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意大利,文艺复兴,性别,厌女
性别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程新贤[1](2019)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性别观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4-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男主女从""女性天生是低等的"等传统的性别观念仍非常盛行。不过,该时期也出现了以"为女性辩护"为主要内容的着作和言论。他们提出了"女性并非天生低等""男女应该平等"和"女性优于男性"等观点,对传统的性别观念特别是厌女思想发出了有力的驳斥。传统和新兴的性别观的存在,是当时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黄少安,郭俊艳[2](2019)在《性别不平等观念对幸福感的影响——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性平等是社会公正进步的表现。文章采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设置并计算了性别不平等观念指标,发现男性的性别不平等观念强于女性,通过序次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性别不平等观念对幸福感的影响,并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研究发现,个体的性别不平等观念越强,其获得高级别幸福感的概率越低,同等条件下,男性获得较高级别幸福感的概率低于女性,"男性优越"观念会导致男性获得更低的幸福感评价。性别平等观念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合理规划。(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9年11期)
赵婷,岳园园,范景明[3](2019)在《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就业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以及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了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能显着降低女性的就业参与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会显着降低女性受雇就业的比率,对自雇就业无显着影响。处于劳动力市场上中坚力量的"70后"、"80后"和"90后"在就业参与方面受传统性别观念的负向影响显着。随着教育年限以及子女数量的增加,传统的性别观念对女性就业参与率的负向影响有所下降。性别角色观念通过成就动机、家庭关爱以及工作家庭冲突感知来影响女性就业选择。鉴于此,本文建议政府增加儿童看护及老年照料机构来缓解女性的工作一家庭冲突,同时呼吁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庭分工,为女性就业提供支持,让女性走出家庭以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劳动力不足。(本文来源于《劳动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郭俊艳[4](2019)在《观念的力量:性别不平等观念影响个体成长吗?——基于两性差异视角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设置变量测度个体的性别不平等观念,揭示性别不平等观念在现实社会中的存在状况以及性别差异,分析了性别不平等观念影响个人成长的机制。采用多选项logistic模型进一步研究,使用全部有效样本的混合横截面数据以及其中中国、美国、日本、德国的数据分别估计了模型,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个体持有的性别不平等观念越强,其成长为高端人才的可能性越低,最终停留在低层次的可能性越大,越不利于自身的成长。这种不利影响对女性的作用要大于男性。一个国家性别不平等观念的平均水平越高,不利影响的性别差异就越大,两性成长水平的差异就越明显,导致更多男女不对等现象的产生,致使这些国家性别平等的实现将会更为困难。提升国民的性别平等观念,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的人力资源水平。(本文来源于《制度经济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贺桂梅[5](2019)在《性、性别与文学创作中的观念观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问题讨论的第叁次热潮很多人都会注意到,最近这些年中国社会对性别问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关注热情。这不止表现在关于反性骚扰(Me Too)等已经在互联网和社会舆论上形成了某种"运动"形态,更表现为年轻的80后、90后们有关注性别问题的普遍意识。并且,对性别问题的讨论表现在不同的领域,比如网络舆论、历史研究、社会问题反思、大众文化等。可以说,这是近四十年来当代中国关注性别问题的第叁次热潮。(本文来源于《天涯》期刊2019年04期)
王春凯[6](2019)在《性别观念、家庭地位与农村女性外出务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第叁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性别观念对农村已婚女性外出务工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女性家庭地位在促进这一作用上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现代性别意识观念的女性显着地提高了其外出务工的概率,这中间起作用的主要是女性性别角色认同观念;同时女性家庭地位的调节作用明显,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强化了性别观念对外出务工的影响效应。在解决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显着。对受教育程度和区域的差异性分析中发现,农村中低学历女性群体和中西部女性群体性别观念对其外出务工的作用存在显着的影响,而在高学历群体和东部地区并不显着。研究尝试为理解我国农村女性外出务工的现象提供一个解释视角,倡导通过性别平等来释放女性在家庭社会经济中的性别红利。(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宋燕飞[7](2019)在《综艺类节目女性形象与性别观念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综艺类节目是大众娱乐生活的重要媒介。尽管综艺类节目中仍然充斥着男性话语和刻板偏见,但节目中不断出现了女性形象重塑现象,冲击着现实社会中的传统性别话语,为实现男女平等、消除性别偏见提供了可能性。综艺类节目制作者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通过对(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06-25)
程郁[8](2019)在《宋代仕女形象背后的社会性别观念与阶级分层》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之美千姿百态,一个民族在某一时代对女性的审美趣味往往集中于一类,通观中国古代史,美女形象并不是固定的,往往随时代而变迁,时而腰细盈握,时而丰满性感,时而瘦削内敛,时而金莲趋步,其变化的背后则可见社会性别观的嬗变与民族文化的变迁。早在1928年,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一书便认为宋代是"中国学术思想以至于风俗制度的一个转变时代",~([1])即妇女的被压迫自宋代以后加深。20世(本文来源于《艺术工作》期刊2019年03期)
张春泥,史海钧[9](2019)在《性别观念、性别情境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来自跨国数据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数据库检验了包括中国在内的39个国家/地区中已婚在业男性与女性在工作—家庭冲突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就各国/地区的平均水平而言,在同等条件下,女性比男性面临的工作—家庭冲突程度更高。与他国相比,中国男性和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居于中等水平,但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中国女性比男性感受到更多家庭对工作的干扰,而男性比女性感受到更多工作对家庭的干扰。工作特征和家庭特征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家庭冲突;在家庭对工作的干扰上,工作时间、抚育责任和家务分工对女性的影响超过男性。平等的性别观念会降低劳动者的工作—家庭冲突,且对女性的积极作用大于男性。在国别/地区差异上,性别观念的转变对降低中国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相对有限,而减少工作时间、改善家务分工对降低中国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帮助较大。国家/地区的性别平等环境也有助于降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公共领域性别越平等的国家/地区,男性和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均较低,不过并不会出现两性差异的缩小,因为在这些国家/地区男性从性别平等的环境中获益更多。(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周东洋,吴愈晓[10](2019)在《地区经济发展、非农就业与中国农村居民性别观念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GSS2010的抽样调查数据,结合中国各区县的统计数据,研究转型时期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的性别观念的影响,可以发现,经济发展对性别观念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女性。首先,经济发展有助于农村女性的非农就业机会的获得,而农村女性的非农就业有助于其获得更为现代的性别观念,所以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农村女性的非农就业间接影响其性别观念。其次,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村女性的性别观念就越趋于现代,表明经济发展对农村女性的性别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至少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了女性性别观念的现代转型。(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性别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性平等是社会公正进步的表现。文章采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设置并计算了性别不平等观念指标,发现男性的性别不平等观念强于女性,通过序次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性别不平等观念对幸福感的影响,并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研究发现,个体的性别不平等观念越强,其获得高级别幸福感的概率越低,同等条件下,男性获得较高级别幸福感的概率低于女性,"男性优越"观念会导致男性获得更低的幸福感评价。性别平等观念的培养和提升,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合理规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程新贤.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性别观念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2].黄少安,郭俊艳.性别不平等观念对幸福感的影响——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9
[3].赵婷,岳园园,范景明.性别角色观念对女性就业选择的影响[J].劳动经济评论.2019
[4].郭俊艳.观念的力量:性别不平等观念影响个体成长吗?——基于两性差异视角的经验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9
[5].贺桂梅.性、性别与文学创作中的观念观自觉[J].天涯.2019
[6].王春凯.性别观念、家庭地位与农村女性外出务工[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宋燕飞.综艺类节目女性形象与性别观念嬗变[N].中国妇女报.2019
[8].程郁.宋代仕女形象背后的社会性别观念与阶级分层[J].艺术工作.2019
[9].张春泥,史海钧.性别观念、性别情境与两性的工作—家庭冲突——来自跨国数据的经验证据[J].妇女研究论丛.2019
[10].周东洋,吴愈晓.地区经济发展、非农就业与中国农村居民性别观念转型[J].贵州社会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