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论文和设计-和田慎一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装置。目的在于,针对摄像装置而言,能对起因于发光元件的基板的发热高效地进行散热,即使在高温状态下也能获得可靠性较高的工作环境。在摄像装置(1)中,朝向摄像机部(20)的摄像方向照射照明光的LED元件(40、40、……)以与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电连接的状态安装于基板(30)的第1面(30a)。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60)以夹着基板(30)的状态分别安装于基板(30)。第1散热构件(50)配置在与第1面(30a)相对的位置。第2散热构件(60、60)分别配置在与第2面(30b)相对的位置,并且是配置在包含隔着基板(30)而与LED元件(40、40)相对的位置在内的范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摄像机部;基板,其具有第1面和第2面,并且具有形成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布线图案;发光元件,其以与所述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用于朝向所述摄像机部的摄像方向照射照明光;以及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该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以夹着所述基板的状态分别安装于所述基板,能够对至少所述基板的发热进行散热,所述第1散热构件配置在与所述第1面相对的位置,所述第2散热构件配置在与所述第2面相对的位置,并且是配置在包含隔着所述基板而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对的位置在内的范围。

设计方案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包括:

摄像机部;

基板,其具有第1面和第2面,并且具有形成于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布线图案;

发光元件,其以与所述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状态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用于朝向所述摄像机部的摄像方向照射照明光;以及

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该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以夹着所述基板的状态分别安装于所述基板,能够对至少所述基板的发热进行散热,

所述第1散热构件配置在与所述第1面相对的位置,

所述第2散热构件配置在与所述第2面相对的位置,并且是配置在包含隔着所述基板而与所述发光元件相对的位置在内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散热构件和所述第2散热构件隔着所述基板而相互热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具有形成为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

所述布线图案包括:

第1布线图案,其形成于所述第1面;以及

第2布线图案,其形成于所述第2面,借助所述通孔而与所述第1布线图案电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1布线图案和所述第2布线图案借助所述通孔而相互热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配置在所述第2布线图案与所述第2散热构件之间,用于将由所述基板和所述发光元件产生的发热向所述第2散热构件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散热构件具有:

基部,其包含传热面和散热面,所述传热面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相对,所述散热面位于与所述传热面相反的一侧,并且能够对自所述第1面向所述传热面传递的热进行散热;以及

鳍片,其为多个,以相互空开间隔的状态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所述散热面,利用空气进行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鳍片形成为相互平行地分别沿重力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散热构件具有鳍片开口部,所述鳍片开口部配置于所述基部的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并且形成为沿所述基部的厚度方向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鳍片开口部配置在比各所述鳍片的重力方向上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与所述鳍片彼此的间隙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还具有前表面罩部,所述前表面罩部配置在与所述第1散热构件的所述散热面相对的位置,

在所述前表面罩部设有上侧开口部,所述上侧开口部配置于比各所述鳍片的所述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与所述鳍片彼此的间隙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表面罩部设有下侧开口部,所述下侧开口部配置于比各所述鳍片的重力方向上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与各所述鳍片的所述下端部相对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鳍片开口部配置在与所述鳍片的重力方向上的上端部相对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鳍片分别形成为大致棱柱状,在多个所述鳍片的各个所述鳍片中的底面与侧面相连的边和\/或侧面彼此相邻的边的角部处形成有倒角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机部具有金属屏蔽部,所述金属屏蔽部覆盖所述摄像机部的侧面中的除了与所述摄像机部的光轴交叉的区域以外的侧面,

所述第1散热构件及所述第2散热构件与所述金属屏蔽部热绝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散热构件及所述第2散热构件这些散热构件与所述金属屏蔽部之间形成有空气层或者配置有树脂材料,从而使所述第1散热构件及所述第2散热构件这些散热构件与所述金属屏蔽部热绝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共同紧固而将所述树脂材料固定于所述第1散热构件和所述第2散热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金属屏蔽部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散热构件和所述第2散热构件具有导电性,至少在覆盖所述布线图案的位置处固定于所述基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还具有连接器部,所述连接器部与外部的布线构件相连接,并且与所述布线图案电连接,用于将所述外部的布线构件与所述布线图案电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1散热构件和所述第2散热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连接器部中的除了与所述外部的布线相连接的连接部分以外的部分。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摄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对就座于车辆的座位的乘员的状态进行监视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摄像装置,一直以来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摄像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基板、摄像机部以及LED元件,上述基板在其表面形成有布线,上述摄像机部在该基板的表面的左右方向中央的位置处安装于基板的正面侧并且与基板电连接,上述LED元件为左右一对,在相对于摄像机部向左右侧方空开预定的间隔的位置处安装于基板的正面侧并且与基板电连接。左右一对的LED元件用于对摄像机部的摄影区域照射照明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740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专利文献1的摄像装置而言,在自LED元件照射照明光时,LED元件会因LED元件的耗电而发热,该热向成为LED元件的安装侧的基板正面传递。但是,针对专利文献1的摄像装置而言,未设置用于对上述发热进行散热的构件,因此存在无法恰当地对起因于LED元件的基板的发热进行散热这样的问题。

本公开是鉴于该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对起因于发光元件的基板的发热高效地进行散热,即使成为高温状态也能获得可靠性较高的工作环境。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包括:摄像机部;基板,其具有第1面和第2面,并且具有形成于第1面和第2面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布线图案;发光元件,其以与布线图案电连接的状态安装于基板的所述第1面,用于朝向摄像机部的摄像方向照射照明光;以及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该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以夹着基板的状态分别安装于基板,能够对至少基板的发热进行散热,第1散热构件配置在与第1面相对的位置,第2散热构件配置在与第2面相对的位置,并且是配置在包含隔着基板而与发光元件相对的位置在内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隔着基板而相互热连接。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基板具有形成为沿基板的厚度方向贯通的通孔,布线图案包括:第1布线图案,其形成于第1面;以及第2布线图案,其形成于第2面,借助通孔而与第1布线图案电连接在一起,第1布线图案和第2布线图案借助通孔而相互热连接。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摄像装置还具有散热片,散热片配置在第2布线图案与第2散热构件之间,用于将由基板和发光元件产生的发热向第2散热构件传递。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第1散热构件具有:基部,其包含传热面和散热面,所述传热面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1面相对,所述散热面位于与所述传热面相反的一侧,并且能够对自第1面向传热面传递的热进行散热;以及鳍片,其为多个,以相互空开间隔的状态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散热面,利用空气进行冷却。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多个鳍片形成为相互平行地分别沿重力方向延伸。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第1散热构件具有鳍片开口部,鳍片开口部配置于基部的重力方向上的上部,并且形成为沿基部的厚度方向贯通。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鳍片开口部配置在比各鳍片的重力方向上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与鳍片彼此的间隙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摄像装置还具有前表面罩部,前表面罩部配置在与第1散热构件的散热面相对的位置,在前表面罩部设有上侧开口部,上侧开口部配置于比各鳍片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与鳍片彼此的间隙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在前表面罩部设有下侧开口部,下侧开口部配置于比各鳍片的重力方向上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与各鳍片的下端部相对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鳍片开口部配置在与鳍片的重力方向上的上端部相对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多个鳍片分别形成为大致棱柱状,在多个鳍片的各个鳍片中的底面与侧面相连的边和\/或侧面彼此相邻的边的角部处形成有倒角部。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摄像机部具有金属屏蔽部,金属屏蔽部覆盖摄像机部的侧面中的除了与摄像机部的光轴交叉的区域以外的侧面,第1散热构件及第2散热构件与金属屏蔽部热绝缘。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在第1散热构件及第2散热构件这些散热构件与金属屏蔽部之间形成有空气层或者配置有树脂材料,从而使第1散热构件及第2散热构件这些散热构件与金属屏蔽部热绝缘。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通过共同紧固而将树脂材料固定于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中的至少一者与金属屏蔽部之间。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具有导电性,至少在覆盖布线图案的位置处固定于基板。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摄像装置中,基板还具有连接器部,连接器部与外部的布线构件相连接,并且与布线图案电连接,用于将外部的布线构件与布线图案电连接在一起,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覆盖部,覆盖部覆盖连接器部中的除了与外部的布线相连接的连接部分以外的部分。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公开,能够对起因于发光元件的基板的发热高效地进行散热,即使成为高温状态也能够获得可靠性较高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观察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而示出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从下方观察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而示出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摄像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前方观察基板和LED元件而示出的主视图。

图6是从后方观察基板而示出的后视图。

图7是从前方观察第1散热构件而示出的主视图。

图8是从后方观察第1散热构件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9是在形成有第1布线图案和第2布线图案的部分处局部放大地表示基板与第1散热构件及第2散热构件的安装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是在形成有第1接地部和第2接地部的部分处局部放大地表示基板与第1散热构件及第2散热构件的安装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从下方观察车厢内的顶部控制台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2是从上方观察将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设置于顶部控制台的内部时的设置构造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4是概略地表示在鳍片周边进行自然对流的空气的流动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摄像装置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6是从上方观察将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摄像装置设置于顶部控制台的内部时的设置构造而示出的相当于图13的图。

图17是概略地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在鳍片周边进行自然对流的空气的流动的相当于图14的图。

图18是概略地表示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在鳍片周边进行自然对流的空气的流动的相当于图14的图。

图19是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单元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0是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单元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21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2的(a)和(b)是图20的XXII-XXII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摄像装置;2、罩构件;3、罩主体部;4、顶面罩部;4a、开口部;5、前表面罩部;5a、开口凹部;5b、下侧开口部;5c、上侧开口部;6、主基板;6a、摄像机插入孔;7、散热片;10、110、摄像单元;20、摄像机部;21、摄像机主体部;21a、金属屏蔽部;22、电源部;23、镜头部;24、小螺钉安装部;30、基板;30a、第1面;30b、第2面;30c、小螺钉插入孔;30d、销插入孔;30e、凸台插入孔;30f、凹部;30g、中央开口部;30h、贯通孔;31、第1布线图案;32、第2布线图案;33、第1接地部;34、第2接地部;35、36、通孔;37、接合部;40、LED元件(发光元件);41、连接器部;50、第1散热构件;50a、传热面;50b、散热面;50c、小螺钉紧固部;50d、销部;50e、凸台部;50f、凸部;50h、LED开口部;50i、小螺钉安装部;51、基部;52、周壁部;53、基座部;54、鳍片;55、鳍片开口部;56、倒角部;60、160、第2散热构件;60a、160a、传热面;60b、160b、散热面;60c、160c、小螺钉安装部;60d、160d、销插入孔;70、散热片;80、树脂材料;81、82、空气层;100、顶部控制台;101、下侧狭缝部;102、上侧狭缝部;103、透过部;104、架构件;161、覆盖部;162、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例示,本公开并不意在限制其应用结构或其用途。

图1和图2示出了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的整体。摄像装置1是搭载于车辆且用于对就座于车辆的座位的乘员的状态进行监视的装置。摄像装置1设置在例如汽车的车厢的顶部控制台100内(参照图11~图13)。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构成后述的摄像单元10的基板30的第1面30a侧设为前侧(前方)并将基板30的第2面30b侧设为后侧(后方)从而表示摄像装置1和摄像单元10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另外,上述那样的位置关系与摄像装置1或摄像单元10设置于车辆内时的实际的前后方向无关。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定义为,各图的朝下的方向为重力方向。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记载为下方的方向是重力方向,记载为上方的方向是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

(罩构件)

如图1~图3所示,摄像装置1具有罩构件2。罩构件2构成摄像装置1的外壳。罩构件2具有罩主体部3、顶面罩部4以及前表面罩部5。

罩主体部3和顶面罩部4例如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构成为能够收纳后述的主基板6和摄像单元10。利用小螺钉V、V、……(参照图3)将顶面罩部4安装固定于后述的主基板6。另外,在顶面罩部4的中央形成有使后述的摄像机部20的电源部22暴露的开口部4a。

前表面罩部5配置在与后述的第1散热构件50的散热面50b相对的位置,利用小螺钉V、V(参照图3)将其安装固定于第1散热构件50。前表面罩部5例如由能够使红外线区域中的光的波长透过的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利用该前表面罩部5来保护后述的镜头部23和LED元件40、40、……,并且使LED元件40、40、……的照明光能够朝向摄像装置1的前方透过。

如图1和图3所示,前表面罩部5形成为上端部位于比后述的第1散热构件50的上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在前表面罩部5的上端部设有开口凹部5a。开口凹部5a形成为将前表面罩部5的上端部自后侧朝向前侧地切成凹陷状的状态。

在前表面罩部5固定于后述的第1散热构件50的状态下,开口凹部5a位于比后述的各鳍片54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13和图14)。并且,利用开口凹部5a在前表面罩部5的上端部与后述的第1散热构件50的散热面50b之间形成间隙。

如图2所示,在前表面罩部5的下端部设有下侧开口部5b、5b、……。各下侧开口部5b形成为沿上下方向贯通前表面罩部5的下表面。下侧开口部5b、5b、……沿着前表面罩部5的下表面的周向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在将前表面罩部5固定于后述的第1散热构件50的状态下,各下侧开口部5b位于比后述的各鳍片54的重力方向上的下端部靠下方的位置,并且配置在与各鳍片54的下端部相对的位置(参照图14)。

(主基板)

如图3所示,摄像装置1具有主基板6。主基板6例如由多氯联苯(PCB)的多层构造形成,俯视时形成为大致矩形。利用未图示的布线构件将主基板6与后述的摄像单元10的基板30电连接在一起。另外,在顶面罩部4与主基板6之间设有散热片7、7。

在主基板6设有用于将后述的摄像机部20(摄像机主体部21)的上部保持为插入的状态的摄像机插入孔6a。摄像机插入孔6a形成为沿上下方向贯通主基板6的中央部。

(摄像单元)

如图1~图4所示,摄像装置1具有摄像单元10。针对摄像单元10而言,将摄像机部20、基板30、LED元件40、40、……(发光元件)、第1散热构件50、第2散热构件60以及散热片70、70作为主要的构成要素。以下,详细说明各构成要素。

(摄像机部)

摄像机部20具有摄像机主体部21。摄像机主体部21形成为大致四棱柱的壳体状。在摄像机主体部21的上侧设有用于与外部设备相连接的电源部22。在摄像机主体部21的前侧设有镜头部23。镜头部23至少是摄像机部20中的为了进行摄像而设置的摄像开口部的一个例子。在摄像机主体部21的左右侧部设有用于将摄像机部20安装固定于基板30和第1散热构件50的小螺钉安装部24、24。

(基板)

如图4所示,基板30形成为大致板状。基板30例如由多氯联苯(PCB)的多层构造形成。在从正面观察时,基板30的左右侧部的下侧的角部被分别倒角。基板30配置在摄像机部20的前方。

如图5和图6所示,基板30具有第1面30a和第2面30b。第1面30a对应于基板30的正面,而第2面30b对应于基板的反面。即,基板30配置为使第1面30a朝向摄像装置1的前方。

在基板30的预定的位置形成有小螺钉插入孔30c、30c、……。另外,在基板30分别形成有供后述的第1散热构件50的销部50d、50d和凸台部50e、50e分别插入的销插入孔30d、30d和凸台插入孔30e、30e。此外,在基板30设有能够与后述的第1散热构件50的各凸部50f嵌合的凹部30f、30f、……。凹部30f、30f、……以凹陷状呈缺口地形成于基板30的左右侧部和上端部的各个位置。

在基板30设有用于使镜头部23在摄像单元10的前方暴露的中央开口部30g。在从正面观察时,中央开口部30g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自基板30的下端部朝向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以大致圆弧状呈缺口地形成中央开口部30g。

在基板30设有连接器部41、41。连接器部41、41用于利用未图示的外部的布线构件将主基板6与后述的布线图案电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连接器部41、41与外部的布线构件相连接,并且将外部的布线构件与布线图案电连接在一起。连接器部41、41固定于基板30的第2面30b中的上部。

此外,基板30具有预定的布线图案。具体而言,如图5和图6所示,布线图案包括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32。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32例如由铜箔等导体金属形成。

另外,在图5中,为了强调表示第1布线图案31和后述的第1接地部33,用由点形成的阴影来分别表示第1布线图案31和第1接地部33。与此相同,在图6中也是,为了强调表示第2布线图案32、32和后述的第2接地部34,用由点形成的阴影来表示第2布线图案32、32和第2接地部34。

如图5所示,第1布线图案31形成于基板30的第1面30a。具体而言,第1布线图案31构成为在第1面30a上扩展的面状图案。

第1布线图案31在第1面30a配置在包含安装有LED元件40、40、……的位置在内的区域,与各LED元件40的端子部(未图示)电连接。另外,第1布线图案31构成为将各个LED元件40、40、……串联。

如图6所示,第2布线图案32、32形成于基板30的第2面30b。具体而言,第2布线图案32、32构成为在第2面30b上扩展的面状图案。

第2布线图案32、32左右空开间隔地配置。具体而言,各第2布线图案32在第2面30b配置于隔着基板30而与安装于第1面30a的LED元件40、40相对的位置。另外,第2布线图案32与连接器部41、41电连接。

此外,基板30具有与接地电位相连接的第1接地部33和第2接地部34。第1接地部33和第2接地部34例如由铜箔等导体金属形成。

第1接地部33构成为在第1面30a上扩展的面状图案。第1接地部33形成为包围第1布线图案31,并与第1布线图案31的周缘部空开间隔地配置。

第2接地部34构成为在第2面30b上扩展的面状图案。第2接地部34形成为包围各第2布线图案32,并与各第2布线图案32的周缘部空开间隔地配置。

基板30具有通孔35、35、……和通孔36、36、……。通孔35、36分别例如由铜箔等导体金属形成,形成为在基板30的厚度方向上贯通。

通孔35、35、……配置于在基板30的厚度方向上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相互重叠的位置。由此,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成为相互电连接在一起的状态。此外,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成为借助通孔35、35、……而相互热耦合(日文:熱結合)的状态。

通孔36、36、……配置于在基板30的厚度方向上第1接地部33和第2接地部34相互重叠的位置。由此,第1接地部33和第2接地部34成为相互电连接在一起的状态。此外,第1接地部33和第2接地部34成为借助通孔36、36、……而相互热耦合的状态。

(LED元件)

如图4和图5所示,LED元件40、40、……(发光元件)构成为能朝向摄像装置1的前侧即朝向摄像机部20的摄像方向照射照明光。

LED元件40、40、……配置于基板30的第1面30a。LED元件40、40、……在基板30的第1面30a沿左右方向相互空开间隔地配置。LED元件40、40、……以与第1布线图案31电连接的状态安装。LED元件40、40、……成为被第1布线图案31串联的状态。

(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

如图4所示,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构成为能够对至少基板30的发热进行散热。作为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例如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是适合的。具体而言,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由铝压铸件或锌压铸件形成。也就是说,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例如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

第1散热构件50配置在与基板30的第1面30a(即LED元件40的安装面)相对的位置,另一方面,第2散热构件60、60配置在与基板的第2面30b相对的位置(参照图9和图10)。而且,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以自第1面30a侧和第2面30b侧这两侧夹着基板30的状态分别安装固定于基板30。

如图7~图10所示,第1散热构件50具有大致板状的基部51。基部51构成为,反面成为传热面50a并且正面成为散热面50b。将基部51以传热面50a与基板30的第1面30a相对的方式能传热地安装固定。散热面50b能够对自基板30的第1面30a向传热面传递的热向摄像单元10的前侧进行散热。

在基部51形成有周壁部52,该周壁部52为壁状,位于传热面50a的周缘,并且自传热面50a朝向后方立起(参照图8)。另外,在基部51形成有基座部53、53,该基座部53、53位于传热面50a的左右侧方,并且自传热面50a朝向后方突出设置。针对该基座部53、53而言,用于利用小螺钉来对后述的架构件104进行安装固定。

在基部51设有用于将基板30和第2散热构件60、60安装固定于第1散热构件50的小螺钉紧固部50c、50c、……。各小螺钉紧固部50c自基部51的传热面50a和散热面50b的各面呈圆筒状突出。

在传热面50a突出设置有左右一对的销部50d、50d。该各销部50d能够插入于基板30的各销插入孔30d(参照图5和图6)和第2散热构件60中的后述的各销插入孔60d(参照图4)。利用该各销部50d能容易地进行基板30与第1散热构件50及第2散热构件60的对齐。

另外,如图8所示,在传热面50a突出设置有左右一对的凸台部50e、50e。该各凸台部50e能够插入于基板30的各凸台插入孔30e(参照图5和图6)。并且,能通过将自摄像机部20的后方插入小螺钉安装部24、24的孔部的小螺钉V、V紧固固定于插入基板30的凸台插入孔30e、30e的凸台部50e、50e,从而将摄像机部20安装固定于基板30及第1散热构件50(参照图4)。

第1散热构件50具有凸部50f、50f、……。各凸部50f自基座部53的内侧面朝向基部51的左右方向中央突出。

第1散热构件50具有镜头开口部50g。镜头开口部50g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贯通基部51的左右方向大致中央部。镜头开口部50g形成为大致矩形。利用该镜头开口部50g,能够在将摄像机部20安装固定于第1散热构件50的状态下使镜头部23暴露于摄像装置1的前侧。

第1散热构件50具有多个(在图示例子中是4个)LED开口部50h、50h、……。各LED开口部50h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贯通基部51。各LED开口部50h形成为大致矩形,配置为与安装于基板30的第1面30a的各LED元件40的位置相对应。利用该LED开口部50h,能够使各LED元件40的照明光朝向摄像装置1的前侧透过。

第1散热构件50具有用于扩大散热面积的鳍片54、54、……。鳍片54、54、……以相互空开间隔的状态一体地突出设置于基部51的散热面50b。更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各鳍片54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四棱柱状,沿各鳍片54的侧面在上下方向上产生自然对流的空气A的流动。即,利用在各鳍片54的周围流动的空气A对第1散热构件50进行冷却。

如图7所示,第1散热构件50具有鳍片开口部55、55、……。鳍片开口部55、55、……配置于基部51中的重力方向上的上部。鳍片开口部55、55、……形成为沿基部51的厚度方向贯通基部51。各鳍片开口部55在基部51中的上部沿左右方向相互空开间隔地配置。具体而言,各鳍片开口部55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与鳍片54、54彼此的间隙的位置相对应(参照图14)。即,各鳍片开口部55配置于与各鳍片54的重力方向上的上端部在左右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此外,如图4所示,第2散热构件60、60配置为左右一对。各第2散热构件60配置于包含隔着基板30而与LED元件40、40相对的位置在内的位置。

各第2散热构件60形成为大致板状。并且,如图9所示,各第2散热构件60构成为,正面成为传热面60a并且反面成为散热面60b。

将各第2散热构件60以传热面60a与基板30的第2面30b相对的方式能传热地安装固定。散热面60b能够对自基板30的第2面30b向第2散热构件60的传热面60a传递来的热进行散热。

在各第2散热构件60形成有小螺钉安装部60c、60c、……。并且,能将小螺钉V、V、……紧固固定于插入基板30的小螺钉插入孔30c的小螺钉紧固部50c、50c、……,上述小螺钉V、V、……能自各第2散热构件60的后方插入各第2散热构件60的小螺钉安装部60c、60c、……以及基板30的小螺钉插入孔30c、30c、……。由此,将第2散热构件60安装固定于基板30及第1散热构件50。

另外,在第2散热构件60形成有供第1散热构件50的销部50d、50d插入的销插入孔60d、60d。

另外,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至少在覆盖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32的位置处固定于基板30。另外,优选的是,在俯视时,第1散热构件50覆盖第1布线图案31的全部,但也可以覆盖第1布线图案31的一部分。优选的是,在俯视时,第2散热构件60覆盖第2布线图案32、32的全部,但也可以覆盖第2布线图案32、32的一部分。第1散热构件50也可以覆盖第2布线图案32、32。另外,第2散热构件60也可以覆盖第1布线图案31。这样,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覆盖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32,因此能够降低由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32产生的电磁噪声对摄像机部20的影响。

(散热片)

如图4所示,摄像单元10具有散热片70、70、……。各散热片70由具有散热性和绝缘性的材料形成,并且形成为薄膜状。也如图9所示,各散热片70配置在第2布线图案32与第2散热构件60的传热面60a之间,能够将由基板30和LED元件40、40、……产生的发热向第2散热构件60进行传热。

(热耦合构造)

如图9所示,第2散热构件60构成为,传热面60a与第2布线图案32隔着散热片70、70而彼此接触。即,第2散热构件60与第2布线图案32热耦合。

另外,如图10所示,第1散热构件50构成为,小螺钉紧固部50c的位于传热面50a侧的端面与第1接地部33隔着由焊料等形成的接合部37而彼此接触。即,第1散热构件50与第1接地部33热耦合。另外,第2散热构件60构成为,小螺钉安装部60c的位于传热面60a侧的端面与第2接地部34隔着接合部37而彼此接触。即,第2散热构件60与第2接地部34热耦合。

并且,如图5和图6所示,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借助通孔35、35、……而相互热耦合。第1接地部33和第2接地部34借助通孔36、36、……而相互热耦合。即,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成为借助设于基板30的各通孔35和各通孔36而相互热耦合的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焊料等形成的接合部37,能够抑制第1散热构件50的小螺钉紧固部50c的端面与第1接地部33的接合部分处的腐蚀的发展使得其不腐蚀。与此相同,利用接合部37也能抑制第2散热构件60的小螺钉安装部60c的端面与第2接地部34的接合部分处的腐蚀的发展。

(设置构造)

此外,图11~图13示出了将摄像装置1设于在车厢内设置的顶部控制台100内时的设置构造。

如图11~图13所示,在顶部控制台100的下部设有细长的大致矩形的下侧狭缝部101、101、……。另一方面,在顶部控制台100的前表面上部设有细长的大致矩形的上侧狭缝部102、102、……。

另外,在顶部控制台100的前表面形成有能够主要使红外线透过的由树脂片形成的透过部103。利用该透过部103,能够使设于摄像装置1的各LED元件40的照明光朝向顶部控制台100的前侧透过。

如图12和图13所示,利用架构件104将摄像装置1安装固定于顶部控制台100。该架构件104构成为将摄像装置1在相对于水平方向以预定的角度向下方倾斜的状态下固定于顶部控制台100内。

例如,在将摄像装置1设置于通常的轿车的情况下,利用架构件104将摄像装置1设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方倾斜30°即可。总之,以能够对就座于车厢内的座椅的乘员的头部附近进行摄像的方式将摄像装置1设置于顶部控制台100内即可。

另外,通过使摄像装置1以上述预定的角度倾斜,从而能够使顶部控制台100的前表面部倾斜。其结果,易于使自顶部控制台100内的上侧进入的水滴经由顶部控制台100的前表面部反面侧而朝向下侧狭缝部101、101、……排出。即,能够使在车厢内因结露等而产生的水滴不会进入在顶部控制台100设置的摄像装置1。

如图13所示,在将摄像装置1设置在顶部控制台100内的情况下,经过了下侧狭缝部101、101、……的空气A朝向前表面罩部5的下侧开口部5b、5b、……流入。

接着,流入了下侧开口部5b、5b、……的空气A在前表面罩部5与第1散热构件50之间经过而朝向摄像装置1的上侧流动。然后,上述空气A自上侧狭缝部102、102、……朝向外部流出。另一方面,也如图14所示,上述空气A在前表面罩部5的开口凹部5a与第1散热构件50的散热面50b之间经过而朝向顶部控制台100的外侧流出。另外,上述空气A经过第1散热构件50的鳍片开口部55、55、……而朝向顶部控制台100的外侧流出。

此外,在上述设置构造中,经过了下侧狭缝部101、101、……的空气A沿着摄像装置1的罩主体部3(罩构件2)的下表面并且朝向顶部控制台100的外侧流出。

这样,在上述设置构造中,能够使经过了下侧狭缝部101、101、……的空气A朝向彼此不同的多个方向向顶部控制台100的外侧流出。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摄像装置1中,LED元件40、40、……以与布线图案(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电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安装于基板30的第1面30a。因此,因在各LED元件40照射照明光时的耗电而产生于各LED元件40的热会自各LED元件40向基板30传递。其结果,形成于基板30的布线图案容易发热而成为高温。对此,在摄像装置1中,将第1散热构件50配置在与第1面30a相对的位置,并且将第2散热构件60配置在与第2面30b相对的位置,将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以夹着基板30的状态分别安装于基板30。利用该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能够对至少自基板30产生的热从第1面30a和第2面30b这两者同时进行散热。另外,利用配置在包含隔着基板30而与LED元件40、40、……相对的位置在内的范围的各第2散热构件60,能够对自各LED元件40产生的热直接地进行散热。因而,在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中,能够对主要起因于LED元件40、40、……的基板30的发热高效地进行散热,即使基板30成为高温状态,也能够获得可靠性较高的工作环境。

另外,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隔着基板30而相互热耦合。由此,产生于基板30的热会自基板30朝向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这两者分散。其结果,能够对基板30的发热高效地进行散热。

另外,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借助通孔35、35、……而相互热耦合。由此,产生于基板30的热会向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这两者分散。其结果,能够抑制由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实现的散热效果的不均。

另外,利用配置在第2布线图案32与第2散热构件60之间的散热片70、70,能够对由基板30和LED元件40、40、……产生的发热向第2散热构件60高效地进行传热。

另外,第1散热构件50具有鳍片54、54、……,该鳍片54、54、……以相互空开间隔的状态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散热面50b,利用空气A进行冷却。利用该鳍片54、54、……,利用发生了自然对流的空气A对在基板30的发热的作用下因基部51而成为高温的第1散热构件50进行冷却(参照图14)。由此,能够对基板30的发热自基部51的传热面50a向散热面50b侧的鳍片54、54、……进行传热而高效地进行散热。

另外,鳍片54、54、……形成为相互平行地分别沿重力方向延伸。由此,能够使空气A顺利地进行自然对流。其结果,能够利用鳍片54、54、……对基板30的发热高效地进行散热。

另外,第1散热构件50具有鳍片开口部55、55、……。因此,能够使在鳍片54、54、……的附近发生了自然对流的空气A朝向设于基部51的鳍片开口部55流出。由此,能够更进一步促进空气A的自然对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鳍片开口部55配置在鳍片54、54彼此之间。利用上述这样的配置,能使在鳍片54、54、……的附近发生了自然对流的空气A顺利地朝向各鳍片开口部55流动。其结果,能够更进一步促进空气A的自然对流。

另外,在前表面罩部5设有下侧开口部5b、5b、……,该下侧开口部5b、5b、……配置于比各鳍片54的下端部靠下方且是与各鳍片54的下端部相对的位置。因此,易于自与流入口相对应的各下侧开口部5b朝向各鳍片54周边的位置引入自然对流的空气A。其结果,自然对流的空气A能沿着各鳍片54的表面长度方向不停滞地流动,能够对基板30的发热高效地进行散热。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前表面罩部5的上端部位于比第1散热构件50的上端部靠下方的位置的形态,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形态。例如,也可以像图15所示的变形例1的摄像装置1那样,将前表面罩部5形成为使其上端部与第1散热构件50的上端部处于同一平面。

另外,如图15所示,在该变形例1中,在前表面罩部5的上端部设有上侧开口部5c、5c、……。各上侧开口部5c形成为,使前表面罩部5的上端部成为自开口凹部5a的端面朝向前方被切成凹陷状的状态。另外,上侧开口部5c、5c、……配置为在俯视时沿左右方向相互空开间隔地配置。利用该上侧开口部5c、5c、……从而在前表面罩部5的上端部与第1散热构件50的上端部之间形成间隙。

并且,如图16所示,在将变形例1的摄像装置1设置于顶部控制台100内而成的设置构造中,能够使经过了下侧狭缝部101、101、……的空气A自上述间隙朝向顶部控制台100的外侧顺利地流出。

此外,如图17所示,在将前表面罩部5固定于第1散热构件50的状态下,各上侧开口部5c位于比各鳍片54的重力方向上的上端部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与鳍片54、54彼此的间隙的位置相对应地配置。即,各上侧开口部5c与各鳍片开口部55同样,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与各鳍片54的上端部错开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经过了下侧狭缝部101、101、……的空气A经由各鳍片开口部55和各上侧开口部5c这两者而朝向顶部控制台100的外侧顺利地流出。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图18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的变形例2。在该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各鳍片54的形状的局部有所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图1~图1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在各鳍片54处,在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各端面(即,四棱柱的各底面)与各侧面相邻的边的角部处形成有倒角部56、56、……。另外,在侧面彼此相邻的边的角部处也形成有倒角部56、56、……。

这样,与未倒角的四棱柱状的各鳍片54相比,具有倒角部56、56、……的各鳍片54的表面积增大。其结果,各鳍片54与自然对流的空气A的接触面积增大。因而,在该变形例的摄像装置1中,由各鳍片54实现的散热性提高,能够对基板30的发热更进一步地高效地进行散热。

另外,在该变形例中,也可以仅在各鳍片54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各端面(即,四棱柱的底面)与各侧面相邻的边的角部处形成倒角部56、56、……。或者,也可以仅在各鳍片54的侧面彼此相邻的边的角部处形成倒角部56、56、……。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接下来,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与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相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装置中的使第1散热构件50及第2散热构件160与摄像机部20热绝缘的结构有所不同。另外,与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相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装置中的第2散热构件160的结构有所不同。

以下,使用图19~图21来主要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装置的结构中的与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不同的结构。另外,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装置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相同,因此对与摄像装置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19是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单元110而示出的立体图。图20是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装置的摄像单元110而示出的立体图。图21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单元11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9~图21所示,摄像单元110具有形状与实施方式的摄像单元10的第2散热构件60、60的形状不同的第2散热构件160、160。另外,摄像单元110还具有用于使第1散热构件50与摄像机部20热绝缘的树脂材料80、80。

首先,说明第2散热构件160、160的结构。各第2散热构件160具有传热面160a、散热面160b、小螺钉安装部160c、160c、……、销插入孔160d、160d以及覆盖部161。传热面160a、散热面160b、小螺钉安装部160c、160c、……以及销插入孔160d、160d分别是与实施方式的传热面60a、散热面60b、小螺钉安装部60c、160c、……以及销插入孔60d、60d同样的结构。

覆盖部161是覆盖连接器部41的侧方的部位,并且是对连接器部41的除了与外部的布线相连接的连接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覆盖的部位。覆盖部161是与第2散热构件60的上部和配置于该上部的两个小螺钉安装部160c、160c相连接的部位。覆盖部161具有沿着与传热面160a和散热面160b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对连接器部41的除了与外部的布线相连接的连接部分以外的侧方进行覆盖的壁状的部位,以及覆盖连接器部41的后方的壁状的部位。也就是说,覆盖部161是呈面状覆盖连接器部41的侧方的部位,并且是在供外部的布线配置的区域具有布线用的开口部162的部位。此外,换言之,覆盖部161是对连接器部41的侧面中的除了配置有连接部分的那一侧的侧面以外的侧面进行覆盖的部位。

这样,覆盖部161是金属制的第2散热构件160的一部分,覆盖连接器部41的侧方,因此能够降低由连接器部41产生的电磁噪声对摄像机部20的影响。

另外,连接器部41、41是配置在基板30的后方的结构,但在其是配置于基板30的前方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配置于基板30的前方的第1散热构件设置用于覆盖连接器部的覆盖部。

接下来,使用图22的(a)和(b)说明使第1散热构件50及第2散热构件160与摄像机部20热绝缘的结构。

图22的(a)和(b)是图20的XXII-XXII线剖视图。其中,图22的(a)是表示图20的XXII-XXII线剖视图的整体的图。图22的(b)是图22的(a)中的区域A1的放大图。

这里,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未提及,但也可以在摄像机部20的摄像机主体部21处沿着摄像机主体部21的壳体状的面形成面状的金属屏蔽部21a。金属屏蔽部21a以覆盖摄像机部20所具有的镜头部23和未图示的图像传感器的方式形成为面状即可。也就是说,金属屏蔽部21a覆盖摄像机部20的侧面中的除了与摄像机部20的光轴交叉的区域以外的侧面。金属屏蔽部21a例如如图22的(a)和(b)的虚线所示,也可以在构成摄像机主体部21的壳体的壁中(即壁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形成为层状。另外,金属屏蔽部21a也可以形成于该壁的外表面,也可以形成于该壁的内表面。另外,也可以通过利用金属来构成摄像机主体部21从而使摄像机主体部21本身作为金属屏蔽部21a发挥功能。

回到热绝缘的结构的说明。在第1散热构件50及第2散热构件160、16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形成有空气层81、82或者配置有树脂材料80。由此,使第1散热构件50及第2散热构件160、160与金属屏蔽部21a热绝缘。换言之,通过在第1散热构件50的镜头开口部50g与设有金属屏蔽部21a的摄像机主体部21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在第1散热构件5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形成空气层81。同样,通过在第2散热构件16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在第2散热构件16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形成空气层82。

具体而言,树脂材料80配置在摄像机部20的小螺钉安装部24与第1散热构件50之间,并且配置为内包于基板30的贯通孔30h。这样,通过在第1散热构件5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配置树脂材料80,从而使第1散热构件50与金属屏蔽部21a热绝缘。

另外,树脂材料80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供用于将摄像机部20固定于基板30的小螺钉V贯穿。在由小螺钉V实现的共同紧固的作用下将树脂材料80固定于第1散热构件5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也就是说,小螺钉V在贯穿了摄像机部20的小螺钉安装部24和树脂材料80的状态下与第1散热构件50的小螺钉安装部50i螺纹结合而被固定。由此,将摄像机部20以与第1散热构件50之间热绝缘的状态固定于基板30和第1散热构件50。因此,即使是利用小螺钉V等紧固构件将摄像机部20固定于第1散热构件50的结构,也能够容易地使第1散热构件5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热绝缘。

另外,第1散热构件50、第2散热构件160、160以及金属屏蔽部21a构成为,在第1散热构件50及第2散热构件160、16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形成有空气层81、82,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第1散热构件与金属屏蔽部之间形成有空气层,也可以仅在第2散热构件与金属屏蔽部之间形成有空气层。也就是说,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散热构件以及金属屏蔽部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可,即,通过在该至少一个散热构件与金属屏蔽部之间形成空气层而使该至少一个散热构件与金属屏蔽部之间热绝缘。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热绝缘。

另外,将树脂材料80设为配置于第1散热构件5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进一步将树脂材料80配置于第2散热构件160、16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另外,也可以是,树脂材料80没有配置在第1散热构件5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而是配置在第2散热构件160、160与金属屏蔽部21a之间。也就是说,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散热构件以及金属屏蔽部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可,即,通过在该至少一个散热构件与金属屏蔽部之间配置树脂材料而使该至少一个散热构件与金属屏蔽部之间热绝缘。因此,例如在像使第1散热构件和第2散热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散热构件以及金属屏蔽部相互固定的情况等那样的、需要使该至少一个散热构件与金属屏蔽部相互接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进行热绝缘。

采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摄像装置,第1散热构件50及第2散热构件160、160与金属屏蔽部21a是热绝缘的,因此能够减少传递到第1散热构件50或第2散热构件160、160的来自基板30的热进一步向摄像机部20的传递。由此,即使基板30成为高温状态,也能得到可靠性高的工作环境。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中说明的使第1散热构件50及第2散热构件160与摄像机部20热绝缘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实施方式的摄像单元10。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主基板6配置于罩构件2内的形态,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形态。即,也可以是将主基板6配置于罩构件2的外部的形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形成于基板30的布线图案包括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32这两者的形态,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形态。即,布线图案只要具有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32中的至少任一者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32分别设为面状图案的形态,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形态。即,也可以设为将第1布线图案31和第2布线图案32、32分别形成为通常的线状的形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有分开为两部分的第2散热构件60、60的形态,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形态。即,也可以设为如下形态,即,将使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第2散热构件60、60形成为一体而得到的构件配置在包含隔着基板30而与LED元件40、40、……相对的位置在内的范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第2散热构件60的传热面60a隔着散热片70、70而与第2布线图案32相接触的形态,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形态。即,也可以设为在不使用散热片70、70的前提下使第2散热构件60的传热面60a与第2布线图案32相接触的形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隔着由焊料等形成的接合部37而使小螺钉紧固部50c的位于第1散热构件50的传热面50a侧的端面与第1接地部33相接触的形态,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形态。即,也可以设为在不使用接合部37的前提下使小螺钉紧固部50c的端面与第1接地部33相接触的形态。与此相同,也可以设为在不使用接合部37的前提下使第2散热构件60的小螺钉安装部60c的端面与第2接地部34相接触的形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与鳍片54、54彼此的间隙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的方式配置各鳍片开口部55的形态,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形态。即,也可以将各鳍片开口部55配置于与各鳍片54的上端部相对的位置。设为上述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自然对流的空气A沿着各鳍片54的表面长度方向不停滞地流动,因此能够对基板30的发热高效地进行散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摄像装置1用于对在设于车辆内的座位就座的乘员的状态进行监视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用途,能够应用于内置有发光元件的所有的摄像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摄像装置1设为具有内置有摄像机部20的摄像单元10的形态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形态。即,也可以是,使摄像机部20和安装于基板30的发光元件及散热构件(第1散热构件50和第2散热构件60)彼此独立,通过对这些构件进行组合而构成摄像装置1。

以上,说明了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本公开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公开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针对本公开而言,例如能够作为设置于车厢内的顶部控制台内并对就座于车辆的座位的乘员的状态进行监视的摄像装置而在产业上被利用。

设计图

摄像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773129.4

申请日:2019-05-2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JP

国家/省市:JP(日本)

授权编号:CN209765246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G03B17/55

专利分类号:G03B17/55

范畴分类: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第一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日本大阪府

发明人:和田慎一

第一发明人:和田慎一

当前权利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代理人:刘新宇

代理机构:1127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摄像装置论文和设计-和田慎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