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论文_刘助春,陈刚,王东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策略,模糊,建模,算法,参数。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论文文献综述

刘助春,陈刚,王东涛[1](2019)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仿真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研发成本,提升研发效率,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结合数字建模与物理建模开发出一个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仿真模型,搭载一个简单的整车控制策略,在车辆匀速、加速、减速叁种循环工况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模型速度跟踪性良好,发动机、驱动电机及发电机的能量曲线正确响应控制策略,符合实际汽车运行状况,能够有效支持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设计,提高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研发效率。(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2期)

刘木楠[2](2019)在《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模糊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传统燃油汽车所暴露出来的弊端日益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化石能源的供求失衡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推进当今社会节能环保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其中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中应用较为常见的一种,在能量转换方面具良好的控制品质和应用前景,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源,各动力源之间的能量分配由控制策略决定。越先进的控制策略,所需要的计算量与实验数据就越庞大,这就需要较好的平衡控制的准确度与难易性。在传统的控制策略中,燃油经济性及排放问题虽然得到较好的解决,但电池电荷状态(SOC,State of Charge)下降较快、难以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在模糊控制策略中,可以依据工程经验来制定控制规则,将输入量模糊化,经由数据库处理之后,获得精确的输出量,既保证了燃油经济性与排放又兼顾了控制的准确度。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车辆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建模,包括了发动机模型、电动机模型、电池模型、传动系模型、驾驶员模型等,并在CRUISE软件内进行整车模型仿真。其次将车辆的运行工况划分为纯电机驱动、发动机驱动、行车充电、制动、并行混动等不同模式,采用Matlab/Stateflow设计流程切换逻辑,分别使用两种策略在欧洲的续航测试标准(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工况下进行联合仿真。最后对扭矩分配控制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得出模糊控制器的引入既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同时又保持了电池的SOC状态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处于合理范围之内的结论,验证了模糊控制策略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6)

马良君,杨观赐[3](2016)在《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辅助控制策略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ADVISOR软件中缺省的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现有电辅助控制策略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主要控制参数进行了修改,最后在ADVISOR软件中进行仿真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修改后的控制策略,电机效率由原来的38%上升到43%,发动机效率由原来的22%上升到27%,系统整体效率由原来的10.3%上升到12.1%,综合油耗由原来的5.8 L/100 km下降到4.9 L/100 km,整车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现代机械》期刊2016年02期)

王新超[4](2015)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制动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的一项重要功能,车辆制动或减速时可以实现回收部分制动能量再利用,能有效降低车辆能耗、增加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延长车辆刹车片的使用寿命。为了最大限度地回收制动能量,优化车辆性能,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必须设计一套有效的再生制动系统控制策略。以此为背景,本文以某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构建了车辆再生制动系统控制策略,并建立整车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及制动系统的结构,根据整车制动安全性的要求,分析地面附着情况、ECE法规、电机及电池工作特性等因素对再生制动的影响,为设计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2)分析了多种经典行驶工况制动强度分布规律和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构建的再生制动系统控制策略,来保证机电制动力转化的平稳过度和驾驶员的良好制动感觉。3)根据车辆纵向动力学理论,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整车离线仿真模型。为对比分析并联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本文所设计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提供了必要的仿真平台。4)在常规制动工况和典型城市行驶工况下,对并联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及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能量回收效率。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上进行再生制动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节能率并保证车辆安全性,且本文所设计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经过仿真验证是合理、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6-01)

Hu,ZHANG,Cun-lei,WANG,Yong,ZHANG,Jun-yi,LIANG,Cheng-liang,YIN[5](2014)在《基于鲁棒控制的一种单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驾驶性改善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改善一种单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驾驶性能。创新要点:1.建立面向控制器设计的系统模型,并且考虑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CAN通讯延迟;2.设计基于mu综合的鲁棒控制器,减小了模式切换时车辆的冲击度,改善车辆的驾驶性能。研究方法:1.将发动机端和电机端的控制解耦,并对其进行单独的控制设计(图5、8);2.发动机端控制主要用于发动机调速,电机端控制主要用于补偿离合器转矩对传动系造成的干扰;3.控制器设计时采用前馈控制和鲁棒控制结合的方法。重要结论:通过采用鲁棒控制,使得一种单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驾驶性得到了改善。同时,在参数的不确定性和CAN通讯延迟的干扰下,整个系统依旧稳定运行且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4年04期)

陈泽宇,赵广耀,佟尚锷[6](2013)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多模式能量管理策略与D2P实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量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多模式能量管理策略。建立了整车模型,以负载力矩、电池荷电状态(SOC)和车速作为控制依据设计了多个工作模式间的切换逻辑,将模式切换状态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到力矩分配算法中,实现了多工况下对发动机与电机的优化控制。结合US06、UDDS和EUDC等工况进行了Simulink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较传统功率跟随策略相比可以提高燃油经济性约1.91%,且对于不同的工况具有良好的普遍适用性;基于D2P系统构建了硬件在环仿真平台,采用真实的驾驶员输入设备和控制器进行实时仿真,进一步表明所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合理有效且算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13年06期)

周彬[7](2013)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机车辆,尤其是汽车,是现代工业技术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汽车工业以及其产业链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引起的环境问题和人类生存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全球变暖以及地球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成为人们当前关注的首要问题。各大汽车厂商以及政府都致力于研究发展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运输工具。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也被提出作为传统车辆的替代。由于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储能装置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车辆行驶需求。而内燃机作为高效率的能量转换装置还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既能够保持传统内燃机车辆的驾驶性能,还能够利用加载的电机降低排放、增加内燃机经济区域运转概率。本文首先介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概况,分析当前各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按照当前技术结合车辆需求,选定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行控制策略的研究。基于车辆运行需求的基本理论分析车辆的动力总成选型以及匹配方法。由于各种组成部件选定之后,车辆运转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车辆的控制策略,而控制策略的验证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作为依据,会耗费大量经费以及时间,本文采用仿真模拟的方式来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针对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物理分析,之后采用数学的方法分析各部分内部运转关系。使用物理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将各部分的内部参数与模型结合,模拟车辆运转过程中内部组件的工作,根据选定的运转工况参数进行模拟仿真。简述车辆的各种控制策略,对比各种控制策略的优劣。最终得到模拟仿真的结果,分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优势以及控制策略的优化。(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3-04-01)

鲁登科[8](2013)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汽车工业面临的两大挑战是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而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则显得尤为重要。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Hybrid Electric Vehicle)不仅融合纯电动车辆和传统车辆的优点,还具有燃油消耗低、尾气排放少等优点,同时它的续航能力与传统车辆相差不大并且其价格适中,适合大规模生产,所以说新能源汽车是目前最有希望替代传统车辆从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但是,随着HEV的发展,它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显着的叁个问题是:有害尾气排放需要进一步的减少;平均燃油利用率严重影响着汽车的整体性能;因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大大提高整车成本。针对以上叁个问题,本文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Parallel HybridElectric Vehicle)的能量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首先从能量管理系统入手,对PHEV能量系统各控制部件及其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控制的目标。然后进一步分析了车辆的驱动力扭矩控制、整车的能量管理等问题,利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为后续进行的相关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仿真平台。接着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模糊逻辑优化控制策略,完成算法和控制策略的设计,并把控制策略嵌入到ADVISOR软件中进行计算机仿真测试与分析。最后为评价其结果的优劣程度,把基于动态规划控制策略得到的理论上最优化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将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模糊逻辑优化控制策略与基于规则的电辅助控制策略同时与参考标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遗传算法改进的模糊逻辑优化控制策略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降低燃油消耗,减少尾气排放,同时保证电池电量的充放电平衡。最终大幅度提高汽车的整体性能,充分说明此控制策略是合理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3-03-01)

陈可亮[9](2011)在《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的目标是合理地分配发动机、电机的输出转矩,实现能量的最优管理、效率与排放的最佳平衡。目前并联式混合动力控制策略主要有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瞬时优化控制策略、全局最优控制策略及基于模糊逻辑或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策略,但只有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在实际商品化的汽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将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和智能算法相结合,改进逻辑门限控制策略,更好地实现能量的控制和分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QK09003)、湖南大学“985工程”项目为依托,将智能算法融入逻辑门限控制策略之中,对ADVISOR软件中的逻辑门限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如下:(1)采用多层次参数扫描算法对逻辑门限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在ADVISOR软件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与车辆优化前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多层次参数扫描算法优化后,油耗、排放得到了明显降低。(2)结合粒子群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各自优点,构建了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SimulatedAnneal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APSO),并用于逻辑门限控制策略的控制参数优化,同时在ADVISOR软件上进行仿真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APSO算法在控制参数优化问题上优于多层次参数扫描算法。(3)采用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和瞬时优化控制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模糊BP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并基于ADVISOR软件成功实施了二次开发。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模糊BP神经网络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燃油经济性,并缩短响应时间。(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1-10-08)

刘建春[10](2011)在《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世界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和空气中的CO2不断增加,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全球汽车保有量也迅速上升。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将会导致石油资源过度消耗,加剧环境污染。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某汽车研究院混合动力轿车开发项目为基础,根据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研究了整车技术方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整车控制策略优化等相关问题。从使用环境、性能要求、技术条件、成本和使用维修费用、开发性等方面来说,并联混合动力轿车是目前较适合的整车开发方案。根据基于混合度设计的动力总成选型方案,综合运用最优化设计理论和一系列仿真计算,完成HEV动力总成选型与参数匹配。在混合动力轿车各部件的配置确定之后,在详细分析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结构和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确定能量的流向及其在内燃机、电动机和电池组之间的分配关系。搭建整车仿真模型,通过对多个工况进行性能仿真,对动力总成及控制策略参数不断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同时具有较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并满足排放标准的整车匹配方案。进一步仿真试验表明,针对各部件的工作特性及汽车的运行工况,控制策略实现了能量在发动机、电机、电池之间合理而有效地分配;也能够良好控制电机、发动机的工作模式切换,实现制动能量回收,保证SOC电量平衡,很好地满足了整车设计要求。制动能量回收是混合动力汽车相对于传统内燃机车的巨大节能优势来源之一。本文最后研究了如何协调控制摩擦制动和再生制动之间的分配比例,在保证制动稳定性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回收制动能量,提高整车的能量利用率,并对ADVISOR中再生制动控制策略模块进行二次开发。(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1-06-30)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传统燃油汽车所暴露出来的弊端日益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化石能源的供求失衡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推进当今社会节能环保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其中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中应用较为常见的一种,在能量转换方面具良好的控制品质和应用前景,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力源,各动力源之间的能量分配由控制策略决定。越先进的控制策略,所需要的计算量与实验数据就越庞大,这就需要较好的平衡控制的准确度与难易性。在传统的控制策略中,燃油经济性及排放问题虽然得到较好的解决,但电池电荷状态(SOC,State of Charge)下降较快、难以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模型,在模糊控制策略中,可以依据工程经验来制定控制规则,将输入量模糊化,经由数据库处理之后,获得精确的输出量,既保证了燃油经济性与排放又兼顾了控制的准确度。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为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车辆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建模,包括了发动机模型、电动机模型、电池模型、传动系模型、驾驶员模型等,并在CRUISE软件内进行整车模型仿真。其次将车辆的运行工况划分为纯电机驱动、发动机驱动、行车充电、制动、并行混动等不同模式,采用Matlab/Stateflow设计流程切换逻辑,分别使用两种策略在欧洲的续航测试标准(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工况下进行联合仿真。最后对扭矩分配控制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得出模糊控制器的引入既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同时又保持了电池的SOC状态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处于合理范围之内的结论,验证了模糊控制策略的实际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论文参考文献

[1].刘助春,陈刚,王东涛.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仿真模型设计[J].时代汽车.2019

[2].刘木楠.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模糊控制策略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3].马良君,杨观赐.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辅助控制策略仿真分析[J].现代机械.2016

[4].王新超.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5

[5].Hu,ZHANG,Cun-lei,WANG,Yong,ZHANG,Jun-yi,LIANG,Cheng-liang,YIN.基于鲁棒控制的一种单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驾驶性改善方法(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4

[6].陈泽宇,赵广耀,佟尚锷.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多模式能量管理策略与D2P实时仿真[J].高技术通讯.2013

[7].周彬.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8].鲁登科.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9].陈可亮.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1

[10].刘建春.并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

论文知识图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一1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图一2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示...一1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仿真结...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一1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

标签:;  ;  ;  ;  ;  ;  ;  

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论文_刘助春,陈刚,王东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