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烯苯乙烯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共聚物,乙烯,苯乙烯,聚苯乙烯,丁烯,硅烷,聚乙烯。
乙烯苯乙烯共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蒋丽萍,袁悦,张健夫,李文斐,姚占海[1](2019)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聚苯乙烯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预辐照与悬浮接枝聚合技术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接枝聚苯乙烯共聚物(EVA-g-P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差示扫描量热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高温老化试验等对EVA和EVA-g-PS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EVA-g-PS的FT-IR谱图中,700 cm~(-1)、755 cm~(-1)、1480 cm~(-1)、1602 cm~(-1)及3060 cm~(-1)处都出现了吸收峰,而且在EVA-g-PS的~1H-NMR谱图的化学位移δ6~8之间有5组峰出现,均可证明聚苯乙烯(PS)与EVA接枝成功;随着接枝率提高,接枝物结晶能力及高温稳定性降低;当接枝率为76.7%时,接枝物中双键明显增多,粒径分布一致,说明PS分布均匀;相比于EVA,接枝物的抗老化性及加工性能均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张春晓[2](2018)在《外媒:美化学品出口受冲击》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安迅思化工周刊(ICIS)》8月30日报道称,美中互征关税的第二轮行动,将对美国的大宗化学品出口造成冲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对中国出口比例较高的乙二醇(MEG)、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8-09-14)
袁中玉,张文刚,贾致荣,高磊[3](2018)在《基于硫化机理的直投式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稳定剂配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研究基于硫化机理,设计了38种稳定剂配方。通过测试样品48 h离析软化点差、软化点、针入度、延度性能指标的变化,研究各配方下稳定剂对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的改善效果,确定新型稳定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新型直投式稳定剂最佳配方为硫(S)、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氧化锌(Zn O)、高岭土质量之比为60∶16∶4∶1 750;该稳定剂可以改善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有效地提高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对135℃布氏黏度以及针入度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3期)
王霞,史晨杰,李晓燕,周小琴,唐沙伟[4](2016)在《硅烷功能化蒙脱土/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十六烷基叁丁基溴化磷、甲基叁甲氧基硅烷连续对钠基蒙脱土(Na+-MMT)进行改性,制得了有机插层蒙脱土(H-OMMT)和硅烷功能化蒙脱土(S-H-OMMT),并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功能化蒙脱土/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纳米复合材料,表征了S-H-OMMT微观结构,研究了S-H-OMMT在SEBS基质中的分散性及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十六烷基叁丁基溴化磷和甲基叁甲氧基硅烷对Na~+-MMT实现了有机化改性,H-OMMT和S-H-OMMT的层间距相比Na~+-MMT增大,H-OMMT呈明显的片层状,而S-H-OMMT的片层更为松散;H-OMMT和S-H-OMMT均与SEBS形成插层结构,后者甚至产生部分剥离结构,相容性明显改善;少量S-H-OMMT(质量分数小于3%)的加入可改善SEBS的热稳定性和拉伸性能。(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6年06期)
宋晶晶,穆云,贺茂勇,王萌,王嘉[5](2014)在《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对R-PP/R-AB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制备废旧PP(R-PP)/废旧ABS(R-ABS)共混物,研究了二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SEP)对R-PP/R-ABS共混物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SEP的加入虽使拉伸强度略有下降,但能改善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且5 phr SEP与R-PP/R-ABS(70/30)共混时,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缺口冲击强度达到4.05 k J/m2,比未加SEP时提高了73%。此外,熔体流动速率研究表明,随着SEP含量的增加,熔融指数降低。扫描电镜研究表明,SEP的加入减小了分散相的平均粒径,降低了分散相的聚集程度。(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姚仕芳,黄帅帅,李宏平[6](2014)在《聚苯乙烯-聚4-乙烯吡啶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新型荧光分子的自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新型温敏荧光小分子,并利用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中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反应(RAFT)合成了聚苯乙烯-聚4-乙烯吡啶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S-b-P4VP);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分别测定了其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将荧光小分子和PS-b-P4VP一同在甲苯或CO2气体膨胀甲苯环境中进行自组装,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胶束形态.结果表明,CO2气体膨胀甲苯的引入对胶束的形态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李帅,赵洪玲,赵静,王兆波[7](2013)在《高抗冲聚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丁苯橡胶热塑性硫化胶的黏弹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丁苯橡胶热塑性硫化胶(TPV),考察了EVA用量对TPV的动态硫化操作性、微观相态、力学性能、熔体表观黏度、动态黏弹行为及应力弛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质树脂相中加入EVA,可改善TPV动态硫化的操作性及制品的外观质量,且TPV的形变回复能力得到增强,但对TPV力学性能和表观黏度的影响不明显。随着TPV中EVA用量的增加,在频率扫描模式下,TPV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下降,损耗因子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在温度扫描模式下,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及损耗因子均下降。随着EVA用量的增加,TPV应力弛豫测试的残留应力降低。(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3年04期)
于海珠,苏圣钦,党智敏,胡国华[8](2012)在《苯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功能化反应的选择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自由基反应对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功能化是制备功能高分子的重要手段,其中多组分共聚物上的高选择性/可控功能化过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最近,意大利的Ciardelli教授课题小组报道了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引发的马来酸二乙酯(DEM)对苯乙烯-乙烯-1-丁烯的叁嵌段共聚物(SEBS)的功能化反应。实验发现通过调控DEM与DCP的配比,可以使功能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聚合物的烷基碳原子上。(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期刊2012-10-16)
卜少华,吴春红,王足远,郭灿雄[9](2012)在《~1H-NMR法测定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加氢度和微观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测定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的加氢度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采用镍系催化剂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进行加氢反应制备SEBS时,在苯乙烯链段未参与加氢反应的前提下,通过对SBS和SEBS的谱峰进行归属,建立了用1H-NMR测定SEBS总加氢度的方法,且无需已知苯乙烯的摩尔分数,适用范围较宽;用该法还可直接得到SEBS中各微观结构含量和丁二烯1,2-结构和1,4-结构的加氢度。(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12年05期)
梁红文,周涛,李波,李林,张爱民[10](2012)在《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的二维核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维核磁方法对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的链段微结构进行了定性。利用普通一维1H和13C核磁得到了共聚物分子的基本结构信息;利用1H-1H-COSY二维核磁确定了共聚物中同核氢质子之间的偶合关系;利用13C-1H-HSQC和13C-1H-HMBC二维核磁确定了共聚物异核碳氢原子的单键相关性,明确了直接相连接的C-H化学位移,为微结构的确定提供了依据。归属了苯乙烯嵌段结构中的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化学位移;同时归属了乙烯-丁烯嵌段链段结构中的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化学位移,并确定了重复单元的链段结构状态。二维核磁方法可以得到很多在普通一维核磁中难以解析的信息。二维核磁是对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链结构定性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2年06期)
乙烯苯乙烯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英国《安迅思化工周刊(ICIS)》8月30日报道称,美中互征关税的第二轮行动,将对美国的大宗化学品出口造成冲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对中国出口比例较高的乙二醇(MEG)、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烯苯乙烯共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蒋丽萍,袁悦,张健夫,李文斐,姚占海.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接枝聚苯乙烯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
[2].张春晓.外媒:美化学品出口受冲击[N].中国石化报.2018
[3].袁中玉,张文刚,贾致荣,高磊.基于硫化机理的直投式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稳定剂配方[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4].王霞,史晨杰,李晓燕,周小琴,唐沙伟.硅烷功能化蒙脱土/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2016
[5].宋晶晶,穆云,贺茂勇,王萌,王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对R-PP/R-AB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
[6].姚仕芳,黄帅帅,李宏平.聚苯乙烯-聚4-乙烯吡啶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新型荧光分子的自组装[J].化学研究.2014
[7].李帅,赵洪玲,赵静,王兆波.高抗冲聚苯乙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丁苯橡胶热塑性硫化胶的黏弹行为[J].合成橡胶工业.2013
[8].于海珠,苏圣钦,党智敏,胡国华.苯乙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功能化反应的选择性机制研究[C].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2
[9].卜少华,吴春红,王足远,郭灿雄.~1H-NMR法测定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加氢度和微观结构[J].合成橡胶工业.2012
[10].梁红文,周涛,李波,李林,张爱民.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的二维核磁方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