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设计与试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试样,有限元,超声,金相,疲劳,悬臂梁,通量。
设计与试样论文文献综述
王家胜,舒林森[1](2019)在《薄板金相试样端面手工磨抛夹具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薄板金相试样手工磨抛后端面平面度差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手持式磨抛夹具。通过薄板金相试样加工工艺分析,制定手持式磨抛夹具的结构方案,设计夹具的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和调节装置等关键结构,并利用有限元法评估试样和夹具在临界夹持力和磨抛力作用下的几何变形和应力状态。磨抛实验结果表明:该夹具能够使试样端面平面度控制在20μm左右,比手工磨抛的平面度提高了75%。上述研究为薄板类金相磨抛或性能测试夹具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4期)
吴波,何康,胡学青[2](2019)在《一种手动磨抛多个金相试样的固定夹持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金相试样在传统磨抛设备的固定及对多个试样同时磨抛的问题,通过对半自动金相试样磨抛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设计了一种手动磨抛多个金相试样固定装置。此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叶子凡,郭华锋,朱聪聪,钱星宇,赵达[3](2019)在《激光抛光研究以及夹持激光抛光试样可旋转夹具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抛光是利用激光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加工手段,它遵循激光与材料作用的普遍规律,其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以抛光金属材料,又可以抛光非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为非接触加工,可控性强,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且精度高,通过激光抛光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很小。传统抛光仪器多半是一体化设计,抛光时易实现试样在空间上的平移,但难以实现试样的旋转。若要同时实现平移与旋转功能,且保持精度,需要克服机械振动、保持机械平衡等难点。据此,提出一种用于夹持激光抛光试样的可旋转夹具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机化》期刊2019年12期)
郭思廷[4](2019)在《材料超声疲劳试验中试样的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核工业、机械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对材料及零部件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疲劳试验方法的载荷振动频率较低,若想完成材料高周疲劳试验、超高周疲劳试验,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成本,对于S-N曲线的绘制,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借助超声手段,在极大程度上节约了试验时间、减少试验成本,且通过对试验装置的调整,可完成拉压、弯曲、扭转等多种形式的疲劳试验。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材料超声疲劳试验装置中试样的设计作为切入点,借助Microsoft Mathematics软件完成试样尺寸预运算,将试样各个尺寸作为设计变量,试样模态分析中共振频率、谐响应分析中所受最大应力值作为目标函数,尺寸变化对目标函数的动态影响作为约束条件,使用Ansysworkbench软件辅助完成试样的动态优化设计,找到试样设计中最关键的尺寸,并给出公差范围,在满足试验条件的情况下极大程度的降低试样加工精度,减少加工时间,节约加工经费。当试样所受应力值小于疲劳断裂所需应力值时,给出试样超声疲劳试验下的情况分析,并在不更换、添加变幅杆的情况下通过对试样的优化设计达到试验的断裂要求。提出以双臂悬臂梁模型完成材料超声疲劳弯曲试验,避免了传统叁点弯曲试验在试验装置中添加弯曲加力压杆和静载荷加载装置,丰富了材料超声疲劳弯曲试验的试样模型。本文给出双臂悬臂梁试样的解析计算结果并完成仿真分析、动态优化设计,基于现有超声疲劳试验装置,搭建试验台并完成调试,顺利完成材料超声疲劳拉压、弯曲试验,完成试验数据的统计梳理,给出材料超声疲劳拉压、弯曲试验从试验的设计到试验结果梳理的完整化流程。提出中心镶嵌式的试样设计方法以完成贵金属、超硬金属的超声疲劳拉压试验,依靠过盈联结的方式实现夹体与试验材料的联结,以超硬金属18Ni马氏体时效钢(250)作为试验材料,30Cr Mn Si结构钢作为夹体,完成试样的理论分析、过盈量设计及装配工艺设计,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动态优化设计完成修正,以保证试样设计的准确性、可行性。其中试样动态优化设计的理念完善了材料超声疲劳领域中试样的设计和加工方法,更短的加工时间、更少的试验成本为材料超声疲劳试验的推广、试验成本的降低作出一定的贡献;双臂悬臂梁模型的提出简化了弯曲试验装置、弥补了弯曲试验模型单一的缺陷;对于贵金属、超硬金属材料提出的中心镶嵌式试样,也为材料超声疲劳试验中试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帕热扎提·帕它尔[5](2019)在《新型液相吸附试样池的设计并用于吸附过程的原位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吸附是表面现象,其定义为两相之间的表面或界面处的特定组分的浓度增加或发生改变的现象。与气体吸附比较,液相吸附体系复杂,目前液相吸附仍是通过手工取样,离线检测的方式进行定量分析,存在过程复杂,数据量小,刚开始的快速吸附阶段的检测难等缺点。本文在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液相吸附试样池(Y形吸附池),并将其与光纤传感光谱仪结合,实现液相吸附过程的原位自动在线检测并分析。新的系统主要由光纤光谱仪、光源和Y形吸附池组成;其中Y形吸附池是由有侧口和内插管的锥形瓶、加热磁力搅拌器、温度探测器、浸入式光纤传感探头组成。在吸附系统中吸附剂与光纤传感探头的隔离方式从前期的用尼龙吸附袋将吸附剂包裹变成将下端接有尼龙网的内插管放到有侧口的锥形瓶内来达到探头与吸附剂的上下隔离的目的方式。内插管不仅消除吸附剂颗粒对光纤传感探头检测干扰,而且使原位吸附检测更接近传统吸附中吸附剂与吸附质的接触方式,从而实现原位检测。文章中分别选择大孔吸附树脂HPD100和MOFs材料HKUST-1对芦丁和二苯并噻吩两种分析物的吸附为模型建立光纤光谱仪在190-660 nm波长范围内液相吸附原位测定方法。通过本系统实现了液相吸附动力学原位检测、吸附热力学的规律的研究和易挥发有机体系的原位检测。1.通过考察4 cm,5 cm,6 cm长的内插管对吸附传质的影响,最终选择5 cm长的内插管是后续实验所用的最佳内插管。在5 cm内插管,200目尼龙隔离网的条件下比较了Y形吸附池,吸附袋和传统吸附叁种吸附的比较,得出结论吸附速率大小顺序为传统吸附>Y形吸附池>吸附袋,吸附达到平衡后,平衡吸附量基本相等。考察了80~400目的七种孔径的尼龙网,最终选择100目尼龙网为最佳隔离网,并在5 cm内插管和100目尼龙网的条件下比较了借助Y形吸附池和吸附袋的两种吸附模式,并得出用Y形吸附池时的吸附速率明显高于用吸附袋时的吸附速率结论,最后都基本达到了吸附平衡,且吸附量相同,说明Y形吸附池在原位检测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了吸附速率,适合用于液相吸附的原位检测。2.Y形吸附池跟光纤传感原位液相检测装置结合后,光谱仪不受温度影响,输出的信号较稳定,说明优化的系统能够用于吸附热力学的原位检测。利用新系统做了吸附动力学实验,拟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的线性相关系数,因此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符合拟合吸附动力学数据,吸附速率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利用新系统做了吸附热力学实验,从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可看出,温度范围为303 K到323 K时,△H,△G和△S均为负值,HPD100对芦丁的吸附是一个放热的、能自发进行的、有序排列的过程。3.将二苯并噻吩为模型硫化物,溶有二苯并噻吩的环己烷为模拟汽油,用中空纤维多孔膜保护的方法进行MOFs材料HKUST-1对模拟汽油中DBT的吸附检测实验。用光纤光谱仪测得的DBT环己烷溶液的标准曲线为y=0.0104x-0.0231,R~2=0.9988(326 nm);HKUST-1的最佳预处理温度为150℃,最佳预处理时间为2 h。通过间歇吸附得到HKUST-1对DBT的等温吸附参数,可得结论为Langmuir模型更符合模拟吸附数据。通过光纤传感原位液相吸附检测系统,检测了HKUST-1对小体积的模拟汽油中DBT的吸附全过程,实现了挥发性有机溶剂体系的原位检测。(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施连义,王长江,刘然,冯大勇[6](2019)在《钢管对接焊缝试样自动切割平台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钢管焊接工艺评定时常用的手工火焰切割对接焊缝试件进行取样方式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钢管对接焊缝试样自动切割平台。该切割平台可进行90°翻转与圆周旋转,便于装卸钢管试件及不同位置取样,各项动作采用PLC控制,通过触摸屏设置取样参数,可实现钢管对接焊缝试样的自动切割。应用证明,试样自动切割平台效率高、取样规则,且可降低劳动强度。(本文来源于《管道技术与设备》期刊2019年02期)
王颖,王东坡,丁吉坤,邓彩艳,吴良晨[7](2019)在《薄板对接超声疲劳试样设计方法及其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解析法得到了含中部等截面段狗骨形薄板超声疲劳试样谐振长度的计算公式,并得出沿谐振长度方向的位移及应力幅分布函数.为了验证上述计算方法用于薄板对接超声疲劳试样设计的精确度,对考虑与不考虑焊缝余高时的薄板试样与薄板对接试样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计算方法进行薄板超声疲劳试样设计的频率误差小于1%,且对比得出由于焊缝余高的存在使得其频率误差增大约1.7%.另外,采用上述方法设计了低合金钢Q345薄板对接超声疲劳试样,通过超声疲劳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方法的精确度.(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长江,刘然[8](2018)在《管材环焊缝试样取样自动切割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用的手工火焰切割取样方法存在效率低、取样不规则,而导致后期试样加工难度大、工人劳动强度大、综合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管材试样取样自动切割系统。该系统由电源、控制系统、切割平台、切割源及液压站组成,适应规格为Φ219 mm~Φ1 422 mm的焊管环焊缝及直焊缝的试样切割。实际应用表明,该切割平台性能稳定,可依照控制程序进行管材不同位置试样的切割加工,在切割源相同情况下效率是人工切割的2倍以上,综合成本降低,可实现管材试验试样的自动切割。(本文来源于《焊管》期刊2018年12期)
杨文华,张亮,斯俊平,聂良兵,童明炎[9](2018)在《燃料试样堆内辐照温度设计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燃料尽可能在最恶劣设计工况下进行辐照实验,开展基于高通量工程试验堆(HFETR)的燃料试样堆内辐照温度设计与实验研究。按照铀装量设计燃料试样在辐照装置内的位置,能够改善轴向燃料试样热流密度的不均匀性。HFETR主冷却剂低温状态下,在燃料试样外包覆液态铅铋合金和不锈钢能够实现燃料芯体及燃料包壳的高辐照温度指标。设计和实验结果表明,稳态和短期瞬态运行工况下,不锈钢盒表面辐照温度始终低于HFETR燃料元件包壳表面最高温度限值,满足反应堆运行和燃料辐照实验安全要求。为提高稳态运行工况下燃料试样的辐照温度,堆芯设计时应避免或降低由于反应性扰动造成的辐照装置内燃料试样短期瞬态功率影响,减小辐照孔道内燃料试样的热点因子。(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周华森,杨晓翔[10](2018)在《橡胶等双轴拉伸十字形试样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橡胶十字形试样等双轴拉伸数值模型,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十字形试样中心测试区的变形状态受试样形状的影响,只有试样中心点可以表现出理想的等双轴变形状态;在试样中心测试区标记位置相同的情况下,A型试样的名义应力-拉伸比关系曲线与Ogden本构模型理论曲线几乎重合;相比于其他十字形试样,A型试样中心测试区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最均匀,整体应变水平较高且最接近理想的等双轴变形状态。(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8年10期)
设计与试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金相试样在传统磨抛设备的固定及对多个试样同时磨抛的问题,通过对半自动金相试样磨抛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分析,设计了一种手动磨抛多个金相试样固定装置。此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设计与试样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家胜,舒林森.薄板金相试样端面手工磨抛夹具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9
[2].吴波,何康,胡学青.一种手动磨抛多个金相试样的固定夹持装置设计[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叶子凡,郭华锋,朱聪聪,钱星宇,赵达.激光抛光研究以及夹持激光抛光试样可旋转夹具设计[J].湖北农机化.2019
[4].郭思廷.材料超声疲劳试验中试样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帕热扎提·帕它尔.新型液相吸附试样池的设计并用于吸附过程的原位检测[D].新疆大学.2019
[6].施连义,王长江,刘然,冯大勇.钢管对接焊缝试样自动切割平台设计与应用[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9
[7].王颖,王东坡,丁吉坤,邓彩艳,吴良晨.薄板对接超声疲劳试样设计方法及其误差分析[J].焊接学报.2019
[8].王长江,刘然.管材环焊缝试样取样自动切割系统设计[J].焊管.2018
[9].杨文华,张亮,斯俊平,聂良兵,童明炎.燃料试样堆内辐照温度设计与实验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8
[10].周华森,杨晓翔.橡胶等双轴拉伸十字形试样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J].橡胶工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