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院落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院落,传统,空间,民居,建筑,汉中,影壁。
传统院落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张颢瀛[1](2019)在《基于汉中传统民居建筑院落空间的装饰艺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中传统民居建筑作为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衍生出来的重要产物,融入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内容。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许多极具传统文化特点的民俗建筑遭受到现代元素的影响,慢慢失去自身长久以来的原有特色。甚至,有许多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受到破坏和拆迁,导致传统的文化地域性特色逐渐消逝。由此,文章针对"基于汉中传统民居建筑院落空间的装饰艺术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希望通过研究,为汉中传统民居建筑的继承、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33期)
李姿[2](2019)在《传统院落空间——影壁的“围”与“通”》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个体的平面多为简单的矩形,由这些单栋的矩形房屋围合成的院落形式,就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形式。院落空间的影壁根据自身不同的位置,改变人的空间动线关系,它坐落在门的周围,不仅起到屏障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空间的流通性。本文通过研究传统院落中的影壁,来解析传统院落空间的独特魅力。(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9期)
赵琦,刘伟[3](2019)在《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特性的当代理论接驳》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理解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的特性大都从独特历史观和民族定义出发,缺乏国际认知,若是从现代建筑空间理论的角度尝试,也许可以发现东西方理解院落空间相似特征的思维交集。本文就通过将院落空间的主要特性与当代建筑理论进行接驳,试图从更广阔的视野剖析院落的空间本质,构成和理念关联,为更好地研究传统院落空间在当代建筑中的运用做理论铺垫。(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郑志校[4](2019)在《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传统建筑中拜亭与院落空间的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拜亭,又称拜厅、接旨亭,设置于天井中、正厅前,或与正厅明间相接,或与正厅通面阔,通常“有盖而无四方”,形式上与抱厦有所相似。拜亭不仅是岭南传统建筑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元素,其出现还是岭南传统建筑从线性布局走向网格布局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拜亭的增设,除了源于仪式和扩大使用面积的需求,前人研究认为它还是一种适应湿热气候的建筑手段,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出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把焦点放在拜亭-天井院落这个空间体系的舒适度上,以生理等效温度(PET)为评价指标,通过一定的实测和模拟,从定量角度印证拜亭是否有提高天井院落舒适度的作用,并尝试阐述其作用机制。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梳理了拜亭的历史发展历程,汇总整理了大量的拜亭实例,进而对拜亭从形式上进行一定划分——“T”型、“一”型、“工”型和“口”型。在四种类型中选取了保存完好、形制典型的“一”型类别代表番禺南村邬氏宗祠进行实测,并引入生理等效温度(PET)作为评价热舒适度的指标,对实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随后将实测获取的气候参数用于校验数值模拟软件ENVI-met,并论证表明了其可靠性和准确程度(第二章)。第叁章则通过对四个现存实例的数值模拟来对比不同类型拜亭空间的热环境。在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天井空间乃至建筑整体的舒适度会受到拜亭设置方式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观察其覆盖率和形式发现,拜亭通过减少太阳辐射和改变通风状态,与天井空间共同作用极大地改变了建筑的微气候。从实例的模拟对比结果出发,第四章尝试从定量角度对拜亭进行分类。通过大量的实例汇总、典型尺寸的推算,建立了传统建筑中拜亭形式与覆盖率的关系:A类“T”型覆盖率30%以下、B类“一”型覆盖率30%~45%、C类“工”型45%~70%、D类“口”型70%以上,从而建立了研究拜亭空间的尺度模型,并为下一步的数值模拟建立基础。第五章则在前文的尺度模型基础上,通过对A、B、C、D四类拜亭空间的数值模拟与不设置拜亭的类型之间天井院落舒适度的对比: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平均辐射温度和PET的角度对五者的热环境进行了评价并阐述其作用机制,进一步通过将实例中发现的、但未被归类进以上类别的拜亭类型A-1、C-1进行讨论,基本含括了不同的拜亭设置情况,从而使研究更具普适性。以上各类的模拟结果表明了覆盖率与形式在影响院落空间舒适度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通过对比发现C类“工”型45%~70%的拜亭——由于协调了遮阳与通风——明显地提高了天井院落乃至建筑整体的舒适度,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宜性。事实上影响拜亭-院落空间舒适度的,除了拜亭的覆盖率和形式,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值得探讨,于是对第五章的结论进一步细化——在C类“工”型45%~70%的拜亭基础上——第六章讨论了拜亭位置不同、天井尺度不同、增加衬祠边路的情况下,拜亭对天井院落空间舒适度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为让研究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第六章还对若干其他影响要素做了初步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角度和可能性。最后第七章总结了:以既定形式出现的拜亭,在一定程度下表现出良好的气候适应性,但拜亭是否能优化院落空间舒适度很大程度归结于其覆盖率和形式是否恰当。实际上,拜亭的覆盖率反映了天井院落的遮阳程度,而其形式则改变了建筑的通风组织,因此对于如何通过设置拜亭提高院落空间舒适度的问题,本质上是权衡遮阳和通风的问题,一方面增大覆盖率能使天井所受热辐射明显减少,为建筑降温,但另一方面增大的遮盖又会影响建筑的通风散热,不合理的形式甚至会导致热环境、光环境的恶化,在目前的分析中,本文认为从热舒适度角度出发,采用45%~70%覆盖率、连接前后的“工”型拜亭,是增添覆盖的最佳选择,在具体操作层面,则仍需结合使用状况和需求择优而行。(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1)
钱龙,赵梦龙,李浩[5](2019)在《刍议传统院落虚空间探索有机更新中环境设计的研究与应用——以淄博市周村大街项目院落改造方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传统院落改造所表现的内容,不难发现在改造传统院落的实践中,改造的本质渐渐被忽略,过于强调改造过程中物质的存在,甚至生搬硬套,缺乏有机更新中空间的氛围及感受,导致整个改造空间的非物质性环境严重缺失。本研究通过引入虚空间的概念,结合传统院落改造的发展现状,以淄博市周村大街项目院落改造方案为例,对传统院落形式的室内外改造进行设计。(本文来源于《2019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4-05)
薛娟,魏亚军,孙子涵,王丽[6](2019)在《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传统院落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镇化发展步伐愈来愈快速的当代,有许多被人遗忘的传统居民院落在城市的角落,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已损坏。因此,在传承传统文脉时,保存历史街区并帮助它们完整地发展下去,是我们必须履行的责任。本论文研究对象为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分析历史街区传统院落空间要素和保护与传承的设计方法,总结出历史街区传统院落空间设计的原则。(本文来源于《2019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04-05)
唐鸽,刘海卿[7](2018)在《基于传统院落空间对于商业街区的营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休闲生活的需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物质的购买,伴随而来的还有为心理和精神买单。因此,越来越多商业综合体建筑以及商业街区迅速崛起。一些地区为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纷纷开始大肆营造商业街区,吸引游客的购买力,但是这样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没有地区特色,各地都近似的建筑体块的复制。以汉中南关正街项目为例,结合传统院落、陕西民居、汉中文化,探究如何利用中国传统院落空间营造代表地区特色商业空间。(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董玉莹,金日学[8](2018)在《浅谈浙北地区农村传统民居院落空间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浙北地区部分农村为例,针对传统民居院落布局、功能以及施工材料的演变过程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并发现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营造方式在保持农村传统民居院落原有风格面貌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为浙北地区农村院落营造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39期)
黄博文,杨大禹[9](2018)在《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围合”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民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地区不同的民居形式。传统的民居空间大抵都为围合院落的布局形式,是中国建筑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由此衍生出来的"围合"思想更是博大精深。研究"围合"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探究传统民居生活的源头所在,更是追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8年08期)
李泰[10](2018)在《邯郸地区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研究——以邯郸市串城街王铭鼎故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铭鼎地处邯郸市城内中街,史记载建于1918年,分为东院和西院两院,解放后曾改为"邯郸行署"和"邯郸行署招待所"使用,并于2011年3月31日成为邯郸市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之一。该故居目前现存较为完整,有极高地文物价值。大门口的墙上铭文刻着"邯郸市第一批历史建筑"的字样。(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8年18期)
传统院落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传统建筑个体的平面多为简单的矩形,由这些单栋的矩形房屋围合成的院落形式,就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建筑形式。院落空间的影壁根据自身不同的位置,改变人的空间动线关系,它坐落在门的周围,不仅起到屏障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空间的流通性。本文通过研究传统院落中的影壁,来解析传统院落空间的独特魅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院落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张颢瀛.基于汉中传统民居建筑院落空间的装饰艺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
[2].李姿.传统院落空间——影壁的“围”与“通”[J].艺术品鉴.2019
[3].赵琦,刘伟.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特性的当代理论接驳[J].中外建筑.2019
[4].郑志校.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传统建筑中拜亭与院落空间的尺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钱龙,赵梦龙,李浩.刍议传统院落虚空间探索有机更新中环境设计的研究与应用——以淄博市周村大街项目院落改造方案为例[C].2019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6].薛娟,魏亚军,孙子涵,王丽.南京老门东历史街区传统院落空间设计研究[C].2019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7].唐鸽,刘海卿.基于传统院落空间对于商业街区的营造[J].住宅科技.2018
[8].董玉莹,金日学.浅谈浙北地区农村传统民居院落空间演变[J].建材与装饰.2018
[9].黄博文,杨大禹.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围合”哲学[J].华中建筑.2018
[10].李泰.邯郸地区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形态研究——以邯郸市串城街王铭鼎故居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