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失败论文-金敏杰,柳缨

溶栓失败论文-金敏杰,柳缨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栓失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溶栓,PCI,双联抗血小板,凝血功能

溶栓失败论文文献综述

金敏杰,柳缨[1](2019)在《溶栓失败后挽救性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溶栓失败后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接受溶栓治疗失败后行挽救性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氯吡格雷组术后口服阿司匹林片100mg/d联合氯吡格雷片75mg/d治疗,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片,100mg/d持续治疗1年,停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以及对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随访期间氯吡格雷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比较,氯吡格雷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PTT、PT、TT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氯吡格雷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失败后挽救性PCI术后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的aPTT、PT、TT和各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降低血小板聚集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具备一定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公茂峰,顾建平,陈国平,何旭,楼文胜[2](2019)在《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失败后介入补救方案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尿激酶经导管溶栓(UK-CDT)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LEDVT)失败后的介入补救方案。方法搜集采用UK-CDT治疗的LEDVT患者343例,其中UK-CDT治疗成功和失败分别为281例和62例,对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UK-CDT治疗失败62例患者分别采用了替换抗凝药物、增加溶栓剂量、替换溶栓剂、血栓减负荷或开通流出道补救措施。结果血栓溶解率(<50%与≥50%)在发病时间、溶栓时间、UK用量及是否合并HIT等有相关性(P <0. 05)。UK-CDT失败患者介入补救治疗血栓溶解率(≥50%)为77. 4%(48/62),替换抗凝药物、增加溶栓剂量、替换溶栓剂、血栓减负荷或开通流出道血栓补救治疗的溶解率(≥50%)分别为92. 3%(12/13)、45. 5%(5/11)、81. 3%(13/16)、83. 3%(10/12)和80. 0%(8/10),患肢肿胀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补救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8. 6%(5/62)。结论 UK-CDT溶栓失败后立即行补救性介入治疗有助于提高血栓溶解率,改善症状、体征,不失为一种安全、积极有效的策略选择。(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梁建军,刘艳[3](2019)在《丁苯肽注射液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失败的穿支病变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失败的穿支病变患者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在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失败的穿支病变的患者共8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单独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常规用药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展开比较,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以95.45%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结论临床上对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失败病例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缩短患者脊髓休克期,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疗效显着,有益于预后,故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1期)

孙淑娴,马威,张宇,黄琨,贾风顺[4](2018)在《比伐卢定对老年溶栓失败挽救性PCI患者急性期心肌灌注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探讨比伐卢定对溶栓失败后行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心肌灌注、心肌梗死(心梗)面积及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01-2017-03因溶栓失败来我院行挽救性PCI的139例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71例)和肝素组(68例);比伐卢定组PCI围术期静脉应用比伐卢定行抗凝治疗,肝素组采用普通肝素行抗凝治疗。术后即刻记录梗死相关动脉(IRA)心梗溶栓实验(TIMI)3级的血流获得率、心肌灌注心肌染色分级(MBG)3级获得率,通过绘制心肌酶学曲线,估算2组入院72h时的心梗面积,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并行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72h心功能改善情况,记录住院期间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肝素组分别有3例(4.2%)、2例(2.9%)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比伐卢定组的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获得率(92.6%∶87.9%)、MBG 3级获得率(85.3%∶81.8%)均高于肝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72h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自然对数ln(NT-proBNP)水平[(4.81±1.85)pg/ml∶(4.60±1.78)pg/ml]、肌钙蛋白T(cTnT)[(8.3±4.3)ng/ml∶(8.1±4.0)ng/ml]、左室射血分数(LVEF)[(45.7±5.8)%∶(44.6±5.3)%]、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与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的比值(E/A)(1.10±0.31∶1.06±0.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伐卢定组入院72h心肌酶学曲线下面积低于肝素组[(4 385.5±1 268.2)U·h·L~(-1)∶(4 724.8±1 435.7)U·h·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后出血(4.4%∶12.1%)、血小板减少发生率(0∶3.0%)、MACE发生率(4.4%∶6.1%)均低于肝素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溶栓失败后挽救性PCI时应用比伐卢定较普通肝素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期内心肌灌注,减少心梗面积及出血事件,但获益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何柳平,马粉娜,谢剑[5](2016)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补救治疗的时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补救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根据溶栓失败后行补救PCI的不同时机,将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溶栓失败后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行PCI治疗)和对照组42例(继续保守治疗,再次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后转诊至上级医院行PCI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含量及左心室功能,并观察治疗后1年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死亡、再梗死、难治性心肌缺血、消化道出血等。结果治疗后3 d,2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T(c Tn T)、心肌钙蛋白I(c Tn I)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1)。治疗后1周,2组左心室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年内,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溶栓失败后立即行PCI治疗有助于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左心室功能和预后。(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李军,范春雨,崔小丽,杨惠兰[6](2016)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再溶栓与保守治疗叁者间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人(AMI)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rPCI)、再溶栓(RT)与保守治疗(CT)叁者之间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6期)、Pubmed、CBM-disk、CNKI、OVID,收集AMI溶栓失败所采取的上述措施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1958年(如果建库时间在1958年后,则选择建库日期)至2014年6月30日,语种限中文和英文,由两名研究者进行独立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从病死率、再梗死率等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8篇,1 177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rPCI、RT、CT在随访早期及1年的病死率两两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1)rPCI组早期与随访1年血运重建率均低于CT组[RR=0.56,95%CI(0.38~0.83);RR=0.52,95%CI(0.38~0.71)];(2)rPCI组再梗死率、随访1年血运重建率均低于RT组[RR=0.20,95%CI(0.06~0.67);RR=0.60,95%CI(0.39~0.93)];(3)RT组血管再通率和左心功能改善均优于CT组[RR=2.19,95%CI(1.38~3.47);RR=0.10,95%CI(0.01~0.19)]。结论溶栓失败后的上述叁种治疗方法均不能降低病死率,但rPCI组血运重建率低于CT组,RT组血管再通率和左心功能改善率高于CT组,随着抗栓药物及介入器械的不断改进,rPCI和RT的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李军[7](201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再溶栓与保守治疗叁者之间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r PCI)、再溶栓(RT)与保守治疗(CT)叁者之间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6期)、Pubmed、CBM-disk、CNKI、OVID,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所采取的上述叁种措施相互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1958年(如果建库时间在1958年后,则选择建库日期)至2014年6月30日,语种限中文和英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数据提取等相关的处理,假如两研究员有不同的意见,则需要共同讨论,如果未能达成共识则需第叁人进行仲裁。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3软件从病死率、再梗死率、严重心衰发生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血运重建率、左心室功能改善、出血发生率等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8篇,117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r PCI、RT、CT在病死率(随访时间在医院至3年)方面两两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RR=0.78,95%CI(0.55~1.11);RR=0.54,95%CI(0.27~1.09);RR=0.68,95%CI(0.42~1.11)]。(1)补救性PCI与保守治疗比较,补救性PCI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均高于保守治疗组[RR=4.39,95%CI(1.14~16.87);RR=2.79,95%CI(1.55~5.02)],但是随访至1年及3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RR=1.82,95%CI(0.68,4.86);P=0.11,RR=2.62,95%CI(0.80,8.55)];早期、随访1年及随访3年血运重建率均低于保守治疗组[RR=0.52,95%CI(0.38~0.73);RR=0.52,95%CI(0.38~0.70);RR=0.43,95%CI(0.27~0.66)];早期、随访1年及再梗死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RR=0.53,95%CI(0.28~1.00);P=0.05,RR=0.60,95%CI(0.28~1.01)],但是随访3年再梗死率无统计学意义[P=0.32,RR=0.74,95%CI(0.41,1.34)];严重心衰发生率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R=0.52,95%CI(0.22~1.20)]。(2)再溶栓组与保守治疗组比较,再溶栓组血管再通率、左心功能改善均优于保守治疗组[RR=2.19,95%CI(1.38~3.47);RR=0.10,95%CI(0.01~0.19)];但出血发生率高于保守治疗组[RR=1.89,95%CI(1.15~3.10)],严重心衰发生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0.90,95%CI(0.40~2.06);RR=0.99,95%CI(0.06~15.72)]。(3)补救性PCI与再溶栓组比较,补救性PCI组再梗死率、出血发生率、早期血运重建率、随访1年血运重建率均低于再溶栓组[RR=0.20,95%CI(0.06~0.67);RR=2.15,95%CI(1.27~3.63);RR=0.57,95%CI(0.34~0.95);RR=0.60,95%CI(0.39~0.93)];在严重心衰发生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RR=0.69,95%CI(0.27~1.76);RR=2.96,95%CI(0.31~28.10)]。结论:溶栓失败后的上述叁种治疗方法均不能降低病死率,,但r PCI组血运重建率低于CT组,RT组血管再通率和左心功能改善率高于CT组,早前r PCI受限于介入器械和抗栓药物,术中无复流发生率较高,这可能是r PCI组未有显着疗效的原因,随着抗栓药物及介入器械(如抽吸导管等)的不断改进,r PCI和RT的优势是否会更加显现还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给予进一步证实。(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4-28)

殷聪国,牛国忠,蒋琳,唐波,张灏[8](2014)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静脉溶栓失败补救性开通临床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静脉溶栓失败补救性开通的开通率、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例静脉溶栓失败,并经急诊介入补救性开通病例临床资料。结果:9例全部开通,TIMI血流分级(本文来源于《2014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5-23)

孙勇[9](2014)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失败后急诊补救性PCI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救性PCI对于抢救因为静脉溶栓失败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以及临床治疗安全性。方法所选病例40例均为本院内科以及急诊自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接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的患者均在外院接受过治疗,但是心电图没有变化,患者仍然伴有左心功能不全、心动过缓、胸痛、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症状中的一项或者多项,40例患者均在24 h之内接受补救性PCI治疗。对介入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压、心律以及心室功能的动态变化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补救性PCI均获成功,术后6小时观察血压较术前明显升高,收缩压均在90~110 mmHg,舒张压在60~80 mmHg;心率异常的患者在治疗后均恢复至60~100次/min;手术完成后的12小时超声检查EF提高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静脉溶栓失败后行急诊补救性PCI是十分有效和较为安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4年13期)

孙育民,王骏,周赟,张雁,黄少华[10](2013)在《常规急诊及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补救性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规急诊及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因急性STEMI而行急诊PCI术的13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溶栓失败行急诊补救性PCI患者),及其术后30d内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梗死)以及严重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急诊PCI术患者共计134例,其中17例(12.68%)因外院尿激酶溶栓失败转入我院行补救性PCI。134例中30d内共7例(5.22%)发生主要终点事件,死亡6例(4.48%)。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状动脉TIMI血流≤1级和主要终点事件明显相关(OR=60.98,P<0.05)。3例(2.24%)发生严重出血性并发症。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补救性PCI术与严重出血并发病无显着相关(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溶栓失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尿激酶经导管溶栓(UK-CDT)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LEDVT)失败后的介入补救方案。方法搜集采用UK-CDT治疗的LEDVT患者343例,其中UK-CDT治疗成功和失败分别为281例和62例,对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UK-CDT治疗失败62例患者分别采用了替换抗凝药物、增加溶栓剂量、替换溶栓剂、血栓减负荷或开通流出道补救措施。结果血栓溶解率(<50%与≥50%)在发病时间、溶栓时间、UK用量及是否合并HIT等有相关性(P <0. 05)。UK-CDT失败患者介入补救治疗血栓溶解率(≥50%)为77. 4%(48/62),替换抗凝药物、增加溶栓剂量、替换溶栓剂、血栓减负荷或开通流出道血栓补救治疗的溶解率(≥50%)分别为92. 3%(12/13)、45. 5%(5/11)、81. 3%(13/16)、83. 3%(10/12)和80. 0%(8/10),患肢肿胀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补救期间均未发生大出血事件,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8. 6%(5/62)。结论 UK-CDT溶栓失败后立即行补救性介入治疗有助于提高血栓溶解率,改善症状、体征,不失为一种安全、积极有效的策略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栓失败论文参考文献

[1].金敏杰,柳缨.溶栓失败后挽救性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的作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9

[2].公茂峰,顾建平,陈国平,何旭,楼文胜.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失败后介入补救方案的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3].梁建军,刘艳.丁苯肽注射液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失败的穿支病变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9

[4].孙淑娴,马威,张宇,黄琨,贾风顺.比伐卢定对老年溶栓失败挽救性PCI患者急性期心肌灌注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

[5].何柳平,马粉娜,谢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补救治疗的时机[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

[6].李军,范春雨,崔小丽,杨惠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再溶栓与保守治疗叁者间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

[7].李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失败后补救性PCI、再溶栓与保守治疗叁者之间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

[8].殷聪国,牛国忠,蒋琳,唐波,张灏.急性基底动脉闭塞静脉溶栓失败补救性开通临床探讨[C].2014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9].孙勇.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失败后急诊补救性PCI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

[10].孙育民,王骏,周赟,张雁,黄少华.常规急诊及尿激酶溶栓失败后补救性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

标签:;  ;  ;  ;  

溶栓失败论文-金敏杰,柳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