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在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样本人群,所有患者均进行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腰痛VAS评分和Cobb角度等情况。结果: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治疗后的腰痛VAS评分和Cobb角度与治疗前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显著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是92.59%,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腰痛症状并有效矫正患者的脊柱凸性症状,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脊柱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临床疗效

为了进一步探究在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我院对54例患者进行了如下过程探究以及如下结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54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参与本次探究,所有患者均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过医护人员讲解对本次探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分了解,已明确本次探究的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以及相关治疗方法,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探究中男女患者比例是34:20,最大年龄是60岁,最小年龄是25岁,中位年龄为(39.58±8.12)岁。按照脊柱损伤程度将患者分型,其中C级患者例数是7例,D级患者例数是15例,E级患者例数是32例,后凸畸形Cobb角度最大是72°,最小是25°。

1.2方法

协助患者摆放俯卧位并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将后路显露并利用X线对椎弓根螺钉位置进行定位,一个在畸形脊椎上方置入,一个在畸形脊椎下方置入,V形截骨后根据患者脊柱畸形的程度给予将要行截骨术的突出关节进行切除双侧椎板操作,行钻开椎体操作的位置是椎弓根入口处,形成通道以利于髓核钳的活动,对压缩患锥的上半部分以及与之相连的椎间盘行切除操作,最后将椎体后壁切除并闭合次截骨面,利用骨刀对上下椎板契合面进行修正并将椎弓根上缘的残留皮质进行有效清除,对接骨部位进行加压、合拢并给予矫正后凸畸形操作,妥善固定,利用X线透视对矫正效果进行确认后对内固定外侧进行适当植骨;给予患者伤口有效止血以及正确冲洗后逐层缝合。

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及围腰支具保护等,在负压引流2天至3天后将引流管拔除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逐一取下,定期给予患者X线检查以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参与研究的54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对患者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和Cobb角度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本次探究中,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30例,好转20例,无效4例,临床总有效率是92.59%;经过术后随访发现患者治疗后的腰痛VAS评分和Cobb角度与治疗前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3讨论

脊柱后凸畸形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的脊柱畸形疾病[1],致病原因是患者在肌肉韧带松弛以及骨质软化的前提下久站或者久坐进而使得骨骼在重力作用下出现骨骼畸形,导致患者发生腰背疼痛甚至截瘫等[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工作。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手术治疗给予患者脊柱畸形有效矫正,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避免畸形程度加重[3],可通过将患者脊柱固定融合在合适生理弧度上以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手术矫正治疗方法,可以将患者椎管内突出的骨块进行有效清除并使截骨面有效相融合[4],降低患者的神经损伤以及痛苦程度,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在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5]:一是术中小心谨慎使用医疗器械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发生损伤胸膜的情况;二是在进行病灶椎体剥离时不能穿透骨膜以保护血管和脏器不受到损伤;三是当截骨面合拢完成后需要适当给予患者填充植骨以促进愈合、脊柱矫正恢复速度;四是需要充分完成切除椎板操作以避免出现椎管堵塞现象;五是需要保证椎间孔的直径适应神经根节段的活动度以保证临床疗效良好。

本次探究中,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优于治疗前,腰痛VAS评分和Cobb角度分别是(2.1±0.8)分、(9.4±4.2)°,临床总有效率是92.59%。

综合以上结论可知,在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对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腰痛症状、畸形角度均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化明.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24):113-114,117.

[2]杨君德,孙磊.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7):3459-3460.

[3]谭健.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J].中国医疗前沿,2013(8):51.

[4]滕晓,周小小,张招波等.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脊柱缩短术治疗并发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后凸畸形[J].中医正骨,2013,25(4):54-55,58.

[5]陈建梅,姚晓东,黄丽花等.经后路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治疗老年严重脊柱后凸畸形[J].临床骨科杂志,2013,16(4):365-367.

标签:;  ;  ;  

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