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红蛋白,透明,基因,灵芝,香菇,顺反子,糖苷酶。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滕丽丽[1](2019)在《含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重组菌的构建及其对菌株发酵产槐糖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槐糖脂是一类由酵母菌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化学工业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槐糖脂低毒或无毒,环境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分散、乳化、增溶性能等优点,此外,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抑制白细胞增长等特点。良好的特性使槐糖脂在日化、石油、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目前,限制槐糖脂工业化大规模制备和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发酵成本过高,其中,发酵过程中氧气的供给和利用水平低导致油溶性底物利用率低、发酵周期长是限制其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球拟假丝酵母在利用脂溶性碳源合成槐糖脂的过程中,脂肪酸的羟基化是槐糖脂合成的关键步骤,该反应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在高密度发酵过程中,菌体细胞生长和槐糖脂合成过程中溶解氧水平往往成限制因素。通过增加通气量、加快搅拌速度、提高罐压等方法改善发酵过程中的溶氧固然可行,但这些措施对设备强度等要求较高,且二氧化碳分压过高还会限制细胞的生长。因此,寻求一种即能增加细胞对氧气的利用效率又不需要大量耗能的手段势在必行。已有研究表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能够从分子水平上提高基因克隆菌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其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氧气及能量的消耗,还不需要附加的设备投资,进而大大降低发酵成本。本研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技术,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的编码序列电转化导入球拟假丝酵母O-13-1菌株中,筛选到阳性转化子VHb~+,根据菌体颜色和CO差光谱法验证了VHb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含VHb基因重组菌的成功构建,为研究VHb对槐糖脂发酵的影响提供了实验材料。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对槐糖脂发酵生产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摇瓶实验中,重组菌株VHb~+槐糖脂产量高于原始菌株VHb~-;5L发酵罐发酵实验结果显示,在富氧条件(转速400 rpm、通气量1.0 vvm)下,二者的生物量和槐糖脂产量差异不大,但在槐糖脂合成阶段,VHb~+菌株的耗氧量比VHb~-菌株平均低21.8%;在贫氧条件(转速350 rpm、通气量1 vvm)下,VHb~+菌株在发酵过程中对溶氧的利用明显改善,其槐糖脂产量比VHb~-菌株提高了25.1%。采用qPCR方法研究了VHb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发酵24h时重组菌株VHb~+的TCA循环、呼吸链和槐糖脂合成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相差不大,而72h时(槐糖脂生物合成的指数增长期),VHb~+菌株在这叁条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表明vgb的表达通过增加TCA循环与呼吸链的活性,提高了细胞内氧气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了槐糖脂的合成。综上所述,VHb基因的异源表达提高了菌株O-13-1对氧气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贫氧条件下的槐糖脂产量,是缓解低供氧对其槐糖脂发酵限制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单次单因素实验方法优化了重组菌株VHb~+的发酵溶氧条件,在转速、通气量和罐压分别为350 rpm、0.6 vvm和0.04 Mpa时有利于槐糖脂的发酵生产,该条件下的槐糖脂产量、生物量及发酵液中的溶氧相对较高,且最终槐糖脂呈透明状粘稠液体,易于通过自然沉降法分离。因此,在工业发酵中,保证发酵液中合适的溶氧,对提高槐糖脂的产量有重要意义。通过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在球拟假丝酵母O-13-1中的表达,从分子水平上增加了细胞内氧的传递速率,提高了氧的利用效率。这一策略,为解决槐糖脂发酵过程中供氧不足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为节能降耗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1)
左婕,严琳,王安,陈启月,伍红[2](2018)在《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里氏木霉菌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对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菌株(Tu6-VHb)与未转入该基因的里氏木霉菌株(Tu6)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Tu6-VHb菌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响应面优化研究。结果表明,Tu6-VHb菌株比Tu6菌株具有更强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其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61%。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Tu6-VHb菌株固体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配比(即麸皮与稻谷杆的比例)为2.89,营养液氮源配比(即尿素与硫酸铵的比例)为0.90,初始pH值为5.02。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每克培养基可以产纤维素酶123.81 U/g,与预测最大响应值129.61 U/g接近,且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活力较未优化前提高了3.08倍。(本文来源于《四川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12期)
倪辉,Ali,Mohsin,曹君书,张风新,郭美锦[3](2018)在《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龟裂链霉菌中的表达及其对土霉素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在大肠埃希菌(E.coli)和龟裂链霉菌(S.rimosus)中的表达,研究在不同溶氧条件下表达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对龟裂链霉菌生长和土霉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将vgb插入表达型质粒pET-28a中,导入E.coli BL21(DE3)用以表达VHb并测定其活性。以整合型质粒pSET152为载体,利用erm E*启动子组成型表达vgb基因,将构建的质粒通过接合转移整合到S.rimosus M4018基因组上,利用CO差示光谱法和SDS-PAGE鉴定两个重组菌中的血红蛋白。在5L罐上考察不同溶氧条件下VHb的表达对重组龟裂链霉菌生长和土霉素合成的影响。结果重组大肠埃希菌和重组龟裂链霉菌都能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Hb,发酵结果表明,在117h时与对照菌相比,重组龟裂链霉菌在高氧和低氧条件下的干重分别提高了6%和32%,同时单位干重土霉素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1%和93%。结论 VHb在重组龟裂链霉菌中成功表达,改善了菌体的生长和土霉素的合成,为解决工业发酵过程中氧限制问题提供了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抗生素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魏鹏飞,丁亚通,张君,郜熙阳,高玉千[4](2018)在《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对香菇固体培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itreoscilla hemoglobin,VHb)是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源血红蛋白。在食药用菌中异源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itreoscilla hemoglobin gene,vgb),可提高液体发酵生物活性物质的产量,应用于食用菌固体培养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vgb导入香菇L26中,经半定量RT-PCR、qRT-PCR和CO差光谱法分析,在转化子中可检测到vgb基因表达及VHb活性。摇瓶培养转化子,多糖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13%-24%。采用木屑培养料在试管中培养转化子,当菌丝在试管中下部生长氧气缺乏时,菌丝生长速度比出发菌株提高47.7%~61.7%。采用木屑栽培料在栽培袋中培养转化子,菌丝生长速度比出发菌株提高17.2%~28.5%,漆酶活力提高17.7%-40.3%,淀粉酶活力提高16.7%-37.9%。结果表明,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可显着提高香菇在木屑固体培养料中的生长速度及漆酶和淀粉酶等基质利用酶活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1)
丁亚通[5](2018)在《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对香菇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菇是人们最喜爱的食用菌之一,栽培面积广,营养价值高,香味浓郁,口感鲜美。氧气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对香菇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菌种培养制作环节。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香菇,提高香菇摄取氧气的能力,并考察对香菇其他生理特性的影响。(1)根据GeneBank中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itreoscilla hemoglobin gene,vgb)的CDS序列,人工合成vgb基因,以质粒pBHg-BCA1-gpd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BHg-vgb-gpd。用农杆菌介导转化食用真菌的方法,先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EHA105,然后将带有质粒pBHg-vgb-gpd的农杆菌EHA105与香菇L26菌丝共培养。再将共培养过的菌丝转移到含有潮霉素和头孢噻肟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对长出的拟转化子提取基因组,然后进行PCR检测。PCR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已成功整合到受体菌株香菇L26。(2)通过遗传稳定性与PCR验证,最终得到四个转化子菌株(其中两个为原生质体纯化后的转化子)。RT-PCR分析和qPCR分析,确定vgb基因在香菇中成功转录,并计算出了相对表达量。(3)用CO差光谱法分析转基因菌株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发现在419 nm左右具有特征吸收峰,而未通入CO处理的样品与野生型对照则没有峰值出现,表明转化子菌株成功表达出有生物活性的血红蛋白。(4)对四个转化子菌株进行平板培养、大试管栽培和菌袋栽培,实验结果均表明,四个转化子的菌丝生长速度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7.2%~61.9%,尤其在试管底部相对缺氧的环境下,转化菌株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出发菌株,而且菌丝较浓密粗壮。(5)对摇瓶培养的液体菌种多糖产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四个转化子菌株产多糖能力均高于出发菌株。与野生型相比,四个转化子分别提高了19.0%、16.9%、24.0%和12.9%。对试管中发满菌丝的培养料的纤维素酶、漆酶和淀粉酶的活力进行测定,与出发菌株相比,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力没有差异,但漆酶活力提高了17.7~40.3%,淀粉酶活力提高了16.7~37.9%。上述结果表明,在香菇中表达透明颤菌vgb基因,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多糖产量和基质利用酶的能力,对香菇产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何天锦[6](2018)在《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在野油菜黄单胞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原胶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经发酵生产的天然胞外杂多糖,具有良好的悬浮性、假塑性和增稠性等特性,在许多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基因)导入野油菜黄单胞菌13-1细胞中,以提高其携氧能力,从而提高菌株产胶率,在工业发酵生产中发挥作用。以实验室保存菌株透明颤菌采用PCR技术克隆获得vgb基因,与质粒pET32a~((+))相连构建pET-vgb载体;将pET-vgb载体电转化至13-1中,选获得了vgb基因成功表达的菌株HYJ-vgb,与出发菌株13-1相比,生长非常迅速,周期缩短,证明vgb基因的表达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5-25)
岳同辉[7](2018)在《在液体静置培养中整合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表达和钙离子添加策略进一步提高灵芝中单体灵芝酸的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灵芝酸是灵芝产的一种有30个碳原子的四环叁萜类化合物,研究表明灵芝酸具有抗HIV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灵芝酸具有两种不同的化学结构。其中,Ⅰ型灵芝酸的羊毛甾醇骨架上只有一个单双键结构,而Ⅱ型灵芝酸的羊毛甾醇骨架上含有两个共轭双键。目前,菌丝体液体培养灵芝细胞是一种可以有效生产灵芝酸的方法。由于液体培养灵芝细胞生产的灵芝酸产量较低,限制了灵芝酸的商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因此进一步提高灵芝中灵芝酸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我们将整合发酵策略和基因工程改造应用到了提高灵芝菌丝体发酵生产单体灵芝酸中。我们研究了在液体静置培养灵芝细胞中整合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和钙离子添加策略下灵芝酸的生物合成情况。结果显示,整合策略下五种单体灵芝酸GA-O,-Mk,-T,-S和-Me的最大产量分别为1451.33±67.50,179.66±5.06,1320.59±20.84,1431.23±79.74和1283.81±85.13?g/100 mg细胞干重,这些产量分别为静置培养条件下野生型菌株(对照)中各单体灵芝酸含量的2.66,2.50,2.52,3.50和5.98倍。整合策略下单体灵芝酸GA-O,S和Me最大产量比目前报道的最高产量分别有16.67%,22.54%和40.88%的提高。表明,整合VHb表达和钙离子添加策略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单体灵芝酸的生产。为了研究整合策略下灵芝酸高产的原因,我们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灵芝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鲨烯和羊毛甾醇的积累量以及灵芝酸合成的四个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HMGR),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PS),鲨烯合成酶(SQS)以及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5150L8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整合策略下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量和灵芝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条件下的结果。鲨烯和羊毛甾醇的最大积累量出现在第9天,分别为1.50±0.28?g/g和106.55±2.74?g/g细胞干重,其积累量分别为对照中积累量的2.0和1.42倍。整合策略下hmgr,fps,sqs和cyp-5150l8最高转录水平出现在第9天,分别上调了2.56,3.31,2.59和6.12倍。以上结果表明,整合策略下灵芝酸的高产可能与中间代谢产物积累量的提高以及生物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前期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会影响液体培养灵芝中灵芝酸的分布,然而基因工程改造对灵芝酸分布的影响仍未报道。因此,我们分析了液体静置培养灵芝中VHb表达对Ⅰ型与Ⅱ型灵芝酸分布的影响。在第12天和第15天,VHb灵芝工程菌株中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分别为0.422和0.432,与液体静置培养WT菌株中的结果相比分别提高了12.53%和20.67%。结果表明,液体静置培养条件下VHb的表达提高了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Ⅰ型与Ⅱ型灵芝酸比例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参与灵芝酸氧化合成过程中的氧化酶的活性在VHb表达后被上调。研究发现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512 A2,CYP512 V2和CYP512 A13可能参与了灵芝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羊毛甾醇骨架氧化修饰,因此我们分析了静置培养条件下VHb的表达对a2,v2和a13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VHb的表达使得a2,v2和a13的转录水平分别提高了2.28,2.65和3.54倍。此结果暗示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的提高可能与a2,v2和a13的转录水平上调有关。这些P450氧化酶在调控灵芝酸多样性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液体静置培养灵芝细胞中整合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基因表达和钙离子添加策略是一种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单体灵芝酸积累的方法。并且,灵芝细胞在液体静置培养条件下VHb的表达提高了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本工作对于大规模发酵生产灵芝酸和深入了解灵芝酸多样性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邓发军,潘宇,常飞,房伟,方泽民[8](2018)在《β-葡萄糖苷酶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生产β-葡萄糖苷酶过程中溶氧不足的问题,分别采用双顺反子和T7启动子系统在Escherichia coli中引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以改善溶氧的利用、提高菌体的生物量,进而增加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以双顺反子形式诱导表达VHb时,在摇瓶低溶解氧条件下的最高生物量达到4.24±0.29(OD_(600)),与无VHb表达的对照组相比提高了35.03%,同时β-葡萄糖苷酶发酵酶活达到了(9.78±0.55)U/m L,比对照组提高了25.38%。在3 L发酵罐中使用双顺反子形式共表达VHb时,β-葡萄糖苷酶发酵总酶活达到141.23 U/m L,与无VHb表达的对照相比提高了35.57%。以T7启动子对VHb进行表达后,在摇瓶和发酵罐中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酶活均低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中以双顺反子形式共表达β-葡萄糖苷酶和VHb能够提升菌体对低溶氧的耐受能力,提高菌体生物量和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严琳,钟红梅,左婕,陈智慧,罗又才[9](2018)在《响应面优化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里氏木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并以滤纸酶活力(filter paper activity,FPA)作为响应值对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VHb菌株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P-B试验,筛选出影响Tu6-VHb菌株发酵产酶的3个显着因素:吐温-80含量、发酵液体积(250 mL叁角瓶发酵)、氮源浓度。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运用响应面B-B试验设计确定3个显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显示,Tu6-VHb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是:吐温-80含量0.39%,发酵液体积61.32mL(250 mL叁角瓶发酵),氮源浓度0.87%。经优化后,Tu6-VHb菌株发酵产纤维素酶酶活力达51.72U/mL,与模型预测值51.94U/mL相近,较优化前该菌株酶活力(39.984U/mL)提高了29.35%,是未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Tu6菌株酶活力(35.904U/mL)的1.44倍。(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03期)
王兴吉,佟新伟,刘文龙,张杰[10](2017)在《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酶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透明颤菌的血红蛋白(VHb)具有结合氧的特性,可使专性好氧的革兰氏阴性菌透明颤菌在贫氧环境中生长。目前,VHb可以在很多宿主细胞中表达,通过促进氧的输送增强呼吸和能量代谢,以提高许多有益的代谢产物的产量。本文综述了VHb的结构与功能,以及vgb基因在产酶工程菌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对vgb基因在酶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科技》期刊2017年06期)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对转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里氏木霉菌株(Tu6-VHb)与未转入该基因的里氏木霉菌株(Tu6)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Tu6-VHb菌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响应面优化研究。结果表明,Tu6-VHb菌株比Tu6菌株具有更强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其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了61%。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Tu6-VHb菌株固体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碳源配比(即麸皮与稻谷杆的比例)为2.89,营养液氮源配比(即尿素与硫酸铵的比例)为0.90,初始pH值为5.02。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每克培养基可以产纤维素酶123.81 U/g,与预测最大响应值129.61 U/g接近,且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活力较未优化前提高了3.08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滕丽丽.含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重组菌的构建及其对菌株发酵产槐糖脂的影响[D].青岛科技大学.2019
[2].左婕,严琳,王安,陈启月,伍红.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里氏木霉菌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能力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18
[3].倪辉,Ali,Mohsin,曹君书,张风新,郭美锦.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龟裂链霉菌中的表达及其对土霉素合成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
[4].魏鹏飞,丁亚通,张君,郜熙阳,高玉千.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对香菇固体培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C].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5].丁亚通.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对香菇生理特性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8
[6].何天锦.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在野油菜黄单胞菌中的表达[D].内蒙古大学.2018
[7].岳同辉.在液体静置培养中整合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表达和钙离子添加策略进一步提高灵芝中单体灵芝酸的积累[D].昆明理工大学.2018
[8].邓发军,潘宇,常飞,房伟,方泽民.β-葡萄糖苷酶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共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2018
[9].严琳,钟红梅,左婕,陈智慧,罗又才.响应面优化转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里氏木霉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条件[J].中国畜牧兽医.2018
[10].王兴吉,佟新伟,刘文龙,张杰.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酶工程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