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论文和设计-赵强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端一侧安装有转向轮,所述底座顶端安装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部通过减震底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一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有螺纹齿轮,所述螺纹齿轮底端啮合有丝杆,所述丝杆两端均连接有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外侧均连接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通过皮带与动力轮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通过空气压缩泵带动气动升降杆、气动伸缩移动杆和气动卡盘,可以便于人们自身在一些救援现场时候,通过机械手拉出被困者,而在通过气动,可以便于控制机械自身的力度,防止由于传统电机造成被困人员受伤的现象。

主设计要求

1.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一侧安装有转向轮(2),所述底座(1)顶端安装有电机箱(3),所述电机箱(3)内部通过减震底座安装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一端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一端连接有螺纹齿轮(6),所述螺纹齿轮(6)底端啮合有丝杆(7),所述丝杆(7)两端均连接有差速器(8),所述差速器(8)外侧均连接有动力齿轮(9),所述动力齿轮(9)通过皮带与动力轮(10)相连;所述底座(1)顶端位于电机箱(3)一侧通过轴承(17)安装有防护套(12),所述防护套(12)内侧中部嵌入有隔离板(13),所述隔离板(13)底端安装有转向电机(14),所述转向电机(14)底端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第一锥齿轮(15)另一端通过第二锥齿轮(16)与防护套(12)相连。

设计方案

1.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端一侧安装有转向轮(2),所述底座(1)顶端安装有电机箱(3),所述电机箱(3)内部通过减震底座安装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一端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一端连接有螺纹齿轮(6),所述螺纹齿轮(6)底端啮合有丝杆(7),所述丝杆(7)两端均连接有差速器(8),所述差速器(8)外侧均连接有动力齿轮(9),所述动力齿轮(9)通过皮带与动力轮(10)相连;

所述底座(1)顶端位于电机箱(3)一侧通过轴承(17)安装有防护套(12),所述防护套(12)内侧中部嵌入有隔离板(13),所述隔离板(13)底端安装有转向电机(14),所述转向电机(14)底端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5),所述第一锥齿轮(15)另一端通过第二锥齿轮(16)与防护套(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13)顶端安装有空气压缩泵(18),所述防护套(12)顶端安装有气动升降杆(19),所述气动升降杆(19)顶部安装有气动伸缩移动杆(20),所述气动伸缩移动杆(20)一端安装有气动卡盘(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端中部安装有控制机箱(11),所述控制机箱(11)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控制器和信号发射接收器,所述底座(1)正面中部安装有摄像头和LED灯,所述转向电机(14)、伺服电机(4)、空气压缩泵(18)、控制器、信号发射接收器、LED灯和摄像头分别与蓄电池相连,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与信号发射接收器相连,信号发射接收器与控制器和外界操作平台无线信号传输,控制器控制通过转向器与所述转向轮(2),所述空气压缩泵(18)与气动升降杆(19)、气动伸缩移动杆(20)和气动卡盘(21)通过气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箱(3)表面安装有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卡盘(21)内侧爪手安装有泡沫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15)与第二锥齿轮(16)的齿轮比为五比一。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机械手技术领域,具体为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

背景技术

机械手是一种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械手机器各自的优点。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不能通过机械手自身进行简单的救援,必须将人群通过挖掘出,无法通过自身将被困着拖出,或者一些小型的中药物品,造成了资源浪费与人员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功能单一,不能通过机械手自身进行简单的救援,必须将人群通过挖掘出,无法通过自身将被困着拖出,或者一些小型的中药物品,造成了资源浪费与人员的损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端一侧安装有转向轮,所述底座顶端安装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部通过减震底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一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连接有螺纹齿轮,所述螺纹齿轮底端啮合有丝杆,所述丝杆两端均连接有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外侧均连接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齿轮通过皮带与动力轮相连;

所述底座顶端位于电机箱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内侧中部嵌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底端安装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底端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另一端通过第二锥齿轮与防护套相连。

优选的,所述隔离板顶端安装有空气压缩泵,所述防护套顶端安装有气动升降杆,所述气动升降杆顶部安装有气动伸缩移动杆,所述气动伸缩移动杆一端安装有气动卡盘。

优选的,所述底座顶端中部安装有控制机箱,所述控制机箱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控制器和信号发射接收器,所述底座正面中部安装有摄像头和LED灯,所述转向电机、伺服电机、空气压缩泵、控制器、信号发射接收器、LED灯和摄像头分别与蓄电池相连,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与信号发射接收器相连,信号发射接收器与控制器和外界操作平台无线信号传输,控制器控制通过转向器与所述转向轮,所述空气压缩泵与气动升降杆、气动伸缩移动杆和气动卡盘通过气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机箱表面安装有散热片。

优选的,所述气动卡盘内侧爪手安装有泡沫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齿轮比为五比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空气压缩泵带动气动升降杆、气动伸缩移动杆和气动卡盘,可以便于人们自身在一些救援现场时候,通过机械手拉出被困者,而在通过气动,可以便于控制机械自身的力度,防止由于传统电机造成被困人员受伤的现象。

2、通过气动卡盘不仅可以为被困人员送去物品,并且可以便于通过气动卡盘调节自身的大小,方便携带不同的物品,解决了以往的机械手造成物品拿取中,由于波动,造成物品掉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座;2、转向轮;3、电机箱;4、伺服电机;5、转轴;6、螺纹齿轮;7、丝杆;8、差速器;9、动力齿轮;10、动力轮;11、控制机箱;12、防护套;13、隔离板;14、转向电机;15、第一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7、轴承;18、空气压缩泵;19、气动升降杆;20、气动伸缩移动杆;21、气动卡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包括底座1,底座1底端一侧安装有转向轮2,底座1顶端安装有电机箱3,电机箱3内部通过减震底座安装有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一端连接有转轴5,转轴5一端连接有螺纹齿轮6,螺纹齿轮6底端啮合有丝杆7,丝杆7两端均连接有差速器8,差速器8外侧均连接有动力齿轮9,动力齿轮9通过皮带与动力轮10相连;

底座1顶端位于电机箱3一侧通过轴承17安装有防护套12,防护套12内侧中部嵌入有隔离板13,隔离板13底端安装有转向电机14,转向电机14底端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5,第一锥齿轮15另一端通过第二锥齿轮16与防护套12相连。

隔离板13顶端安装有空气压缩泵18,防护套12顶端安装有气动升降杆19,气动升降杆19顶部安装有气动伸缩移动杆20,气动伸缩移动杆20一端安装有气动卡盘21。

底座1顶端中部安装有控制机箱11,控制机箱11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控制器和信号发射接收器,底座1正面中部安装有摄像头和LED灯,转向电机14、伺服电机4、空气压缩泵18、控制器、信号发射接收器、LED灯和摄像头分别与蓄电池相连,摄像头通过数据线与信号发射接收器相连,信号发射接收器与控制器和外界操作平台无线信号传输,控制器控制通过转向器与转向轮2,空气压缩泵18与气动升降杆19、气动伸缩移动杆20和气动卡盘21通过气管相连;

上述的电气型号可以选蓄电池型号为55D23L-MF,LED灯型号为ST-LED008,转向电机14型号为TS-40GZ495,伺服电机4型号为PLF60,空气压缩泵18型号为FUJ-PCV,控制器型号为SMART-200,信号发射接收器型号为SI3533,摄像头型号为Y30,气动升降杆19和气动伸缩移动杆20型号均为SC63。

电机箱3表面安装有散热片可以便于伺服电机4自身的散热,而气动卡盘21内侧爪手安装有泡沫垫,不仅可以便于增加抓取时候自身的摩擦力,并且可以便于防护人员,为了第一锥齿轮15与第二锥齿轮16的转速成比例,第一锥齿轮15与第二锥齿轮16的齿轮比为五比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蓄电池为LED灯,转向电机14、伺服电机4、空气压缩泵18、控制器、信号发射接收器、LED灯和摄像头提供电源,LED灯为摄像头照明,摄像头将现场通过信号发射接收器发送到外界的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前的操作人员控制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4,伺服电机4带动螺纹齿轮6,螺纹齿轮6带动丝杆7,丝杆7带动动力齿轮9旋转,为底座1提供动力,而通过PLC控制器控制转向轮2,从而调节其自身的方向,PLC控制器控制转向电机14,而转向电机14底端输出轴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5,第一锥齿轮15另一端通过第二锥齿轮16与防护套12相连,通过转向电机14带动第一锥齿轮15,第一锥齿轮15带动第二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6带动防护套12,从而控制防护套12的方向,然后PLC控制器控制空气压缩泵18,通过气压含量控制控制气动升降杆19、气动伸缩移动杆20和气动卡盘21,通过气动升降杆19控制气动卡盘21的高度,气动伸缩移动杆20控制气动伸缩移动杆20的长度,而气动卡盘21可以便于人们自身在一些救援现场时候,通过机械手拉出被困者,而在通过气动,可以便于控制机械自身的力度,防止由于传统电机造成被困人员受伤的现象,并且通过气动卡盘21不仅可以为被困人员送去物品,并且可以便于通过气动卡盘21调节自身的大小,方便携带不同的物品,解决了以往的机械手造成物品拿取中,由于波动,造成物品掉落的现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3223.5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22(吉林)

授权编号:CN209682201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B25J11/00

专利分类号:B25J11/00;B25J19/00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白城师范学院

第一申请人:白城师范学院

申请人地址:137000 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发明人:赵强;王刚;万腾;李罡;李冰;李笑梅

第一发明人:赵强

当前权利人:白城师范学院

代理人:王程远

代理机构:1149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微小型救援机器人机械手论文和设计-赵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