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戊烯基焦磷酸论文_杨千叶,黄可佳,张阳,李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戊烯基焦磷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戊烯,异构,焦磷酸,基因,信息学,生物,原体。

异戊烯基焦磷酸论文文献综述

杨千叶,黄可佳,张阳,李锐[1](2019)在《卷叶贝母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的克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克隆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生物碱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简称IDI),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方法对其功能进行分析,为卷叶贝母甾类生物碱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以卷叶贝母再生鳞茎为试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PCR技术克隆川贝母IDI基因(FcIDI)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简称ORF)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FcIDI基因在卷叶贝母根、茎、叶、野生鳞茎、再生鳞茎及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FcIDI的ORF片段为885 bp,编码294个氨基酸,与大豆(Glycine max)、杜仲(Eucommia ulmoides)、番薯(Ipomoea)、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等植物IDI蛋白的相似性达85%以上;FcIDI蛋白的二级、叁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α-螺旋及不规则卷曲是其整体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组成结构元件;qRT-PCR试验结果表明,FcIDI在野生鳞茎中的表达量远高于根、茎、叶等其他植物组织,再生鳞茎的IDI表达量高于野生鳞茎,在愈伤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不同植物组织部位及组培诱导物的IDI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FcIDI是1个生物碱合成途径中的关键蛋白质,并受激素组合诱导表达,研究结果为提高卷叶贝母中的生物碱含量及深入研究植物IDI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杨帆,苏卜利,姚青,李华平,朱红惠[2](2018)在《不同来源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DI)和脱氧木酮糖磷酸合成酶(DXS)对重组大肠杆菌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更多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IDI)和脱氧木酮糖磷酸合成酶(1-deoxyxylulose-5-phosphate synthase,DXS)相关功能基因资源,本研究选取来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粘细菌(Myxococcus stipitatus)、戈壁奇球菌(Deinococcus gobiensis)的4种IDI和DXS,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将其与含有合成番茄红素基因的p Trc99a EBI质粒共同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表明,来源于粘细菌的IDI和DXS可以获得最高的番茄红素产量,分别达到了10.86、7.94 mg/g DCW。协同表达经过密码子优化的IDI、DXS,番茄红素产量达到了15.26 mg/g DCW。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IDI和DXS,获得了新的基因资源。(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18期)

陈俊粤,龚一富,马颖瑞,周丽亚,王何瑜[3](2017)在《绿色杜氏藻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DvIPI)的生物信息学与诱导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DvIPI)是绿色杜氏藻中类胡萝卜素等萜类物质合成过程中甲羟戊酸途径(mevalonate pathway,MVA)通路上一个重要的限速酶。实验中获得绿色杜氏藻IPI基因的全长序列(Gen Bank序号:KX189195),该基因全长4 641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147 bp,编码382个氨基酸,并含有3个CBS结构域。蛋白质预测结果表明,DvIPI分子呈亲水性,不含信号肽,也不存在跨膜区域;同时,DvIPI中α-螺旋所占比例最高,中部呈现不规则的扭曲缠绕,两边各自有一个扭曲的多肽链单独远离中心。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DvIPI与细菌IPI亲缘关系较近,而与被子植物以及其他藻类IPI亲缘关系较远。定量检测结果与RT-PCR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浓度为50~100μmol/L时,对绿色杜氏藻类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绿色杜氏藻IPI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且叁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推测Me JA对绿色杜氏藻类中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诱导作用可能与绿色杜氏藻类IPI基因有关。(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尹日晖[4](2017)在《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玉米遗传转化及后代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经济和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传统玉米育种与生产已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来改良现有玉米品质,培育新型的、具有优良性状的玉米品种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深刻的现实意义。类胡萝卜素在生物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参与光复合体的光捕获行为,保护植物免受光氧化损伤,又是重要植物激素脱落酸和维生素A的前体。本研究拟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LcIPI和Bar导入玉米中,丰富玉米营养,增强玉米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加大玉米对除草剂草铵膦的耐受程度,降低杂草的竞争效应,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培育高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玉米新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成熟胚原位转化法将LcIPI转入玉米天塔五母本Hoo-108中,T_1代幼苗分别用500 mg·L~(-1)和750 mg·L~(-1)的草铵膦溶液进行筛选,PCR检测后获得18株T_1代阳性植株,自交后收种。将T_2代种子种植于海南,叁叶期时用750 mg·L~(-1)的草铵膦溶液进行筛选,PCR检测后共获得了53株T_2代阳性植株。选取5个T_2代阳性株系进行跟踪试验,将该5个株系的种子在天津春播,通过750 mg·L~(-1)草铵膦筛选和PCR检测,获得129株T_3代阳性植株,且阳性比率皆在60%以上。对T_3代阳性植株叶片进行光合速率及类胡萝卜素HPLC分析,其光合速率及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含量均高于非转基因植株,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更是提高了59.35%。对比T_2、T_3代植株和非转基因植株的农艺性状可知,它们在物候期、生育期、生长性状及穗部性状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在抗倒伏能力及百粒重指标上转基因玉米略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胡晓乐,张敏,田银帅,徐莺,陈放[5](2016)在《麻疯树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PI)启动子的克隆及瞬时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麻疯树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麻疯树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PI)基因(JcIPI)起始密码子上游1 536bp的启动子序列.利用在线软件PLACE和PlantCARE分析表明该序列除具备TATA-Box、CAAT-Box等启动子基本元件外,还含有AuxRR-core、TATC-box、MBS、HSE等特异性元件.为确定启动子核心启动区域,构建JcIPI启动子283、550、970、1 276和1 536bp的5′端缺失片段,并将其分别驱动pBI121载体的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在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分析.GUS酶活测定结果显示,五个启动子缺失片段都具有启动子活性,并随长度增加而增强.(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刘建雨,刘建辉,徐珍,于海龙,宋春艳[6](2016)在《金针菇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PCR扩增了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FvIDI)的DNA全长和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基因的ORF全长753bp,DNA全长923bp,含有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编码250个氨基酸,金针菇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450,等电点为5.0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FvIDI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温度下的表达量,结果显示,FvIDI基因在采收期菌盖中表达量最高,4℃诱导处理2~4h和37℃诱导处理2~6h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常规温度21℃处理。(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苏秀红,尹磊,陈随清[7](2016)在《冬凌草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克隆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冬凌草无菌苗为试验材料,在冬凌草转录组信息数据的基础之上,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克隆到冬凌草二萜类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IDI),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IDI cDNA基因全长1 050bp,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06bp,编码301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序列理论分子量为27.4kDa,等电点为5.06,是一种亲水性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发现IDI在叶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低。(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12期)

李瑞,张杰,马婧,李名扬[8](2016)在《蜡梅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CpIPI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蜡梅花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1个蜡梅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命名为CpIPI.CpIPI基因的cDNA全长为1 297bp,其中最大ORF框长为879bp,编码292个氨基酸残基.CpIPI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33.4kDa,理论等电点为6.8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蜡梅CpIPI蛋白属于典型的IPI蛋白,CpIPI基因是调控蜡梅萜类物质合成的关键基因.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pIPI基因在蜡梅的根中不表达,但是在茎、叶和花中都有表达,且在外瓣中的表达量最高.CpIPI基因在蜡梅不同花期的表达量具有不规律差异性.由此推测,蜡梅CpIPI基因可能参与与花器官形成发育相关的萜类物质的合成.(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玲,李彩霞,张海晨,马娜,杨娇[9](2015)在《滇龙胆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药用植物滇龙胆转录组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Gr IDI)序列,应用RT-PCR技术从滇龙胆幼叶克隆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获得Gr IDI1和Gr IDI2两条序列,其Gen Bank登录号分别为KM879183和KM87918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r IDI1基因ORF长708 bp,编码235氨基酸;Gr IDI1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7.10 ku,理论p I为5.01。该蛋白属于I型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家族成员,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该蛋白无信号肽,为亲水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45.53%)和无规则卷曲(39.57%)构成。该蛋白具有其他IDI蛋白的活性位点、金属结合位点和保守结构域(NUDIX羟化酶结构域)。Gr IDI1蛋白与黄龙胆Gl IDI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原核表达结果表明,Gr IDI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3.11ku,与预期大小一致。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Gr IDI1基因主要在叶中表达。(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7期)

宋传生[10](2014)在《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酸激酶及tRNA-异戊烯基焦磷酸转移酶基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桐丛枝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林木病害,在中国发生和分布于北至山海关,南到长江流域的广大范围内,是国内极具代表性的植原体病害,给泡桐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胸苷酸激酶催化磷酰基从ATP转移到dTMP形成dTDP,是叁磷酸胸苷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的关键酶。该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是DNA合成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对于生物的生存必不可缺。本文对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酸激酶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多态性分析、原核表达及纯化、体外酶活性测定、对转化大肠杆菌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及该基因在植原体中的表达等研究,为植原体的繁殖、致病机理研究、病害治疗的新药物设计与筛选及病害综合防治等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设计引物并PCR扩增了泡桐丛枝植原体河北平山株系(PaWBPs)和江西吉安株系(PaWBJan)的tmk基因,直接和克隆测定tmk序列,利用DNAMAN、MEGA等软件进行序列多样性、序列变异、蛋白功能域、系统进化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PaWBPs和PaWBJan中克隆测序的93条和41条tmk-a中,分别鉴定出52和24种不同的序列,tmk-a ORF可被划分为两类,tmk-a-1为639bp,tmk-a-2为627bp,PaWBPs株系tmk-a-1与tmk-a-2序列条数的比值约为2.5,而PaWBJan株系为3.3,PaWBPs有5个相同的tmk-a-1序列与PaWBJan的一个tmk-a-1序列及枣疯植原体tmk-Y序列完全一致。因多位点突变,PaWBPs含假基因比例达48.1%,PaWBJan的为41.7%;tmk-b基因为单一序列,两株系的tmk-b核酸序列相似性为99.8%,编码蛋白仅有一个氨基酸差异。Tmk-a和tmk-b中都具有胸苷酸激酶的3个保守功能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泡桐丛枝植原体的两个株系的所有tmk-a序列都与枣疯植原体tmk-X和tmk-Y等聚为一个进化枝I中;而tmk-b与小麦蓝矮tmk-2等聚为另一进化枝III,基于tmk-b序列和基于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一致,tmk-b有助于植原体16Sr组水平的分类,而tmk-a可用于植原体株系变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从泡桐丛枝(PaWB)植原体中获得的3个预测的同源蛋白TMK-a-1、TMK-a-2及TMK-b与已报道的小麦蓝矮(WBD)、洋葱黄化(OY-W)植原体的TMK-a、TMK-b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和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PaWBPS TMK-b与WBD TMK-2和OY-W TMK-b之间的相似性分别为95.65%和99.03%;PaWBPS TMK-a-1与PaWBPSTMK-a-2的相似性为90.57%,且二者与WBD TMK-1和OY-W TMK-a之间的相似性为87.32%-94.26%;而PaWBPS、WBD、OY-W叁种植原体的TMK-a与TMK-b之间的相似性仅为22.22%-25.95%。构建了PaWBPS TMK-b、TMK-a-1、TMK-a-2的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对PaWBPS TMK-b、TMK-a-1、TMK-a-2叁种蛋白分别进行了原核表达,经Ni-NTA柱纯化后进行了酶催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aWBPS TMK-b具有较高的胸苷酸激酶活性,为85.960.74U·mg-1,而PaWBPS TMK-a-1和TMK-a-2几乎没有胸苷酸激酶活性。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研究了在BL21(DE3)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的PaWB TMK-a-1、TMK-a-2和TMK-b蛋白对细菌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PaWB TMK-a-1、TMK-a-2和TMK-b对对数生长后期大肠杆菌的繁殖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PaWB TMK-b对大肠杆菌繁殖的促进作用最明显,PaWB TMK-a-1和TMK-a-2次之,并且PaWB TMK-a-1和TMK-a-2对细胞繁殖的促进作用的强弱无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也表明,体外测定无胸苷酸激酶活性的PaWB TMK-a-1和TMK-a-2可能在植原体细胞内以不同于TMK-b的方式发挥着重要功能。本研究制备了PaWB tmk-a-1、tmk-b及16S rDNA(对照)基因DNA探针,用泡桐丛枝植原体RNA在42℃和68℃杂交条件下进行的Northern blot结果显示,泡桐丛枝植原体中含有大量表达的16S rRNA;但16S rDNA探针也能从健康泡桐总RNA中检测到杂交信号;然而用PaWB tmk-a-1、tmk-b探针并未检测到PaWB tmk-a-1和tmk-b基因mRNA的杂交信号,这可能是由于tmk-a-1和tmk-b基因表达的mRNA的量很低或该基因存在尚不清楚的特殊时空表达特性导致的。另外,通过对PaWB16S rDNA与拟南芥、烟草、毛果杨等植物叶绿体16S rDNA及线粒体rRNA序列比对分析后发现,PaWB16S rDNA与这些物种的叶绿体16S rDNA序列相似性值均在70%以上,据此推测,用PaWB16SrDNA探针从健康泡桐总RNA中检测到的杂交信号很可能源于和PaWB16S rDNA高度同源的泡桐叶绿体16S rDNA或线粒体rRNA。用纯化的原核表达蛋白免疫德国大白兔,分别制备了PaWB TMK-a-1和TMK-b的多克隆抗体。对泡桐丛枝植原体蛋白进行的Western blot、FITC免疫荧光显微镜及免疫电镜结果表明,表现典型丛枝症状的泡桐组培苗体内仅检测到PaWB TMK-a-1和TMK-b蛋白微弱的表达。然而,利用PaWB TMK-a-1和TMK-b抗体从健康泡桐总蛋白中也检测到了和PaWB TMK蛋白大小相似的Western blot印迹条带,用FITC免疫荧光显微镜在健康泡桐茎部皮层细胞也观测到该蛋白特异荧光。通过对PaWB TMK-a-1、PaWB TMK-b、AtTMPK全长及来源于转录组测序的泡桐TMK蛋白的部分氨基酸序列进行的比对和抗原决定簇序列分析发现,以上4种蛋白为同源蛋白,并且它们的多个抗原决定簇序列之间有高度的相似性,据此可推测,这些高度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可能是健康泡桐总蛋白中出现交叉血清学反应的原因。利用PaWB TMK-a-1和TMK-b抗体进行的免疫电镜表明,泡桐细胞核和叶绿体上有大量的免疫胶体金颗粒,这也从亚细胞水平揭示了健康泡桐在Western blot印迹时出现条带的原因和蛋白可能的存在部位。本研究结果也为植原体与寄主植物可能存在的内共生学说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tRNA-IPT基因编码的蛋白tRNA-异戊烯基焦磷酸转移酶(EC2.5.1.8),能催化二甲烯二磷酸(DMAPP)的异戊烯基转移到前体tRNA分子反密码子附近的腺嘌呤残基上。tRNA的这种修饰能够影响蛋白质翻译的保真度及效率;这种被修饰的tRNA降解产生异戊烯基腺嘌呤,可能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通过测定转化有PaWB tRNA-ipt基因的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研究了PaWB tRNA-IPT蛋白对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PaWBtRNA-IPT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比较转化有tRNA-IPT和tRNA-IPT(基因内部发生了碱基突变导致tRNA-IPT蛋白的编码提前终止)的大肠杆菌生长曲线后发现,在0.25至1.0mM IPTG诱导时,转化tRNA-IPT和pET28a空载体大肠杆菌的繁殖都受到IPTG的明显抑制,而转化有tRNA-IPT的大肠杆菌的繁殖几乎未受抑制。该结果表明PaWB tRNA-IPT突变体能够克服IPTG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aWB tRNA-ipt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Cam35S-GFP tRNA-IPT。用花粉管介导法进行拟南芥转化试验,对收获种子进行转化效果测定,但结果未检测到外源基因的整合。(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4-05-01)

异戊烯基焦磷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得更多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IDI)和脱氧木酮糖磷酸合成酶(1-deoxyxylulose-5-phosphate synthase,DXS)相关功能基因资源,本研究选取来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粘细菌(Myxococcus stipitatus)、戈壁奇球菌(Deinococcus gobiensis)的4种IDI和DXS,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将其与含有合成番茄红素基因的p Trc99a EBI质粒共同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表明,来源于粘细菌的IDI和DXS可以获得最高的番茄红素产量,分别达到了10.86、7.94 mg/g DCW。协同表达经过密码子优化的IDI、DXS,番茄红素产量达到了15.26 mg/g DCW。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IDI和DXS,获得了新的基因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戊烯基焦磷酸论文参考文献

[1].杨千叶,黄可佳,张阳,李锐.卷叶贝母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的克隆与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杨帆,苏卜利,姚青,李华平,朱红惠.不同来源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IDI)和脱氧木酮糖磷酸合成酶(DXS)对重组大肠杆菌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8

[3].陈俊粤,龚一富,马颖瑞,周丽亚,王何瑜.绿色杜氏藻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DvIPI)的生物信息学与诱导表达分析[J].生命科学研究.2017

[4].尹日晖.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玉米遗传转化及后代性状分析[D].天津大学.2017

[5].胡晓乐,张敏,田银帅,徐莺,陈放.麻疯树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PI)启动子的克隆及瞬时表达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刘建雨,刘建辉,徐珍,于海龙,宋春艳.金针菇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食用菌学报.2016

[7].苏秀红,尹磊,陈随清.冬凌草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克隆与分析[J].北方园艺.2016

[8].李瑞,张杰,马婧,李名扬.蜡梅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CpIPI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张玲,李彩霞,张海晨,马娜,杨娇.滇龙胆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

[10].宋传生.泡桐丛枝植原体胸苷酸激酶及tRNA-异戊烯基焦磷酸转移酶基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论文知识图

棉酚及其衍生物从异戊烯基焦磷酸甲轻戊酸途径合成异戊烯基焦磷酸.FITC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植物组织横切面...异戊烯基焦磷酸及几种烯丙基焦磷...丙酮酸途径合成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戊烯基焦磷酸和二甲基丙烯...

标签:;  ;  ;  ;  ;  ;  ;  

异戊烯基焦磷酸论文_杨千叶,黄可佳,张阳,李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