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富民: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论文

邓富民: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论文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引入和本土化管理理论研究的开展方面,还是在管理学理论的应用推广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全面厘清四川省管理学发展脉络,探索管理学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有助于找准未来四川省管理学的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科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也将服务于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统筹谋划管理学学科未来发展蓝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关键词:四川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发展历程;发展成果;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管理学学科建设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与此同时,管理的理念、方法、职能与组织等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史,我国专家学者对于管理学的探索与思考从未止步,目前我国的管理学科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是四川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西方管理学理论的引入和本土化管理理论研究的开展方面,还是在管理学理论的应用推广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这其中,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对四川省整个管理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通过对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关键事件并结合分析结果,为管理学学科发展提供规划和建议。

一、70年发展历程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历史档案,结合中国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时期分为四个阶段:探索期(1949—1986),萌芽期(1987—1996),普遍重视期(1997—2007),快速发展期(2008年至今)。这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依据,不仅是基于历史演变的进程,而且反映了管理学学科逐步深化发展的历程。

(一)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建立的探索期(1949—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四川省基本上不存在系统科学的现代管理研究,这段时期多是对于提高生产绩效管理方法的初步探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经济和教育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四川省管理学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抗体的产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且要求机体免疫应答能力正常,而大多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患者免疫应答能力不足,且IPA患者短期内通常不发生血清转化和抗体反应。因此,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重新恢复,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各类经济研究机构把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科技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和人事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现了一批学术团体(详见表1)和学术刊物。学术刊物如1979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等。1978年6月,四川省成立了综合性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它的成立代表了四川省第一次系统地、有步骤地对管理学开展工作。1981年,四川省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胡耀邦正式提出了加强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这是我国管理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1984年,教育部批准建立或恢复建立部分院校管理学院,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尚未与经济学分离。1985年,《天府新论》中程方发表题为《管理科学的哲学意义初探》的文章,表明四川省管理学科依旧在探索期。在1986年的四川省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评奖办法中,暂无管理学科分类。

表11985年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统计

组织类别省、市、地州社科联经济学人口学民族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语言文学法学国际问题新闻出版其他学科及新兴学科合计数目83111321121525595

(二)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建立的萌芽期(1987—1996)

经过探索期的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有了极大的变化,各个学科都逐步恢复,中断的学科得以重建并发展了一批新兴学科。管理学在此时真正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项目迅速增加,研究人员思想活跃,研究氛围日益浓厚。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提出,使得管理学实践活动也逐步开展,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进入萌芽阶段。

随着四川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大幅提升,管理学学科也在不断进步,主要体现在管理学学科教育体系的完善、管理学科研机构的壮大、管理学学位教育的多样化、管理学学科重要奖项的设立等方面。国家层面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7年6月联合发布通知,正式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学第一次被正式列为中国第12个学科门类,该目录的颁布亦被称为中国管理学研究和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高层领导开始高度重视管理学,一些保障管理学地位的标准在这个阶段得以制定。此外,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人员开始意识到社会经验无法完全替代管理理论知识,他们希望对管理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学习。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对管理学知识的需求以及接受系统学习的愿望,国内各高校开始创建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MBA教育,国家也对此进行了大力支持。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在全国高校推广并鼓励试办MBA教育。1994年,西南财经大学成为第二批国家试点MBA院校。

(三)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受到普遍重视期(1997—200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叶峻撰写的《系统科学纵横》于1987年9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这是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建设萌芽的体现。1990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的选题范围中包括各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以及我国、我省四化建设急需加强的薄弱学科、空白学科和抢救性问题的研究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研究。

(1)早稻和晚稻 CK处理糙米生物量分别为4770 kg·hm-2和 3912 kg·hm-2,与 CK 处理相比,3种消减措施处理早稻和晚稻糙米生物量均有减产,T1处理分别下降了1.6%和2.8%,T2处理降低了17.8%和6.5%,T3处理降低了10.5%与37.6%。

在管理学学科建设方面,1997年,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被批准为国家试点MBA院校。经过10年的砥砺前行,2001年教育部正式宣布MBA教育试点工作结束,这代表着我国MBA教育进入正式办学阶段。MBA学位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工商管理的发展,管理学学科范围内出现了更多的专业学位。例如:199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了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2000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了工程管理学部,诞生了中国首批32名工程管理院士;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开展EMBA专业学位教育的资格授予了国内30所高校,四川省两大高校——西南财经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位列其中。

(四)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期(2008年至今)

这一阶段是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时期,主要体现在:管理类学术研究协会和组织专业性、权威性增强,学术期刊定位专业性增强,管理学院定位逐渐清晰,对外交流活动增多。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先后发出《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2017年,中共中央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再次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发展。2008年至今,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一个教学班中的学生是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在认知、接受、理解等思维活动方面存在差异性,统一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学生对象的学习需求。这样,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内容,而老师在课堂中主要考虑了中间层面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忽略了这部分学生,没有及时给这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从而不能引导这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对课程失去了热情;还有一些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所授知识,感觉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课程会有一定的挫败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科建设

(一)学科定位

管理科学属于综合性交叉科学,它将数学、行为科学与经济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具备软学科、边缘学科的特征。表2展示了管理学科发展的多学科借鉴。

表2管理学发展的多学科借鉴

科学部类学科名称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管理学相关概念自然科学数学与统计运筹学、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质量管理排队论、线性规划、风险决策、全面质量管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领域几乎所有职能管理领域客户关系管理、柔性生产、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工程科学生产管理、工业管理动作研究、流水线设计、工作流程设计、厂址选择设计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组织管理、领导理论、劳资关系权威、信息沟通、社会资本经济学几乎大部分的职能管理领域(财务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会成本、贴现率、盈亏分析、劳动力成本、产业分析、企业理论、激励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政治学企业政治学、领导学、组织管理领导理论、权利与矛盾、管理腐败人文社科生理学运作管理、质量管理工作设计与动作研究文化人类学比较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国际管理价值观、跨文化管理、行为规范哲学管理哲学企业精神、企业文化

(二)学科队伍

自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以来,四川省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逐年增长,表3为2010—2016年按不同维度统计的管理学科科研活动人员统计数量。

表32010—2016年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数量

年份按职称划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初级按最后学历划分研究生本科生其他按最后学位划分博士硕士20102896239722252001197915197331826201130065010462322111300927212385922201230970011502552221452953231438103320133627621206204182156995419356010282014379820129421212416989731586401086201545210771920516214254414621737381913201643111132028717289272017021567002085

由图1可知,按职称划分的科研活动人员中,2010—2014的五年中,讲师的数量最多,副教授的数量次之,教授的数量第三,助教数量第四,初级职称人员的数量最少。2015年开始,助教数量多于教授数量。

太湖流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近年随着流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擅自侵占河湖水域岸线、围湖造地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流域防洪、供水安全,更破坏了河湖生态系统的天然完整,削弱了水体自净和修复能力,阻碍了流域各地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近年,太湖流域管理局在水利部的领导和地方的支持配合下始终将强化执法作为依法治水管水的重要手段,以直接查处水事违法案件为抓手,全力维护了河湖水域岸线的完整和正常功能。

图12010—2016年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按职称划分)

图2、图3分别为2010—2016年按最后学历与学位划分的管理学学科科研活动人员情况。

而对我们家人,因为是太熟悉,说话就会很随意,就会不讲究方式方法,这样不知不觉就会伤害对方,对方如果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会造成父子成仇人,夫妻反目。所以在家人面前更应该像陌生人那样讲方法,懂尊重,有赞赏。这样我们的家才能真正变成一个温馨的、幸福和甜蜜的港湾,变成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图22010—2016年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按最后学历划分)

通过查询历年《四川省科技统计年鉴》,2010—2015年有管理学机构1家,概况见表7。

杨放解释说,梅葛分正腔和慢腔。正腔演唱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等内容,慢腔以演唱婚恋内容为主。并且他主张,“梅葛”应音译为“梅郭”。杨放、黄林等人的这次整理(据学者萧梅采访黄林,“乐谱是杨放记的,我们记歌词”),杨放的回忆说,资料拿到昆明后就不翼而飞。有意思的是,除了当事人杨、黄的回忆,在目前掌握的材料中,没有见到旁人提及这次整理,这次整理几乎没在梅葛的“学术史”上留下什么痕迹。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使其提高法律意识,从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32010—2016年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按最后学位划分)

由图3可知,2016年获博士学位人数是2012年的2.1倍,获硕士学位人数是2012年的2.5倍。博硕士人员数量逐年增加。

(三)学科研究

《四川科技统计年鉴》①数据显示,2016年四川省高校R&D项目管理学课题数3867项,投入人员927人,经费投入9492.5万元,经费支出7054.8万元。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3项,排名全国第9,资助金额为1573.5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8项,排名全国第8,资助金额为648.8万元。2010—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管理学项目数据情况见图4。

图42010—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管理学项目数据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管理学立项数18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6项,青年项目5项,西部项目4项,具体见表4。

表4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管理学项目数据情况

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负责人工作单位1重点项目移动互联背景下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治理策略研究余伟萍四川大学2重点项目政策循环框架下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长效机制研究郑双怡四川大学3重点项目文化创意的价值管理研究杨永忠四川大学4一般项目风险管理视阈下山地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决策与耦合机制研究陈勇四川大学5一般项目世界级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形成机理与培育政策研究赵长轶四川大学6一般项目中国情境下学者独董参与治理、影响机制与企业经济后果研究向锐四川大学7一般项目供应链契约的产业适应性研究蹇明西南交通大学8一般项目网络游戏供应链运营机制研究胡本勇电子科技大学9一般项目高原藏区旅游扶贫有效途径与贫困人口受益模式研究陈颖成都学院10西部项目从基本准则到具体准则:基于理论自信的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体系研究任世驰西南财经大学11西部项目大数据技术应用、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公众获得感提升研究陈隆近西南财经大学12西部项目中国滨海城市群多灾种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协同治理机制研究黄星西南科技大学13西部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紧密型”医养联合体培育路径研究彭钢西南医科大学

续表4

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负责人工作单位14青年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结构化金融支持西部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机制研究李嵩然四川师范大学15青年项目高管权力约束情景下国有企业党委治理功能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王运陈四川农业大学16青年项目共享经济背景下劳动者权益保障与争议处理机制创新研究谢鹏鑫西南财经大学17青年项目多元参与视角下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社会责任评估与培育机制研究马辰威四川大学18青年项目新时代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高等教育供给的分类发展及治理机制研究陈涛西南财经大学

(四)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水平越高,意味着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与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越紧密,也意味着学科的应用性越强。管理学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管理学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并直接关系到今后管理学的创新水平。据《四川统计年鉴》数据:2002年普通本科管理学学生毕业生人数2733人,招生人数10870人;经过15年的发展,2017年普通本科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为35087人,是2002年的12倍,招生人数43533人,是2002年的4倍。2002年以来四川省普通本科管理学毕业生人数及招生人数见表5。

表52002—2017年四川省普通本科管理学学生人数

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毕业生数27334669742211121138541553516063197061983821340245612800231198332383550435087招生数10870103951414319138204092202824516273923142532711345743418834318395664154343533

图5更加直观地显示了2002年来四川省普通本科管理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及招生人数的增长趋势。

图52002—2018年四川省普通本科管理学学生人数

据《四川统计年鉴》数据记载,2002年四川省管理学科研究生毕业人数为564人,其中博士生仅6人,研究生招生人数1412人,其中博士生157人。经过10年发展,2011年四川省管理学科研究生毕业人数达2931人,是2002年的近10倍,博士生毕业人数191人,是2002年的30倍;研究生招生人数3859人,是2002年的2.7倍,其中博士生招生203人,是2002年的1.3倍。2017年,管理学研究生毕业人数达3163人,博士毕业人数121人,研究生招生人数达到历史新高5511人,博士生招生人数223人。2002年以来,四川省管理学科研究生招生及毕业人数具体数据见表6。

表62002—2017年四川省管理学科研究生人数

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研究生毕业人数56471910611304153818152279174121402931220435983407337329973163研究生招生人数1412168720222318262628533054194617333859150534583458349735735511博士毕业人数615154878151126150167191120162212163153121博士招生人数157193189193195226210227219203220208186197196223

注:因2012年统计口径与之前年份不一致,将专业硕士单独统计,因此,从数据上看管理学科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及招生人数都有所下降

图6更加直观地显示了2002年以来四川省管理学科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及招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图62002—2017年四川省管理学研究生人数

图7更加直观地显示了2002年以来四川省管理学科博士生毕业人数及招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根据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新《国标》和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及地方区域对英语人才的需求,通过拓展实习基地、鼓励科研创新和丰富第二课堂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其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以便更好地培养出国际视野宽阔、语言基本功扎实、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图72002—2017年四川省管理学博士生人数

(五)学科基地

由图2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从事管理学科研活动人员的学历逐年升高,其中最后学历是研究生的人员多于其他类型。

表72010—2015管理学机构概况

年份机构数从业人员总数经费收入总额/千元经费支出总额/千元201012347244842201112348294829201212155154557201312753635134201412752855528201512855985705

(六)学科管理

1992年11月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2009年6月26日发布第二版即现行最新版GB/T 13745-2009。在此标准中管理学被划分为12个二级学科,43个三级学科。具体学科分类见表8。

表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管理学分类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630管理学63010管理思想史63015管理理论6301510管理哲学6301520组织理论6301530行为科学6301540决策理论6301550系统管理理论6301599管理理论其他学科63020管理心理学63025管理计量学63030部门经济管理63035科学学与科技管理6303510科学社会学6303520科技政策学6303530科学心理学6303540科学计量学6303550科技管理学6303599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其他学科63040企业管理6304010生产管理6304015经营管理6304020财务管理6304025成本管理6304030劳动人事管理6304035技术管理6304040营销管理6304045物资管理6304050设备管理6304055质量管理6304099企业管理其他学科63045行政管理63050管理工程6305010生产系统管理6305015研究与开发管理6305020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管理6305025物流系统管理6305030战略管理6305035决策分析6305040决策支持系统6305045管理信息系统6305050管理系统仿真6305055工效学6305060部门管理工程6305099管理工程其他学科6305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6305510人力资源开发战略6305520人才学6305599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其他管理63060未来学6306010理论预测学6306020预测评价学6306030技术评估学6306040全球未来学6306099未来学其他学科63099管理学其他学科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对学科目录和专业设置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调整,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分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管理学学科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表9列出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管理学专业目录(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管理学专业目录(2012年)》见表10。有关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管理学的分类与设置,参见表11。

表9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管理学专业目录(1998年)

学科门类专业类别11管理学110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10101管理科学11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0103工业工程(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10104工程管理1102工商管理类110201工商管理110202市场营销110203会计学110204财务管理110205人力资源管理110206旅游管理1103公共管理类110301行政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法学学士学位)110302公共事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110303劳动与社会保障110304土地资源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104农业经济管理类110401农林经济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110402农村区域发展(注:可授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1105图书档案学类110501图书馆学110502档案学

表10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管理学专业目录(2012年)

学科门类专业类别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20101管理科学(注:可授管理学或理学学士学位)12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103工程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104房地产开发与管理120105工程造价(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2工商管理类120201K工商管理120202市场营销120203K会计学120204财务管理120205国际商务120206人力资源管理120207审计学120208资产评估120209物业管理120210文化产业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1203农业经济管理类120301农林经济管理120302农村区域发展(注:可授管理学或农学学士学位)1204公共管理类120401公共事业管理120402行政管理120403劳动与社会保障120404土地资源管理(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405城市管理1205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120501图书馆学120502档案学120503信息资源管理1206物流管理与工程类120601物流管理120602物流工程(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7工业工程类120701工业工程(注: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8电子商务类1210801电子商务(注:可授管理学或经济学或工学学士学位)1209旅游管理类120901K旅游管理120902酒店管理120903会展经济与管理

表11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管理学的分类与设置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12管理学1201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本一级学科不分设二级学科(学科、专业)1202工商管理120201会计学120202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120203旅游管理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1203农林经济管理120301农业经济管理120302林业经济管理1204公共管理120401行政管理120402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120403 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120404社会保障120405土地资源管理1205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20501图书馆学120502情报学120503档案学

三、学术成果

四川省管理学学科2012至2016年论文发表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2年,管理学学科相关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共计1876篇,其中发表于国外学术刊物有186篇;2015年发表论文共计2396篇,相对于2012年增长27.7%,其中发表于国外学术期刊有320篇,较2012年增长72%。具体数据及增长趋势见图9。

表122012—2016年管理学科学术成果数量

年份出版著作/部发表论文/篇获奖成果/项研究咨询报告/篇2012771876371022013891842115120141111992491332015154239661902016157230559151

(一)学术专著

在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的萌芽期(1987—1996),一门新的现代科学技术——系统科学,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的倡导下发展了起来。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学者们也相继对其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学与自然辩证法研究所叶峻撰写的《系统科学纵横》(1987)阐述了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历史概貌、学科体系、科学方法和哲学问题。次年,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刘润葵同中央党校艾绍扬合作主编了《当代经济管理学概论》,书中提出的内容、方法和体系框架,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经济管理学的有益探索。

图82012—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科出版著作情况

在管理学学科的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出版著作以及专著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著作出版数由2012年的77部,增加至2016年的157部;其中专著出版数由2012年的31部,增长至2016年的81部。具体数量及增长趋势见图8。

(二)学术论文

本部分聚焦于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学术成果,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四川省管理学学科不同发展阶段学术成果如出版著作、发表论文、获奖成果以及研究咨询报告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梳理学术成果管理工作进展,总结四川省管理研究学术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查询《四川省科技统计年鉴》,2012至2016年管理学学科相关学术成果的数据见表12。

结合上述法律的规定,继续盘问制度是指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于当场不能够解除或确认其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按照法律规定将其带至公安机关进一步盘问、检查,以最终确定相对人是否违法或犯罪的法律制度。

图92012—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科发表论文情况

(三)获奖成果

《四川省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学科获奖成果情况如表13所示。获奖成果数由2012年的37项增长至2016年的59项。

表132012—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科获奖成果情况

年份获奖成果(项)国家级奖部级奖省级奖201237/43320131/1/201449//4920156/51201659/356

由于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两年评选一次,因此图10的获奖曲线呈现“W”型。总体而言,四川省管理学学科获奖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图102012—2016年四川省管理学科获奖成果情况

四、学科人才

管理学学科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的管理学专业知识或管理学实践技能,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为社会或国家做出贡献的劳动者,他们的整体能力和素质较高。本部分通过梳理统计70年来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长江学者以及“万人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数量及名单,以反映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情况。

(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是我省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是新时代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中坚力量。1998年,第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人文社科类共30人,其中管理学科类仅3人;第二批管理学学科带头人数量为0。经过20年的发展,在2018年的第十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人文社科人数达到142人,是20年前的近5倍;其中管理学科有28人,是20年前的9倍。图11为历年来各批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人文社科以及管理学科类数量统计情况。

猴子听从了狐狸的劝告,两个在笼中努力乐观地生活起来。后来,有一次猎人大意忘关了笼门,狐狸猴子一块儿逃跑了。

图11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各批次数量

(二)长江学者

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学科建设、学术成果、人才培养、学术活动等方面锐意改革,不断进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仍存在学科体系不完善、学科成果不显著、学科人才不均衡、学科交流不频繁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系统规划,完善学科发展,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本文结合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规划建议如下。

表14四川省管理学学科长江学者名单

年份学校姓名领域分类2017电子科技大学陈旭企业管理学特聘教授西南财经大学DoganGursoy旅游管理学讲座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肖峰交通管理青年学者2016西南交通大学胡仁华管理科学与工程讲座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张田余会计学讲座教授四川大学方正企业管理学青年学者四川大学刘淑君运筹学与控制论青年学者2015电子科技大学彭怡企业管理学特聘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崔海涛企业管理学讲座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许钜秉管理科学与工程讲座教授2013—2014西南财经大学寇纲管理科学与工程特聘教授2012四川大学徐泽水管理科学与工程特聘教授2011西南交通大学杨沙工商管理讲座教授2009四川大学徐玖平管理科学与工程特聘教授2008四川大学何佳工商管理讲座教授2007西南财经大学陈滨桐管理科学与工程讲座教授2005西南交通大学贾建民工商管理讲座教授

(三)“万人计划”

2012年9月,国家启动“万人计划”,该计划分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三个层次。截至2018年,“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共评选三批,入选505人,其中四川省管理学科类共有4人,分别为杨丹(西南财经大学)、徐玖平(四川大学)、姜晓萍(四川大学)、陈旭(电子科技大学)。“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共评选三批,共入选394人,四川省管理学科类共一人,为电子科技大学的祝小宁教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共评选三批,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类第一批入选40人,第二批入选77人,第三批入选51人。四川省管理学科类共有1人入选第三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为四川大学方正教授。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可以提供交流平台供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及相关研究机构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成就和理论,介绍最新科研动向和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发表学术意见与观点等,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纽带。本部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历史档案、网络资料,筛选出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每个阶段有代表性的学术活动并对其开展实施情况进行梳理。

(一)学术会议

CNKI《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数据较为科学全面,基于对该数据库资料的统计,结合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发展阶段的划分,针对在探索期(1949—1986)、萌芽期(1987—1996)、普遍重视时期(1997—2007)、快速发展期(2008年至今)四个时期在四川省内召开的经济与管理科学类会议统计如图12所示。

图121949—2018年四川省经济与管理科学类学术会议举办情况

管理学科探索期(1949—1986)四川省并无管理学学科会议的召开。萌芽期(1987—1996)会议数量为3次,分别为:1987年12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1995年在成都召开的国家级别的“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讨会”,1996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从图12可以清晰地看出,四川省经济与管理科学类学术会议数量在1997年之后有了迅速的上涨,对应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普遍重视期与快速发展期(1997—2007)。在四川省管理学科快速发展期(2008年至今),各项国际级、国家级学术会议相继在成都举办,例如:2011年9月24至25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管理学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综合性学术会议——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议主题是“管理学术创新的回顾与展望”,吸引参会专家学者千余人,提交论文400余篇。除了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在四川省召开的管理类国际学术会议也日益增加,比如2011年召开的工程及信息管理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3年召开的第七届组合优化及其应用国际会议“The 7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以及2017年召开的战略管理国际会议“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二)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合作是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内外在共同需求,在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吸收国内外学科发展的精华,实现了学习一流和保持特色的有机统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将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外交流访学的人数日益增多。自改革开放至2017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对外交流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到多个领域的国际交流中。本研究选取四川大学商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对外交流的情况。

1/保护眼睛的小能手,上文也说了,可以改善夜盲症,因为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含有视紫质而具有暗视觉的功能。适量的β-胡萝卜素能促进视紫质达到正常含量,从而避免了缺少维生素A所致的暗视野适应迟钝,也避免暗视野之后出现强光对眼睛所造成的损害。

术前根据患者的年龄,学历,工作性质进行交谈,讲解手术的重要想和必要性,稳定患者思想情绪,增强其对手术治疗的信心。焦虑紧张时可通过一下方式排遣、放松:散步、听音乐、与并有谈心及进行思想交流等。术前一天可以洗个热水澡,早点休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体力。

图132011—2018年四川大学商学院本科学生国外交流情况

图142011—2017年四川大学商学院硕、博士国外交流情况

商学院本科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合作的项目包括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项目、美国迪斯尼项目、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项目、日本早稻田大学项目、英国牛津大学暑期学分项目等。从图13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项目增加以及本科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本科学生出国交流日益普遍,出国交流人数也不断增加。

商学院硕、博士参加国际交流主要是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交流学习的大学主要包括日本早稻田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萨克雷-埃夫里大学等。2011年以前商学院硕博士参加国外项目的人数较少,2011年以后,每年赴国外交流的硕博士人数维持在10人左右,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图152011—2017年四川大学商学院教师国外交流情况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不仅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也关系着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四川大学商学院自2001年建院起,每年都有教师通过学术访问、培训、进修等项目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进行交流访学,并且2011年以来,出国交流访学的人数稳步上升。

通过对四川大学商学院交流访学情况的梳理与分析,印证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学科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入的现实。通过国际交流合作,获取发展的启示和借鉴,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注入新动力、谋取新发展。四川省管理学学科顺应国家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不论在对外交流的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逐年提升,因此才能在发展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取得新的成绩。

六、发展规划建议

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目前有长江学者共17人。其中:特聘教授5人,分别为徐玖平(管理科学与工程)、徐泽水(管理科学与工程)、寇纲(管理科学与工程)、彭怡(企业管理学)、陈旭(企业管理学);讲座讲授9人,分别为贾建民(工商管理)、陈滨桐(管理科学与工程)、何佳(工商管理)、杨沙(工商管理)、许钜秉(管理科学与工程)、崔海涛(企业管理学)、张田余(会计学)、胡仁华(管理科学与工程)、DoganGursoy(旅游管理学);青年学者3人,分别为刘淑君(运筹学与控制论)、方正(企业管理学)、肖峰(交通管理)。具体信息见表14。

截至2018年,四川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覆盖了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28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打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多种对外交流项目。 2018年,全校师生因公出国(境)合计4815人次,同比增长44%;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的共计2184人次,同比增长23%。四川大学商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学院有国际交流合作办学项目1项。2011年以来,商学院参与国外交流访学项目的人数日益增加,图13—图15分别显示了近年来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历年来交流访学的数量。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大力推进学科发展,加快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建设成为国内及国际一流学科,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结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四川省管理学学科建设可以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到2030年,全面推动管理学学科协同发展,力争学科专业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全力培养学科人才,扩充学科队伍,推动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优化提升学科平台,提高科研能力,发表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省内更多高校进入全国管理学A类学科。

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持续推进管理学学科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管理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探索、服务社会、发展创新的能力。提升管理学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管理学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管理学学科进入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行列。

(三)规划建议

1.加强学科体系创新,完善学科整体布局

五象新区城市总体规划道路以两横—五象大道和玉洞大道贯穿东西。结合总体布局和现状地形地势,新区用地布置有众多的道路和开发地块,如“三馆三街”(广西规划馆、广西美术馆、广西铜鼓博物馆、文化街、金融街、民俗风情街)等建筑物。

四川省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应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通过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管理学学科体系。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瞄准学科发展趋势,在巩固一级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整合二、三级学科资源。打破省内各高校管理学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四川省内形成管理学学科内部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为一级管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撑与辅助。同时,对学科整体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重点扶持相对弱势的二级学科,促进学科协调发展,通过内部结构的完善进一步提升四川省管理学学科的整体实力,争取在2030年之前将四川省管理学学科打造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学科。

2.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丰富科研学术成果

以国家及人民的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研能力。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积极动员管理学专家学者申报重大科研项目,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与出版高质量专著。一方面政府要适度加大管理类研究资金的投入,提前对国家级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帮助管理学学科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另一方面相关学校和管理学院也应该积极同企业进行联系合作,争取企业给予更多资金、人力、设备等的帮助。打破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壁垒,群策群力,合作共赢。

3.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突出创新人才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学领域的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从教师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全面推进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创新,形成“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国际合作”多元分层协同育人新局面,为国家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按照国家和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重点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管理学学科人才,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优化管理学学科队伍的年龄、学历、知识和学缘结构,加快培养和引进享誉国内外、学术能力强、科研成果多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创业团队,为学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注入活力,保障管理学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4.推动对外交流学习,继承发扬学科文化

加强管理学学科的文化建设,继承和发扬管理学学科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学科。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出国学习、进修、访学、开展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高管理学学科的海外影响力。不断加强学术交流,力争在省内举办有影响的管理学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或国际学术会议,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高水平学科竞赛,提高师生的参与度与获奖数,丰富学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学术成果的产出和推广,大力激发学科的创新活力。同时,从管理学角度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宣传,做到继承发扬、开拓创新,在充分发挥管理学学科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让其焕发新的活力。

注释:

① 相关数据参见1987—2018年各年度《四川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编纂.成都市志 哲学社会科学志[M].成都:巴蜀书社, 2006.

[2] 一九八八年我社部分重点书出版信息[J].国际经济评论,1988(03):82.

[3] 蔡宏波.中国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应与发展变革同步[N].经济参考报2019-05-22(05).

[4] 马廷奇.一流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3-10.

[5] 邱均平,沈莹,宋艳辉.近十年国内外管理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2):17-25+37.

[6] 郭建如.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与学科发展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1):1-10.

[7] 郑腾豪,王凤彬,王璁.管理学科体系的网络分析[J].管理评论,2018,30(10):196-206+237.

[8] 黄群慧.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发展——情境、历程、经验与使命[J].管理世界,2018,34(10):86-94+232.

[9] 田志龙,钟文峰.中国本土管理学发展:理论发展、实践挑战和待研究问题——“中国管理50人”论坛(2018上半年)会议侧记[J].管理学报,2018,15(7):957-961.

[10] 马浩.战略管理学50年:发展脉络与主导范式[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7,39(7):15-32.

[11] 谢谦.浅谈工商管理学的学科定位及发展[J].中国商论,2017(12):188-189.

[12] 谭力文.管理学学科发展路径的选择[J].皖西学院学报,201632(4):72-78.

[13] 刘娜.试论管理学的属性与学科定位[J].知识经济,2016(14):122-123.

[14] 陈海涛.管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4(34):89+91.

[15] 龙耀宏.对提高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建议[N].贵州日报,2014-03-18(10).

[16] 徐广姝.我国管理学科发展动因研究[J].商业时代,2011(33):86-87.

[17] 蔺亚琼.管理学门类的诞生:知识划界与学科体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2):66-79+190.

[18] 高良谋,高静美.管理学的价值性困境:回顾、争鸣与评论[J].管理世界,2011(1):145-167.

[19] 王续琨,丁堃,宋刚.管理科学在中国:管理学科结构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5):1-6.

[20] 苏勇,刘国华.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2008[J].经济管理,2009(1):164-172.

[21] 苏勇.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2007[C]//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8:15.

[22] 张媛媛.管理学学科属性的定位——基于交叉学科的视角[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03):17-25.

[23] 岳洪江. 基于科学计量的管理科学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24] 林成西.成都社会科学发展概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82-86.

[25] 谭劲松.关于中国管理学科定位的讨论[J].管理世界,2006(2):71-79.

[26] 黄群慧.管理学发展的历史逻辑[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4):13-19.

[27] 高静美.社会学分析框架下的管理学学科属性[J].经济管理,2003(22):10-14.

[28] 秘秀录,安洪涛.管理学的发展与变革[J].经济与管理,2003(8):51-52.

[29] 教育部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1):29.

[30] 续增.管理学的属性与学科定位[J].中外企业文化,2000(10):6-11.

[31] 郑绍濂.管理学科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1998(Z2):43-47.

[32] 邓光玉.四川省级机关党校1988年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J].党校科研信息,1989(71):16.

[33] 董德刚.一部颇具新意的经济管理学新著[J].党校科研信息,1989(59):15.

[34] 叶树.四川省社会科学学会学术活动基金会业已成立欢迎社会各界和各学会大力支持[J].天府新论,1988(6):2.

Researchon70YearsDevelopmentofManagementDisciplineinSichuan

DENG Fu-ming

(SchoolofBusiness,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5,China)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70 years ago,the discipline of management in Sichuan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not only in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management theories,but also in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management theories has made very gratifing achievements.This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reviews and studie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comprehensively clarifies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management science in Sichuan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also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strategies of management science. Such research is helpful 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anagement in Sichuan in the future and provid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At the same time,it will serve the strategic needs of Sichua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pla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blueprint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with talents.

Keyword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Sichuan;discipline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achievements of development;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9)05-0089-17

doi:10.19642/j.issn.1672-8505.2019.05.010

收稿日期:2019-07-06

基金项目:2019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SC19ZD18)。

作者简介:邓富民(1972—),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四川大学经济与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质量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应急管理、营销管理。

引用格式:邓富民.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5):89-105.

[责任编辑李秀燕]

标签:;  ;  ;  ;  ;  ;  ;  ;  ;  

邓富民:四川省管理学学科70年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