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振松: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对口择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蓝振松: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对口择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教育先行、行政主导和职业发展滞后是我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双低是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在校生择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拥有农村户籍、较长时间的专业实习实践、指导频率越低,学生对专业认同越高,对口择业意愿更强。提出应该关注学生自身预期目标,分析其行动选择依据、路径和环境因素,丰富课堂实践教学,适当加长专业实习时长,注重引导学生实习主动性和增强目标感,以期增加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信心,提升社会工作学生对口择业意愿。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择业意愿;大学生就业

在教育先行、行政主导的专业发展模式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脱节、社会工作就业率低、社会专业认同感低等问题仍被大众所诟病。对高校人才培养而言,专业就业率是衡量专业办学最主要的指标之一,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尤其对口就业率)相对其他专业较为低下,影响了学生、家长和公众对该专业的信心;对社会工作职业发展而言,职业声望、社会评价、从业人员流动和流失率低[1],社会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职业前景和专业设立产生质疑,降低社会工作学生、家长和公众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热情和信心。

社会工作对口就业率是一个问题,但仍未明确究竟是对口择业困难还是不想对口择业与问题。对口就业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复杂多样,客观方面主要有政策制度、择业环境、职业前景等;主观方面的专业认同、自身能力发展和个别事件也会对社会工作对口就业产生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而言,如何影响学生个体的专业认同,增强个人能力,提升职业信心,从而增加学生对口择业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口就业率,尤为重要。而鉴于此,本文尝试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口择业意愿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选取广西社会工作本科在校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抽样方式是以等距抽样,按学号尾数间隔5位对区内广西大学等6所高校大一至大四社会工作在校生进行抽样。本次调研共有154名高校在校生参与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54份有效问卷150份(97.4%)。

二、结果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在有效的学生问卷中,男生35人,女生115人,分别占比23.33%和76.67%,男女性别比例为1:3,与其他学者统计数据趋于一致[2][3],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男少女多的现实状况;在年级分布上,大一至大四比率分别为24.67%、24.0%、23.33%和28%,年级抽样比例基本均等,抽样规模比例适中;在户籍类型上,户籍为中心城区、乡镇(非中心城区)、农村和其他人数比率分别为25.33%、20%、53.33%和1.33%。

表1 性别、户籍、实习实践与对口择业意愿交叉分析

*p<0.05**p<0.01

您以后会从事社工吗 总计X2P类型 选项户籍12.040.443主要实践类型23.60.023*实习安排意愿城区乡镇农村其他课堂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其他实践自主安排学校安排无所谓其他23.6非常期待1(20.00)1(20.00)3(60.00)0(0.00)4(80.00)1(20.00)0(0.00)0(0.00)4(80.00)1(20.00)0(0.00)0(0.00)5比较期待5(13.51)8(21.62)23(62.16)1(2.70)17(45.95)3(8.11)11(29.73)6(16.22)18(48.65)13(35.14)6(16.22)0(0.00)37还说不定19(27.54)12(17.39)38(55.07)0(0.00)36(52.17)2(2.90)29(42.03)2(2.90)31(44.93)21(30.43)16(23.19)1(1.45)69可能性不大10(28.57)9(25.71)15(42.86)1(2.86)10(28.57)3(8.57)21(60.00)1(2.86)18(51.43)10(28.57)7(20.00)0(0.00)35肯定不会3(75.00)0(0.00)1(25.00)0(0.00)3(75.00)0(0.00)1(25.00)0(0.00)0(0.00)3(75.00)1(25.00)0(0.00)4 38(25.33)30(20.00)80(53.33)2(1.33)70(46.67)9(6.00)62(41.33)9(6.00)71(47.33)48(32.00)30(20.00)1(0.67)150 0.023*总计

从表1统计结果来看,通过对“性别”“户籍类型”对“对口择业意愿”交叉分析发现,两个因素对“专业对口择业意愿”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户籍类型”方面,从综合“非常期待”和“比较期待”的整体情况来看,户籍类型为“农村地区”(26/80,32.5%)的所占比例,要比“中心城区”(6/38,15.79%)和“非中心城区的乡镇”(9/30,30%)所占比例要高,且农村>乡镇>城区。尽管“户籍类型”对“对口择业意愿”并不显著,但相对来说,农村地区户籍来源学生要比中心城区户籍类型来源学生专业对口择业意愿比例要高。

(二)专业实习实践设置

根据帕森斯单元行动要素定义,个体行动是一个复杂过程,包括了行动者自身、目的、情境和规范限定[4]。对于社会工作学生而言,择业意愿也是一个行动选择结果,学生自身、择业目的、相关情境因素和思想观念等规范限定,影响其择业意愿。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实践设置,以及在实习实践中的见闻、训练会影响其认识。对他们来说,实习实践的选择是有其目的性,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以后择业打下基础。

根据导则,常用的海绵设施有下沉绿地、透水铺装地面、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等,本项目“海绵城市”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路缘石开口、下沉式绿化带、非机动车道透水混凝土、人行道渗透性铺装。

但在专业实践内容选择类型上,出现了跟以往普遍认为“要想社工更好适应实际工作,应尽可能安排到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训,提升专业认同,增加专业对口就业率”的事实相反,学生倾向于更多的课堂实习实践,而该部分学生样本更倾向于对口择业。多数学生对自我专业能力并不自信,认为自己对专业了解度并不高,且专业能力评价也较低。结合笔者曾对个别“流失社工”(指从离开本行的前社工)的访谈,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一开始选择社工,因为对社工的美好期许,但后来又离开了,是因为社工实际情况与理想相差太远。基于此,通过结合国内学者在“专业认同与对口择业意愿呈负相关”的“个体理性选择”理论分析来看,社会工作学生的对口择业意愿低,是否是由于校外社工机构实习“了解太多”,心理产生落差,经过多方因素考虑,最后不选择社工呢?还是或者因为实习岗位的不理想,在实习过程中并不能很好适应岗位需要?具体影响该结果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分析。

从上表1可知,“理论与实践学习的态度”和“实习安排形式意愿”,两者与其“对口择业意愿”没有显著相关(P>0.05),但接受不同实习实践类型对社会工作对口择业意愿呈现出显著性差异(X2=23.6,P=0.023<0.05),具体通过对比百分比差异可知,“课堂实践”“校内实践”中分别有80%、20%的学生非常期待从事社工(分别明显高于平均水平46.67%、6%),但是“校外实践”和“其他实践”非常期待从事社工为0%,说明前两者较后两者更倾向于从事社工。在理论和实务学习的态度上,认为两者都一样的占绝大多数(86%),说明社会工作学生并未对某一方面有显著偏爱,认为两者都非常重要。即并不需要过度强调理论或者实务训练问题,而是都要兼顾。

(三)专业实习实践管理

通过分析专业实习实践设置对学生对口择业意愿的结果来看,在实习时长安排的选择上,期待更长实习时间的学生更倾向于专业对口择业。结合对区内多家机构访谈关于接受实习生的期望情况来看,多数机构倾向于有更长时间进行实习安排,以更好延续服务。因此,在考虑实习实践时长安排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应考虑尽可能选择集中实习、长时段的阶段性实习安排。

表2 对口就业意愿方差分析结果

*p<0.05**p<0.01

您以后会从事社工吗(平均值±标准差)肯定不会(N=4)F·p·督导支持督导频次实习时长非常期待(N=5)3.40±1.67 1.80±0.84 2.80±0.84比较期待(N=37)2.70±1.61 2.27±1.04 2.65±0.89还说不定(N=69)3.48±1.59 2.25±1.16 2.57±0.78可能性不大(N=35)3.40±1.31 2.86±1.42 2.20±0.83 3.25±2.06 3.75±1.50 2.25±0.50 1.624 2.579 1.863 0.171 0.040*0.120

帕森斯认为,行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一致性和目标性导向,强调行动的目的性、一致性和主体性。构成行动的要素包括行动者达到预期目标、与之相关的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对于社会工作学生毕业择业意愿和毕业就业结果而言,学生的对口择业意愿,主要是其自身的预期目标取向,而他们做出最终的就业选择与其社会环境因素和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相关。

(四)学生自我认知

其次,是正义永胜邪恶的动作类型片与犯罪类型片,这类影片其结局要么是侠义精神光芒万丈,要么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总之,最后的落脚点都会是邪不压正。作为动作片来说,无论其反派的打斗如何眼花缭乱、精彩纷呈,结局一定是铲除邪恶,弘扬正义的。

国内学者王轩在统合国内外学者对认同概念的理解时,认为“认同概念的界定并不是固定和一成不变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且包括外界世界对主题的认同,也涵盖主题对自我的感受”[5]。通过对学生自我认知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目标感、学习主动性、自我专业能力评价情况对专业认同态度的影响程度。从表3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学习目标制定并没有差别,频数分布均匀;在实习的学习主动方面来看,多数学生比较倾向于积极主动和较为主动去实习(41%、79%);在对自我专业能力评价方面,整体较为均衡,对自我理论和实务能力评价整体差异度不大。

表3 专业认同态度的相关分析

*p<0.05**p<0.01

Peaarrssoonn相关目标制定学习主动性专业能力评价相关系数p值相关系数p值相关系数p值专业认同态度0.067 0.413 0.171**0.036 0.284**0.000

从表3看出,“专业认同态度”和“学习主动性”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71(P<0.05),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专业认同态度”和“学习主动性”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84(P<0.01),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专业认同态度”和“学习目标制定情况”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149,接近于0,说明两者之间不相关。因此,表明参与实践实习主动性越高、专业能力自信水平越高的学生,他们专业认同感越强;而学生的实践实习目标感程度对专业认同感强弱没有显著相关。

(五)对口择业意愿

对于直接影响学生对口择业意愿的因素进行验证分析,利用相关分析研究“对口择业意愿”分别和“专业了解程度”“专业认同态度”“职业发展信心”和“自身能力评价”共4项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

表4 对口择业意愿的相关分析

*p<0.05**p<0.01

Peaarrssoonn相关专业了解程度专业认同态度职业发展信心自身能力评价相关系数p值相关系数p值相关系数p值相关系数p值相关系数p值您以后会从事社工吗0.094 0.255 0.587**0.000 0.449**0.000 0.175**0.032-0.201**0.014实习时长

如表4所示,“对口择业意愿”和“专业了解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94,接近于0,并且P值为0.255>0.05,因而说明“对口择业意愿”和“专业了解程度”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对口择业意愿”和“专业认同态度”、“职业发展信心”和“自身能力评价”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587**、0.449**和0.175**,他们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就说明,社会工作学生对专业了解程度和对自身专业能力评价越高,对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和对社会工作职业发展信心越强,对本专业的对口择业意愿越强。

11月23日,“世界银行上海低碳城市项目暨成果展示论坛”在虹桥迎宾馆举行。从2013年至2018上半年,长宁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累计完成38幢楼宇,覆盖建筑面积约241万m2,节能量达84 041tce,减排CO2202 049t。

另外,在对未来选择实习岗位时,学生们主要考虑因素重要性降序排列前三项是薪酬福利待遇(82.67%)>工作环境(72.00%)>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67.33%)。尽管实习岗位选择的考虑因素并不能决定往后学生就业选择,但是从该个数据来看,学生的实习岗位选择从侧面上反映了就业选择,也更能反映学生对口择业时会考虑哪些因素,以及哪些才是影响择业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从该项结果来看,学生主要考虑还是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和能力锻炼和提升等方面。

三、结论与建议

尽管对口就业意愿对于“实习时长”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F=1.863,P=0.120<0.05)差异度并不高,“实习时长”与“对口择业意愿”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值-0.201**(如下表4),说明期待毕业实习时长越短的样本人群中,对口择业意愿的态度会低。

(一)农村户籍背景的社会工作学生更倾向于对口择业

从调查结果来看,性别因素不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对口择业意愿,不同的户籍背景中,农村户籍背景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工作岗位就业。当然,现阶段研究并不能说明农村户籍背景专业社会工作对口择业意愿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结合学生日后实习岗位选择时主要考虑薪酬待遇的情况,以及笔者多年从事社会工作一线、管理经验以及对个别对象进行访谈的结果来看,社会工作薪酬待遇低是影响社会工作对口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农村户籍背景学生而言,本专业薪资水平相对其他专业不高;而对于城镇户籍背景学生而言,相对于家庭生活水平而言,社会工作薪资水平并不理想。

(二)专业实习实践设置应优先于课堂实践,校外实习实践安排需谨慎

在实习管理方面,主要设置问题有实习实践过程中的导师安排情况、督导频次以及对毕业实习时长倾向的态度等进行了解,以期分析在专业实习实践过程中,学校的实习实践管理对学生对口就业意愿的影响。在使用方差分析去研究社会工作学生对口就业意愿分别与“督导支持”“督导频次”和“实习时长”这三项的差异关系,结果显示见表2。对口就业意愿样本对于“督导频次”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差异(F=2.579,P=0.040<0.05),而其他两项均无呈现显著性差异。因此,接受督导频次越高的样本人群,对口择业意愿的认可度会越低。

对症下药:思想交流遇到障碍,可以换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如保证每天三次、持续时间五秒钟的拥抱,“此时无声胜有声”,拥抱时沉默即可,尤其适合嘴笨或嘴毒的男人。

因此,在安排社会工作学生实习实践时,需要谨慎选择实习单位对象,尽可能安排比较规范的实习单位,这些单位能够充分给与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专业价值理念,塑造良好的专业情怀。

2003年,乐趣网开始向穷文人们收费(每个BBS一年360元)。乐趣的BBS一下子就没了乐趣,大家都懒得开口了。再后来,乐趣网诗歌类BBS纷纷关张,它一度成为孤独和梦游者的聚集点,后因聊天室里的色情聊天被警告、关张。

(三)实习实践指导严谨度有待加强,但指导频次应适中

通过对学生的实习实践目标制定情况、导师支持和督导频次的分析结果来看,学生们大多都能制定自己的实习实践目标,但具体的目标指定不够清晰,且能够积极主动去完成实习任务并不多;此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专业能力的评价高低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学习主动性越高、专业能力评价越高,对专业认同感就越强。尽管在实习实践过程中,一般都会安排有校内导师跟进,或者校内外导师都有,但导师指导严谨程度一般。

在这里,并不是说导师指导越严格越好,越多指导越好。从统计数据上看,接受过督导频次越高的学生,反而越不倾向于专业对口择业。这与“越了解反而越不择业”的理想选择相关。因此,并不是督导频次越高越好,而是需要选择适中程度,即给到支持,但避免过多压力,打击学生积极性,从而影响对口择业意愿。

(四)学生专业认同感高和自身能力评价高,对口择业意愿较强

尽管专业认同和自身能力评价的水平高低并不是对口就业的最终决定因素,但从相关数据来看,对自己专业了解程度、专业认同态度、职业信心和对自身专业能力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对口择业意愿,并且这种影响关系为正相关。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urbanization impacts under hot weather conditions in Nanjing

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最终就业选择受到影响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单一行动受到诸多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工作学生择业意愿受到自己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影响,以及受家庭因素、行业发展、政策制度等客观环境影响,此外还受到社会公众评价、职业威望等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文化理念背景所影响。学生是在对专业的预期目标是否可行,进而做出选择的。对于后两者,对于高校教育而言,也许难以短时间、较容易能够解决或者改变就业环境和公众观念,但如何影响学生对专业或专业岗位的预期目标合理化,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张逢.中国社工人才的去与留,善心能否成为职业[N].公益时报,2012-6-19(8).

[2]栾文敬,刘长青,付双乐.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原因探析——以保定市X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社会工作,2013(4):79-85.

[3]吴鹏森,王慧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掌控及问分析——以上海S高校为例[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3,28(6):134-141.

[4]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170.

[5]王轩.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对就业选择的影响——以南京市五所高校136名MSW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3.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ocial Work Undergraduates'Willingness to Choose a Career

Lan Zhensong

(Hechi College,Yizhou Guangxi 546300,China)

Abstract:Education first,administrative leadership and lagging career development are the prominent features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and low employment rate and relative employment rate ar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employment of social work graduat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internal students'willingness to choose a career,found that rur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the longer the internship practice,and the lower the guidance frequency,the higher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and the stronger the willingness to choose a career.Thus proposed should focus on the expected goals of students,analyzes the basis,path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ir action choice,rich classroom practice teaching,appropriate extended professional internship time,pay attention to guid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itiative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purpose,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fessional confidence,promote social work students'willingness to chose social work career.

Key words:social work major;willingness to choose career;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084(2019)05-0062-06

DOI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9.05.014

收稿日期:2019-05-13

基金项目:河池学院校级教改课题(2018EB007)

作者简介:蓝振松,河池学院社会工作系助教,研究方向为社会服务项目管理与评估。

标签:;  ;  ;  ;  ;  ;  ;  ;  ;  ;  ;  ;  

蓝振松: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对口择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