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豫民:龙凤在汉代的三大改变论文

黄豫民:龙凤在汉代的三大改变论文

摘 要:龙、凤是南、北两大图腾崇拜,龙崇拜更多地代表着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凤崇拜则更多地代表南方水乡的“稻作文化”。龙、凤在汉代呈现出三大改变:龙、凤成为配偶;龙、凤被皇家垄断;龙、凤阴阳属性颠倒。最终,演化成南、北两大图腾崇拜的融合,构成了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文明多元共生、和睦包容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龙、凤;性别;皇家;垄断;阴阳属性

龙、凤同为四灵之一,也是南、北两大图腾崇拜。中国古书上常常龙、凤共提,《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冈。”《艺文类聚》卷六十四:“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太平御览》卷五十七:“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在汉代南、北两大图腾崇拜融合演化中,龙、凤呈现出三大改变。

1 龙、凤成为配偶

历史上关于龙的记载汗牛充栋,但关于龙的性别问题却所探甚少。一些学者根据红山文化玉龙的体态特征,认为史前的玉龙可分为两大类型,少数为有角玉龙型,多数为无角玉龙型,而无角型玉龙,又有公龙与母龙的性别差异。虽然“玉母龙”与“玉公龙”的名称世所稀见,但古代典籍中却有“雄龙”“雌龙”的变相称谓。

以汉代典籍为例,《淮南子》记载:“夫蛟龙,伏潜于川,而卵剖于陵,其雄鸣上风,其雌鸣下风……”《抱朴子》记载:“母龙曰蛟,子曰虬,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蛟龙赤螭’,文颖曰:‘龙子曰螭。’张揖云:‘雌龙也。’”《文选》中司马相如所作《上林赋》有言,“蛟龙赤螭”,郭璞注:“文颖曰:‘龙子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蛟龙赤螭”,颜师古注文:“张揖曰:‘赤螭,雌龙也。’如淳曰:‘螭,山神也。’”《广雅》云:“有角曰虬,无角曰螭。”《说文解字》也有相关记载:“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

上述记载虽然充满了名称上的矛盾和混乱,但可以看出,自战国至汉均说龙有“雌”“雄”之分,雄龙和雌龙是一对是大家所共识的,在汉代玉器中有明确的展现。

早在远古时期,禽鸟类的凤凰就是东夷少昊氏部落的图腾。凤凰是自然界中没有的物种,是古人综合了各种鸟类的特点塑造成的鸟王或神鸟。和龙的性别语焉不详相反,凤凰的性别一开始就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初学记》卷三十引《毛诗草虫经》曰:“雄曰凤,雌曰凰,其雏为鸑鷟。”《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皇。”郑玄注:“仪,言其相乘匹。”所谓“成(乘)匹”,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说文解字》关于凤的叙述中,我们可以读到“鸳思”一词,“鸳思”是传说中凤的特征之一。而“鸳思”这个词的真正涵义是说凤凰的配偶方式是一雌一雄,就像鸳鸯。因此,鸳鸯和凤凰都可以作为爱情的象征。《吕氏春秋》记载:“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太平御览》引《韩诗外传》记载:“凤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鸣,昼鸣曰保章,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作为成语的“鸾凤和鸣”,表示鸾鸟与凤凰相应鸣叫、声音和悦的情景,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Anti-corrosion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 in Sulfate Strong Corrosive Environment in Saline Soil in Plateau Area LI Yuting,ZHANG Xiaofeng,YE Sheng(102)

在古代,凤凰还用来指有德之人。据《庄子》记载,在孔子见老子的那次历史性会晤后,老子见孔子带了分别具有“仁、孝、智、勇、武”美德的五个学生,评价说:“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意思是说有众贤弟子追随的孔子,就像有百鸟追随至德至慧、高洁美丽的凤凰一样。在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中还有特意在孔子旁边画一凤头的。随着帝王们用龙、比龙、称龙,而凤由于其外表美丽,与喜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性相接近,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用凤、比凤、称凤了,凤凰也逐渐被垄断成中国皇权的象征。

从表9的“假设方差相等”行读取数值,t值是-0.9166,Sig.(双侧)是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0.4112,大于0.05。可以得出结论:直道与弯道的裂缝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路面裂缝率应该与道路的曲直没有必然的联系。

2 龙、凤被皇家垄断

《孔从子·记问》记载:“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礼记·礼运》载:“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意思是说龙是水族的首长,群鱼都是龙的下属,所以不会因龙的出现而惊散;凤为鸟类的首长,百鸟都是凤的下属,所以不会因凤的来临而慌飞。龙的取材对象主要为蛇、鱼、鳄、蜥蜴等“水兽”以及龙卷风、虹霓、雷电、云等天象;而凤的主要取材对象为孔雀、燕、乌、鸡等喜欢温暖、喜爱阳光的鸟禽,因而“凤”又有“阳鸟乌”“阳禽”“火精”之说。自诞生开始,凤主要以“阳物”的形象出现,龙主要以“阴物”的面貌出现。到春秋战国时期,尤其盛行阴阳五行学说,龙、凤配合与交融的状况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造型上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但这只是表示“阴”“阳”的交融,并没有任何生物学上的意义和婚姻的象征。“龙”后来被垄断成为男性皇帝象征,于是“凤”也相应摇身一变成为母性皇后的象征。周代以及战国玉器上还偶有表现“公龙”“母龙”,但总的说来,晋朝以后龙的性别问题已模糊不清,唐代以后龙的造型几乎全是有角公龙了。

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中左石室第五石就有相关的内容,该石画面分三格:上格就是上文提到过的远古时期刘累饲龙的故事。中格是赵盾救灵辄的故事。下格中有一女子头饰有倭堕髫,右手将头支撑,侧卧于地上,身上缠绕有一条龙。该女子两侧各有一人,手中握有椎状物,作欲击之状。上方有蜻蜓飞翔、鲇龟游动和二鲵爬行情景,左上方有一个羽人在天上飞翔。有专家解读这正是描绘刘邦为“神龙转世”的故事。《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图中女子两侧有两名执椎者作欲击之状,是描述雷公、电母左右两侧相互椎击使雷电晦冥的现象发生。卧地女子身上有一龙盘缠,是在描绘神龙与妇人交合。因为是太公“往视”发现神龙与刘媪交媾,增强了此事的真实可信度,起义时其变成刘邦号令众人的资本。刘累既是尧帝的后裔,又是刘邦自称的祖先,这种宣传的目的是利用世系关系,使刘邦得到尧帝的余晖照耀能“汉承尧运”。

西汉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入仕之前,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因平时与临邛令王吉的交情深厚,遂到四川临邛投奔王吉,恰逢当地首富卓王孙设宴,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王吉亲自把琴送到了司马相如手里,司马相如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满座惊绝,成功挑动卓文君随其私奔。汉代刘向《列仙传》记述了箫史、弄玉的爱情故事,箫史善吹箫,箫声悠扬引来孔雀、白鹤落满庭院。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喜欢上这个吹箫小伙。二人成亲后,箫史教弄玉吹箫,模仿凤凰的鸣叫引来了凤凰。

从考古发现来看,汉代的王宫中女性用的食具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绘有色彩鲜艳的凤鸟,玉钗、玉簪等女性饰品已不见了龙的图案,几乎成了凤的专利。经过一千多年的转化,凤整体上趋于雌性化。到宋代,虽然还有人偶尔言及雌蛟雄龙、雄凤雌凰,但应和者很少,这种说法成了约定俗成的误用,构成了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

雄凤和雌凰是一对也是汉人的共识,在汉代玉器中有明确展现。在汉画像石上的表现更为明显,龙和凤有时会同时出现,但龙和凤不是配偶关系。大致从秦汉时期开始,情况已悄然改变。不仅更多地出现了龙凤共同组成的图案。甚至还有更进一步地融合,如“龙头”“凤尾”形玉佩,并逐步将龙、凤想象成了配偶关系。

3 龙、凤阴阳属性颠倒

远在“三皇五帝”时代,伏羲、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为将众多的原始小部落统一,在各部落动物图腾的基础上,集合各类动物的优点特征,创造了超越近亲血缘关系的文化标志,即“神龙”图腾。紧随其后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帝,都自称是“龙的传人”。龙所具备的神性如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和示威等都已经强大且彰显,于是帝王们垄断了龙的使用权,拿龙作为自己比附、象征的对象,这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刘邦。

那是我为了参加市中心动漫展而画了三天的参赛作品,现在却惨遭蹂躏。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的弟弟——秦晴,一定是他干的。

螺栓强度等级的含义是国际通用的标准,相同性能等级的螺栓,不管其材料和产地是否相同,只要性能相同,更换时选用相同性能等级即可。换用强度较低的螺栓容易折断,强度较高的螺栓也并不总是安全的,强度更高的螺栓往往更脆,可能会在特定的应用中出现故障,而且成本也更高。螺母上的等级标记与螺栓上的标记相同,如图3中右图所示。

从地理的角度看,北方尊龙,谓之龙飞;南方崇凤,谓之凤舞。从文化的角度看,龙崇拜更多地代表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凤崇拜更多地代表南方水乡的“稻作文化”。龙、凤的融合正是中华文明多元共生的必然结果。随着皇权的崩塌,龙、凤走入民间,已成为中华文明和睦包容、合而不同、多姿多彩、国富民安的象征。■

【作者简介】

黄豫民(1976—),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博物馆管理与汉文化研究工作。

郁明(198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文博馆员,主要从事陈列工作。

标签:;  ;  ;  ;  ;  ;  ;  ;  ;  ;  ;  ;  

黄豫民:龙凤在汉代的三大改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