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工况论文_漆正刚,Gary,Spring,许匀峰,王聪,詹迅

导读:本文包含了失控工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况,反应堆,核电站,负荷,特性,核设施,动力。

失控工况论文文献综述

漆正刚,Gary,Spring,许匀峰,王聪,詹迅[1](2015)在《电子节气门动力失控工况诊断及故障模式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因电子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出现严重的信号偏移现象造成的车辆动力失控工况,通过监测目标进气量与实际进气量的偏差量进行识别,并在故障确认后通过对节气门驱动电机和系统燃油喷射进行主动干预及时避免危险驾驶状况的发生,同时提示驾驶员当前发动机处于危险工作状态。推导演算了驾驶动力需求、目标进气量、目标节气门开度转换过程,以及基于进气压力信号的发动机实际进气量,利用Spike算法对进气偏差量进行工程过滤处理。设计了驱动电机断电策略以及游车怠速功能。经过实车驾驶试验验证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迅速有效地识别动力失控工况,采取合适的故障管理方式能有效避免危险驾驶状况的发生。(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毛玉龙,程艳花,崔大伟,赵常有,陈军[2](2014)在《次临界或低功率启动工况下控制棒组失控抽出事故DNBR裕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次临界或低功率启动工况下控制棒组失控抽出事故定义为RCC-PⅡ类事故,它一直是核电厂安全分析的极限事故之一。本文以典型叁环路压水堆为对象,分析了热停堆状态下不同停堆棒组组合对该事故DNBR裕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热停堆状态下停堆棒组组合,在保证足够的停堆深度下,可进一步提高典型叁环路压水堆核电厂在该事故下的DNBR裕量。(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4年08期)

刘云芳[3](2003)在《动力系统失控工况特性及预防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许多行业的动力系统运行中,都出现过由于各种意外原因而使系统进入失控工况的事例。失控工况发生时常伴随有瞬变现象的出现,而系统中的瞬变将会不同程度地对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轻则使设备损坏,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重则造成停产,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所以失控工况尤其是失控工况发生时瞬变强度的预防和控制应引起足够重视,并找出能够控制失控工况的瞬变强度的方法,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使运行系统不发生瞬变现象或即使是瞬变现象发生了也能将其危害降到最低,避免经济损失。据此,本文对典型的失控工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典型失控工况特性的实验研究。 文中根据动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归纳了六种典型的失控工况,并根据实验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带负荷启动经短暂稳定后停泵的失控工况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一批研究成果。 1)泵的进出口压头和流量的瞬变规律; 2)管系中间压头瞬变规律; 3)管系出口压头和流量瞬变规律; 4)泵轴转矩变化规律;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论述分析了失控工况可能出现的基本特性。 l)失控工况可能出现两种后果:基本无瞬变或发生弱瞬变; 发生强瞬变流动。 2)本文研究的条件下,带负荷启动泵在一定条件下出现强 瞬变,负荷停泵基本无瞬变或发生弱瞬变。3.分析了带负荷启动和负荷停泵两种失控工况的特性,它们是: l)时间特性,包括:泵出口无压和无流量输出时间;管系 中部和出口处负压与倒流时间;泵出入口、管系中部和 出口处压头振荡时间;泵出口、管系出口流量振荡时间; 2)瞬变压头和流量的频率和振幅特征:泵出入口、管系中 部和出口处压头的振荡频率和幅值;泵出口和管系出口 处流量振荡频率和幅值; 3)泵轴转矩变化特征;4.提出了系统深长比的新概念。 1)定义系统上游水深(或压头)与管系长度之比为系统的 深长比; 2)计算分析了带负荷启动工况下,深长比与瞬变参数的关 系; 3)给出了强瞬变和弱瞬变的深长比范围;5.提出了失控工况的控制方法和途径。 1)控制系统深长比可以控制系统失控工况的瞬变强度。 2)在本文研究条件下,深长比大于6.25和小于0.19时发 生强瞬变,深长比大于0.19而小于6.25时基本不发生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瞬变或发生弱瞬变;3)文中给出的深长比与瞬变参数关系及得到的实验成果 图,可用于指导失控工况特性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和系统的运行调节。(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3-04-01)

柯国土,许汉铭[4](2000)在《压水堆核电站停堆工况硼失控稀释事故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大亚湾核电站为例,对压水堆电站停堆工况下硼失控稀释的潜在事故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归类,然后采用 PSA 方法并基于法国核电站 750 堆年运行经验反馈数据,对其潜在事故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降低事故风险的建议和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技报告》期刊2000年00期)

柯国土,许汉铭[5](1999)在《压水堆核电站停堆工况硼失控稀释事故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大亚湾核电站为例,对压水堆电站停堆工况下硼失控稀释的潜在事故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归类,然后采用PSA方法并基于法国核电站750堆年运行经验反馈数据,对其潜在事故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降低事故风险的建议和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技报告》期刊1999年S4期)

杨顺海[6](1995)在《控制棒失控抽出工况下MNSR反应堆瞬态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工水力学程序RETRAN-02和反应堆物理计算程序MARIA,计算和分析了微型中子源反应堆MNSR的瞬态特性。计算得到的事故序列和后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为了研究Doppler效应,考虑了反应堆的有效共振积分。计算了反应性温度系数的权重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技报告》期刊1995年S2期)

杨顺海[7](1995)在《控制棒失控抽出工况下MNSR反应堆瞬态特性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工水力学程序RETRAN-02和反应堆物理计算程序MARIA,计算和分析了微型中子源反应堆MNSR的瞬态特性。计算得到的事故序列和后果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为了研究Doppler效应,考虑了反应堆的有效共振积分。计算了反应性温度系数的权重因子。计算了反应堆功率峰,冷却剂。入口温度,出口温度和冷却剂质量流量等瞬态参数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技报告》期刊1995年00期)

失控工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次临界或低功率启动工况下控制棒组失控抽出事故定义为RCC-PⅡ类事故,它一直是核电厂安全分析的极限事故之一。本文以典型叁环路压水堆为对象,分析了热停堆状态下不同停堆棒组组合对该事故DNBR裕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热停堆状态下停堆棒组组合,在保证足够的停堆深度下,可进一步提高典型叁环路压水堆核电厂在该事故下的DNBR裕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控工况论文参考文献

[1].漆正刚,Gary,Spring,许匀峰,王聪,詹迅.电子节气门动力失控工况诊断及故障模式管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

[2].毛玉龙,程艳花,崔大伟,赵常有,陈军.次临界或低功率启动工况下控制棒组失控抽出事故DNBR裕量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

[3].刘云芳.动力系统失控工况特性及预防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

[4].柯国土,许汉铭.压水堆核电站停堆工况硼失控稀释事故风险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0

[5].柯国土,许汉铭.压水堆核电站停堆工况硼失控稀释事故风险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9

[6].杨顺海.控制棒失控抽出工况下MNSR反应堆瞬态特性的研究[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5

[7].杨顺海.控制棒失控抽出工况下MNSR反应堆瞬态特性的研究(英文)[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5

论文知识图

高温滥用试验电池温度变化曲线PC系统功能图上游相对水头变化电池单体叁维结构模型模组热失控时温度变化旋转整流盘主回路电气图

标签:;  ;  ;  ;  ;  ;  ;  

失控工况论文_漆正刚,Gary,Spring,许匀峰,王聪,詹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