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好的教师团队学校的各项建设等于空中楼阁,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将失去重要的助推力。从项目建设入手,促进教师团队的发展,彰显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优势。
关键词:项目;教师发展;优势
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我校倾力构建教师团队文化,开展基于项目的教师团队发展的实践,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一、 教师发展现状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村小学,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25人,占教师总数的45%,35~45周岁的教师17人,占教师总数的31%。整体教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既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中老年教师队伍,又有学历高、干劲足的年轻教师队伍。
171 Therapeutic effects of Baizhu Huanglian Decoction on ulcerative colitis in rats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 35~45周岁教师中,高级职称只有两人,由于受职称评审等名额限制,有些教师在某级岗位上已经等待了7、8年,不利于提高教师的内驱力。
所谓基于项目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指的是教师发展团队确定自己的研究项目,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践中的自我反思等方法,引导发展共同体自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提升理论水平,逐渐构建自己的教学风格,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青年教师向城区流动性大,不利于学校系统性地开展教师培养工作。教师发展过程单打独斗的现象多,教师发展过程中缺乏团队的凝聚力,未能形成成熟的教师发展共同体。
综上所述,丙泊酚镇静辅助硬膜外麻醉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指标,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对麻醉的满意程度。
二、 基于项目促进教师团队发展的价值
2. 中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好,工作态度优,但由于长期在农村小学执教,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与实施能力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中开展课题研究的人数只有8人,大部分教师迷失了成长的方向,缺失了前行的动力。专家型和研究型教师未培养起来。
束定芳教授将需求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类[5]。其中个人需求是指学习者目标的实际水平和希望达到预期水平间的差距,具体包括学习者学习能力差距、个体愿望、学习过程需求以及学习环境需求四个维度[2]。本文主要调查前两个维度三个方面:一是包含学习者对目前各项英语技能的自我评价以及学习困难评价两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差距;二是学生提高各项英语技能的个体愿望,分别从学生的客观情况和主观需求探究后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同时为后续课程目标和内容提供实际依据。
(一) 项目促进教师共同体发展
基于项目的教师共同体实现了教师发展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发展。优秀的教师团队才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一个教师团队中,只有每位教师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团队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团结协作,共同进取,才能激活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的潜能,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实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项目促进教师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
要利用创新驱动发展,只会模仿,不会创新,最终只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在信息化社会,电子商务产业的从业者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甚至是每位客户的不同要求,对产品进行不断创新,同时根据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不断创新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从而不断顺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
自主识字项目组重点进行低年级识字训练。项目组依托区蔡小玉名师工作室开展活动,在学期总结活动中,我校王晓红老师作了以《工具撬动——农村小学自主识字新策略》为主题的微讲座,阐述了自主识字策略:以思维为支点、以自制工具为路径、以相互合作为保障。其间,王老师还展示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累的识字自制教具。通过此项目研究,提高了我校低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
农耕德育项目:低年级学生学习有关农耕的古诗、制作农耕手抄报,中高年级学生每班负责一块责任田,开展收获节活动,体验买菜、营销、写作等一系列跨学科项目活动。
三、 挖掘生长点,定制项目内容
(一) 学科教学类
在学科教学中,每学期开始,有项目领衔人召集成员制定本学期学科研究项目,开展主题活动。
民办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互联网教学手段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通过“蓝墨云班课”软件进行学生课堂考勤、发布学习任务、布置和批改作业、分小组活动,同时可以发起课堂讨论、举手、抢答、测试、问卷调查等多种教学形式。另外,教师还可以上传课件和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学习。
参加项目研究的老师是自主申报,自愿参加,团队中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兴趣,在工作上进行明确分工和职责分配,各司其职。
Ishow英语项目是以提问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围绕阅读教学中提问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开展专题研究。项目组成员没有开展主题研讨课,进行课堂观察,每月进行一次沙龙研讨,通过提问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等。
合作学习数学项目:围绕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伪合作现象,从低、中、高年级学生课堂合作现象入手,探讨伪合作现象的成因分析,从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教师的自我提高,合理分组、把握学生心向,重视教学过程、针对性地反馈评价等。
沟通的目的,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是协调组织活动,有效整合资源,实现组织目标;二是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增加员工满意度与忠诚度。
信息化项目:项目组研究手机App、励课平台、希沃白板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项目组历经1年的探索,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执教研究课10余节,在区级信息化能手比赛中获得一等奖4人次。在全国个性化课例比赛中3人获得二等奖。
(二) 德育类
学校关注每一位教师在项目研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困难,学校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以帮助教师补足短板。通过项目研究,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倡导读好书,结合研究项目读好学科专业书,教育艺术类书,文化修养类书,勤于撰写反思,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点与思想,整体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自行车考证类:我校部分高年级学生骑自行车上学,安全问题成为了重点。学校从交通规则知识学习考核是场地实践操作考核两方面进行,学生持证行车,这一项目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 学生发展类
各年级学生通过完成联系生活实际和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促进学会学习。如六年级的畅游诗词园项目,五年级的童话故事创编项目,一二年级的涂鸦日志项目,三四年级的体验日志项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反思,有探究,提升学生的素养。
四、 基于项目促进教师共同体发展的推进策略
(一) 确定流程
如何让项目促进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成长?以专题研究为依托是帮助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的一条最佳路径。于是我们成立了以下项目研究流程。
(针对问题)确定选题—(确定目标)集体备课—(提供案例)课堂探索—(观察学生)观课记录—(谋求改进)集体评议—同题异构或再度探索。以课堂为研究阵地,自觉协调,主动学习,交替引领,坚持梦想,享受幸福。
(二) 和常态课相结合
真实的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让常态课研究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学校要求项目组成员在备课、听课、上课、议课的过程中自由出入彼此的课堂,相互随堂课堂,课后立即交换意见,这样的研究过程真实有效。
通过自由旋转链模型对蠕虫状链的均方末端距进行统计,可以纠正原有模型在推导过程中的错误,所得结果既可以用于模拟刚性链,也可以用于模拟柔性链,因此有助于蠕虫状链模型得到正确而广泛的应用.
(三) 和展示课相结合
学校每学期都申请区或协作片举办公开课。活动中,学校各项目组成员通力协作,打造一堂堂灵动的精彩课堂收,受到专家的赞赏。展示课和项目组活动有效结合,努力构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名师的有效交流机制,深化对理论和实践的研读,以研究、行动、反思和合作有机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理论学习和领衔人的悉心指导,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促进教师共同体的集体成长。
(四) 和竞赛课相结合
每学年教师参加评优课、基本功竞赛活动,它让教师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不断追求,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课堂呈现出一种新的活力。每次赛前,项目组的教师就会聚在一起,一遍又一遍研读教材、设计教案、相互研讨、严谨试教。在一遍一遍的磨课中,项目组成员参与,在教学实践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促进了自身专业的成长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 沙龙交流互动
每个项目组内部和学校其他项目组之间,经常组织沙龙活动,热烈讨论、共享智慧,思维碰撞、互相启迪、延伸课堂、提升经验。尤其在期末展示阶段,项目组领衔人及部分代表各抒己见,就项目组具体开展活动的策略和遇到的问题、成员规划的经验、成员成长及学生多元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
当项目研究和教师共同体发展相结合时,我们看到了教师对于教育的热爱,看到了教师对于发展的向往,看到了教师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真正的主力军,也看到了项目研究是真正促进了教师发展的助推力。
作者简介:邹小芬,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林南小学。
标签:教师论文; 项目论文; 学生论文; 共同体论文; 团队论文; 文化论文; 科学论文; 教育论文; 体育论文; 初等教育论文; 教师与学生论文; 《考试周刊》2019年第86期论文; 武进区林南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