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生活美学论文-邓鹏,吴健锋

李渔生活美学论文-邓鹏,吴健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李渔生活美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渔,现实观照,生活美学,李渔全集,戏剧理论,美学思想,诗词,小说理论,创作风格,审美意趣

李渔生活美学论文文献综述

邓鹏,吴健锋[1](2020)在《生活美学中的现实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于明末清初的李渔是中国戏剧大家,也是戏剧理论大家。上世纪90年代初《李渔全集》出版付印,2010年新版的《李渔全集》又梓行于世,内容愈加丰盈,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李渔其文其人,多有为后世称道之处,其为学为人之思想,亦对后世影响深远。河北大(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20-01-17)

徐燕[2](2019)在《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活在明清时期的李渔有着多重身份,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文学家、戏曲家、美学家,其着作《闲情偶寄》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与生活的结晶。近年来美学研究逐步走向文化与生活,本文也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以“生活美学”为切入点研究《闲情偶寄》,旨在对其内涵和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挖掘其积极丰富的生活美学思想,以此来观照现代人的生活,给现代人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生活范式,使我们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第一章本章主要探讨李渔生活美学形成的历史渊源,在简单梳理李渔生平和分析其作品《闲情偶寄》的过程中,探究其生活美学形成的原因。发现其生活美学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明清时期特殊而又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李渔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第二章本章主要论述《闲情偶寄》中所包含的生活美学的具体内容,并对其分类概括总结为四个方面,即“仪容美学”、“饮食美学”、“养生美学”、“居室美学”。第叁章本章主要论述李渔生活美学的审美内核,在上一章节分析其具体内容的基础之上,概括总结其审美化生活所具备的内核特征。在《闲情偶寄》中自始至终都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物我相融、自然和谐的生活,原因在于李渔始终以闲情自适的审美态度对待生活,在世俗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以求新求变的生活方式为世俗生活增添雅致之趣,以此来实现诗意的栖居。第四章本章主要探讨李渔生活美学的现代意义,在倡导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李渔生活美学的归宿也在于回归自然和本真的生活状况,他的《闲情偶寄》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生活美学观对当下社会来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启示我们在建构当下美学体系时要扎根于日常生活;启示现代人在追求审美化的生活时:要注重去伪存真,追求本真的自我,以乐天安命、知足常乐的心态对待生活。(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赵洪涛[3](2019)在《李渔的家居生活美学——以烹饪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渔是一位生活艺术家,这从他的烹饪之道体现出来。李渔的烹饪具有丰富的美学色彩,食材选择、烹饪等过程显现着他的审美眼光与才能。口腹之欲中还包含着李渔的审美情怀,它既是一种人道主义情感,又是基于食物升华的情感寄托。从李渔生活美学的个案我们可以发现江南文人的特点,即他们注重个体的生活意义,这与官方提倡的思想有所不同,其表现是雅俗趋合。(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4期)

马草[4](2015)在《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起点是对死亡问题的思考,他认为人终有一死,因此要及时行乐。行乐之关键在于有行乐之心,这是进行生活审美应持有的主观态度,是其必要前提。而要想获得行乐之心,需做到知足、止忧、心和。李渔认为生活审美的对象为世俗闲情,也即家常日用之事,目标是追求体舒神怡,做到美善相济。李渔主张雅致之旨是生活审美的价值标准,其源自于日常生活形式的精致化。雅致具体表现为新异,但自然是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最高追求。(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5年05期)

贺志朴[5](2013)在《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渔的生活美学有两个重要的背景,一是晚明时期追求个体感性的思潮对封建的反叛;一是戏曲这种新的文艺现象的繁荣、发达,它们都指向社会大众的世俗生活。李渔的生活美学包括衣、食、住、行、娱乐、养生等多方面的内容,他提出了审美设计的方法、要求,在其中贯穿了"行乐"的理念。李渔美学中的"行乐"以感性愉悦为基础,融合了理性原则,他以个体的灵智和慧心构筑生活的审美意象,从而和现当代大众文化中"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有根本不同。李渔的生活美学可以归入社会美、建筑园林艺术美的范畴,但在社会美部分伴随着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建筑园林美学则导向现实生活中审美意象的建构。(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王晓俊[6](2012)在《李渔生活美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文学家,其理论着作《闲情偶寄》是他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包含有丰富的生活美学思想,涵盖园林、居室、饮食、养生、服饰、仪容等多种生活内容。本文对李渔的生活美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理论阐释;旨在揭示李渔生活美学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价值。第一章:探讨李渔生活美学形成的原因。认为李渔生活美学的形成既根源于明清之际社会生活的世俗化转型,也依赖于李渔对复杂生活的独特应对,还得益于明末清初个性解放的思潮。第二章:论述李渔生活美学的对象和特征。分别研究了李渔生活美学的四个对象,即“园林家居美学”、“饮食美学”、“养生美学”和“仪容美学”,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李渔生活美学的四个特征,即“新奇”、“雅致”、“闲适”、“俭朴实用”。第叁章:论述李渔的生活美学观。认为李渔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自然”观念和“人文主义”精神,其生活美学明显表现出以“自然”为本和以“人”为本的观念。第四章:论述李渔生活美学的娱乐精神,简述了李渔倡导娱乐精神的背景,分析了倡导娱乐精神的积极意义,并总结了李渔进行娱乐的两个方法,一个是“以心为乐”,一个是“以新为乐”。第五章:探讨了李渔生活美学的现代意义。李渔的生活美学在现代美学意义上启迪着我们要“关注生活和自我”、“平衡物质和精神”并帮助我们“提升情趣和品味”。(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5-01)

谢晓兰[7](2012)在《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学研究的历史中,研究者往往更注重美学理论的探讨,而忽视生活美学的研究。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确立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不断丰富,审美也随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层面,关于生活美学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事实上,生活美学已经成为美学研究中的一种走向。然而,要探讨生活美学,我们就不得不关注一个人——李渔。李渔生活于明末清初,杜书瀛先生称他为:“古代日常生活美学大师”。在众多李渔研究中,研究者们对他的态度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戏曲理论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有人说他“性龌龊,善逢迎。”虽然他的生活美学不如戏曲美学成绩显着,也没有得到更多研究者的重视。但在生活美学的发展中,李渔的贡献应该是功不可没的。近年来,对李渔生活美学研究最全面的要数杜书瀛先生,他于2010年出版的《李渔美学心解》一书首次对李渔的生活美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此书的出版对李渔研究的升温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以生活作为切入点,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采用理论研究及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当代视野中审视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本文认为,李渔的生活审美对象归纳起来有叁个方面的内容:仪容修饰美、居室园林美和饮食养生美。通过这叁个方面的生活美学观以及当代审美对李渔生活美学的阐释,可以得知,李渔的生活美学就是其生活的艺术写照,他的审美经验就是一种不断寻求“享乐至上”、“快乐至上”的生活态度。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社会中审美观念的转变促使李渔生活美学观念具有前瞻性。综观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并结合当下审美趣味,不难看出,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相比之下,李渔正是古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虽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其成就颇高,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可以说为当今的生活美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也对当今消费社会美的创造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也无疑给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启示。作为21世纪的知识分子,我们应该要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李渔。本文通过对李渔生活美学的诠释,以期李渔的生活美学能在当今美学研究中得以重视,后人能吸取其精华,认识生活美学的规律并运用它去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最终促进生活美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2-03-15)

徐美灵[8](2011)在《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之际的李渔有着多重身份,是集文学家、戏曲理论家、美学家于一身的大家。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研究李渔尤其是研究李渔的美学思想成为学术界青睐的对象,研究者涉及李渔的众多创作领域,如诗文、戏曲、戏剧创作等等,但是就现有资料来看,主要还是对集聚李渔美学思想的名作——《闲情偶寄》中的生活智慧及其价值的审视和评价。但是归根到底,无论何种角度,笔者认为李渔的美学思想都是以生活为源泉,是为了指引人们更好的生活,因而,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讲,李渔的美学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美学。因此,笔者选取生活美学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和论述李渔的美学思想。论文第一部分重点研究了李渔美学思想形成的个人独特性的原因。尽管由于当时社会经济转型和个性思潮的转变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笔者认为正是李渔本身不可复制的生活道路及其思想理论渊源造就了这位历史上的大家。正是由于李渔本身不可复制的生活道路及有研究的吸收前人的理论渊源这些内在的根本的因素存在,才形成了李渔《闲情偶寄》中丰富而独特的生活美学思想。论文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研究了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在这一部分,本文先简单阐述了生活美学审视与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而后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依次核心论述了李渔《闲情偶寄》中“美在生活”的美学思想。包括体现人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美即集聚文化内涵的服饰美学;将“吃”发展为一种美的创造与享受的饮食美学以及正确处理自然和人工之间关系的居室美学;还包括更上一层次的汇总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的养生美学;最后更高层次的便是李渔关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即凸显李渔创作精华的戏剧美学。论文第叁部分论述了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思想的现代启示。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具有明显的历史前瞻性,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带有积极的意义,尽管李渔的美学思想不尽完美,存在着瑕疵,但是我们仍旧感激他所赋予我们的较多的正面积极的生活智慧,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邬婷,刘士成[9](2010)在《李渔“生活美学观”与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与李渔以人为本、顺时求新的心灵审美的生活美学观的比较,发现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观念存在人文精神缺失、庸俗复制和仅注重身体狂欢的问题,这对我们秉承批判与超越的品格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反思,促使其呈良性态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S2期)

曾婷婷[10](2009)在《试析李渔生活美学的精神主旨——以《闲情偶寄》为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贵新、活变、独创是始终贯穿于李渔生活美学的精神主旨,这深刻反映了明末清初思想大解放的影响。李渔认为,美贵在"新"和"变",不仅生活环境与事物需时时更新变化,人也应不断美化自己,才能给人、给生活带来美感。而突出审美主体,强调艺术作品的个性与独创则是李渔思想的精髓,实质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我价值的体认。(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09年02期)

李渔生活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活在明清时期的李渔有着多重身份,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文学家、戏曲家、美学家,其着作《闲情偶寄》可以说是他一生艺术与生活的结晶。近年来美学研究逐步走向文化与生活,本文也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以“生活美学”为切入点研究《闲情偶寄》,旨在对其内涵和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挖掘其积极丰富的生活美学思想,以此来观照现代人的生活,给现代人提供一种可能性的生活范式,使我们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第一章本章主要探讨李渔生活美学形成的历史渊源,在简单梳理李渔生平和分析其作品《闲情偶寄》的过程中,探究其生活美学形成的原因。发现其生活美学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明清时期特殊而又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李渔自身独特的人生经历。第二章本章主要论述《闲情偶寄》中所包含的生活美学的具体内容,并对其分类概括总结为四个方面,即“仪容美学”、“饮食美学”、“养生美学”、“居室美学”。第叁章本章主要论述李渔生活美学的审美内核,在上一章节分析其具体内容的基础之上,概括总结其审美化生活所具备的内核特征。在《闲情偶寄》中自始至终都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物我相融、自然和谐的生活,原因在于李渔始终以闲情自适的审美态度对待生活,在世俗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以求新求变的生活方式为世俗生活增添雅致之趣,以此来实现诗意的栖居。第四章本章主要探讨李渔生活美学的现代意义,在倡导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李渔生活美学的归宿也在于回归自然和本真的生活状况,他的《闲情偶寄》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生活美学观对当下社会来讲,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启示我们在建构当下美学体系时要扎根于日常生活;启示现代人在追求审美化的生活时:要注重去伪存真,追求本真的自我,以乐天安命、知足常乐的心态对待生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李渔生活美学论文参考文献

[1].邓鹏,吴健锋.生活美学中的现实观照[N].河北日报.2020

[2].徐燕.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

[3].赵洪涛.李渔的家居生活美学——以烹饪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9

[4].马草.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研究[J].美育学刊.2015

[5].贺志朴.李渔的生活美学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6].王晓俊.李渔生活美学初探[D].中南大学.2012

[7].谢晓兰.李渔生活美学的当代阐释[D].湖南科技大学.2012

[8].徐美灵.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9].邬婷,刘士成.李渔“生活美学观”与当下“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比较[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10].曾婷婷.试析李渔生活美学的精神主旨——以《闲情偶寄》为线索[J].名作欣赏.2009

标签:;  ;  ;  ;  ;  ;  ;  ;  ;  ;  

李渔生活美学论文-邓鹏,吴健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