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系统及座椅论文和设计-沈宝玺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调节系统及座椅,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调节系统应用于座椅,座椅包括靠背和底座,调节系统包括与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驱动装置均电连接的主控制器,第一感应器设置在靠背上,第二感应器设置在底座上,驱动装置与靠背和底座均连接;第一感应器用于采集靠背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第二感应器用于采集底座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主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压力信息控制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靠背与底座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第二压力信息控制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底座的位置进行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系统及座椅,能够实现座椅根据人体姿态进行自动调节的功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调节系统,应用于座椅,所述座椅包括靠背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主控制器和驱动装置,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驱动装置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所述靠背上,所述第二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靠背和所述底座均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采集所述靠背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采集所述底座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所述靠背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所述底座的位置进行调节。

设计方案

1.一种调节系统,应用于座椅,所述座椅包括靠背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主控制器和驱动装置,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驱动装置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所述靠背上,所述第二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靠背和所述底座均连接;

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采集所述靠背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采集所述底座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所述靠背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所述底座的位置进行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靠背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大于其预设的设定值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靠背转动,进而使得所述靠背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倾角变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小于其预设的设定值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靠背转动,进而使得所述靠背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倾角变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器包括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底座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底座的左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大于右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底座向左移动;或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底座的左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小于右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底座向右移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底座的前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大于后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底座向前移动;或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底座的前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小于后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底座向后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操作器,所述操作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操作器用于根据驾乘人员操作向主控制器发送操作指令;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和所述第二压力信息,或停止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和所述第二压力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电机,所述多个电机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底座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调节系统。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调节系统及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座椅调节分为手动调节和电动调节,均需要驾乘人员手动操作进行调节,智能化程度比较低,不能根据驾乘人员的身体姿态进行自动调整,座椅与驾乘人员的身体包裹性不强,舒适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系统及座椅,以实现座椅根据人体姿态进行自动调节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系统,应用于座椅,所述座椅包括靠背和底座,所述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主控制器和驱动装置,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驱动装置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所述靠背上,所述第二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靠背和所述底座均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采集所述靠背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采集所述底座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所述靠背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所述底座的位置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器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靠背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大于其预设的设定值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靠背转动,进而使得所述靠背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倾角变大。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小于其预设的设定值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靠背转动,进而使得所述靠背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倾角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感应器包括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底座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底座的左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大于右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底座向左移动;或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底座的左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小于右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底座向右移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底座的前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大于后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底座向前移动;或在所述主控制器获取的所述底座的前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小于后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底座向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系统还包括操作器,所述操作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操作器用于根据驾乘人员操作向主控制器发送操作指令;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和所述第二压力信息,或停止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和所述第二压力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电机,所述多个电机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靠背、底座和调节系统,所述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主控制器和驱动装置,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驱动装置均电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所述靠背上,所述第二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靠背和所述底座均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采集所述靠背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采集所述底座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所述靠背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压力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所述底座的位置进行调节。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调节系统及座椅,通过第一反应器采集靠背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第二反应器采集底座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主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信息控制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靠背与底座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主控制器还根据第二压力信息控制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底座的位置进行调节。在驾乘人员移动身体重心时,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采集的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也会发现相应的改变,主控制器对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进行处理,能够解析出驾乘人员重心的移动方向,进而自动进行靠背和底座的调节,以提升座椅与驾乘人员身体的包裹性,提高驾乘人员体验,可有效减少驾乘疲劳。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座椅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系统的方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的方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调节系统的方框图。

图标:1-座椅;10-调节系统;11-主控制器;12-第一感应器;121-第一压力传感器;13-第二感应器;131-第二压力传感器;14-驱动装置;141-电机;15-操作器;20-靠背;3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座椅1结构示意图,该座椅1可应用在轿车、客车以及货车上,可根据驾乘人员的身体姿态进行自动调整,提升座椅1与驾乘人员的身体的包裹性,提高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度,有效降低驾乘人员疲劳度。

如图2所示,座椅1包括靠背20、底座30和调节系统10,调节系统10包括第一感应器12、第二感应器13、主控制器11和驱动装置14,主控制器11与第一感应器12、第二感应器13和驱动装置14均电连接,第一感应器12设置在靠背20上,第二感应器13设置在底座30上,驱动装置14与靠背20和底座30均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12用于采集靠背20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以传输至主控制器11;第二感应器13用于采集底座30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以传输至主控制器11;主控制器11用于根据第一压力信息控制驱动装置14动作,进而对靠背20与底座30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主控制器11还用于根据第二压力信息控制所述驱动装置14动作,进而对底座30的位置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制器11可采用单片机。

如图3所示,第一感应器12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21,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21与所述主控制器11电连接,用于采集靠背20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以传输至主控制器11。

在所述主控制器11获取的第一压力信息大于其预设的设定值时,主控制器11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靠背20转动,进而使得靠背20与底座30之间的倾角变大;在主控制器11获取的第一压力信息小于其预设的设定值时,主控制器11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靠背20转动,进而使得靠背20与底座30之间的倾角变小。

例如,在驾乘人员身体向前倾时,驾乘人员背部对靠背20施加的压力减少,第一压力传感器121向主控制器11传输的第一压力信息的值也会相应减少,当第一压力信息小于主控制器11预设的设定值时,主控制器11就会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靠背20转动,使得靠背20与底座30之间的倾角变小;在驾乘人员身体向后倾时,驾乘人员背部对靠背20施加的压力增大,第一压力传感器121向主控制器11传输的第一压力信息的值也会相应增大,当第一压力信息大于主控制器11预设的设定值时,主控制器11就会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靠背20转动,使得靠背20与底座30之间的倾角变大;当驾乘人员身体正常倚靠在靠背20上时,第一压力信息等于主控制器11预设的设定值,靠背20与底座30之间的倾角不变。其中,主控制器11预设的设定值一般为一区间范围值(例如,30-40N)。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应器13包括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131,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131与主控制器11电连接,用于采集所述底座30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以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11。其中,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131均匀设置在底座30上。

在主控制器11获取的底座30的左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大于右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主控制器11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底座30向左移动;或在主控制器11获取的底座30的左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小于右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主控制器11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底座30向右移动。

在主控制器11获取的底座30的前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大于后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主控制器11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底座30向前移动;或在主控制器11获取的底座30的前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小于后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时,主控制器11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底座30向后移动。

可以理解,主控制器11根据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底座30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向左前、向左后、向右前或向右后进行移动。

例如,由于底座3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131,当驾乘人员身体前移时,驾乘人员的臀部对底座30施加的压力区域发生变化,即设置在底座30的后区域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31采集到的第二压力信息变小,而设置在底座30的前区域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31采集到的第二压力信息变大,直至底座30的前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大于后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主控制器11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底座30向前移动;当驾乘人员身体左移时,驾乘人员的臀部对底座30施加的压力区域发生变化,即设置在底座30的右区域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31采集到的第二压力信息变小,而设置在底座30的左区域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31采集到的第二压力信息变大,直至底座30的左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大于右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主控制器11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底座30向左移动;当驾乘人员身体向左前移动时,驾乘人员的臀部对底座30施加的压力区域发生变化,即设置在底座30的后区域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31采集到的第二压力信息变小,而设置在底座30的前区域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31采集到的第二压力信息变大,设置在底座30的右区域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31采集到的第二压力信息变小,而设置在底座30的左区域的第二压力传感器131采集到的第二压力信息变大,直至底座30的前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大于后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以及底座30的左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大于右区域的第二压力信息,主控制器11控制驱动装置14驱动底座30向左前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调节系统10还包括操作器15,所述操作器15与所述主控制器11电连接。

操作器15用于根据驾乘人员操作向主控制器11发送操作指令;主控制器11用于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和所述第二压力信息,或停止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和所述第二压力信息。

可以理解,当驾乘人员需要座椅1进行自动调节时,驾乘人员对操作器15进行按压动作,使得操作器15向主控制器11发送操作指令,主控制器11接收到该操作指令后开始接收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当驾乘人员不要座椅1进行调节时,驾乘人员对操作器15进行按压动,使得操作器15向主控制器11再一次发送操作指令,主控制器11接收到该操作指令后停止接收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4包括多个电机141,所述多个电机141与所述主控制器11电连接。多个电机141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与靠背20连接,第二电机与底座30连接,第一电机用于在主控制器11的控制下对靠背20与底座30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第二电机用于在主控制器11的控制下对底座30的位置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节系统及座椅通过第一感应器采集靠背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一压力信息,第二反应器采集底座承受的压力并生成第二压力信息,主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信息控制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靠背与底座之间的倾角进行调节,主控制器还根据第二压力信息控制驱动装置动作,进而对底座的位置进行调节。在驾乘人员移动身体重心时,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采集的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也会发现相应的改变,主控制器对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进行处理,能够解析出驾乘人员重心的移动方向,进而自动进行靠背和底座的调节,以提升座椅与驾乘人员身体的包裹性,提高驾乘人员体验,可有效减少驾乘疲劳。并且通过主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自动对座椅进行调节,不需要驾乘人员进行手动调节,更加方便,使用性更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调节系统及座椅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9173.7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700450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60N2/02

专利分类号:B60N2/02;B60N2/22

范畴分类:32G;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1760号

发明人:沈宝玺;雒飞虎;徐华

第一发明人:沈宝玺

当前权利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志远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调节系统及座椅论文和设计-沈宝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