆宜倩,常健.以大质量比附属设备构造的MTMD减震结构优化设计及振动台试验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9].孙魁,程绍革,朱毅秀.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及加速度响应[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10].马玉宏,赵桂峰,郑宁,兰祖瑶.基于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静力性能修正[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论文知识图

实验用应变仪Fig5.1Strainmeasuringi...试验机冲刷试验装置江油波0.61g时振动台模型结构的裂缝...模型箱测量系统的照片激振机激励振动传递试验叁轴向地震试验系统

标签:;  ;  ;  ;  ;  ;  ;  

振动台试验论文_薛建阳,许丹,任国旗,郭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