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表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纳米,表面,硫酸,氧化碳,乳状液,表面波。
颗粒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郭威[1](2019)在《一种声表面波颗粒物传感器驱动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声表面波传感器由于其体积小、易集成的特点,非常适合开发成环境监测传感器。本文从声表面波颗粒物传感器的机理特性和驱动电路两方面介绍了其在颗粒物检测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36期)
王友梅,陈鹏,郭兴法,卢洪慧,张小丽[2](2019)在《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SP-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长兴院区收治的1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每组各9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用双黄连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SP-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 80%)显着高于对照组(87. 91%)(P<0. 05)。治疗前,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血清炎性因子及SP-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血清炎性因子及SP-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可有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提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4期)
刘元元,蒋天泽,陈玲,张志勇,曾振灵[3](2019)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对特定细菌的表面消毒效果现场评价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的体外杀菌活性,试验用喷雾器喷洒不同浓度的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溶液,对特定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蜡样芽孢杆菌等进行体外表面现场消毒试验,并与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粉做对照,通过测定消毒后不同时间的杀菌率,评价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对特定细菌的表面消毒效果。结果表明:相同进行表面消毒试验,采用进口浓度下,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与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粉对特定细菌的表面现场消毒效果相似。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及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粉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表面现场消毒效果要优于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表面现场消毒效果。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表面现场消毒推荐浓度为1∶4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表面现场消毒推荐浓度为1∶200。(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3期)
秦利霞,余玮璐,王婷,鲍晓洛,李向清[4](2019)在《使用环境对SiO_2纳米颗粒表面亲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ashburn法对SiO_2纳米颗粒的表面亲油性进行了测定,系统地研究了使用环境对其亲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pH值、温度、盐浓度、盐种类以及使用时间变化时,疏水型SiO_2纳米颗粒的表面亲油性明显增强。其中,在pH=13、温度为20℃、使用时间为2 h时,增强最明显。此外,盐度较大时,有利于提高SiO_2纳米颗粒的表面亲油性。最后,亲水型SiO_2纳米颗粒表面亲油性的变化趋势与上述类似。盐浓度、使用时间等变化时,其表面亲油性也有所增强。(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张婉晴,许茂东,蒋建中,崔正刚[5](2019)在《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Ⅴ)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超低浓度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构建新型乳状液及其稳定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无机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带电以及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颗粒的可逆原位疏水化作用,可以构建具有多种触发机制的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等智能分散体系。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亦可协同稳定O/W型乳状液,其特点是所需颗粒和表面活性剂浓度极低,分别可低至0.001%和0.001cmc,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控制液滴大小,而纳米颗粒并不吸附于油/水界面,而是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相关的稳定机理难以用经典的DLVO理论、位阻稳定理论以及Pickering稳定理论来解释。为此将这种由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纳米颗粒协同稳定的O/W型乳状液称为新型乳状液。本讲座将简单介绍这种新型乳状液的制备、表征、普适性以及初步探索的稳定机制。(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贾永胜,李恩泽,杜志平,程芳琴[6](2019)在《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表面功能化改性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表面功能化改性的磁性纳米材料在自身稳定性提高的同时可以实现功能多样性,从而拓宽在工业中的应用范围。综述了无机材料、有机小分子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对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的表面功能化改性及其近年来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改性材料的优缺点,对磁性Fe_3O_4纳米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以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为基体兼顾合成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材料性能的绿色复合吸附剂的研究和开发是未来废水处理用磁性纳米吸附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赵世奇,王帅,郝宏亮,程志涛,李欢欢[7](2019)在《阻尼金属纳米颗粒膜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体系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失相时产生热电子和空穴对,当金属纳米颗粒与半导体或其他环境介质发生强相互作用时,热电子会快速转移到半导体导带,表现为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本文介绍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概念、特点,采用真空技术构建了等离激元共振强阻尼体系,探讨了其在光催化和光电子学方面的应用。本研究促进真空镀膜与纳米技术融合,推动真空科学的发展,拓展了真空镀膜技术的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贾茜,赵志伟,方勇,翁正进[8](2019)在《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效应的铝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宽禁带半导体因其强抗干扰能力、易于集成、耐高温高压等优点,在紫外探测领域展现了强大的潜力,然而许多宽禁带半导体又有吸收率、量子效率过低等缺点,难以真正应用于紫外探测。表面等离子激元效应(SurfacePlasmon,SP)是由光子和金属表面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电磁波模式。借由表面等离子激元效应,电磁场的能量可以有效地转化为金属表面电子的集体振动能,从而有效地解决吸收率和量子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基本原理,金属铝的本征共振频率在240nm左右,属于日盲紫外波段,为了成功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元效应,本文采用对金属薄膜高温退火的方式制备金属铝纳米颗粒,并研究了不同薄膜厚度、不同退火温度、不同退火时间等条件下铝纳米颗粒的基本形貌,及相应的日盲紫外探测器的性能。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提升,颗粒形貌愈发规则,但是金属铝的氧化反应也越明显。薄膜的最佳退火时间和薄膜厚度分别为1小时和25nm。将不同厚度薄膜制备的颗粒分别应用于基于碳点的日盲紫外探测器,结果显示,25nm对照组器件性能提升最大,与无铝颗粒器件对比,器件的开关比由40提升至80,量子效率由0.2A/W提升至0.4A/W。(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邢耀文,刘敏,桂夏辉,曹亦俊,高志勇[9](2019)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颗粒间表面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明晰颗粒间表面力组分,选取玻璃微球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胶体探针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疏水性颗粒间的微观作用力进行测试,借助经典DLVO及扩展DLVO理论对测试结果拟合分析,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亲水性颗粒与疏水性颗粒间相互作用力服从经典DLVO理论,在长程范围内静电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离距离在6 nm左右时,颗粒间范德华力克服静电排斥力;两亲水性颗粒间存在着额外的短程水化斥力,拟合发现水化斥力以0.54 nm的衰减长度按单指数模型衰减;两疏水性颗粒间则存在着强烈的疏水引力,力曲线显示:在20~40 nm范围颗粒发生明显的跳入黏附,疏水引力以1.63 nm的衰减长度按单指数模型衰减.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极性水分子与二氧化硅表面氧原子间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表明亲水玻璃基板表面形成致密结构的水化层,诱发水化斥力;而疏水界面水分子没有氢键作用,疏水引力源于疏水界面的水分子重排熵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石文,高彤彤,张历云,马彦爽,刘忠文[10](2019)在《铁氧化物纳米棒负载金纳米颗粒催化剂载体表面结构调控对CO氧化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87年Haruta等首次发现氧化物负载金催化剂具有优异的低温催化CO氧化活性以来,纳米金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引起了催化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大量研究致力于揭示金纳米颗粒的尺寸、价态、制备方法以及活化过程对其低温催化CO氧化的性能影响机制.在众多的负载型金催化剂体系中,可还原性金属氧化物负载Au纳米粒子催化剂由于能产生较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或做为助催化剂组分提供氧活化位点而受到广泛研究.其中,铁氧化物负载金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低温催化CO氧化反应催化剂之一;研究表明,其催化性能不仅取决于金纳米粒子的尺寸,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氧化铁载体的表面性质.尽管氧化铁负载的金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活性,并很好地从传统的动力学角度解释了其反应机理,但氧化铁的表面性质对负载金属-载体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及反应性能的影响机制仍存在争议,尤其是针对氧化铁表面性质对负载金纳米粒子分散性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并且缺少直观的研究手段.基于此,本文将预先制备的β-Fe OOH前驱体在不同温度氩气气氛中焙烧处理,制备具有不同表面性质的铁氧化物纳米棒,然后负载Au纳米粒子,并应用于CO氧化反应.进一步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Au纳米粒子与氧化铁载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细致表征,揭示了不同氧化铁表面性质对负载金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化学态的影响以及在一氧化碳氧化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的差异原因.TEM结果表明,焙烧前不同氧化铁载体上的Au纳米粒子均高度分散,且颗粒尺寸相近,平均粒径约为1.0 nm;焙烧后不同载体上的Au纳米粒子尺寸均有不同程度的长大.粒径统计结果显示,Fe OOH载体表面Au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尺寸约为2.5 nm,且以面心立方结构的单晶形式存在;而Fe O_x和α-Fe_2O_3载体表面的Au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尺寸则分别为3.9和3.5nm,且存在大量多重孪晶结构.结合XPS和性能测试结果发现,焙烧前Au/Fe OOH催化剂表面的羟基有助于带正电的Au吸附和解离氧气,从而具有低温CO氧化反应活性,但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表明,反应条件下Fe OOH表面羟基不稳定,会逐渐脱除,从而导致催化活性下降.将催化剂预先在200 ~oC空气中焙烧,不同氧化铁载体上金的化学状态会由金属阳离子部分转变为零价金,同时伴随着载体表面羟基的消失.其中,Fe OOH表面含有高于其它铁氧化物的Au~0,且Au/Fe OOH催化剂表现出对CO最优的反应性能和较好的稳定性,说明焙烧处理后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与小尺寸的零价金物种密切相关.此外,我们还将相同位置-电子显微学方法(IL-TEM)应用于气相反应体系中,探索了金/铁氧化物系列催化剂的结构演变.结果表明,相比于Au/Fe OOH和Au/α-Fe_2O_3,Fe O_x载体表面独特的孔结构使负载于其上的Au纳米粒子在反应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类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行为,并通过改变反应气中CO和O_2的计量比推测该过程可能是由于Au与CO组分相互作用导致,从而揭示了长时间反应条件下其催化CO氧化活性下降的原因.本文通过结合传统的表征手段和气相IL-TEM方法,对金/铁氧化物催化剂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进行了直观研究,并为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2期)
颗粒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 (SP-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长兴院区收治的1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每组各9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用双黄连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比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SP-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 80%)显着高于对照组(87. 91%)(P<0. 05)。治疗前,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血清炎性因子及SP-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后,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血清炎性因子及SP-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可有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提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1].郭威.一种声表面波颗粒物传感器驱动电路[J].价值工程.2019
[2].王友梅,陈鹏,郭兴法,卢洪慧,张小丽.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颗粒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
[3].刘元元,蒋天泽,陈玲,张志勇,曾振灵.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颗粒对特定细菌的表面消毒效果现场评价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4].秦利霞,余玮璐,王婷,鲍晓洛,李向清.使用环境对SiO_2纳米颗粒表面亲油性的影响[J].广州化工.2019
[5].张婉晴,许茂东,蒋建中,崔正刚.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Ⅴ)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超低浓度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构建新型乳状液及其稳定机制[J].日用化学工业.2019
[6].贾永胜,李恩泽,杜志平,程芳琴.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表面功能化改性及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
[7].赵世奇,王帅,郝宏亮,程志涛,李欢欢.阻尼金属纳米颗粒膜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强体系构建及应用[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8].贾茜,赵志伟,方勇,翁正进.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效应的铝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分析[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9].邢耀文,刘敏,桂夏辉,曹亦俊,高志勇.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颗粒间表面力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
[10].石文,高彤彤,张历云,马彦爽,刘忠文.铁氧化物纳米棒负载金纳米颗粒催化剂载体表面结构调控对CO氧化的影响(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