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株海水氮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无机氮去除特性初步研究

两株海水氮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无机氮去除特性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为解决海水养殖环境中的无机氮污染问题,从河鲀(Takifugu rubripes)养殖池塘的水体和底泥中筛选出2株可有效去除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菌株——盐单胞菌(Halomonas sp.DN3)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HC),并初步探讨了2株菌在不同无机氮源中的氮去除特性。研究表明,2株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无机氮去除效果。在初始无机氮浓度为42 mg·L-1的单一氮源基础降解液中,菌株DN3对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4.1%、62.1%和98.8%;菌株HC对三者的去除率分别为81.2%、49.0%和90.3%。在氨态氮去除过程中,虽未检测到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积累,但从系统的氮收支分析,总氮浓度均显著下降,推测可能存在硝化过程;在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去除过程中,菌株DN3还原硝态氮时具有亚硝态氮的积累,菌株HC氧化亚硝态氮时具有硝态氮的积累。而从总氮浓度均有下降推测,可能存在好氧反硝化过程。在初始无机氮浓度为42 mg·L-1的混合氮源基础降解液中,2株菌均具有良好的同步去除无机氮能力。以氨态氮和亚硝态氮为氮源时,菌株DN3和HC的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5.4%和66.6%;以氨态氮和硝态氮为氮源时,菌株DN3和HC的总无机氮去除率为69.5%和75.6%,2株菌在2种混合氮源中的氨态氮去除率均在90.0%以上。综合分析,菌株DN3和HC对无机氮去除机制主要以菌体的同化作用为主,同时推测具有一定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DN3和HC均可高效去除无机氮,其在海水养殖水环境调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及培养基
  •   1.2 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   1.3 菌株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   1.4 菌株在不同氮源中的无机氮去除特性
  •   1.5 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   2.2 菌株鉴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2.3 菌株在不同降解液中的无机氮去除特性
  •     2.3.1 菌株以NH4Cl为单一氮源的无机氮去除特性
  •     2.3.2 菌株以NaNO2、NaNO3为单一氮源的无机氮去除特性
  •     2.3.3 菌株在不同混合氮源中的无机氮去除特性
  • 3 讨论
  • 4 结语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解玉萌,田相利,赵坤,李海东,刘龙镇

    关键词: 盐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硝化,好氧反硝化,氮去除特性,分离鉴定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S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农业基础科学

    单位: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基金: 青岛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项目(财建(2016)746号),广东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专项(GDHY2013-B03-005),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项目(15-9-2-96-NSH)资助~~

    分类号: X714;X172

    DOI: 10.16441/j.cnki.hdxb.20180399

    页码: 33-44

    总页数: 12

    文件大小: 2524K

    下载量: 146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浓度亚硝态氮在弱碱性土壤中的转化规律研究[J]. 应用化工 2019(08)
    • [2].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对亚硝态氮氧化菌活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5)
    • [3].一株去除亚硝态氮细菌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J]. 水产科学 2018(05)
    • [4].亚硝态氮胁迫对日本蟳免疫指标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12(07)
    • [5].游离羟胺对两种典型亚硝态氮氧化菌活性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20(06)
    • [6].盐度对硝酸细菌活性的影响及动力学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5)
    • [7].不同碳源条件下污水处理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特性的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15(07)
    • [8].海水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其对氨氮、亚硝态氮的降解性能[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9].市售四种降解养殖水体亚硝态氮药物的效果比对分析[J]. 科学养鱼 2016(08)
    • [10].一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该菌对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去除作用[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10)
    • [11].亚硝态氮胁迫对日本蟳消化酶活力及同工酶表达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9)
    • [12].对氨基二苯胺生产废水短程反硝化积累亚硝态氮的方法[J]. 化工环保 2014(04)
    • [13].亚硝态氮对中华鳑鲏的急性毒性及短期影响[J]. 水产科学 2019(03)
    • [14].生态塘对养殖池塘水氨氮和亚硝态氮去除的研究[J]. 科学养鱼 2019(06)
    • [15].一株高效氨氮及亚硝态氮去除功能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在生物絮团对虾养殖中的应用[J]. 中国水产科学 2019(05)
    • [16].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系统亚硝态氮积累特性[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7].亚硝态氮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抑制及恢复研究[J]. 辽宁化工 2016(08)
    • [18].池塘养殖环境调控技术(下)[J]. 农家致富 2010(04)
    • [19].低温SBR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的动力学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05)
    • [20].全程硝化与短程硝化的特性对比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23)
    • [21].亚硝态氮胁迫下菲律宾蛤仔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J]. 生态毒理学报 2019(01)
    • [22].碳氮比对包埋颗粒反硝化过程中亚氮积累的影响[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7(06)
    • [23].土壤中羟胺和亚硝态氮非生物过程对N_2O排放的贡献[J]. 土壤学报 2016(05)
    • [24].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危害和控制[J]. 科学养鱼 2020(08)
    • [25].短程硝化过程影响因素与控制条件分析[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0(04)
    • [26].高氨氮PN/A脱氮工艺:亚硝态氮抑制后的恢复策略[J]. 环境工程 2019(01)
    • [27].饲料中胆固醇含量对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弧菌和抗亚硝态氮胁迫能力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 2016(08)
    • [28].亚硝态氮对罗氏沼虾存活率、生长及能量代谢的影响[J]. 水产科技情报 2019(01)
    • [29].不同环境胁迫因子耦合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与摄食的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8(02)
    • [30].不同DO下亚硝态氮氧化菌硝化系统N_2O减量化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20(05)

    标签:;  ;  ;  ;  ;  ;  

    两株海水氮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无机氮去除特性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