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的构想与思路

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的构想与思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儿科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的构想,临证治则、治法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融理、证、药于一体的中医应用体系,将对缩短中医院校毕业生的适应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亦是提高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之一,因此高等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

关键词:中医学,课程设置,临证治则,临证治法,构想,思路

临证治则、治法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融理、证、药于一体的中医应用体系,将对缩短中医院校毕业生的适应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亦是提高临床医生辨证论治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措施之一,对中医学的继承、发扬与创新均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此,拟在中医专业后期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拟通过该课程设置的构想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综合改革,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

1.课题提出的目的与意义

1.1课题研究背景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体系的核心与精髓,是中医方法论的核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和方法之一。辨证论治模式、临证治法应用思路与技能、临证组方思路技巧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对缩短中医院校毕业生适应期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建立发展已经五十年了,中医临床课程教材已修订了7次,无论历版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还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均未开设临床治法学方面的专门课程,均散见于《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课程中,缺乏临证治法的配伍规律、思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即使临床学科中的辨证论治中的治法部分亦未明病因学治疗、病机学治疗、对症治疗的方法、措施、具体应用。怎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学辨证论治、整体观点、因人制宜的临证医学思维,更恰当地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处理临床病例,是我们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思考的一个迫切问题。自2000年起全国部分院校已调整教学计划,采用二段式教学方法,加强后期临床教学改革。寻求切合临床实际需要的中医学临床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课题研究思路

近60年来,中医治法与中医学其他学科一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中医治法的源流、配伍技巧及现代研究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释议,为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启示、经验,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思路、见解。

从源到流,系统梳理历代中医治法学科理论,作了朔本求源、阐发提高,并对其源流、概念、外延、内容、应用等进行系统整理与回顾,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历代治法的配伍、应用技巧与规律,还其历史的本来面貌,以利于继承和发扬。立足于培养中医药的创新型人才,并力图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展示治法的综合运用思路、技巧及临床应用情况,并通过对针对病因、病机、症状而治的方法的整理,力求探索出各种治法在临床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措施,冀以开阔治疗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处方能力和运用中医理论遣法组方技艺的能力。不仅应遵循中医理论,系统总结中医治疗规律,不但示人以法、示人以方药,而且示人以规矩,让初学者学会一种思辨方法及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反映中医治法的现代研究发展现状,力求介绍现代治法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1.3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临证治法备要》课程既是中医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又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合点,也是训练学生思维与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规律,几千年来有效地指导者临床实践。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针对疾病与证候的具体治疗方法与措施,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独特思维方法与临床经验密切相结合的产物,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历代医家认识、治疗疾病的独特治法经验与学术思想,正是提高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水平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之一。从临床实用角度进行开发研究,编写《临证治法备要》教材。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地道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强化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深化中医儿科理论、诊疗思路,不仅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符合中医专业培养目标。

1.4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将为高等中医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为促进中医类专业教材体系的整体优势化提供经验。一是进行临证辨证、立法与组方思维、能力的训练,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与临床实际的应诊程序相一致,以期缩短学生毕业后从课堂到临床的过渡适应期,使学生的辨证论治水平、临证立法组方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一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学生中医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引导,是为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掌握学习中医的方法打基础,是学习中医的必由之路,治法是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方法、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课题研究的思路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治疗原则,它是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在认识、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来的治疗规律,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动态治疗、综合治疗的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对临床的具体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治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经验的总结,是中医独特思维方法与临床经验密切相结合的产物,在辨证论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理、法、方、药体系中有上贯理、下统方药的作用,高度概括了中医治疗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治法是从一定数量有关联的方剂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共性规律,对方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指导着方剂的分类,指导着临证治疗,是制方的基础。治法是中医根据病证设立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化产物,其形成与发展与方药和对病因病机理论的深化有密切关系。中医治法有明显的整体观,是对机体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调节,并随疾病的发展变化有质的变化。治法在临床上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类是一般治疗大法,属于“八法”范畴,如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利、化湿、理血、理气、固涩等法,为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一类是针对病因、病机、主症进行治疗的具体治法,如祛邪之祛风、祛湿、祛寒、祛暑、清热、祛燥、解毒诸法,病机治疗之疏利肝胆、开肺、疏通经络、疏通气机、解表、透疹、助膀胱气化,以及对症治疗之止咳、化痰、平喘、止血、止泻、止带、缓哮、止汗、止遗、固脱、安神、回阳救逆等,其亦涉及到各种治疗大法的综合应用与运用,既能提供整体性原则、又能提供具体的治疗途径与方法。另一类是针对具体证而定的制方配伍法,即各种治疗大法、治疗措施的综合运用,诸法同用,或以一法为主、而他法辅佐,或多种治法并进,其具有标本兼顾、综合考虑、治防兼顾的特点,如针对气陷证、气道挛急证、气虚不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壅肺证等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法,既是治则的具体化,又可直接落实到方剂应用、药物的配伍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中心环节。

治法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是中医根据病、证设立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措施,是临床治疗经验的理论化、概括化,其形成和发展与方药、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治法作为辨证论治体系中病证和方药的中介,使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治疗学内容构成联系的整体,治法蕴含着中医生命调控的丰富信息,治法对证、方、药具有提纲挈领和逻辑分类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3.课题的研究内容

3.1编写《临证治法备要》教材

在“继承、发扬、创新”的思想指导下,集多年来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探索的经验与见解,编写《临证治法备要》一书对中医治法科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做一个全面的疏理,过去是基础,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对历代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升华,理清有关治法的源流、历代医家的发挥,总结遣法组方规律、技巧;现在是重点,要全面反映中医治法在本领域的前沿发展水平,对中医治法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现状的全面介绍,提出存在的问题;将来是难点,要展望中医治法在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状况、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一是系统梳理历代中医治法学科理论,并对其源流、概念、外延、内容、应用等进行系统回顾,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历代治法的配伍、应用技巧;一是展示治法的综合运用思路、技巧及临床应用情况,并通过对针对病因、病机、症状而治的方法的整理,力求探索出各种治法的具体治疗方法及措施,冀以开阔治疗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和遣法组方技艺,学会一种思辨方法及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反映中医治法的现代研究发展现状,力求介绍现代治法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其中内治法包括汗法、和法、下法、利法、化湿法、清法、温法、活血法、补法、吐法、固涩法、驱虫法、理气法、消导法等15种常见治法的源流、配伍技巧、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每法又分从源流、内涵与概念、适应证、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其配伍技巧、用法时机法度及注意事项、研究进展、现代研究方法述评、研究展望、研究思考等十方面进行探讨。针对病因、病机、主症而治的方法临床及现代应用研究系各种治法在临床实际的综合运用是一个治疗技巧,亦是临床应该掌握的操作技能之一。

3.2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开设和未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对教学效果和效益的对比,评价项目成果水平。评价项目成果从理论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着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通过本项课题的研究,拟解决临床实践与课本理论相脱节的问题;拟对临证治法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升华,理清有关治法的源流、历代医家的发挥,总结遣法组方规律、技巧;拟解决《临证治法备要》课程的构想与思路。

因此,探讨中医专业《临证治法备要》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是完全可行的。本课题所用的教材《临证治法备要》,已于2008年10月列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计划。

3.3课题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该项目在分析高等中医院校课程设置及临床课程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项目通过对《临证治法备要》教学内容、临床实践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善模式、观点,改革教学方法,对中医治法进行全方位的正本清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对临床资料作多层次、多角度、多维象的思考技巧,注重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训练,注重辨证论治技能训练。

本项目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我校中医专业的教学实际,系在对历代医学文献临床实用价值研究的基础上,从实用角度出发,在继承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内容及诊疗经验的前提下,探索中医治法的配伍技巧及现代应用研究,进一步完善、深化中医治法理论、治法配伍技巧思路,不仅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能力,而且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

综上所述,通过《临证治法备要》选修课程的讲授,能使学生的辨证论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将着重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的一些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如能推广,近则将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路,为促进中医类专业教材体系的整体优势提供见解、经验;远则有助于中医类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促进中医治法的学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铁滨,张坚松,符晓华.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41-42.

[2]刘迎迎.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内科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3-4.

[3]韩小玲,尹金宝,韩创,等.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医学人才培养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94-95.

[4]曹晶,应萍.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环球人文地理,2016(16).

[5]王玲琳.临床技能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4):461-463.

[6]赵宇.浅谈医学高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J].中外医学研究,2015(21):155-157.

标签:;  ;  ;  

中医专业开设《临证治法备要》课程的构想与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