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画像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画像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画像,汉代,微山,西南地区,元狩,北周,画像石。

画像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胡广跃[1](2016)在《济宁萧王庄石椁画像墓相关问题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萧王庄石椁画像墓①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北郊萧王庄墓群3号墓②西北约500米处。该处因农民取土挖沙,已形成深约2.5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沙坑,墓葬位于沙坑东壁上。1997年,附近肖王庄村民再次挖沙取土时发现该墓。济宁市汉任城王墓管理所闻讯后,经上级部门批准,对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这座墓葬的发掘清理情况及相关问题做一论述。一、墓葬形制该墓葬共两座,编号为M1、M2(图-1、2)。M1居北,M2位南,均为石椁墓,(本文来源于《碑林集刊》期刊2016年00期)

丁杰[2](2015)在《论中古入华中亚粟特移民之汉化——以北周长安典型石刻彩绘画像墓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周都城长安即今西安地区。近年来,西安相继发掘的北周安伽、史君、康业墓因带有石刻彩绘画像而弥足珍贵,它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长眠于华的中亚粟特移民精神生活面貌的窗户。北周时期,入居都城长安的中亚粟特移民之石刻彩绘画像墓在保留原有中亚本土丧葬文化的同时,也将入华后学习和接受的中原汉民族丧葬文化共同纳入墓葬空间。安伽、史君、康业墓在葬俗方面的中国化风格体现于墓葬形制、葬具、葬式、随葬品、墓志,尤其是石刻彩绘画像材料上。葬俗之华化倾向是侨居北周都城长安之中亚粟特移民汉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赤银忠[3](2010)在《巴蜀地区汉画像墓中的黄泉仙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蜀地区是我国出土汉代画像砖石的四大区域之一,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巴蜀汉画像清晰地传递出黄泉和仙境两种人类最后归宿地的信息,汉画的内涵是围绕着逝者的地下生活与仙界的生存逐渐展开的,拥有一个舒适安全又幸福美满的黄泉环境和可以自由往来于地下、人间的仙境生存方式是每一个墓主人完美的最后理想,同时也是其世上家族亲人倍感荣耀的事情,黄泉和仙境两种生活方式的和谐统一成为人类归宿最圆满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10-22)

曹院生[4](2006)在《论汉画像墓主人正面像的起源及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文化功能学的角度分析正面人面图像的各文化要素,并将其归纳到叁个功能类型:支配功能、崇拜功能(包括神祗崇拜功能和祖先崇拜功能)、审美功能,再分别研究各个功能类型的性质。然后根据历史时期的顺序考察各个功能类型的实际存在情形及其发展的过程。最后把汉画像墓主人正面像放在它所存在的制度布局中去分析它的功能,亦即分析它与技术、经济、巫术,以及科学的关系,还有正面像内在的艺术动机,证明汉画像墓主人正面像的功能呈现支配功能、崇拜功能(包括神祗崇拜功能和祖先崇拜功能)、审美功能叁位一体的现象。于是我们给墓主人正面像进行一个文化定义:墓主人正面像与东汉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息息相关,是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殊的文化现象。这个条件使正面像的文化具有超自然的性质,成为巫术式的、神话式的文化。同时这个条件又使正面像的文化具有现实的性质,成为现实主义的文化。它让现实中的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彰显,完成了生命中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同时又让现实中的人无法摆脱的死亡恐惧意识得到了安抚,运用超自然的生死观让无出路的情感得到了戏剧性的发泄,在情感的抒发过程中又实现了审美的需求。各功能相辅相成,共处同一体系中,满足了东汉人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的需要。它与以前的功能成叁位一体不相同之处是东汉的墓主人正面像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文化现象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文化现象。从文化遗存学角度而论,一个文化现象的出现,它所代表的文化功能有实际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每一种需要都是人性中的特定部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反射。东汉墓主人正面像就属于这类现象。(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06-11-01)

杨建东[5](2006)在《微山岛伴出半两钱的石椁画像墓》一文中研究指出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文物部门在微山岛上清理了50余座汉墓,其中有10座石椁画像墓。在发掘中凡西汉早期石椁画像墓,总能在墓底或墓角找到一枚或几枚半两钱币。现将几座西汉早期的石椁画像墓作一介绍。(本文来源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罗二虎[6](2001)在《西南汉代画像与画像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南地区是汉代南方唯一盛行画像墓的地区。本文研究对象,即以四川盆地为主,并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北部和云南北部等地区百余年来所发现的汉代画像和画像墓(包括少量蜀汉和西晋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第一部分:笔者在对这一地区现存画像实物进行全面实地考察、摹绘,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历年发现的有关资料,按照画像坟丘(砖、石室)墓、画像崖墓、画像石棺、画像石阙等不同类型,以墓葬为单位进行整理,同时对这些画像内容重新进行逐一考证。 第二部分:对本地区汉代画像与画像墓进行整体地综合研究。研究涉及:画像内容分类、画像的内容组合与主题、画像的制作与画面构成、画像的艺术特点与成就、画像所反映的区域文化特征、画像与神仙方术、画像与早期道教和早期佛教、画像墓的分布与分区、画像墓的年代与分期、画像墓的渊源与兴衰原因、画像墓的墓制与葬俗、画像墓的使用集团与阶层等。 无论是逐一考证还是整体研究,本文都始终是把画像作为画像墓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丧葬文化现象来把握,并充分考虑到画像在墓葬中出现的基本含义和功能,以及它与墓葬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因此,本文的重点是以画像为主要对象,把画像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进行综合性研究。在研究中既注意到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画像和画像墓的关系,又注意到西南地区汉代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本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稻作文化背景。 汉文化的区域性研究,是汉代考古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而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本研究即是在这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同时也希望能引起人们对这一领域的更加关注。(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1-12-01)

[7](2000)在《汉代画像石棺渊源于中原地区的画像墓》一文中研究指出罗二虎在《考古学报》2000年第1期《汉代画像石棺研究》中认为:汉代石棺可以分为普通的石棺和崖棺两大类。在普通(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00-11-01)

画像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周都城长安即今西安地区。近年来,西安相继发掘的北周安伽、史君、康业墓因带有石刻彩绘画像而弥足珍贵,它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长眠于华的中亚粟特移民精神生活面貌的窗户。北周时期,入居都城长安的中亚粟特移民之石刻彩绘画像墓在保留原有中亚本土丧葬文化的同时,也将入华后学习和接受的中原汉民族丧葬文化共同纳入墓葬空间。安伽、史君、康业墓在葬俗方面的中国化风格体现于墓葬形制、葬具、葬式、随葬品、墓志,尤其是石刻彩绘画像材料上。葬俗之华化倾向是侨居北周都城长安之中亚粟特移民汉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画像墓论文参考文献

[1].胡广跃.济宁萧王庄石椁画像墓相关问题考证[J].碑林集刊.2016

[2].丁杰.论中古入华中亚粟特移民之汉化——以北周长安典型石刻彩绘画像墓为中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赤银忠.巴蜀地区汉画像墓中的黄泉仙境[C].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2010

[4].曹院生.论汉画像墓主人正面像的起源及功能[D].南京艺术学院.2006

[5].杨建东.微山岛伴出半两钱的石椁画像墓[C].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2006

[6].罗二虎.西南汉代画像与画像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1

[7]..汉代画像石棺渊源于中原地区的画像墓[N].中国文物报.2000

标签:;  ;  ;  ;  ;  ;  ;  

画像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