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银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纳米,纳米银,银屑病,寻常,银盐,香蒲。
银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熊开容,梁业如,欧阳毅,吴丁财,符若文[1](2019)在《纳米银颗粒原位生长于氧化石墨烯银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简易合成及其抗菌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先进抗菌材料一直是社会的重大需求。目前,各式各样含银纳米抗菌材料已被合成出来,并被认为可应用于许多商业产品领域中。然而,整合与创新基于纳米银的微/纳米结构,对于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抗菌剂仍颇具挑战性。基于此,利用简易的超声混合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类纳米银颗粒原位生长于氧化石墨烯银盐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现代分析手段对所得材料纳米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不仅可作为带负电荷的大分子捕获大量带正电的银离子,还可作为还原剂将银离子原位还原成纳米银粒子,由此得到了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同时含有均匀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和银离子的杂化结构。这一先进结构使得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可充分利用银纳米粒子及氧化石墨烯银盐二者的优势,对金葡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强的抗菌活性和持久的抗菌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抗菌剂。(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马溢轩,黄娟,曹冲,蔡文舒,肖君[2](2019)在《水培系统中纳米银颗粒对湿地植物香蒲抗逆特性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湿地植物在AgNPs胁迫下的抗逆特性,实验研究了香蒲在不同浓度AgNPs(0、0.1、1、20、40 mg/L)胁迫下,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并揭示植物体内积累的银含量.结果表明,低浓度AgNPs胁迫下,香蒲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高浓度则相反.在不同浓度AgNPs胁迫下,CAT活性均为开始时受到抑制,随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低浓度AgNPs胁迫下,香蒲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会出现显着上升,但会随AgNPs浓度增加显着降低.低浓度AgNPs胁迫下,香蒲叶片叶绿素含量初期有所上升,随后恢复初始水平;高浓度AgNPs对叶绿素的合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随着AgNPs浓度增加,植物组织中银含量不断增加,并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9年03期)
杨远,李晟,邓凯云,龚震宇,邓飞跃[3](2019)在《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表征纳米抗菌商品中纳米银颗粒粒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Single particle ICP-MS,SP-ICP-MS)测定纳米抗菌商品中纳米银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粒度分布的方法。首先采用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了纳米抗菌商品中的总银含量,确定样品稀释倍数。然后在SP-ICP-MS模式下,测定3种AgNPs标准样品(30、50和80nm)的粒径,所得结果与供应商提供的TEM值接近,说明SP-ICP-MS法能够准确表征水溶液中AgNPs的粒径分布,同时采用SP-ICP-MS测定了纳米抗菌商品中纳米银颗粒粒径分布。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能够为纳米抗菌材料中AgNPs表征提供准确的表征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雪峰[4](2019)在《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4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玫瑰糖疹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窄谱中波照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消银颗粒,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疹停止长出时间、止痒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8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痊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7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可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夏方圆,林晓琼[5](2019)在《消银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予咪唑斯汀缓释片口服,观察组加用消银颗粒冲服,治疗1个月后比较疗效,随访半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的78.6%,复发率50.0%低于对照组的8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咪唑斯汀可作为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较好的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15期)
覃引,苟琴,熊音如,张群英,罗家豪[6](2019)在《树莓多糖绿色合成纳米银颗粒的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树莓果实中提取的树莓多糖和硝酸银反应合成多糖纳米银颗粒((PAgNPs),通过紫外-可见光(UV-Vis spectrum)全波段扫描、扫描电镜(SEM)以及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做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在43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经电镜检测多糖纳米银颗粒平均直径在20~32 nm.同时经抗氧化活性测试,对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_(50))分别为为64.38 mg/L和75.86 mg/L.(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郭静微,王博,王翁鸣[7](2019)在《消银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消银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9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银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68.1%),IL-17、IL-10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复发率(16.0%)低于对照组(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13期)
黄乾元,李斌,高其若,朱全刚,李新液[8](2019)在《决银颗粒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决银颗粒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方法:(1)采用鼠尾鳞片表皮模型(C57小鼠)考察决银颗粒对鳞片表皮角质层的影响。(2)采用小鼠阴道上皮模型(昆明种小鼠)考察决银颗粒对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1)对鳞片表皮角质层的影响:在光学显微镜下,决银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复方青黛胶囊组小鼠尾部颗粒层细胞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银颗粒高剂量组小鼠尾部颗粒层细胞高于决银颗粒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银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2水平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决银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2水平低于复方青黛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有丝分裂细胞主要分布在基底层,决银颗粒高剂量组较少出现有丝分裂细胞,决银颗粒中剂量出现有丝分裂,决银颗粒低剂量较多出现有丝分裂。模型组出现较多有丝分裂细胞,模型组有丝分裂指数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银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青黛胶囊组小鼠血清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决银颗粒能促进小鼠尾部颗粒层细胞的形成,降低血清IL-2水平,并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2期)
林强[9](2019)在《反应控制法可控合成多层级银颗粒及其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应控制法(即调控硝酸银、羟氨与甘氨酸体系中银的还原反应速率)合成了枝状、花状及球状叁种不同形貌的具有多层级结构的银颗粒,将这叁种银颗粒负载到氧化铝载体表面制成银催化剂,并研究了银颗粒的多层级结构对乙烯环氧化反应中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控制法可实现多种形貌、不同层级结构的银颗粒的可控合成;而具有更丰富层级结构的暴露更多Ag(111)晶面的枝状银颗粒更有利于乙烯环氧化反应;控制反应过程中银的迁移以及银晶面结构的变化是提高银催化剂性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刘丹丹[10](2019)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银颗粒EVOH导向纤维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烧伤是常见的外伤,处理时主要应避免伤处的感染。传统疗法一般是清理伤口覆盖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后用纱布将其包裹,但在药物吸收后需及时补给新的药物并更换纱布,造成了病人的二次痛苦,并使得伤口频繁暴露在空气中,增加了接触细菌的几率,且长期使用抗生素,人体会对其产生抗药性。所以,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其快速、无痛治疗的要求。对此,本研究介绍了静电纺丝法制备新型皮肤损伤敷料的纳米纤维膜的过程,并对其主要力学与生物性能进行了检测。主要分为以下几项内容:首先,介绍了静电纺丝法制备不同银浓度(0、0.02g/ml、0.05g/ml、0.08g/ml)的乙烯-乙烯醇聚合物(EVOH)纳米纤维膜的流程。通过多次纳米纤维膜制备实验,完善电纺过程中的参数选取,如电压、针头至收集器的距离、温度等。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等方法的辅助下,得到所制备的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并考察各参数对静电纺丝过程、所得纤维形貌与直径的影响。其次,检测了不同EVOH质量分数与不同银浓度的纳米纤维膜的拉伸性能,通过控制变量法获得EVOH质量分数与银浓度对纤维膜拉伸性能的影响趋势,得到各纤维膜的杨氏模量与条件屈服强度值,以确保所得纤维膜能够满足其在保存、运输、使用时的力学要求。最后,对不同银浓度的EVOH质量分数为10%的纳米纤维膜进行了生物方面的主要性能的研究,包括纤维膜的抗菌性能(主要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相容性及水蒸气透过性,以探讨该纤维膜持续抗菌的效果,判断该纤维膜的透气性,并分析细胞能否在纤维膜上集中生长。本研究通过多次制备不同EVOH质量分数及不同银浓度下的纳米纤维膜,详细阐述了各参数的合适选取范围,得到了纤维形貌及直径与各参数的相互影响关系,并通过力学与生物性能的检测,验证了该纳米纤维膜可作为一种具有高效持续抗菌、无毒无害可降解的新型烧伤敷料来使用。(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银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湿地植物在AgNPs胁迫下的抗逆特性,实验研究了香蒲在不同浓度AgNPs(0、0.1、1、20、40 mg/L)胁迫下,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并揭示植物体内积累的银含量.结果表明,低浓度AgNPs胁迫下,香蒲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高浓度则相反.在不同浓度AgNPs胁迫下,CAT活性均为开始时受到抑制,随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低浓度AgNPs胁迫下,香蒲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会出现显着上升,但会随AgNPs浓度增加显着降低.低浓度AgNPs胁迫下,香蒲叶片叶绿素含量初期有所上升,随后恢复初始水平;高浓度AgNPs对叶绿素的合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随着AgNPs浓度增加,植物组织中银含量不断增加,并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银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熊开容,梁业如,欧阳毅,吴丁财,符若文.纳米银颗粒原位生长于氧化石墨烯银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简易合成及其抗菌性能(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9
[2].马溢轩,黄娟,曹冲,蔡文舒,肖君.水培系统中纳米银颗粒对湿地植物香蒲抗逆特性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9
[3].杨远,李晟,邓凯云,龚震宇,邓飞跃.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表征纳米抗菌商品中纳米银颗粒粒径分布[J].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9
[4].李雪峰.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40例[J].西部中医药.2019
[5].夏方圆,林晓琼.消银颗粒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9
[6].覃引,苟琴,熊音如,张群英,罗家豪.树莓多糖绿色合成纳米银颗粒的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郭静微,王博,王翁鸣.消银颗粒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
[8].黄乾元,李斌,高其若,朱全刚,李新液.决银颗粒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9
[9].林强.反应控制法可控合成多层级银颗粒及其催化性能[J].石油化工.2019
[10].刘丹丹.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级银颗粒EVOH导向纤维及其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