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房有效不应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应期,心房,生理学,肺静脉,重构,迷走神经,基质。
心房有效不应期论文文献综述
程新春,张玲,周贤惠,李耀东,张疆华[1](2018)在《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比格犬,按年龄及是否采用起搏器造成房颤模型分为老龄房颤组、成年房颤组、老龄窦律组及成年窦律组。在基础刺激分别为400、350、300及250ms时测定左房AERP及AERP频率自适应性。关闭起搏器或通过期前程序刺激和高频刺激进行诱发测定房颤持续时间。结果成年房颤组较成年窦律组AERP呈缩短趋势,除400ms周长外,随着Sl刺激周长的缩短,AERP缩短越发明显(P<0.05);老龄房颤组较老龄窦律组左房的AERP逐渐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础S1起搏时老龄房颤组AERP均较成年房颤组延长(P<0.05)。老龄房颤组在300、250ms周长起搏时左房AERP频率自适应性较成年窦律组、成年房颤组、老龄窦律组差值更加明显(P<0.05)。老龄房颤组负荷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增龄性房颤时AERP延长、AERP频率自适应性不良可导致房颤的易感性和持续性增加。(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林明宽,梁柳丹,刘浩[2](2015)在《肺静脉有效不应期与心房颤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关于AF的机制有很多学说,研究证实肺静脉有效不应期(EPR)的缩短能促进AF的发生和维持。现就肺静脉ERP与AF的关系及其促发AF的机制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王茂林,宣玲,唐碧,吴士礼,周丽平[3](2014)在《环孢素A对心房颤动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及血清中MMP-2、TIMP-2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ERP)、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F组、AFCsA处理组。除对照组外,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药物经尾静脉注射法构建AF大鼠模型;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AF CsA处理组饮食加5 mg·kg-1·d-1CsA;对照组和AF组每天胃内注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心电图检测AF持续时间;测定心房ERP;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2及TI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心房ERP明显缩短(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增高,TIMP-2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AF组比较,AF CsA处理组AF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房ERP明显延长(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降低,TIMP-2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CsA具有抗AF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延长心房ERP从而改善大鼠心房电重构,以及调控MMP-2及TIMP-2表达而改善大鼠心房结构重构。(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徐振兴,钟敬泉[4](2013)在《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预测室上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成功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旁路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慢径进行消融治疗后,患者的房颤发生率仍然高于普通人群。然而目前还没有对室上速患者射频消融后房颤发生的预测指标。该研究评估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dERP)是否可以作为室上速患者消融治疗后房颤发生的预测指标。方法509名室上速患者在进行电生理检查的过程中分别在高位右房(HRA)、低位右房(LRA)、(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8-22)
蒋思源,李睿,夏豪,李朋,程俊[5](2013)在《经皮刺激迷走神经左侧耳支拮抗快速心房起搏对肺静脉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刺激迷走神经左侧耳支(TVNS)拮抗快速心房起搏对肺静脉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方法 14只成年犬,麻醉后双侧第4肋间开胸,心房快速起搏6 h诱导心房急性电重构。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7)和TVNS组(n=7)。TVNS组在心房快速起搏时同时给予20%阈强度的TVNS,TVNS引起窦性心率减慢的最低电压为阈强度电压。在基础状态和每小时末测定心房和肺静脉各部位的有效不应期(ERP)。结果对照组中,心房快速起搏6 h导致各部位ERP逐渐降低,ERP离散度变大。TVNS组中,给予TVNS后抑制了心房快速起搏6 h所导致的ERP、ERP离散度的变化。结论 TVNS可拮抗快速心房起搏对肺静脉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张广伟,王凌鹏,张玲,孙娟,徐晓霞[6](2012)在《肌浆网钙ATP酶过表达对急性心房颤动兔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肌浆网钙ATP酶2a(SERCA2a)基因过表达对急性心房颤动(AF)兔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8)、房颤组(AF组,n=8)、绿色荧光蛋白+房颤组(EGFP+AF组,n=12)、肌浆网ATP酶2a+绿色荧光蛋白+房颤组(SER-CA2a+EGFP+AF组,n=12)。control组仅植入电极不起搏;AF组、EGFP+AF组和EGFP+SERCA2a+AF组采用快速心房起搏(频率600次/min)制作急性AF模型,后两组起搏前30d分别向心包腔内注射携带EGFP和SERCA2a+EGFP基因的rAAV载体。转染30d,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绿色荧光表达情况,观察起搏0、4、8、12、24hAERP的变化。结果 EGFP+AF组兔心肌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弥漫绿色荧光,起搏4h后AF组和EGFP+AF组AERP较control组显着缩短(P<0.05),随起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加重,AERP在AF组和EGFP+AF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SERCA2a+EGFP+AF组自起搏12h后AERP较AF组和EGFP+AF组缩短程度减轻(P<0.05)。结论以rAAV9为载体介导SERCA2a基因转导可有效逆转快速心房起搏兔心房肌的电重构,是一种潜在的治疗AF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杜荣增,邱建平,廖德宁,任雨笙,张家友[7](2010)在《不同方式起搏后人心房压力和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32例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分别进行高位右心房(HRA)部位快速右心房起搏(AP)、右心室心尖部(RVA)快速心室起搏(RVP)、HRA+RVA部位房室同步起搏(SAVPHRA+RVA)以及冠状窦远端(CSd)+RVA部位房室同步起搏(SAVPCSd+RVA),起搏周长均为400 ms,持续时间各5 min。分别测量不同起搏方式起搏前后心房压力和HRA与CSd部位的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ERPHRA、ERPCSd)。结果:与窦性节律(SR)时比较,AP对心房压力无明显影响[(9±4)cmH2Ovs.(7±3)cmH2O,1 cmH2O=0.098 kPa];与SR及AP比较,RVP、SAVPHRA+RVA、SAVPCSd+RVA使心房压力升高[(14±4)、(13±4)、(15±4)cmH2O,均P<0.01];RVP和SAVPHRA+RVA、SAVPCSd+RVA等不同起搏方式升高心房压力作用基本相当。AP、RVP及SAVPHRA+RVA、SAVPCSd+RVA等不同起搏方式均使ERPA(ERPHRA、ERPCSd)较起搏前缩短(均P<0.05)。SAVPHRA+RVA使ERPHRA较单纯AP/单纯RVP均有进一步缩短[(24±14)msvs.(15±11)/(13±9)ms,均P<0.05]。SAVPCSd+RVA使ERPCSd较单纯AP/单纯RVP均有进一步缩短[(23±15)msvs.(15±12)/(14±11)ms,均P<0.05]。结论:单纯RVP及SAVP均升高心房压力,且作用相当;而单纯RVP是替代SAVP研究心房机械电反馈(MEF)的理想方法。不同方式起搏可导致HRA与CSd部位的ERPA缩短。(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0年06期)
周学军,丁志坚[8](2010)在《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与心房颤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关于心房颤动的机制有较多的学说,目前研究已经证实心房电重构能够促进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心房电重构包括心房有效不应期的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度的增加及局部电传导的减慢,现就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0年05期)
王晶,梁延春,王祖禄,孙鸣宇,马薇[9](2009)在《年龄因素对人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变化。方法入选3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因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测定高右房(HRA)、冠状静脉窦(CS)远端的起搏阈值,于HRA及CS远端以2倍阈值行S1S2刺激,分别测量基础刺激S1(600 ms、500 ms、400 ms、300 ms)时左房及右房AERP。计算起搏周长缩短时AERP缩短的差值与600 ms起搏时AERP的比值,作为AERP的缩短率。结果共有9例诱发房颤,老年组房颤诱发率显着高于青年组(P<0.05),不同周长S1起搏时老年组左房及右房AERP均较青年组延长(P<0.05),亦较中年组延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S1周长越短,AERP缩短越明显(P<0.05);老年组500 ms、400 ms起搏时右房AERP缩短较青年组、中年组更加明显(P<0.05);左房仅在300 ms起搏时老年组AERP缩短率更为明显(P<0 05)结论随年龄增长,AERP延长,但在起搏频率加快时老年人AERP缩短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09年26期)
侯月梅,孙娟,马晓洁,张玲,刘政疆[10](2009)在《维拉帕米对快速心房起搏家兔心房有效不应期和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快速心房起搏家兔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24只家兔分为对照组、快速起搏组和维拉帕米组,每组各8只。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右心房。分别测定各组基础状态,以600次/min行快速心房起搏和快速起搏同时给予药物维拉帕米后测定2、4、6、8 h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_(200)和AERP_(150))和MAP_(90)。结果快速心房起搏组在不同基础刺激周长作用下的AERP缩短,AERP_(200-150)的频率适应性不良,P_8与起搏前P_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AP_(90)相应缩短。维拉帕米组AERP基本无改变,AERP_(200-150)频率适应性维持,MAP_(90)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维拉帕米可能因减轻钙超载而抑制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电重构,即同时延长AERP和MAP,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心房有效不应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关于AF的机制有很多学说,研究证实肺静脉有效不应期(EPR)的缩短能促进AF的发生和维持。现就肺静脉ERP与AF的关系及其促发AF的机制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房有效不应期论文参考文献
[1].程新春,张玲,周贤惠,李耀东,张疆华.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
[2].林明宽,梁柳丹,刘浩.肺静脉有效不应期与心房颤动的关系[J].心脏杂志.2015
[3].王茂林,宣玲,唐碧,吴士礼,周丽平.环孢素A对心房颤动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及血清中MMP-2、TIMP-2水平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
[4].徐振兴,钟敬泉.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预测室上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发生[C].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2013
[5].蒋思源,李睿,夏豪,李朋,程俊.经皮刺激迷走神经左侧耳支拮抗快速心房起搏对肺静脉及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3
[6].张广伟,王凌鹏,张玲,孙娟,徐晓霞.肌浆网钙ATP酶过表达对急性心房颤动兔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
[7].杜荣增,邱建平,廖德宁,任雨笙,张家友.不同方式起搏后人心房压力和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变化[J].心脏杂志.2010
[8].周学军,丁志坚.心房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与心房颤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
[9].王晶,梁延春,王祖禄,孙鸣宇,马薇.年龄因素对人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09
[10].侯月梅,孙娟,马晓洁,张玲,刘政疆.维拉帕米对快速心房起搏家兔心房有效不应期和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