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收累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金属,鬼针草,规律,植物,合剂,兰州,生长发育。
吸收累积论文文献综述
林玉红[1](2019)在《兰州食用百合生长发育及氮磷钾素养分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长分析方法,对生长周期为3 a的兰州食用百合进行了生长发育、干物质及氮磷钾素养分吸收累积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食用百合生长第1年对氮磷钾素养分的吸收累积与干物质累积不同步,生长第2年、第3年对氮磷钾素养分的吸收累积与干物质累积同步进行。不同生长年限下兰州食用百合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素养分吸收累积均表现为:二年生最高,叁年生次之,一年生最低。一年生、二年生、叁年生兰州食用百合的氮磷钾素吸收累积均表现为:K2O> N> P2O5。不同生长年限、不同发育阶段对氮磷钾素吸收累积的比值不同,生长第1年氮磷钾素吸收累积比值为1∶0.4∶1.4,生长第2年为1∶0.5∶1.7,生长第3年为1∶0.5∶1.5。(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黄芳,辜娇峰,周航,杨文俊,袁腾跃[2](2019)在《不同马铃薯品种对Cd、Pb吸收累积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中南地区主要种植的11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马铃薯植株各部位重金属Cd、Pb含量,探讨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对Cd、Pb的吸收累积差异,为马铃薯的安全种植提供实践参考。结果表明:Cd—Pb复合污染下,马铃薯块茎鲜重、茎叶鲜重以及根、茎叶、块茎中Cd、Pb含量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显着差异。11个马铃薯品种块茎Cd含量范围为0.39~0.67 mg/kg,超标率100%,块茎Pb含量为0.16~0.43 mg/kg,超标率81.8%。马铃薯各部位Cd、Pb含量均呈现根>茎叶>块茎的分布特点;马铃薯对Cd的富集系数为2.35~5.56,对Pb富集系数为0.11~0.22,马铃薯富集转运Cd的能力大于Pb。尽管复合重金属靶标危险系数(TTHQ)法评价显示,金湘等5种马铃薯的TTHQ值<1,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但结合块茎Cd、Pb含量,建议污染区种植的马铃薯作为工业原料使用更安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晨东,仇广乐,周红韵,许志东,钱晓莉[3](2019)在《蜈蚣草对典型Hg矿区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集贵州省Hg、Cd、As、Pb和Cr复合污染的典型Hg矿区中生长的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及其根际土壤,并利用蜈蚣草地上部分富集系数、地下部分富集系数及转移系数,探究了蜈蚣草对以上5种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效果。结果表明:Hg矿区根际土壤中Hg、Cd、As含量存在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现象,最大超标倍数分别达到81.5、2.5、3.1倍,Hg污染最严重。蜈蚣草地上部分重金属平均含量表现为As>Hg>Cr>Pb>Cd;地下部分表现为As>Cr>Hg>Pb>Cd。其中,地下部分重金属含量与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蜈蚣草对As的富集能力最强,但As主要富集在蜈蚣草的地下部分,对地上部分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12期)
孙举志,向极钎,殷红清,陈菲菲,李红英[4](2019)在《纳米银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吸收、迁移、累积、转化、生物效应及潜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纳米银作为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金属纳米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们被释放到水、土壤以及大气环境中,对生态环境以及生物体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纳米银进入食物链的潜在途经,因此,探究纳米银与植物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在植物领域大多是关于纳米银毒性的报道,有关纳米银对植物生长的积极效应报道较少。本文结合最近几年纳米银在植物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对其生物效应进行了全面综述,从纳米银的吸收、迁移、累积、转化以及生物效应和相关潜在机制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为今后纳米金属材料的生物效应机制与安全性评价研究以及未来纳米材料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胡长杏,李博[5](2019)在《香根草对Cd、Pb、Zn的吸收累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分析Cd、Pb和Zn复合污染对香根草生长的影响,研究香根草对Cd、Pb和Zn的吸收累积特征。结果表明:(1)对照和处理香根草株高分别为92.5和72.8cm,重金属处理使香根草株高下降了21.3%,但差异不显着;(2)对照和处理香根草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为4.1g/株和3.3g/株,根部生物量分别为3g/株和3.2g/株,重金属处理香根草地上部生物量下降了26.8%,根部生物量增加了6.7%,差异均不显着;(3)对照和施加重金属香根草地上部处理地上部Cd含量分别为0.11mg/kg和20.83mg/kg、Pb含量分别为15.67mg/kg和341.5mg/kg、Zn含量分别为11.38mg/kg和756.17mg/kg,根部Cd含量分别为0.21mg/kg和21.5mg/kg、Pb含量分别为19.4mg/kg和414.83mg/kg、Zn含量分别为13.12mg/kg和818.67mg/kg,表明香根草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耐受能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8期)
王天顺,陈伟,蒋文艳,杨玉霞,李晓妤[6](2019)在《螯合剂对鬼针草Cd、Zn、Pb和Cu吸收累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螯合剂[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氨叁乙酸(NT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对鬼针草镉(Cd)、锌(Zn)、铅(Pb)和铜(Cu)吸收累积的影响,筛选出能够强化鬼针草重金属吸收能力的螯合剂。[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在采自矿区的Cd、Zn、Pb和Cu复合污染的土壤上种植鬼针草,研究螯合剂EGTA、NTA和EDDS作用下鬼针草对污染土壤中Cd、Zn、Pb和Cu的吸收与转运。[结果]3种螯合剂均能促进鬼针草的生长,其促进效果为:EDDS>EGTA>NTA。从根茎叶组织单位含量看,EGTA、NTA和EDDS均能促进Zn在鬼针草茎部的吸收,促进Pb在鬼针草根部的吸收以及Cu在鬼针草根茎叶部的吸收。从植株吸收累积总量来看,EGTA促进鬼针草Zn吸收累积效果最好,EDDS促进鬼针草Pb、Cu吸收累积效果最好,3种螯合剂对鬼针草吸收Cd的影响效果不佳。EGTA作用下鬼针草叶部及茎部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高于对照,说明EGTA能有效促进Cu在鬼针草体内的富集及转运。[结论]除EGTA、EDDS对鬼针草吸收Cd影响作用不显着,且NTA不仅减少了鬼针草对Cd的吸收,对鬼针草Zn吸收提升也不显着外,3种螯合剂均显着提升了鬼针草对Zn、Pb和Cu的吸收累积量。(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任艳军,任学军,马为民,马建军[7](2019)在《14种叶菜类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累积差异的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低累积型蔬菜品种,科学预防蔬菜重金属污染,合理利用农田耕地资源,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采用盆栽试验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4种叶菜类蔬菜吸收累积土壤中6种重金属(Cd,Cr,Cu,Ni,Pb,Zn)元素的能力差异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4种叶菜类蔬菜吸收累积重金属能力差异较大,其中菠菜Cd,Zn超标率均为33.33%,特菜Cd超标率为11.11%,其它品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均符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2);富集系数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Cd,Cu,Zn,Ni,Cr,Pb,其中Cd富集系数均值为3.208,其它元素富集系数均值低于1,Pb富集系数均值最低,仅为0.033;转运系数均值除Ni,Zn高于1外,其它元素均低于1。聚类分析筛选结果表明,Cd低积累品种包括茴香、油菜、小白菜、茼蒿、韭菜;Cr低积累品种包括茼蒿、苦苣、空心菜、芹菜、茴香、苋菜;Cu低积累品种包括小白菜、油菜、生菜、油麦菜;Ni低积累品种包括油菜、小白菜、油麦菜;Pb低积累品种包括茴香、苋菜、茼蒿、香菜;Zn低积累品种包括小白菜、油麦菜、生菜、茼蒿、苦苣、空心菜、油菜、芹菜、茴香。油菜、小白菜为Cd,Cu,Ni,Zn低积累品种;茴香为Cd,Cr,Pb,Zn低积累品种;茼蒿为Cd,Cr,Pb,Zn低积累品种;苦苣、空心菜、芹菜为Cr,Zn低积累品种;茴香、苋菜、茼蒿为Cr,Pb低积累品种;生菜为Cu,Zn低积累品种;油麦菜为Cu,Ni,Zn低积累品种。14种叶菜类蔬菜中,6种重金属元素质量比与富集系数呈极显着正相关,表明重金属富集系数大小可以表征蔬菜吸收累积重金属能力的高低。研究提出,依据叶菜类蔬菜不同品种对重金属吸收富集和转运能力的差异,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选择种植低积累型蔬菜品种。(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何玲[8](2019)在《宁夏中部干旱带油用向日葵水分养分吸收累积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宁夏中部旱作区油用向日葵水分养分吸收累积规律,以向日葵杂交种S606为材料,测定氮、磷、钾3种养分在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的吸收累积量以及各生育期水分吸收量。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全生育期单株N、P、K总累积量分别为4.2、4.8、13.4 g,N、P累积于籽粒中的较多,K累积于茎中较多。3种养分的累积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且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得到的不同生育期N、P、K总累积量与之前测定的数值基本一致。油葵对水分和K吸收量明显高于N、P,吸收高峰期在出苗后60 d;对N的吸收总体变化不大,仅在现蕾期吸收量小幅升高;油葵现蕾期到终花期对P的吸收量逐渐增加,最大吸收量出现在出苗后80 d。(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朝桢,时玉瑛,李婧,周颖[9](2019)在《珍稀药用植物白及植株氮磷钾吸收累积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白及氮磷钾吸收累积规律,以白及不同生长时间植株为研究对象,对白及块茎、根及地上部位进行研究,检测白及不同部位的氮磷钾含量,讨论其干物质累积规律,探讨白及氮磷钾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干物质累积量规律,白及地上部位为8月>7月>9月>10月,块茎为8月>10月>7月>9月,根为10月>8月>9月>7月。随生长时间,块茎中全氮含量逐渐升高,全磷含量缓慢增加后基本保持不变再增加;根中全氮先降低后逐渐升高,全磷先降低后趋于平稳;地上部位中全氮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全磷含量逐渐降低;全株的全氮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全磷先基本维持不变后在10月增加;块茎、根、地上部位及全株中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全氮、全磷及全钾主要分布在地下部位,且随时间的增加,地下部位全氮、全磷和全钾分配比重在增加;除地上部位,白及块茎、根及全株的全氮全磷全钾的吸收累积量在10月均最高;白及为喜氮植物,7月到9月白及对磷的吸收累积量最小,而10月白及对钾的吸收累积量最小。(本文来源于《耕作与栽培》期刊2019年04期)
董霞,李虹呈,陈齐,李欣阳,龙坚[10](2019)在《不同母质土壤—水稻系统Cd吸收累积特征及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选取土壤有效态镉(Cd)含量相近、母质不同的水稻土河沙泥(河流冲积物发育)和紫泥田(紫色砂页岩母质发育),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Cd(0,0.5,1,2,5mg/kg)模拟Cd污染稻田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母质稻田土壤Cd胁迫条件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对Cd吸收累积的差异,并推算出土壤Cd环境安全临界值。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2种土壤有效态Cd含量均在分蘖期最高,河沙泥有效态Cd含量平均为0.47mg/kg,紫泥田平均为0.36mg/kg,同一外源Cd水平下,河沙泥土壤有效态Cd含量高于紫泥田。对河沙泥而言,随着外源Cd浓度的增加,水稻总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外源Cd浓度为1mg/kg时达到最大生物量,为47.11g/pot;而紫泥田水稻生物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着(P>0.05)。2种土壤中水稻糙米、谷壳、茎叶、根Cd含量均随外源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整体分布特征为根>茎叶>谷壳>糙米,且河沙泥高于紫泥田;河沙泥水稻平均Cd累积量为51.71μg/pot,紫泥田平均Cd累积量为42.56μg/pot,2种土壤成熟期水稻Cd累积量对比分蘖期分别增加1.45,1.07倍。回归分析表明,河沙泥和紫泥田稻米Cd超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分别为2.03,3.14mg/kg。水稻对Cd的吸收累积特征及土壤Cd安全临界值因土壤母质不同而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吸收累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田间试验法,以中南地区主要种植的11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马铃薯植株各部位重金属Cd、Pb含量,探讨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对Cd、Pb的吸收累积差异,为马铃薯的安全种植提供实践参考。结果表明:Cd—Pb复合污染下,马铃薯块茎鲜重、茎叶鲜重以及根、茎叶、块茎中Cd、Pb含量在品种间均表现出显着差异。11个马铃薯品种块茎Cd含量范围为0.39~0.67 mg/kg,超标率100%,块茎Pb含量为0.16~0.43 mg/kg,超标率81.8%。马铃薯各部位Cd、Pb含量均呈现根>茎叶>块茎的分布特点;马铃薯对Cd的富集系数为2.35~5.56,对Pb富集系数为0.11~0.22,马铃薯富集转运Cd的能力大于Pb。尽管复合重金属靶标危险系数(TTHQ)法评价显示,金湘等5种马铃薯的TTHQ值<1,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但结合块茎Cd、Pb含量,建议污染区种植的马铃薯作为工业原料使用更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收累积论文参考文献
[1].林玉红.兰州食用百合生长发育及氮磷钾素养分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9
[2].黄芳,辜娇峰,周航,杨文俊,袁腾跃.不同马铃薯品种对Cd、Pb吸收累积的差异[J].水土保持学报.2019
[3].杨晨东,仇广乐,周红韵,许志东,钱晓莉.蜈蚣草对典型Hg矿区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特征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4].孙举志,向极钎,殷红清,陈菲菲,李红英.纳米银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吸收、迁移、累积、转化、生物效应及潜在机制[J].植物生理学报.2019
[5].胡长杏,李博.香根草对Cd、Pb、Zn的吸收累积特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6].王天顺,陈伟,蒋文艳,杨玉霞,李晓妤.螯合剂对鬼针草Cd、Zn、Pb和Cu吸收累积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
[7].任艳军,任学军,马为民,马建军.14种叶菜类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累积差异的分析与评价[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
[8].何玲.宁夏中部干旱带油用向日葵水分养分吸收累积规律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9
[9].李朝桢,时玉瑛,李婧,周颖.珍稀药用植物白及植株氮磷钾吸收累积规律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9
[10].董霞,李虹呈,陈齐,李欣阳,龙坚.不同母质土壤—水稻系统Cd吸收累积特征及差异[J].水土保持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