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区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区,评价,适宜,临沂市,模型,环境,水文地质。
分区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姚永鹏,罗冰凌[1](2019)在《甘肃省生态农业绩效评价——基于农业分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甘肃省政府2018年出台《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了甘肃省生态产业的发展,因此对甘肃省生态农业进行绩效评价更有助于精准施策。本文以甘肃省14个市(州)的生态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涵盖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16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将甘肃省14个市(州)生态农业发展划分为5大区域;通过聚类分析,将其确定为6个梯度。研究表明,甘肃省生态农业发展呈现出河西走廊区域最优,陇中、陇东区域次之,陇南和甘南区域靠后的格局。据此提出应当缩小区域内部差异和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两方面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闵敏,段学军,邹辉,陈维肖[2](2019)在《长江主要支流岸线资源综合评价及管控分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岸线作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互动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长江岸线资源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与重点开发对象,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在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针对长江生态修复的重大科技需求,中国科学院于2017年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通过高清遥感影像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和实地监测,获得了长江7条主要支流自然本底、资源条件、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的系统数据,以统筹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强化岸线资源保护、维系近岸陆域和水域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研判长江主要支流岸线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总体态势,结合岸线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识别岸线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评估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累积性影响。在岸线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岸线空间管控区进行划定,提出不同岸线类型管控要求。(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1期)
祝丽媛,窦连波,李莺宇,陈秀娟,王伟德[3](2019)在《临沂市地质灾害现状及易发程度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临沂市地质灾害排查共查明了3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崩塌数量最多,其次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该文详细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临沂市划分成1350个面积相等的单元,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和险情等要素进行量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级进行定性修正,将临沂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区。预测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划分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建议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为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地质灾害基础背景资料。(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11期)
王亚飞,樊杰,周侃[4](2019)在《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的基本战略格局、实施功能分区的科学基础,为主体功能区降尺度传导、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国土开发强度管制等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参数。以地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地关系演化出发,探索"双评价"的理论内涵,建立"双评价"到地域功能优化分区的科学逻辑,指出"双评价"集成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时所形成的主体功能分区方案为地域功能优化分区的最优方案。以福建省、六盘水市为案例,将人类生产生活的合理需求转化为用地需求参数,通过降尺度的参数分解与测算,结合上位规划及政府与专家系统研判,确定总量控制、结构化控制、空间结构或战略格局控制等目标参数,并在"双评价"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指标、参数及阈值,逐步进行格网单元地域功能优化。着重考虑相邻区域功能冲突与协调、差异化的主体功能定位、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以及海陆统筹等区域特征,不断校核与优化。从数据的可获取性、数据集满足理论模型及评估方法的适应程度、可使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的不确定性以及尺度效应等方面,探讨功能分区方案不确定性及其解决途径,增强优化结果的鲁棒性,以此作为"叁区叁线"划定等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唐红梅,韩明明,闫凝[5](2019)在《基于GIS的重庆巫山县崩塌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位于叁峡库区的重庆巫山县进行崩塌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方法】遴选了地貌类型、地形相对高差、地形坡度、地层岩性、距断裂构造距离、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等8个危险性评价指标及分级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系统获得了8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基于GIS技术,实现了8个危险性评价指标的单因素危险性分区、等面积及行政区划多因子空间迭加分区,获得了该县崩塌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图。【结果】巫山县崩塌灾害低危险区、中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分别占全县面积的16.9%,36.4%,31.5%和15.2%。以巫山县行政区划中的26个乡(镇、街道)为单位,其中位于极高危险区的有6个乡(镇),位于高危险区的有9个乡(镇),位于中危险区的有8个乡(镇),位于低危险区的仅有3个镇(街道)。【结论】研究结果对巫山县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夏伟强,董杰,何鹏,解永健[6](2019)在《青岛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因素的影响评价及适宜性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青岛市主城区的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工程建设经验,综合分析岩土体的特征、地下水、地质构造及软土等主要约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因素的发育分布特征,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主城区地下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将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划分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和适宜性差区,并进行了分区评价,适宜区占主城区总面积的79%,适宜地下空间开发;基本适宜区占主城区面积的13%,地下空间适宜性一般,地下空间开发时应着重注意加固及防水措施;适宜性差占主城区面积的8%,地下空间开发时因尽量避开。(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黄希明,江思义[7](2019)在《大平坡—沙螺寮村海岸带地质环境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根据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及相关地质工作资料,查明了大坪坡—沙螺寮村海岸带的地质环境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地质环境问题,同时选择了岸带封闭程度、海岸带滩涂类型、海岸侵蚀、海岸淤积、沿岸地下水咸化区等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5个因子作为评判因子,分析总结研究区海岸带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并将该区域划分为地质环境质量好、较好、较差、差4个不同等级,其成果可为该海岸带土地规划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等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9期)
许智豪,赵华甫[8](2019)在《基于村级问卷调查的农田设施水平评价及整治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评价农田设施水平,分析农田的限制因素,为农田设施完善和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提升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域,基于村级问卷调查数据,利用TOPSIS模型和最小方差模型,开展农田设施水平评价和土地整治类型区的划分;基于水利条件、生态防护和机械化条件因素得到农田设施整治潜力指数评价农田设施水平。结果表明:1)海伦市西部、西南部以及中北部部分地区的农田设施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较低,总体呈现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分布;2)按照不同评价单元限制因素的数量与类型,共划分水利条件提升区、生态水利改善区和综合整治区3个农田设施限制因素整治类型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邵荣杰,唐文熙,马爱霞[9](2019)在《分区生存模型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分区生存模型进行具体介绍,以期为相关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对分区生存模型的概念和与Markov模型的区别联系进行了介绍,并对计算方法开展了实例分析。结果:不同于Markov模型需要通过计算转移概率来获取各健康状态的人数分布,分区生存模型借助生存曲线可以更加简便直接地求得各健康状态下的人数比例。结论:分区生存模型是决策分析模型的重要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癌症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张会刚,刘兴,孙彭城,付开隆[10](2019)在《筠连隧道水文地质分区及涌突水危险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筠连隧道工程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的研究,进行了水文地质单元划分。在水文地质分区的基础上对筠连隧道进行施工涌突水危险性评价,总体上隧道中危险区以上占96. 2%,涌突水危险性较大;在水文地质分区及涌突水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又对初步拟定的隧道施工工作面进行危险性评价,为优化工作面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分区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岸线作为与人类密切相关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互动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长江岸线资源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与重点开发对象,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在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背景下,针对长江生态修复的重大科技需求,中国科学院于2017年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岸线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通过高清遥感影像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和实地监测,获得了长江7条主要支流自然本底、资源条件、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的系统数据,以统筹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强化岸线资源保护、维系近岸陆域和水域优良生态环境为目的,研判长江主要支流岸线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总体态势,结合岸线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识别岸线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评估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累积性影响。在岸线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岸线空间管控区进行划定,提出不同岸线类型管控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区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姚永鹏,罗冰凌.甘肃省生态农业绩效评价——基于农业分区实证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2].闵敏,段学军,邹辉,陈维肖.长江主要支流岸线资源综合评价及管控分区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3].祝丽媛,窦连波,李莺宇,陈秀娟,王伟德.临沂市地质灾害现状及易发程度分区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19
[4].王亚飞,樊杰,周侃.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J].地理研究.2019
[5].唐红梅,韩明明,闫凝.基于GIS的重庆巫山县崩塌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夏伟强,董杰,何鹏,解永健.青岛主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因素的影响评价及适宜性分区[J].地质学报.2019
[7].黄希明,江思义.大平坡—沙螺寮村海岸带地质环境分区评价[J].南方国土资源.2019
[8].许智豪,赵华甫.基于村级问卷调查的农田设施水平评价及整治分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9].邵荣杰,唐文熙,马爱霞.分区生存模型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9
[10].张会刚,刘兴,孙彭城,付开隆.筠连隧道水文地质分区及涌突水危险性评价[J].路基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