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涉华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象,中国,舆情,太平洋,中欧,沙特,东盟。
涉华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魏然,饶虹宇[1](2019)在《NHK国际时事类纪录片《DOCUMEN-TARY WAVE》选择性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NHK电视台播放时间固定的国际时事类纪录片节目《DOCUMENTARY WAVE》最为关注的国家即为中国。通过内容分析,其涉华纪录片涉及领域最多的为经济和社会,其次为政治与环境。相关涉华纪录片在题材上大量关注了负面内容,叙事立场上看似中立,其实存在着政治倾向。经济领域方面反映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中国资本及人员流动等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日益提高的国家形象。而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则片面讲述了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社会问题多发及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形象。政治方面选择性地反映了中国基层选举、思想界、网民的网络表达等方面多种矛盾与对立并存的形象。《DOCUMENTARY WAVE》对中国形象的选择性反映与中国与日本的国家力量转换及日本媒体新闻价值观均有一定关联。(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9年11期)
陈永智[2](2019)在《《经济学人》涉华报道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之研究——以大学英语泛读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18年下半年所有涉华报道为语料,经过精心的选择,将部分材料应用于大学英语泛读课堂,通过问卷的方式研究其对增加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国际公关》期刊2019年10期)
武则堃[3](2019)在《对外媒涉华报道研究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体作为构建国家形象的一种有影响力的途径,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目前国内学界已对外媒涉华报道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涉华报道研究的文献综述仍然不足。本文运用量化内容分析法,研究梳理相关论文,总结目前的外媒涉华报道研究的特点:该领域研究数量受国内形势影响;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理论较为主流;研究对象多为主流媒体,研究内容多关注上层建筑。然后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研究相对被动、方法较为单一,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其进一步改善。(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8期)
刘欣路,范帅帅[4](2019)在《沙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分析:以《利雅得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为探究有关这些新思想的涉华报道在沙特的传播情况,本文以《利雅得报》为研究对象,从报道总量、主题、倾向性等维度分析了其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对中国治国理政新思想十大议题的报道,并对报道最多的叁个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研究发现,《利雅得报》对中国治国理政新思想的报道量总体较少,且主要集中于"一带一路"、"从严治党"和"美丽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叁大议题上。对叁大议题的报道倾向总体上呈正面性,但也存在部分负面报道。(本文来源于《新丝路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罗奕[5](2019)在《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基于东盟国家大众媒体涉华报道的舆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形象是人们(形象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对一个国家(形象客体)由其客观存在所决定的外在表现的总体印象和评价,需要从主客体关系来讨论。本文通过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六国大众媒体的涉华报道进行舆情监测,了解这六国媒体作为"他者"是如何对中国国家形象进行建构的。本文认为,这些报道虽然存在偏差,不能"面面俱到",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的制定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9年14期)
顾晶姝[6](2019)在《外媒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研究——以《产经新闻》“一带一路”涉华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9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部分西方媒体对此持否定态度,邻国日本的某些媒体也紧随其后,对中国形象进行误读,既不利于国家间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也不利于人民间健康友好的感情纽带。文章选取日本主流报纸中具有代表性的《产经新闻》分析其涉华报道特征,考察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态度,以及对中国形象的宣传实态,有利于解构与重塑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形象,对改进国际传播策略、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小雪,范淑杰[7](2019)在《韩国SBS电视台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叁大电视台之一的SBS电视台自成立以来,凭借全面、准确的资讯和客观公正的报道,一直是韩国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在引导韩国民众舆情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梳理了2016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韩国SBS电视台的涉华新闻报道,分析了其涉华报道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倾向,对其所塑造的中国形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对中韩关系研究和交流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7期)
赵永华,刘娟[8](2019)在《中欧关系的投影:欧洲传播领域的对华认同壁垒——以Politico Euro涉华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欧洲媒体PoliticoEuro涉华报道的分析发现:在定位上,欧洲国家以自我为中心,把中国定位为"系统性竞争对手";在同一性层面则主要集中在经贸合作等领域,文化、历史、艺术等层面的同一性牵涉较少;在归属性上,欧洲涉华认同呈现出复杂性和矛盾性,对华关注度和亲密性有待提升。即使在日益增强的中欧相互依赖关系中(尤其是经贸关系),认同壁垒的存在仍将加深彼此之间的沟通赤字和理解赤字。认同层面的问题较难通过物质层面——经贸技术合作等途径来解决,而是需要回归到文化的认同层面。对欧传播应充分关注这些已经存在的认同壁垒及其成因。(本文来源于《国际传播》期刊2019年04期)
特伦斯·伍德,陈俊安[9](2019)在《澳媒:涉华报道如何误导读者》一文中研究指出澳大利亚发展政策研究中心网站6月19日文章,原题:如何避免夸大中国对太平洋地区的援助 在报道中国援助方面,《卫报》远非做得最差,但就中国对太平洋地区援助的问题一再发表误导性言论。比如2018年该报称“2014年中国是地区第四大援助国,排在澳美和新西兰之后(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9-06-20)
蔡淑婷[10](2019)在《他塑倾向下中国形象的自塑性话语体系——基于《环球网》对涉华报道的再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以国家形象建设为目的的国际传播中,外媒涉华报道对中国国外形象的"他塑"具有强大影响力,中方需要设法推动其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环球网》"海外看中国"频道对外媒涉华报道的再构建,得出了其在对外媒涉华报道的编译、转述与评论中所采取的报道选择、内容议程及倾向,并总结其在媒体选择、国家分布、评论转述、倾向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以该频道为基础发展的外媒他塑国家形象的自塑性策略体系:通过对权威外媒报道的策略性编译及评论,推进民众对外媒报道中的中国形象的全面实时认知,使国外形象与国内形象形成互动,促进对国家各领域发展的内检和改进,并采取针对性的对外传播措施,从而建立良性发展的国家形象塑造体系。(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06期)
涉华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2018年下半年所有涉华报道为语料,经过精心的选择,将部分材料应用于大学英语泛读课堂,通过问卷的方式研究其对增加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涉华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1].魏然,饶虹宇.NHK国际时事类纪录片《DOCUMEN-TARYWAVE》选择性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J].东南传播.2019
[2].陈永智.《经济学人》涉华报道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之研究——以大学英语泛读课为例[J].国际公关.2019
[3].武则堃.对外媒涉华报道研究的计量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
[4].刘欣路,范帅帅.沙特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分析:以《利雅得报》为例[J].新丝路学刊.2019
[5].罗奕.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基于东盟国家大众媒体涉华报道的舆情分析[J].传媒.2019
[6].顾晶姝.外媒舆情中的中国形象构建研究——以《产经新闻》“一带一路”涉华报道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7].张小雪,范淑杰.韩国SBS电视台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形象探析[J].视听.2019
[8].赵永华,刘娟.中欧关系的投影:欧洲传播领域的对华认同壁垒——以PoliticoEuro涉华报道为例[J].国际传播.2019
[9].特伦斯·伍德,陈俊安.澳媒:涉华报道如何误导读者[N].环球时报.2019
[10].蔡淑婷.他塑倾向下中国形象的自塑性话语体系——基于《环球网》对涉华报道的再构建[J].今传媒.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