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毛织物论文-夏红霞

仿毛织物论文-夏红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仿毛织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织物,仿毛性能,热感整理工艺,服用性能

仿毛织物论文文献综述

夏红霞[1](2016)在《新型合纤长丝仿毛织物设计及其热感整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纺织品技术不断发展,高附加值织物不断出现,而仿毛织物越来越受到消费者们的青睐,人力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目前国内外对仿毛织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纱线和织物设计方面,而对织物的热感性能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使用新型合纤等设计仿毛效果的纱线,并进一步设计4种不同风格的织物,以纯羊毛织物的性能指标作为标准,发现3#(仿毛派力司)织物与纯羊毛织物比较接近。本文还分析了两种热感树脂对织物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树脂整理工艺,分析织物在热感整理前后的各项性能的变化,并判定织物的仿毛性能,通过灰色近优综合评判的方法对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使用上海拓纳DVKARE整理剂时,采用树脂浓度30g/L,定型温度160℃,定型时间120s;使用南通百隆的整理剂WL-503SG时,采用树脂浓度50g/L,定型温度180℃,定型时间120s。2、经过热感整理后,织物的保温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上海拓纳DVKARE整理剂对织物的其他性能影响较小。3、分别测试热感树脂后不同设计织物的悬垂性、透气性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手感风格,结果表明经过整理后的仿毛织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分别接近纯羊毛织物,甚至优于纯羊毛织物。4、以织物的热感clo值、悬垂系数、透气性、表面摩擦性能、弯曲刚度、压缩力功为参照,对两种热感树脂整理后的8种织物进行灰色近优综合评价,得出结论,编号3(织物1-3#)的综合服用性能最好,织物为仿派力司(经纱:175D阳离子/涤纶复合网络丝;纬纱:150D涤纶DTY;克重145g/m2),热感树脂加工时采用了上海拓纳DVKARE整理剂,浓度为30g/L、定型温度160℃、处理120s后织物的仿毛性能最佳,综合服用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6-09-01)

周玲,傅佳佳,王鸿博[2](2016)在《涤/棉/竹浆纤维混色混纺仿毛织物风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原液着色仿毛织物的风格及其仿毛效果,选用以原液着色涤纶纤维与未经染色的棉纤维、竹浆纤维混纺织制的混色仿毛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织物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计算织物的基本风格值,并探讨纱线混比及结构参数等对该仿毛织物手感风格的影响;同时选取2块纯毛织物作为对照,利用灰色关联法对织物风格进行相关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原液着色涤/棉/竹浆纤维混色混纺仿毛织物与纯毛织物的灰色关联度较高,风格相近,具有较强的毛型感。(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周玲,叶远丽,傅佳佳,王鸿博[3](2015)在《涤棉竹混纺仿毛织物风格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了5种涤棉竹混纺仿毛织物的拉伸和剪切性能、弯曲性能、压缩性能、表面性能等16个力学指标,并以日本川端法计算其基本和综合手感值,考察其风格优劣程度。结果表明:实验用织物基本符合秋冬男士西服面料的要求,其中5#面料具有最佳风格且具有较高的仿毛感。(本文来源于《纺织导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玉新,荆妙蕾,闫妍,周余杏,郑翠娟[4](2013)在《丙纶磁性纤维仿毛织物舒适性的多元回归分析及混纺比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丙纶磁性纤维混纺织物的混纺比对面料舒适性能的影响,采用丙纶磁性纤维、棉纤维、竹浆纤维进行混纺,设计9种不同混纺比的平纹仿毛织物。测试混纺织物透气性、透湿性和导湿性能指标。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评估,进而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混纺织物的混纺比进行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丙纶磁性纤维/棉纤维/竹浆纤维含量为60/10/30时织物舒适性能最优,为多元磁性纤维混纺仿毛织物的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冯建永[5](2012)在《涤/粘仿毛织物与精纺毛织物风格的主客观分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涤/粘仿毛织物及精纺毛织物共15块织物,提出了3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即:主观分类方法、客观分类方法及主-客观分类方法,对这3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及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深入研究了不同分类方法时不同种类面料的织物风格差异,并且探讨了涤/粘仿毛织物与精纺毛织物在分类时的织物风格差异。在分类过程中,利用主-客观方法将所有织物分为4类和5类,并且将分为4类的织物风格与分为5类的织物风格进行比较,认为将识物分为4类比较合适,同时分析各个类别之间的面料风格差异及组织参数特点。(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2年09期)

刘连茹,金焕,张扬[6](2012)在《化纤仿毛型织物未来前景——毛型织物与化纤仿毛型织物测试风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KES-FB风格仪测试精梳毛织物毛麻织物与精梳仿毛仿毛麻织物风格得出的结论,充分论证了仿毛仿毛麻产品在目前经济发展中具备的明显优势。在这基础上,更好的应用,指导生产开发出更多的新品种,更有利于适应消费者,适应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天津纺织科技》期刊2012年01期)

冯建永,杨大祥[7](2012)在《涤粘仿毛织物组织参数因子与风格的数学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涤粘仿毛织物风格的因子分析过程中,将FAST织物风格仪测试的26个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按照因子的重要程度分为4类:第1类风格分别为ST、T100R、HE.2、RS.1、E100.2、HE.1、F.1、F.2;第2类风格分别为E100.1、A.1、T2R、T2、E20.2、B.2、E20.1、T100;第3类风格分别为B.1、G、A.2、E5.1、STR、C.1、E5.2、C.2;第4类风格分别为EB5、RS.2。然后将织物的组织参数按照因子分为3类:第1类分别为纬纱缩率、经纱缩率、经纱捻度;第2类分别为织物经密、纬纱线密度、纬纱捻度;第3类分别为织物纬密、织物面密度及经纱线密度。通过经织物风格及组织参数的因子分析,探讨了各个因子对于织物风格影响的重要程度。(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2年01期)

冯建永[8](2012)在《基于R-因子方法的涤粘仿毛织物风格的数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R-因子分析方法对涤粘仿毛织物的风格进行研究,对于14种涤粘仿毛织物,根据原料、混纺比、面密度、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捻度、经纬纱缩率及经纬密度,利用FAST织物风格仪分别测试14种仿毛织物的压缩性能、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剪切性能、可成形性、松弛收缩性能、湿膨胀性能以及缓弹性褶皱回复性能,利用SPSS软件对仿毛织物的35个指标进行主因子分析,得出了仿毛织物的8个主要因子,探讨影响仿毛织物风格的因素,用来指导仿毛织物的生产及产品开发。(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2年01期)

冯建永,段亚峰[9](2011)在《涤/粘仿毛织物仿真水平的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产品开发及面料贸易过程中,判断1块织物是普通的涤/粘织物还是仿毛织物以及判断仿毛织物的仿真水平均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文章主要提出3种评价方法,即主观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方法及主-客观评价方法。主观评价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是一种常用方法;客观评价方法是根据FAST织物风格仪所测试的织物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来客观定量判断织物的仿真水平,数据可比性好、判断结果准确;主-客观评价方法是将主观与客观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兼而具有2种评价方法的优点。(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1年03期)

冯建永[10](2011)在《涤粘仿毛织物松弛收缩率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松弛收缩率对于涤粘仿毛织物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已经开发的20块不同种类的涤纶、粘胶仿毛织物,通过分析织物的平方米克重、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捻度、经纬纱缩率以及织物的经纬密度,然后利用FAST-4织物风格仪测试织物经纬向的松弛收缩率,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且根据p检验和t检验法则分别判断多元回归方程与各个参数的显着性,分析影响仿毛织物经纬向松弛收缩率的因素。(本文来源于《现代纺织技术》期刊2011年01期)

仿毛织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原液着色仿毛织物的风格及其仿毛效果,选用以原液着色涤纶纤维与未经染色的棉纤维、竹浆纤维混纺织制的混色仿毛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织物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计算织物的基本风格值,并探讨纱线混比及结构参数等对该仿毛织物手感风格的影响;同时选取2块纯毛织物作为对照,利用灰色关联法对织物风格进行相关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原液着色涤/棉/竹浆纤维混色混纺仿毛织物与纯毛织物的灰色关联度较高,风格相近,具有较强的毛型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仿毛织物论文参考文献

[1].夏红霞.新型合纤长丝仿毛织物设计及其热感整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周玲,傅佳佳,王鸿博.涤/棉/竹浆纤维混色混纺仿毛织物风格评价[J].纺织学报.2016

[3].周玲,叶远丽,傅佳佳,王鸿博.涤棉竹混纺仿毛织物风格评价[J].纺织导报.2015

[4].王玉新,荆妙蕾,闫妍,周余杏,郑翠娟.丙纶磁性纤维仿毛织物舒适性的多元回归分析及混纺比优化[J].毛纺科技.2013

[5].冯建永.涤/粘仿毛织物与精纺毛织物风格的主客观分类方法[J].毛纺科技.2012

[6].刘连茹,金焕,张扬.化纤仿毛型织物未来前景——毛型织物与化纤仿毛型织物测试风格的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2

[7].冯建永,杨大祥.涤粘仿毛织物组织参数因子与风格的数学关系[J].上海纺织科技.2012

[8].冯建永.基于R-因子方法的涤粘仿毛织物风格的数学建模[J].毛纺科技.2012

[9].冯建永,段亚峰.涤/粘仿毛织物仿真水平的评价方法[J].毛纺科技.2011

[10].冯建永.涤粘仿毛织物松弛收缩率的影响因素[J].现代纺织技术.2011

标签:;  ;  ;  ;  

仿毛织物论文-夏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