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收缩论文_李春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收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腓肠肌,仙茅,骨骼肌,风洞,胆碱,蟾蜍。

单收缩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晖[1](2014)在《中药仙茅对大鼠腓肠肌单收缩张力及mTOR激活效应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通过对灌服中药仙茅制剂后的SD大鼠不同时段的腓肠肌单收缩张力、肌组织IGF-1含量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RNA的表达水平的测定,探讨中药仙茅对增强骨骼肌收缩能力的机制和时间效应。2.研究方法以9周龄SD雄性大鼠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灌胃后90min组,灌胃后120min组,灌胃后240min组,每组8只,分笼饲养。经过一周的常规饲养后,对其进行为期2天的灌胃适应,灌注蒸馏水。在第3天,经过12h的禁食禁水之后,对除空白组之外的叁组大鼠灌胃中药仙茅制剂,而空白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分别在灌胃后90、120和240min对大鼠进行乙醚麻醉后,游离一侧腓肠肌远端,借助BL-420F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试并记录大鼠腓肠肌单收缩张力,并取大鼠另一侧腓肠肌入液氮速冻,之后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腓肠肌IGF-1的含量和mTORmRNA的表达。3.实验结果3.1与对照组相比,灌药的3组大鼠腓肠肌单收缩张力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且240min组较其他几组升高最为显着。3.2灌胃后IGF-1的含量随时间延长显着上升,120min组显着高于90min组(P<0.05),240min组极显着高于120min组(P<0.01),且灌服中药的3组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3.3空白组的大鼠腓肠肌mTORmRNA表达量显着低于灌药的3组,且240min组显着高于120min组(P<0.05),120min组显着高于90min组(P<0.05),由90min组到240min组随着时间的推移,mTORmRNA的表达量也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4.研究结论:4.1中药仙茅可明显提高大鼠腓肠肌单收缩张力。4.2中药仙茅可明显提高大鼠腓肠肌IGF-1的含量,并能促进mTORmRNA的表达,且在服药后的前4个小时之内表达量逐渐上升。4.3服药后IGF-1的含量上升,mTORmRNA的表达量也出现上升,提示服用仙茅确实对骨骼肌蛋白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李东平,韩晖[2](2009)在《蛙与蟾蜍骨骼肌单收缩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在频率1.5 Hz、强度1 V、波宽2 ms、延时1 ms的连续电刺激下,测出蟾蜍和蛙的腓肠肌单收缩并进行比较分析。蛙和蟾蜍的潜伏期、收缩期及舒张期存在明显差异,蛙和蟾蜍的单收缩性是不同的,可能与两者在不同环境下的活动能力及状态有关.(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马秋红,敬石心,肖玉山[3](2008)在《有限制位置参数下单收缩预测量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有限制位置参数下随机变量的统计预测问题.利用可得到的相关数据及参数间的两种不同序限制,对随机变量的单收缩预测量进行改进,得到了不同序限制下的改进预测量族,并探讨了改进预测量族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李爽[4](2008)在《MS4000U在骨骼肌的单收缩、强直收缩实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机的广泛应用是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在各个行业的研究都不断加深,医学科研更是离不开它。随着新的软硬件系统不断开发并应用于医疗实验,使原来的实验教学水平深化到更高层次,以计算机为操作平台的医学实验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与发展。MS4000U生物信号定量记录分析系(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汪玉堂[5](2006)在《A型肉毒毒素对电刺激神经引发的骨骼肌单收缩和强直性收缩的作用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已知A型肉毒毒素(BTX-A)作用于骨骼肌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前膜,切割神经突触相关蛋白SNAP-25,使胞吐现象不能发生,突触囊储存的乙酰胆碱不能释放。该项目是研究BTX-A对电刺激坐骨神经引发蟾蜍腓肠肌单收缩及强直收缩的作用,分析不同剂量的BTX-A在不同作用时间所产生的肌收缩张力的变化曲线,旨在探究BTX-A对骨骼肌作用模式,为进一步寻找能阻止神经芽的旁生和突触前膜功能恢复的药物试验提供动物模型。 方法:将蟾蜍(体重80~90g)随机分为2组。(1)琥珀胆碱组(SCh,一种能与骨骼肌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上的N_2胆碱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使突触后膜对递质乙酰胆碱不产生反应的药物):SCh组进一步分为药物注射组和对照组,每只蟾蜍右侧腓肠肌注射SCh 0.04mg(n=44),左侧腓肠肌注射0.2ml任氏液(RS)作为对照(n=44)。(2)BTX-A组:BTX-A组进一步分为药物注射组和对照组,每只蟾蜍右侧腓肠肌分别注射BTX-A0.75U(n=48)、1.25U(n=42)、2.5U(n=42)和5.0U(n=42),左侧腓肠肌注射0.2ml RS作为对照(n=134)(3)将注射过BTX-A、SCh和RS的蟾蜍分别于1、4、7、10、24和48小时制备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单发电刺激(0.5 Hz,2V)和连续电刺激(20Hz,2V)坐骨神经引发腓肠肌等长收缩,通过肌肉张力换能器将该收缩力变化进行图像显示和记(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6-10-01)

吕荣,姜文凯[6](2002)在《大鼠高频单收缩运动性疲劳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速度耐力是速度型项目的一项重要素质,其生理学基础是神经-肌肉抗疲劳能力,但迄今为止, 对该素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缺乏合适的实验方法是其原因之一。本文运用近似性原则,研究与肌肉高频收缩导致疲劳的相关条件,建立短时运动的大鼠腓肠肌高频单收缩疲劳模型,分为普通模型(本文来源于《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2-11-01)

许继田,赵文,涂会引,姚运纬,伍忍[7](2000)在《肌肉注射质粒DNA对蟾蜍骨骼肌单收缩力及强直收缩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DNA结合蛋白不仅存在于细胞核内 ,hagstrom及本实验室分别在家兔及大鼠发现骨骼肌肌质网 (SR)膜上也存在DNA结合蛋白质 ,质粒DNA与SR上DNA结合蛋白结合之后 ,明显影响SR功能 ,促进SRCa2 + 转运 ,即Ca2 + 摄入及释放均增(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00年04期)

程庆忠[8](1991)在《用环缝板装置扩展单收缩段风洞的校验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矿用单收缩段风洞,一般只能校验机械式高、中速风表,对于低速风表是用热球式电风速计(以下简称电风速计)作相对校验。实践证明,由于电风速计的表头刻度和校准曲线座标均以对数划分,分辨率低,难以准确读数;表头读数随时间增长、电源消耗和风速加大而产生指针正向飘移累加;每校一台风表约需50min,按电风速计使用说明,每10min应使指针对零,实际上很难照说明行事,由于这些原因难以使校表误差达到应有的精度。为此,根据孔板流量计原理提出用“环缝板装置”改进原来的校表方法,使环缝板两侧在低速范围内产生较大的静压差,便可用刻度细、精度高的补偿式微压计准确读数,只要求得实际风速和压差值的函数关系,就能简便而精确地校验低速风表。(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师》期刊1991年03期)

郭文郁,汤大同[9](1966)在《应用在体肌肉单收缩曲线描记方法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肌肉单收缩曲线的描记一般多用离体的神经肌肉制备,我们几年来应用在体肌肉标本描记方法有几点初步体会:在体的肌肉能更多的保留生理原状态而且便于保护;另有方法简单,制备容易,成功率较高,初作者易于掌握等特点。(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1966年03期)

单收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在频率1.5 Hz、强度1 V、波宽2 ms、延时1 ms的连续电刺激下,测出蟾蜍和蛙的腓肠肌单收缩并进行比较分析。蛙和蟾蜍的潜伏期、收缩期及舒张期存在明显差异,蛙和蟾蜍的单收缩性是不同的,可能与两者在不同环境下的活动能力及状态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收缩论文参考文献

[1].李春晖.中药仙茅对大鼠腓肠肌单收缩张力及mTOR激活效应影响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李东平,韩晖.蛙与蟾蜍骨骼肌单收缩的比较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09

[3].马秋红,敬石心,肖玉山.有限制位置参数下单收缩预测量的改进[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

[4].李爽.MS4000U在骨骼肌的单收缩、强直收缩实验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

[5].汪玉堂.A型肉毒毒素对电刺激神经引发的骨骼肌单收缩和强直性收缩的作用模式[D].兰州大学.2006

[6].吕荣,姜文凯.大鼠高频单收缩运动性疲劳模型的建立[C].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2

[7].许继田,赵文,涂会引,姚运纬,伍忍.肌肉注射质粒DNA对蟾蜍骨骼肌单收缩力及强直收缩力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0

[8].程庆忠.用环缝板装置扩展单收缩段风洞的校验功能[J].煤炭工程师.1991

[9].郭文郁,汤大同.应用在体肌肉单收缩曲线描记方法介绍[J].生物学通报.1966

论文知识图

(a).颅内压信号混凝土抗压强度函数纤维、膨胀剂组组试件测试时期的环境...1大鼠远段结肠运动模式和组合A.LDC...5左侧舌肌单收缩潜伏期比较注...6右侧舌肌单收缩潜伏期比较注...

标签:;  ;  ;  ;  ;  ;  ;  

单收缩论文_李春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