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包括腹带本体和腹带附体,腹带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座,腹带本体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腹带附体的一端连接,腹带附体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远离腹带本体的一端中部设有槽口一,第二连接座远离腹带附体的一端中部设有槽口二,第一连接座远离腹带本体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呈镜像设有两个插槽,第二连接座远离所述腹带附体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呈镜像设有两个插扣,所述两个插扣插入所述两个插槽形成卡接配合;当所述两个插扣卡接于所述两个插槽时,槽口一与所述槽口二合并成直槽孔,以供引流管穿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腹带穿管不便,在固定时易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包括腹带本体(1)和腹带附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座(3),所述腹带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腹带附体(2)的一端连接,所述腹带附体(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座(4);所述第一连接座(3)远离所述腹带本体(1)的一端中部设有槽口一(31),所述第二连接座(4)远离所述腹带附体(2)的一端中部设有槽口二(41),所述第一连接座(3)远离所述腹带本体(1)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呈镜像设有两个插槽(32),所述第二连接座(4)远离所述腹带附体(2)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呈镜像设有两个插扣(42),所述两个插扣(42)插入所述两个插槽(32)形成卡接配合;当所述两个插扣(42)卡接于所述两个插槽(32)时,所述槽口一(31)与所述槽口二(41)合并成直槽孔(6),以供引流管穿过。
设计方案
1.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包括腹带本体(1)和腹带附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座(3),所述腹带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腹带附体(2)的一端连接,所述腹带附体(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座(4);所述第一连接座(3)远离所述腹带本体(1)的一端中部设有槽口一(31),所述第二连接座(4)远离所述腹带附体(2)的一端中部设有槽口二(41),所述第一连接座(3)远离所述腹带本体(1)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呈镜像设有两个插槽(32),所述第二连接座(4)远离所述腹带附体(2)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呈镜像设有两个插扣(42),所述两个插扣(42)插入所述两个插槽(32)形成卡接配合;当所述两个插扣(42)卡接于所述两个插槽(32)时,所述槽口一(31)与所述槽口二(41)合并成直槽孔(6),以供引流管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3)通过第一连接带(11)与所述腹带本体(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3)采用粘接剂粘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带(11)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座(4)通过第二连接带(21)与所述腹带附体(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4)采用粘接剂粘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带(21)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其特征在于:每一插扣(42)均包括横向截面呈“┐”形的卡扣座(43)和弹性卡块(44),每一卡扣座(43)均包括垂直连接的定位板(431)和限位板(432),所述定位板(431)与所述第二连接座(4)连接,所述限位板(432)与所述第二连接座(4)远离所述腹带附体(2)的端面垂直,所述弹性卡块(44)的一端于所述卡扣座(43)的转角处与所述卡扣座(43)连接,所述弹性卡块(44)与所述定位板(431)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弹性卡块(44)与所述限位板(432)之间的夹角为30度;所述两个插槽(3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带(11)的一侧均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座(3)外部的限位槽(33),每一弹性卡块(44)远离对应卡扣座(43)的一端均设有与对应限位槽(33)适配的凸台(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附体(2)的外侧中部呈单排布置有多根引流管系带(22),每一引流管系带(22)的其中一端均与所述腹带附体(2)连接,另一端均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腹带附体(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附体(2)的下部呈单排设置有多个连接孔(23),其中一个连接孔(23)连接有固定带(24),所述固定带(24)的一端穿过连接孔(23)后通过魔术贴与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带(24)连接有挂钩(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5)包括连接环(51)和挂扣钩(52),所述固定带(24)从所述连接环(51)穿过,以使得所述挂钩(5)连接于所述固定带(24);所述挂扣钩(52)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环(51)连接,所述挂扣钩(52)的下端设置为钩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本体(1)和腹带附体(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透气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
背景技术
进行外科手术后的患者,或者因为腹膜炎等病症导致腹腔积水的患者,为了对患者更好更快的治疗,通常需要对患者体内插入引流管来对病人体内的液体进行引流。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埋置引流管时,在引流管置入引流部位后大多采用纱布和胶布固定引流管,这样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且固定不牢固,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公告号为CN2060448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腹部术后可固定引流管的腹带,包括腹带、魔术贴、引流管穿过孔、腹腔引流管、自粘贴扣,腹带两端设有调节松紧的魔术贴,腹带上设有引流管穿过孔,所述的腹腔引流管通过自粘贴扣固定在腹带上。优点是:通过自粘贴扣可有效的将腹腔引流管固定在腹带上,避免不小心碰到牵拉伤口导致疼痛,甚至引流管脱落,使得腹腔引流管固定效果更加稳定,能够更好的保护伤口、预防伤口裂开,减轻患者伤口疼痛和整理腹带的工作量。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1)在使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公开的腹带进行引流管的固定时,需先将引流管从引流管穿过孔穿出,之后才能进行腹带的固定位置的调整和腰围的调节,由于此时引流管已经从引流管穿过孔穿出,在调整腹带的固定位置和收紧腹带时易对引流管造成牵拉,易造成非计划型拔管;
2)对于留置多根引流管的患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公开的腹带进行固定,穿管过程较为繁琐,易拉伤伤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包括腹带本体和腹带附体,所述腹带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腹带本体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腹带附体的一端连接,所述腹带附体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远离所述腹带本体的一端中部设有槽口一,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所述腹带附体的一端中部设有槽口二,所述第一连接座远离所述腹带本体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呈镜像设有两个插槽,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所述腹带附体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呈镜像设有两个插扣,所述两个插扣插入所述两个插槽形成卡接配合;当所述两个插扣卡接于所述两个插槽时,所述槽口一与所述槽口二合并成直槽孔,以供引流管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座通过第一连接带与所述腹带本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采用粘接剂粘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带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座通过第二连接带与所述腹带附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采用粘接剂粘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带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插扣均包括横向截面呈“┐”形的卡扣座和弹性卡块,每一卡扣座均包括垂直连接的定位板和限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所述腹带附体的端面垂直,所述弹性卡块的一端于所述卡扣座的转角处与所述卡扣座连接,所述弹性卡块与所述定位板之间的夹角为60度,所述弹性卡块与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夹角为30度;所述两个插槽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侧均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座外部的限位槽,每一弹性卡块远离对应卡扣座的一端均设有与对应限位槽适配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腹带附体的外侧中部呈单排布置有多根引流管系带,每一引流管系带的其中一端均与所述腹带附体连接,另一端均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腹带附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腹带附体的下部呈单排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其中一个连接孔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穿过连接孔后通过魔术贴与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带连接有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钩包括连接环和挂扣钩,所述固定带从所述连接环穿过,以使得所述挂钩连接于所述固定带;所述挂扣钩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环连接,所述挂扣钩的下端设置为钩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腹带本体和腹带附体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透气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术后在进行腹带的固定时,先调整好腹带的固定位置和腰围大小,将引流管置于槽口一和槽口二之间,再将第二连接座卡接于第一连接座,便可将引流管从腹带内侧引出,避免了繁琐的穿管过程,对于留置多根引流管的患者,腹带固定起来更加方便省力,解决了现有腹带先将引流管从引流管孔穿出,再进行位置调整和腰围调节的使用步骤易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
其二、可通过引流管系带将引流管固定在腹带附体上,避免了因不小心碰到引流管而牵拉到伤口,甚至导致引流管脱落,使得腹腔引流管固定效果更加稳定,能够更好的保护伤口、预防伤口裂开,减轻了医务人员整理腹带的工作量;
其三、本实用新型的腹带附体上设有挂钩,可将引流袋挂在挂钩上,方便病人的活动并防止引流管异位、脱管,操作简便,增加患者满意度;
其四、本实用新型的腰围大小可调,适用于不同身材的患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图;
图3是图2中的插扣与插槽形成卡接配合时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1、腹带本体;11、第一连接带;2、腹带附体;21、第二连接带;22、引流管系带;23、连接孔;24、固定带;25、第一魔术贴勾面带;26、第二魔术贴勾面带;3、第一连接座;31、槽口一;32、插槽;33、限位槽;4、第二连接座;41、槽口二;42、插扣;43、卡扣座;431、定位板;432、限位板;44、弹性卡块;45、凸台;5、挂钩;51、连接环;52、挂扣钩;6、直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垂直”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种腹部术后引流管固定腹带,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腹带本体1和腹带附体2,腹带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座3,腹带本体1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腹带附体2的一端连接,腹带附体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座4;具体来说,腹带本体1远离第一连接座3的一端内侧设有第一魔术贴绒面带(图中未显示),腹带附体2靠近第一魔术贴绒面带的一端外侧设有第一魔术贴勾面带25,第一魔术贴绒面带(图中未显示)与第一魔术贴勾面带25粘接。
第一连接座3远离腹带本体1的一端中部设有槽口一31,第二连接座4远离腹带附体2的一端中部设有槽口二41,第一连接座3远离腹带本体1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呈镜像设有两个插槽32,第二连接座4远离腹带附体2一端的上部和下部呈镜像设有两个插扣42,所述两个插扣42插入所述两个插槽32形成卡接配合;当所述两个插扣42卡接于所述两个插槽32时,所述槽口一31与所述槽口二41合并成直槽孔6,以供引流管穿过。
具体地,每一插扣42均包括横向截面呈“┐”形的卡扣座43和弹性卡块44,每一卡扣座43均包括垂直连接的定位板431和限位板432,定位板431与第二连接座4连接,限位板432与第二连接座4远离腹带附体2的端面垂直,弹性卡块44的一端于卡扣座43的转角处与卡扣座43连接,弹性卡块44与定位板431之间的夹角为60度,弹性卡块44与限位板432之间的夹角为30度;所述两个插槽32远离第一连接带11的一侧均设有连通第一连接座3外部的限位槽33,每一弹性卡块44远离对应卡扣座43的一端均设有与对应限位槽33适配的凸台45。
术后在进行腹带的固定时,先调整好腹带的固定位置和腰围大小,将引流管置于槽口一31和槽口二41之间,再将第二连接座4卡接于第一连接座3,便可将引流管从腹带内侧引出,避免了繁琐的穿管过程,对于留置多根引流管的患者,腹带固定起来更加方便省力,解决了现有腹带先将引流管从引流管孔穿出,再进行位置调整和腰围调节的使用步骤易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座3通过第一连接带11与腹带本体1连接,第一连接座3采用粘接剂粘接于第一连接带11外侧;
第二连接座4通过第二连接带21与腹带附体2连接,第二连接座4采用粘接剂粘接于第二连接带21外侧。具体来说,所述第一连接带11的一端与所述腹带本体1靠近第一连接座3的一端缝合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21的一端与所述腹带附体2靠近第二连接座4的一端缝合连接。
这样设置,结构简单,第一连接座3与腹带本体1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第二连接座4与腹带附体2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腹带附体2的外侧中部呈单排布置有4根引流管系带22,每一引流管系带22的其中一端均与所述腹带附体2连接,另一端均通过魔术贴与所述腹带附体2连接。
具体来说,每一引流管系带22的下端均与腹带附体2缝合连接,每一引流管系带22的上端内侧均设有第二魔术贴绒面带(图中未显示),腹带附体2与第二魔术贴绒面带的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魔术贴勾面带26,第二魔术贴绒面带(图中未显示)与第二魔术贴勾面带26粘接。
这样设置,可通过引流管系带22将引流管固定在腹带附体2上,避免了因不小心碰到引流管而牵拉到伤口,甚至导致引流管脱落,使得腹腔引流管固定效果更加稳定,能够更好的保护伤口、预防伤口裂开,减轻了医务人员整理腹带的工作量。
可以想象的是,所述引流系带不仅仅只限于设置4根,也可设置5根、6根,甚至多根。
优选地,腹带附体2的下部呈单排设置有5个连接孔23,其中一个连接孔23连接有固定带24,所述固定带24的一端穿过连接孔23后通过魔术贴与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带24连接有挂钩5。具体来说,所述挂钩5包括连接环51和挂扣钩52,所述固定带24从所述连接环51穿过,以使得所述挂钩5连接于所述固定带24;所述挂扣钩52的上端与所述连接环51连接,所述挂扣钩52的下端设置为钩状。
这样设置,可将引流袋挂在挂钩5上,方便病人的活动并防止引流管异位、脱管,操作简便,增加患者满意度。
可以想象的是,所述连接孔23不仅仅只限于设置5个,也可设置6个、7个,甚至多个。
优选地,所述腹带本体1和腹带附体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透气孔(图中未显示)。这样设置,腹带本体1和腹带附体2透气性更佳,舒适度较佳,增加患者满意度。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3808.9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53(云南)
授权编号:CN209751896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A61M25/02
专利分类号:A61M25/02
范畴分类:16A;
申请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第一申请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申请人地址:650034 云南省昆明市金碧路157号
发明人:孙光燕;许翔英;海娇;陈琳;白丽芝;黄海洁;狄瑾;张睿;罗建琼;李柯燃;王淋艺;普晓瑜
第一发明人:孙光燕
当前权利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代理人:汤东凤
代理机构:113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