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生活化
◆矫燕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南万小学266111
摘要:素质教育要从小学抓起,小学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科学是小学课程必修科目之一,这一课程能够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现实生活以科学为依据。因此,小学科学推行素质教育尤为关键,既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所以,笔者从创设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出发,提出了一些实践探索思路。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教学
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高科技手段在不断增多。科学学科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高科技手段的距离,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知识技能、步入科学研究和制造领域起到了启蒙性的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初步接触科学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需要利用好这一点,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来源于日常生活,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活化小学科学课堂,从而不断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一、创设充满生活元素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首先就需要教师将这些生活元素合理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认识到科学学科与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元素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供给学生更加真实可感的教学环境,体会到科学技术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并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小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扮演好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角色。
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中能够边学习课本知识边加以运用,营造了一种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保证了教学效果,还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灵活性。这样,小学生在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中能够更为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并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呈现联系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目前使用的小学科学课本已经在内容上有意识地重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但不少教科书中这些所谓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往往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其中的相关性。其原因在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呈现方式不当,教科书中很多知识点的背景故事都是教材专家根据想要呈现的知识点虚构出来的,而非从学生观察世界的角度出发,因此很难使学生有切身的体会,也难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完善“生活应用型”科学教育评价,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规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法很难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均应做适当调整。
首先,从评价的内容来看,应从“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转向“考查学生科学知识用于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少一些对死记硬背的知识点的考查,多一些对科学思维的考查;少一些生搬硬套的背景题,多一些与实际生活中的困惑相关的问题。
其次,从评价的方式来看,应减少“纸笔测验”,增加“生活化的评价方式”。“生活化的评价方式”要求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在课程进行时,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或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小组汇报、与学生谈话交流等多种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进度,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学期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测验、表现性评价或个人的学期总结汇报,来把握学生最终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与情感发展状况。
四、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小学生有好玩的个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没有教师带领和监督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忽略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比如,在学习“寻访小动物”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引导学生寻找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小动物,按照小动物的特征去探究它们的生活习性。教师还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倡导学生要保护小动物。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会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总之,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和生活实际情况进行生活化教学,将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科学植根于生活之中,并且不断创造情境、设置问题,体会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乐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科学、用科学和再创造的完整过程,使科学回归生活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慧敏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科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6。
[2]张永福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
[3]殷海斌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