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胶凝胶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溶胶,凝胶,电化学,传感器,印迹,分子,聚合物。
溶胶凝胶传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罗应,李彦青,杨丰泽,程昊,孔红星[1](2019)在《溶胶-凝胶法热解石墨电极传感器制备及其在电致化学发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多壁碳纳米管(MWNT)导电性优良和纳米银(nano-Ag)电催化特性,以硅溶胶(silica sol)为成膜剂,在助膜剂聚乙烯醇(PVA)协同作用下,以溶胶-凝胶法实现了对MWNT、nano-Ag及Ru(bpy)_3~(2+)在热解石墨电极表面的固载修饰,制备出MWNT/nano-Ag/silica sol/PVA/Ru(bpy)_3~(2+)修饰热解石墨电极,并依据苦参碱(MT)对Ru(bpy)_3~(2+)增敏作用,建立了电致化学发光法对苦参碱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苦参碱浓度在2. 04×10~(-7)~1. 02×10~(-4)mol/L范围内与Ru(bpy)_3~(2+)-MT体系ECL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 998),检出限(S/N=3)为2. 96×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1. 02×10~(-5)mol/L苦参碱溶液5次,ECL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3%,体系稳定性及重现性良好; 3组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 7%~103. 9%。(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1期)
刘楠[2](2019)在《泡沫介孔硅修饰电极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及光照标签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沫介孔硅(MCF)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介孔尺度的孔道结构,因此可确保物质与活性中心具有良好的可接触性和快速运输能力,为提高预富集的分析检测灵敏度提供了可能性。其次,MCF上可固载多种有机官能团,为增强电极在识别体系中选择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本论文利用两种多孔材料MCF和离子液体功能化的泡沫介孔硅(MCF-IL)为载体,分别研究了泡沫介孔硅基修饰电极在离子检测、氧气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此外,利用二氧化硅的水解缩聚反应,以及Fe(CN)_6~(3-)在酸性条件下光照分解的特性,制备了具有时间记忆功能的光照标签。第一部分:泡沫介孔硅MCF为电极修饰材料,以Chit为粘接剂,制备了MCF/Chit/GC电极。利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技术,研究了该电极上锡(Ⅱ)离子的溶出伏安行为。实验结果表明:MCF的存在,改善了常规平面电极检测锡(Ⅱ)离子不灵敏的状况。以MCF/Chit/GC为工作电极,利用锡(Ⅱ)离子浓度与其峰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可实现浓度范围为6.25μmol/L~43.75μmol/L的锡(Ⅱ)离子的测定。以MCF-IL为电极材料,并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实现了对Fe(CN)_6~(3-)离子的固载,制备了MCF-IL/Chit/Fe(CN)_6~(3-)/GC电极,固载后的电极具有电活性,可以在电极表面发生Fe(CN)_6~(3-/4-)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实验发现Fe(CN)_6~(3-)离子对溶解氧含量具有敏感的电化学响应。与MCF/Chit/Fe(CN)_6~(3-)/GC电极比,MCF-IL/Chit/Fe(CN)_6~(3-)/GC电极在体系含氧量为6.5~7.8 mg/L时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对溶解氧含量的电化学响应更佳。MCF-IL/Chit/Fe(CN)_6~(3-)/GC电极对氧气的良好响应得益于MCF-IL与壳聚糖之间良好的协同作用:壳聚糖对Fe(CN)_6~(3-)离子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MCF上所修饰的咪唑基离子液体官能团与Fe(CN)_6~(3-)离子之间具有强烈相互作用,增加了Fe(CN)_6~(3-)离子的吸附量;MCF叁维多孔的结构更利于物质的传输。第二部分:溶胶-凝胶传统的溶胶-凝胶(sol-gel)制备方法存在易龟裂的缺点,为了改善sol-gel龟裂的现象,引入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可使凝胶结构被填充不产生龟裂。在此基础上利用Fe(CN)_6~(3-)离子在低pH及光照作用下分解变色的特点,制备一种渐变色无龟裂溶胶-凝胶。并优化体系中Fe(CN)_6~(3-)离子的浓度,制备出具有时间记忆功能的光照标签。(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唐清华[3](2015)在《磁性分离与气相色谱联用及溶胶—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磷农药容易经皮肤及呼吸道被生物体吸收,其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会引起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开发一些方便、快捷、可靠和低成本的有机磷农药检测分析方法迫在眉睫。本研究基于磁性分离技术、溶胶-凝胶技术及分子印迹技术,建立了磁性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和电化学传感器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农产品中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1.磁性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检测水果中十种有机磷农药的研究本研究合成了一种磁性壳聚糖微球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该材料对十种有机磷农药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并具有快速的动力学响应。基于磁分离原理,建立了磁性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MSPE-GC)检测有机磷农药的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十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范围为0.001~10.0 mg L-1,最低检出限为0.31~3.59μg kg-1,富集倍数达10.1~364.7倍。对苹果和梨进行十种有机磷农药添加回收率实验(20,200μg kg-1),回收率为79.9%~98.7%,且叁次平行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5%~6.3%。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桃中痕量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2.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检测蔬菜中乙酰甲胺磷和敌百虫的研究本方法基于Fe3O4@MWNTs-COOH/CS增敏层和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膜,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分子印迹仿生电化学传感器。通过运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深入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试验结果证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对乙酰甲胺磷和敌百虫这两种有机磷农药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其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4~1.0×10-10 mol L-1和1.0×10-5~1.0×10-11 mol L-1。在最优实验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和敌百虫的最低检出限(S/N=3)分别为6.81×10-11 mol L-1和8.94×10-12 mol L-1。应用该方法对有机芸豆和有机黄瓜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85.9%~94.9%,相对标准偏差为3.46%~5.18%。(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5-05-10)
郑莹莹,刘志敏,吴秋爽,展海军[4](2014)在《基于SiO2溶胶凝胶固定功能化石墨烯的生物传感器用于甲胺磷测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病虫害防治中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ates,OPs)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公众对于健康,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强烈关注[1,2]。因此,快速检测和定量分析OPs对于公众安全和健康保护日益重要。许多技术可以痕量检测出OPs,如气相或液相色谱技术[3]。虽然这些仪器能准确的检(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7-11)
苗智颖[5](2014)在《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感器是一种可以获取并处理信息的特殊装置,是对目标物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检测仪器。传感器技术是一门由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因其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可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特别是它的高度自动化、微型化与集成化的特点,使其在近几十年获得蓬勃而迅速的发展,在医疗诊断、食品安全、制药、化工、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环境监测、农业分析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换能器是传感器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将感受器上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可测量信号的元件,在压电传感器中使用压电石英晶体作为换能器,在电流型电化学传感器中使用惰性金属电极、碳电极作为换能器。本论文选择压电石英晶体和惰性金属电极两种换能器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了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树枝状纳米银、银纳米线以及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复合物四种材料,并将其修饰于这两种换能器的表面,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并实现了对代表性除草剂阿特拉津、常见电化学分析物过氧化氢和乙醇的检测。本论文主要工作可归纳为以下四个部分:一、综述了溶胶-凝胶分子印迹技术、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本论文工作的意义。二、在第二章中,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基片表面原位聚合了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实现了对阿特拉津的在线检测,所制备的传感器对阿特拉津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5-10×10-8molL-1,线性方程为y=-4.22x-7.10,R2=0.9849,灵敏度为-4.22Hz mol-1L,检测限为3.6×10-9mol L-1(SN=3)。为阿特拉津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可靠的方法。叁、在第叁、四章中,采用电沉积法和一步多元醇法分别制备了树枝状纳米银和银纳米线两种银纳米材料,所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分析了不同制备条件对银纳米材料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不同形状银纳米材料可能的形成机制,最后将其应用于过氧化氢传感器的构建。四、在第五、六章中,采用超声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还原了铂纳米颗粒,方法简单易行,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秀的电化学催化能力,并将其固定在电极表面用于过氧化氢和乙醇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4-05-01)
许桂林[6](2014)在《溶胶—凝胶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研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印迹膜兼具分子印迹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优点,对特定分子具有亲和性和选择性,已用于食品样品前处理和食品成分分析,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电化学传感器制备简单、灵敏度高、价格低廉,易自动化。以分子印迹膜为电化学传感器的识别元件构建电化学传感器,集结了传感器和分子印迹膜的优势于一身,发展前景可观。本文利用电聚合方法及溶胶-凝胶法构建了叁种分子印迹电流型传感器,并将其应用到食品安全分析中,具体工作如下:1.以电聚合方法将分子印迹膜修饰到裸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一种基于溶胶-凝胶的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叁聚氰胺的直接识别与检测。以叁聚氰胺在酸性电解液中的氧化峰作为传感信号,考察了传感器在其他干扰物存在下对叁聚氰胺的识别性。在6.3×10-7~1.1×10-4mol L-1的浓度范围内,该传感器对叁聚氰胺的电流信号与浓度成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8×10-8mol L-1(S/N=3)。而且,该传感器对实际样品中叁聚氰胺的检测有一个良好的回收率,表明该传感器可以潜在用于测定实际样品中的叁聚氰胺。2.以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为牺牲模板,在其表面以电聚合方法修饰上溶胶-凝胶聚合物,随后将微球刻蚀和模板分子除去,即得到表面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对叔丁基对苯二酚的特异性识别与检测。在5.0×10-7~4.2×10-3mol L-1内,该传感器的净电流信号与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浓度成正比例,检测限为3.4×10-7mol L-1(S/N=3)。且在其他干扰物存在下,该传感器对叔丁基对苯二酚能够进行选择性识别。该传感器再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对实际样品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分析回收率在92.3%~108%内。3.通过在裸玻碳电极表面逐步修饰石墨烯-单壁碳纳米管复合物和溶胶-凝胶印迹聚合膜,制备了一种新型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没食子酸丙酯的识别与检测。由于石墨烯和单壁碳纳米管的协同作用,该传感器的灵敏度显着提高;而印迹聚合膜的选择性高,促使该传感器能够在其他干扰物存在下识别模板分子。该传感器对没食子酸丙酯的响应线性范围为8.0×10-8~2.6×10-3mol L-1,检测限为5.0×10-8mol L-1(S/N=3)。且该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再生性和稳定性良好等优点,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可靠,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徐玮[7](2013)在《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β-兴奋剂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印迹聚合物具备对目标分子有卓越的特异性识别功能,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以及抗恶劣环境、使用寿命长、可循环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分离、检测以及分子催化等领域。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弥补了生物传感器使用条件苛刻、不易保存及测定对象有限等不足之处,成为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热点之一。而与其他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其操作简单,聚合物膜的厚度、孔隙率以及传感器的表面积易于控制,因此被认为非常适用于构建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本文以p-兴奋剂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并结合碳纳米管独特的电化学特性,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并利用其分子识别能力,将其应用于p-兴奋剂的检测,建立了复杂实际样品中兴奋剂的高灵敏度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操作方便。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p-兴奋剂印迹SPU/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应用以SPU为功能单体,TEOS为交联剂,p-兴奋剂为模板分子,SWNTs/GCE为基底电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β-兴奋剂印迹的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对制备该MIPs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SEM和电化学法对该MIPs修饰膜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兴奋剂在该印迹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印迹电极的选择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和重现性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兴奋剂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该传感器可用于人血清中p-兴奋剂的选择性识别。(2)p-兴奋剂印迹ATO-硅溶胶/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应用以掺杂ATO的硅溶胶为功能单体,p-兴奋剂为模板分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上,制备了p-兴奋剂印迹的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采用电化学法对该MIPs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兴奋剂的电流值与其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低,选择性良好,响应时间短,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3-05-10)
张立群[8](2013)在《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精准甄别肽类兴奋剂rhEPO/EPO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超灵敏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肽类兴奋剂rhEPO/EPO的快速精准甄别,并通过系列实验验证传感器甄别检测rhEPO/EPO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1.将乙酸锌溶于无水乙醇中,在超声波作用下加入氢氧化锂,制备ZnO溶胶-凝胶溶液。2.利用电极表面化学修饰技术,将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通过ZnO溶胶-凝胶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修饰电极,作为传感器的识别元件。3.以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构建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或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4.以含有2mmol/L K_3Fe(CN)_6/K_4Fe(CN)_6的磷酸盐缓冲液(6.2~9.0,0.05mol/L)为测试底液,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扫描测定,电位扫描范围为-0.9V~0.7V,电位扫描速率为10~100mv/s,进修样品检测。5.根据电位0.14~0.17V处的峰电流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溶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浓度,和/或根据电位0.06~0.09V处的峰电流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溶液中rhEPO/EPO的浓度。根据电流的变化和rhEPO/EPO浓度之间对应的关系来确定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范围。6.通过系列实验研究,探索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rhEPO/EPO灵敏度、重复性、稳定性及特异性等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并对rhEPO治疗患者的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比较。7.用叁明治型“纳米金-ZnO溶胶凝胶-纳米金”为生物信号放大系统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探索并优化两次纳米金电沉积的最佳时间和纳米金的反应浓度。结果:1.当ZnO溶胶-凝胶的贮备液与无水乙醇最佳稀释比为1:2, ZnO溶胶-凝胶与EPOR体积比为1:1,电极的溶胶-凝胶的最优pH值为9.0时修饰的ZnO溶胶-凝胶EPOR电极在杂交反应前后引起的峰电流响应变化值最大。2.自主创建的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电解液的最优pH值为7.4,工作电位为-0.3V-0.7V, EPOR浓度为1μg/L,孵育时间为20min时,传感器杂交反应前后引起的电流响应变化值最大。3.利用ZnO溶胶-凝胶具有多孔性、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及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等优点,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扫描测定,由于EPO与rhEPO有等电点的差异,导致EPOR-rhEPO复合物与EPOR-EPO复合物的工作电位略有差异,从而将EPO和rhEPO精确甄别。4.随着EPO/rhEPO浓度从5pg/L到5μg/L变化时,孵育前后所引起的电流响应变化值先上升后趋于饱和,以500ng/L为饱和点;在5pg/L到500ng/L的EPO/rhEPO浓度范围内,rhEP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5737x+14.765,相关系数为0.9935; EP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1674x+17.691,相关系数0.9966。5. EPOR浓度分别是0.10、1.00及10.00μg/L时,天内重复性和天间重复性的实验CV值分别为3.99%和7.21%,3.29%和5.15%,6.76%和8.44%。上述叁种不同EPOR浓度的天内和天间重复性实验平均CV值分别是4.39%和6.13%,均小于10%。6. EPOR修饰传感器4℃避光放置20天、40天、50天后其响应电流分别为初始值的95%、82%、77%,变异系数分别为是2.79%、7.59%、10.50%。传感器放置60天后的电流响应曲线与裸电极的电流响应极其相似,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变化较小。7.传感器分别检测EPO、rhEPO和干扰物质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仅含有干扰物质的溶液中孵育的电极在孵育前后响应电流基本保持不变,而在含有EPO和rhEPO溶液中孵育的电极在孵育前后响应电流变化值(I)分别为8.2μA和9.7μA。8. HAuCl4溶液第一次电沉积时间为60s,第二次电沉积时间为30s,HAuCl4溶液浓度为10mmol/L时,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变化值最大(I)。9.通过实验的优化,自主创建的纳米金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检测rhEPO/EPO线性范围是5pg/L到500n g/L,rhEP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7068x+31.796,相关系数为0.9912,EP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4389x+29.685,相关系数0.9925。10.纳米金/凝胶受体/纳米金修饰电极4℃避光放置10天、30天、50天、70天后其响应电流分别为初始值的97.45%、94.33%、83.29%、75.07%,变异系数分别为是1.83%、2.57%、6.38%、10.48%。传感器放置80天后的峰电流变化较小,电流响应曲线与阴性电极的电流响应极其相似。11.纳米金/凝胶受体/纳米金生物传感器的EPOR浓度为0.1.00μg/L时,其天内和天间重复性实验的CV值分别为2.22%和4.32%;EPOR浓度是1.00μg/L时,天内及天间的重复性实验CV值分别是2.25%和4.17%;当EPOR浓度是100.00μg/L时,其天内和天间重复性实验的CV值分别为2.40%和3.68%%。12.纳米金/凝胶受体/纳米金修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分别检测EPO、rhEPO和干扰物质的实验结果表,而在含有rhEPO和EPO溶液中孵育的电极在孵育前后响应电流变化值(I)分别为29.50μA和27.31μA,在含有rhEPO及干扰物质和EPO及干扰物质溶液中中孵育的电极在孵育前后响应电流变化值(I)分别为28.63μA和26.42μA,在仅含有干扰物质的溶液中孵育的电极在孵育前后响应电流基本保持不变。10.根据传感器的线性曲线计算rhEPO治疗的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中浓度,将血清样品浓度倍比稀释,rhEPO浓度在0.125ng/L~125ng/L的范围内时,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3.647x+13.555,相关系数为0.9893; EPO浓度在0.073ng/L~73ng/L的范围内时,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3.180x+12.380,相关系数0.9891。结论:1.自主创建了rhEPO/EPO精确甄别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二者只有等电点的细微差别进行检测,实现rhEPO和EPO的快速精确区分。2. 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达到pg/L级的检测限灵敏度,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其检测灵敏度有了很大提高,并实现了rhEPO/EPO的快速甄别检测。3. ZnO sol-gel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可使电极表面修饰的EPOR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因而确保了传感器的稳定性。4.叁种不同EPOR浓度的天间精密性实验的平均CV值为6.16%,略高于天内精密性实验的平均CV值3.89%,但二者均小于10%。因此,ZnO溶胶-凝胶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5.自主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强,对EPO和rhEPO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能对EPO和rhEPO进行精确甄别。6. 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临床标本中rhEPO/EPO的直接检测。与其他定量方法相比,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法不但对rhEPO/EPO进行了定量检测,而且还精确甄别,所用检测时间更短。7.纳米金颗粒与ZnO溶胶-凝胶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线性范围更宽,并且灵敏度、稳定性、重复性、特异性均较好。(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3-05-01)
孙康[9](2011)在《溶胶-凝胶杂化膜固定介体和酶的过氧化氢、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的SiO2/Nafion杂化膜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以杂化膜中的Nafion固定的亚甲基蓝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间的电子传递介体,制成了电流型单酶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双酶(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制成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探讨了杂化膜的制备条件、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和工作电位、pH值、温度、干扰物质等对生物传感器的影响。单酶生物传感器线性响应范围为1.0×10-6~1.6×10-4mol/L,检测限为6.0×10-7mol/L(S/N=3),达到95%稳态响应电流用时少于15s。双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线性响应范围为7.8×10-6~2.4×10-3mol/L。检测限为4.2×10-6mol/L(S/N=3),达到95%稳态响应电流用时少于25s。(本文来源于《四川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孙海宜,崔培英,尤进茂,渠凤丽[10](2011)在《电化学可控制备溶胶-凝胶薄膜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化学可控、生物兼容性好、有利于界面传质与信号转换的生物传感界面是生物传感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一大挑战。溶胶-凝胶技术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应用广泛,电化学可控制备的新方法扩大了溶胶-凝胶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溶胶-凝胶技术在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化方面的应用和进展,对比了不同溶胶-凝胶技术在生物传感器应用方面的优缺点。(本文来源于《化学传感器》期刊2011年02期)
溶胶凝胶传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泡沫介孔硅(MCF)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介孔尺度的孔道结构,因此可确保物质与活性中心具有良好的可接触性和快速运输能力,为提高预富集的分析检测灵敏度提供了可能性。其次,MCF上可固载多种有机官能团,为增强电极在识别体系中选择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本论文利用两种多孔材料MCF和离子液体功能化的泡沫介孔硅(MCF-IL)为载体,分别研究了泡沫介孔硅基修饰电极在离子检测、氧气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此外,利用二氧化硅的水解缩聚反应,以及Fe(CN)_6~(3-)在酸性条件下光照分解的特性,制备了具有时间记忆功能的光照标签。第一部分:泡沫介孔硅MCF为电极修饰材料,以Chit为粘接剂,制备了MCF/Chit/GC电极。利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技术,研究了该电极上锡(Ⅱ)离子的溶出伏安行为。实验结果表明:MCF的存在,改善了常规平面电极检测锡(Ⅱ)离子不灵敏的状况。以MCF/Chit/GC为工作电极,利用锡(Ⅱ)离子浓度与其峰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可实现浓度范围为6.25μmol/L~43.75μmol/L的锡(Ⅱ)离子的测定。以MCF-IL为电极材料,并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实现了对Fe(CN)_6~(3-)离子的固载,制备了MCF-IL/Chit/Fe(CN)_6~(3-)/GC电极,固载后的电极具有电活性,可以在电极表面发生Fe(CN)_6~(3-/4-)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实验发现Fe(CN)_6~(3-)离子对溶解氧含量具有敏感的电化学响应。与MCF/Chit/Fe(CN)_6~(3-)/GC电极比,MCF-IL/Chit/Fe(CN)_6~(3-)/GC电极在体系含氧量为6.5~7.8 mg/L时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对溶解氧含量的电化学响应更佳。MCF-IL/Chit/Fe(CN)_6~(3-)/GC电极对氧气的良好响应得益于MCF-IL与壳聚糖之间良好的协同作用:壳聚糖对Fe(CN)_6~(3-)离子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MCF上所修饰的咪唑基离子液体官能团与Fe(CN)_6~(3-)离子之间具有强烈相互作用,增加了Fe(CN)_6~(3-)离子的吸附量;MCF叁维多孔的结构更利于物质的传输。第二部分:溶胶-凝胶传统的溶胶-凝胶(sol-gel)制备方法存在易龟裂的缺点,为了改善sol-gel龟裂的现象,引入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可使凝胶结构被填充不产生龟裂。在此基础上利用Fe(CN)_6~(3-)离子在低pH及光照作用下分解变色的特点,制备一种渐变色无龟裂溶胶-凝胶。并优化体系中Fe(CN)_6~(3-)离子的浓度,制备出具有时间记忆功能的光照标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胶凝胶传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1].罗应,李彦青,杨丰泽,程昊,孔红星.溶胶-凝胶法热解石墨电极传感器制备及其在电致化学发光中的应用[J].分析试验室.2019
[2].刘楠.泡沫介孔硅修饰电极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及光照标签的溶胶-凝胶法制备[D].沈阳师范大学.2019
[3].唐清华.磁性分离与气相色谱联用及溶胶—凝胶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4].郑莹莹,刘志敏,吴秋爽,展海军.基于SiO2溶胶凝胶固定功能化石墨烯的生物传感器用于甲胺磷测定的研究[C].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4
[5].苗智颖.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4
[6].许桂林.溶胶—凝胶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研究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4
[7].徐玮.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聚合物β-兴奋剂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湖北大学.2013
[8].张立群.ZnO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精准甄别肽类兴奋剂rhEPO/EPO的实验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3
[9].孙康.溶胶-凝胶杂化膜固定介体和酶的过氧化氢、葡萄糖生物传感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
[10].孙海宜,崔培英,尤进茂,渠凤丽.电化学可控制备溶胶-凝胶薄膜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J].化学传感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