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上浮论文_沈祺

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泥上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污泥,丝状,颗粒,污水处理,滤液,水力,废水。

污泥上浮论文文献综述

沈祺[1](2018)在《A/O法污水处理中污泥上浮解决方案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概括地介绍了A/O法污水处理的运行原理,对常见的污泥上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并进行介绍。主要阐述了此方案的基本构成及其特点和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并对运行效果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王鹏[2](2017)在《厌氧颗粒污泥上浮原因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颗粒污泥性状的稳定对于高速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颗粒污泥的形成阶段,运行条件的不适当易导致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上浮和流失。因此,运行时应保持合适的有机负荷和较高的上升流速。在颗粒污泥形成后,负荷剧变、二次启动、污泥中毒、EPS的影响都可能会引起厌氧颗粒污泥上浮的出现,根据引发的原因,文章也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王娜[3](2017)在《UASB处理饮料废水污泥上浮诊断与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负荷高、投资小的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和类似的工业废水处理。饮料生产废水中有机物浓度高(2000-3000mg/L),可生化性好,SS浓度低,普遍采用厌氧(UASB)与好氧的联合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可达到要求的排放标准。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当进水负荷、操作条件等发生较大变化时会引起UASB反应器处理效率不稳定,反应器酸化,污泥上浮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西安可口可乐饮料公司UASB反应器表面产生大量浮泥的情况,对其进行了半年的连续监测。通过分析进水水质、产气量、污泥结构、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等指标的变化,对导致污泥上浮的原因进行诊断。监测结果表明,随着进水有机负荷的降低,颗粒污泥内部的微生物无法获得足够的基质进行正常增殖,由于内源呼吸作用导致颗粒污泥内部出现空洞,污泥平均密度减小,沉降性能变差,从而引起污泥上浮。据此,提出了在进水COD浓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提高有机负荷的控制策略。依据提出的控制策略,在实验室采用UASB反应器以实际反应器中具有上浮特征的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模拟处理饮料生产废水。通过对COD、VFA、SS、产气量等常规指标的监测,结合污泥粒径分布、污泥平均沉速及密度、污泥活性、污泥形态结构、系统氢分压、氢利用速率以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等解析,确定了该对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UASB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从HRT 10h逐步缩短到HRT 2.5h时,反应器运行稳定。即使负荷提升至11.62 kg/(m3·d),出水COD浓度仍小于300 mg/L,去除率达到82%,与实际反应器的处理效率相当;反应器中污泥的平均沉降速度由接种时的41.3m/h提升至74.8m/h,密度由1030.6kg/m3增加到1093.3kg/m3,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改善,污泥上浮现象消失;乙酸活性(SMA)从接种时0.493gCOD/(gVSS·d)增至0.664gCOD/(gVSS·d),丙酸活性由0.398 gCOD/(g VSS·d)升高为0.588 g COD/(g VSS·d),对应的氢分压也由23.8 Pa逐渐降至5.75 Pa,此时,污泥的最大氢消耗速率(HUR)为0.48 gCOD/(g VSS·d)。FISH结果表明,颗粒污泥中总产甲烷菌的含量为接种时的1.8倍,乙酸型产甲烷菌的含量为接种前的1.5倍;氢营养型甲烷菌的含量为接种时的3.2倍,促进了种间互营过程的进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提高有机负荷可作为改善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沉降性能,控制污泥的上浮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杰,雷玉进[4](2016)在《A/O+BAF工艺二沉池污泥上浮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O工艺处理炼油、甲醇及化肥装置所产生的废水,运行过程中二沉池中活性污泥大量上浮并随放流水漂出,通过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工艺调整,确保污水装置各项出水水质达标排放。(本文来源于《大氮肥》期刊2016年06期)

王淑莹,刘晔,袁悦,贾方旭,张为堂[5](2015)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上浮机理及控制策略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容易破坏并发生上浮,造成系统出水不稳定甚至崩溃的问题,主要针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上浮机理及控制策略进行综述.研究结果发现: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上浮的主要机理是当氮负荷率(nitrogen loading rates,NLRs)过高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产生大量氮气(N_2)无法释放,在颗粒污泥内部形成气囊或附着于颗粒污泥表面,致使颗粒污泥密度降低,导致上浮.相应控制策略包括:控制颗粒污泥粒径(1.5~4.0mm);适当控制NLRs(以N计,下同)(4.0~34.5 kg/(m~3·d));适当提高进水磷和钙的质量浓度(ρ(KH_2PO_4)=10mg/L,ρ(CaCl_2·2H_2O)=0.15~5.65 mg/L);选择带有搅拌功能的反应器;调整排水口位置并控制排水时间等.(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张志峰[6](2015)在《A~2O工艺生物泡沫污泥上浮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A2O工艺中,活性污泥异常导致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产生生物泡沫污泥上浮是行业中公认的难题。研究表明,造成活性污泥中生物泡沫产生的原因很多,进水含油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影响出水水质,进而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本文以苏州相城某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生物泡沫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以期能够对遇到此问题的其他污水处理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5年02期)

苏志峰,李朝辉[7](2013)在《沥滤液混凝沉淀过程中污泥上浮原因的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沥滤液采用混凝沉淀预处理工艺在处理过程中出现污泥上浮,通过实验分析沥滤液停留时间、污泥浓度、搅拌速度和工艺控制对污泥上浮的影响,最终提出污泥上浮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3年30期)

魏维利,王俊安,高良敏,刘金泉,王凯[8](2013)在《基于污泥上浮的混凝沉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二沉池污泥上浮问题,通过对某水厂中试设备的混合液进行混凝沉降烧杯试验,研究了解决污泥上浮问题所需投加絮凝剂的种类以及最佳投药量。试验结果表明,PAC对污泥上浮的抑制效果较明显,其投加量与混合液污泥浓度呈正比。(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3年S1期)

张洛红,雷亚婷,黄延民[9](2013)在《DE型氧化沟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冬季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二沉池突发性漂泥现象,测试并分析了其进水量、进水水质、pH值、微生的含量、水温等.结果表明,由于进水水量波动较大、进水水质异常及控制运行不当,引起了二沉池污泥反硝化.通过调整进水水量、氧化沟曝气量、回流量、剩余量等措施,有效抑制了二沉池污泥的上浮.以期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钟茂法[10](2012)在《前置厌氧DE氧化沟污泥上浮及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前置厌氧DE氧化沟为研究对象,探究终沉池2次污泥上浮主要成因并就此提出相应控制对策。结果表明,活性污泥非丝状菌膨胀、终沉池反硝化作用及污泥腐化是两次污泥上浮的主要原因。其中,活性污泥非丝状菌膨胀是由低温所致,反硝化作用及污泥腐化主要是由污泥在终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所致,此外,氧化沟出水硝氮含量过高也是造成反硝化作用的原因。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并通过加大污泥回流量及剩余污泥排放量等措施,缩短污泥在终沉池停留时间,有效的控制了污泥上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期刊2012年17期)

污泥上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厌氧颗粒污泥性状的稳定对于高速厌氧反应器运行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颗粒污泥的形成阶段,运行条件的不适当易导致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上浮和流失。因此,运行时应保持合适的有机负荷和较高的上升流速。在颗粒污泥形成后,负荷剧变、二次启动、污泥中毒、EPS的影响都可能会引起厌氧颗粒污泥上浮的出现,根据引发的原因,文章也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泥上浮论文参考文献

[1].沈祺.A/O法污水处理中污泥上浮解决方案实例[J].山东化工.2018

[2].王鹏.厌氧颗粒污泥上浮原因与控制[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王娜.UASB处理饮料废水污泥上浮诊断与调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4].张杰,雷玉进.A/O+BAF工艺二沉池污泥上浮及应对措施[J].大氮肥.2016

[5].王淑莹,刘晔,袁悦,贾方旭,张为堂.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上浮机理及控制策略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

[6].张志峰.A~2O工艺生物泡沫污泥上浮的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

[7].苏志峰,李朝辉.沥滤液混凝沉淀过程中污泥上浮原因的研究与分析[J].科技资讯.2013

[8].魏维利,王俊安,高良敏,刘金泉,王凯.基于污泥上浮的混凝沉降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13

[9].张洛红,雷亚婷,黄延民.DE型氧化沟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分析与控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3

[10].钟茂法.前置厌氧DE氧化沟污泥上浮及控制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

论文知识图

一18沉淀池污泥上浮F19,6一18Ph...污泥上浮照片装置运行时的污泥上浮图片高浓度环己烷引起的活性污泥上浮启动初期MBR污泥上浮进水COD值变化规律

标签:;  ;  ;  ;  ;  ;  ;  

污泥上浮论文_沈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